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量才第四

關燈
造器盡其材,用人适其性。

    用一種人才,便成就一種事業。

    趙王用趙括而亡國,諸葛亮用馬谡而前功盡棄,這些血的教訓足以提醒我們對用人的重視。

     夫人才能參差,大小不同,猶升不可以盛斛,滿則棄矣。

    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日理才,以研事機;三日政才,以經制體;四曰學才,以綜典文;五曰武才,以禦軍旅;六曰農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興國利;九曰辯才,以長諷議。

    ”此量才者也。

    ] 故伊尹曰:“智通于大道,應變而不窮,辨于萬物之情,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

    如是者,舉以為三公。

    ”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

     [漢文帝問陳平曰:“君所主何事?”對曰:“陛下不知臣驽下,使臣待罪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燮理陰陽,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年親附百姓。

    使公卿大夫各行其職。

    ”上曰:“善!” 漢魏相書曰:“臣聞《易》曰:‘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人服。

    ’天地變化,必由陰陽。

    陰陽之分,日月為紀。

    各有常職,不得相于。

    明主謹于尊天,慎于養人。

    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時,敬授人事。

    君動靜以道,奉順陰陽,則日月光明,風雨時節,寒暑調和。

    三者得叙,則災害不生,人不夭疾,衣食有餘矣。

    此燮理陰陽之大體也。

    ” 事具《洪範》篇。

    ] 不失四時,通于地利,能通不通,能利不利,如是者舉以為九卿。

    故丸卿之事常在于德。

    通于人事,行猶舉繩,通于關梁,實于府庫,如是者,舉以為大夫。

    故大夫之事常在于仁。

    [蜀丞相諸葛亮主薄楊颙曰:“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卿大夫。

    ”] 忠正強谏而無有奸詐,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為列士。

    故列士之事常在于義也。

    故道德仁義定而天下正。

    ”[清節之德,師氏之任也。

     法家之才,司冠之任也。

    術家之才,三孤之任也。

    臧否之才,師氏之任也。

     伎倆之才,司空之任也。

    儒學之才,保氏之任也。

    文章之才,國史之任也。

     骁雄之才,将帥之任也。

    ] 【譯文】 人的才能大小是不同的,就象用升無法盛下鬥中的東西一樣,盛不下就會溢出來,溢出來就全浪費了。

    用了不該用的人,怎麼能沒有危險呢?[傅玄說:“品評人才可分九類:一是有德行的,這類人可用來作為政權的根基;二是治理之才,可以讓他們來推究事物變化的規律;三是政務之才,可以讓他們從事政治體制的運作;四是學問之才,可以讓他們搞學術研究;五是用兵之才,可以用以統帥軍隊;六是理農之才,可以讓他們指導農民耕作;七是工匠之才,用以制作器具;八是經商之才,可以用他們來振興國家經濟;九是辯才,可以發揮他們諷谏和議政的長處。

    ”這樣做就叫量才使用。

    ] 成湯的輔相伊尹說:“如果心智能與天道相通,能不斷地順應事物的變化,了解萬物發展的情況,言論足以用來調合陰陽,正确地核準四時,掌握風調雨順的規律。

    這樣的人,要推舉他作三公。

    所以,三公的職責是不懈地研究社會和自然的發展規律。

    ” [對于相當于三公的宰相的職責,西漢時的陳平說得更明白。

    當年漢文帝問陳平:“你所負責的都是些什麼事情?”陳平說:“陛下不嫌我愚鈍,讓我當宰相。

    當宰相的任務就是,對上輔佐皇上,調理陰陽;對下要使萬物各得其便;對外鎮撫四方,對内團結民衆。

    要讓各級官吏各盡其職。

    ”漢文帝說:“講得好!” 漢代魏相(宣帝時為禦史大夫)上書說:“我知道《周易》中講過:‘天地協調,所以日月運行正常,四時相宜;聖明的君臣統治天下配合協調,少有嚴刑峻法但百姓悅服。

    ’大地運行,生于陰陽消長。

    陰陽的規定由日月限定,各有各的責任,不能互相沖犯。

    賢明的君王謹慎地遵守自然的法則并尊養人才,所以設立柔順如月的宰相,以順應四時,掌管政務。

    君主言行合乎自然法則,遵順陰陽的變化規律,就使日月光明,風調雨順,寒暑适宜。

    這三者秩序相得,就會使天災不作,百姓康樂富足。

    這就是為什麼要曼理陰陽的主要原因。

    ”以上道理在《洪範》中講得很明白。

    ]不違背一年四季的農作節令,懂得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能把堵塞不通的環節疏通,能把廢棄不用的東西變成财富。

    這樣的人要推舉他作九卿(相當于各部委的部長)。

    所以,九卿的職責在于全國文明道德的建設。

    通達人情事故,作風正派,了解稅收的關卡,充實國家的府庫,這樣的人要推舉他作大夫。

    所以,大夫的職責是以仁愛之心對待民衆[諸葛亮的主薄楊颙說:“坐而論道的是三公,去具體貫徹執行的是卿大夫。

    ”] 忠心正直,犯顔直谏,沒有奸詐之心,大公無私,講話符合國家法規,這樣的人要推舉他作列士。

    所以,列士的職責是常行仁義。

    道、德、仁、義确立之後,天下就得到治理了。

    ”[有“清節”之風的,可以擔任君王的老師,有“法家”之才的可以負責司法工作,“術家”可以作為智囊團,善于評論和研究儒學的也可作太子的老師,會寫文章的可以讓他去研究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