卷一 論士第七

關燈
而尊重士人嗎?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稱他們為明主,就是因為他們懂得賢士的可貴啊!” 諺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賢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貴種,要之貞好。

    ”何以明之?淳于髡謂齊宣王曰:“古者好馬,王亦好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獨不 好。

    ”王曰:“國無士耳。

    有則寡人亦悅之。

    ”髡曰:“古有骅骝,令之無有,王選于衆,王好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無有,王選于衆,王好味矣;古有毛嫱、西施,今之無有,王選于衆,王好色矣;王必待堯舜禹湯之士,而後好之,則堯舜禹湯之士,亦不好王矣。

    ” [魯仲連謂孟嘗君曰:“君好士未也。

    ”孟嘗君曰:“文不得士故也。

    ” 對曰:“君之廄馬百乘,無不被繡衣而食菽粟,豈皆骐骥、騄耳哉?後官十妃,皆衣缟纻,食粱肉,豈有毛嫱、西施哉?色與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好士未也。

    ’” 張敞《與朱邑書》曰:“饑者甘糟糠,飽者妖粱肉。

    何則?有無之勢異也。

    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後進;韓信雖奇,賴蕭何而後信。

    故士各達,其及時之宜。

    若待古之英隽,必若伊尹、呂望而後薦之,則此人不因足下而進矣。

    ”《淮南》曰:“待腰袅、飛兔而後駕,則世莫乘車矣;待西施、洛浦而後妃,則終身不家矣。

    然不待古之英隽而自足者,因其所有而遂用之也。

    ” 《語》雲:“瓊艘瑤楫,無涉川之用;金弧玉弦,無激矢之能。

    是以分絮而無政事者,非撥 亂之器;儒雅而乏治理者,非翼亮之士。

    ”何以明之?魏無知見陳平于漢王,漢王用之。

    绛、灌等讒平曰:“平盜嫂受金。

    ”漢玉讓魏無知。

    無知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聞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無益于勝負之數,陛下假用之乎?今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耳。

    盜嫂受金,又安足疑哉?”漢王曰:“善。

    ” 【譯文】 俗語說:“沐浴不一定要去江海中,隻要能去污就行;馬不一定非要骐骥,隻是它善跑就行;用人無須他多麼賢德,隻要他懂得道就行;娶妻不必出身高貴,隻要她貞節就行。

    ”為什麼這麼說呢?淳于髡對齊宣王說:“從前的人喜歡馬,大王也喜歡馬;從前的人喜歡美味,大王也喜歡美味;從前的人喜歡美女,大王也喜歡美女;從前的人喜歡士人,大王卻偏不喜歡。

    ” 齊宣王說:“國家沒有士人啊,如果有,我就會喜歡他們。

    ”淳于髡說:“從前有骅骝、骐骥,現在沒有,大王從衆多的馬中挑選好馬,這說明大王是喜歡馬的;從前的人好吃豹子、大象的胎盤,現在沒有,大王從衆多美味中挑選佳肴,這說明大王是喜歡美味的;從前有毛嫱、西施,現在沒有,大王就從衆多美女中挑選麗人,這說明大王是喜歡美女的。

    大王一定要等堯舜禹湯時的賢士出現,才去愛惜,那麼堯舜禹湯的賢士,也就不會喜歡大王了。

    ” 魯仲連對孟嘗君說:“你說你重視人才,其實不是。

    ”盂嘗君說:“那是因為我沒有得到人才的緣故。

    ”魯仲連說:“你馬廄中有上百匹好馬,沒有一匹不是不身披繡衣、吃精料的,難道都是千裡駒?後宮中的十個妃子,沒有不身穿绫羅綢緞,吃美味佳肴的,難道其中有毛嫱、西施?美女、駿馬要用現在的,而人才為什麼一定要用古代的呢?所以說,你說你重視人才,其實不是。

    ” 張敞《與朱邑書》說:“饑人糟糠都是美味,飽人美味都厭食,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在有還是沒有。

    從前陳平雖然很賢德,有才能,必須通過魏無知才能進入朝廷;韓信雖然有奇才,必須依靠蕭何而後才被信任。

    所以每個有才能的人之發達都有個時機問題。

    如等有象伊尹、呂望一樣的人才推薦他,那麼這些人就無須通過你進身了。

    ” 《淮南子》說:“等有腰袅、飛兔這樣的駿馬才駕車,那世上就沒車可乘;等有西施、洛神這樣的美女才納妃,那終身别想成家。

    隻有不等古時的英才出現而能獲取的人,才會憑借現有的人才去使用他們。

    ”俗語說:“美玉做的船和槳,沒有渡江的功用;金玉成的弓弦,沒有發射箭矢的功能。

    因此光是清高而不幹事的人,不是撥亂匡時的人才。

    溫文爾雅而無治理才能的人,不是誠信、聰慧的輔佐。

    ”何以見得?魏無知把陳平推薦給漢王,漢王任用了陳平。

    周勃和灌嬰說:“陳平和他嫂子私通,還接受過賄賂。

    ”漢王責備魏無知,魏無知說:“我所說的是才能;陛下你聽說的是品行。

    現在即便有尾生一樣堅守信約的好人,卻對勝負的命運一無所益,陛下能靠這樣的人打江山嗎?現在楚漢相争,我舉薦人,隻考慮到他的計謀是否确實對國家有好處而已。

    陳平與嫂子私通,接受賄賂,又何必因此而懷疑他的才能呢?” 漢王說:“說得好。

    ” 黃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祿得;守節之士,不可以威脅。

     緻清白之士,修其禮;緻守節之士,修其道。

    ”何以明之?郭隗說燕昭王曰: “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