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議第八

關燈
安危,在于将帥的指揮是否得當,這怎能不使人重視将帥的作用呢? 夫提鼓揮枹,接兵角刃,君以武事成功者,臣以為非難也。

    古人曰:“無蒙沖而攻,無渠答而守,是為無善之軍”。

    視無見,聽無聞,由國無市也。

    夫市也者,百貨之官也。

    市賤賣貴,以限士人。

    人食栗一鬥,馬食菽三鬥,人有饑色,馬有瘠形,何也?市所出而官無主也。

    夫提天下之節制,而無百貨之官,無謂其能戰也。

     擊鼓指揮軍隊,與敵人進行格鬥,君主要取得軍事上的勝利,我以為并不是困難的事。

    古人說:“沒有'蒙沖’去進攻,沒有'渠答’去防守,這是裝備不完善的軍隊”。

    [軍隊由于營養不良]以緻影響了視力,影響了聽力,這是由于國家沒有管好市場,以緻供給缺乏的原故。

    市場,應對百貨進行管理,用賤買貴賣的辦法,以限制士民操縱物價。

    [一般說],每人每天不過吃糧食一鬥,每馬每天不過吃飼料三鬥,而弄得士卒饑餓,馬匹瘦弱,這是為什麼呢?這是由于市場雖有各種物品,而無人管理的原故。

    要知道統率天下的軍隊,而沒有對百貨進行有效的管理,那是不能順利進行作戰的。

     起兵,直使甲胄生虮者,必為吾所效用也。

    鸷鳥逐雀,有襲人之懷,入人之室者,非出生,後有憚也。

     進行戰争,能使軍隊堅持長期作戰的,必然是[由于軍令嚴明]官兵不得不為我效力的原故。

    譬如兇猛的鳥追逐小雀,有時竟使小雀竄入人們的懷中,闖進人家的室内,這并不是它願意舍生就死,而是怕後面的兇鳥追上來了。

     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過七十餘而主不聽,人人謂之狂夫也。

    及遇文王,則提三萬之衆,一戰而天下定。

    非武議安得此合也。

    故曰,良馬有策,遠道可緻。

    賢士有合,大道可明。

     太公望到了七十歲,還在朝歌宰牛為業,在盟津賣食品謀生。

    年過七十,還沒有得到君主的任用,許多人都說他是放蕩不拘的人。

    及至遇見了周文王,卻能統帥三萬之衆,一戰而平定天下。

    如果他沒有高深的謀略,哪能得到這樣的重用呢。

    所以常言說,良馬得到鞭策就可以日行十裡。

    賢士得到重用,就可使政治昌明。

     武王伐纣,師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戰士三萬。

    約之陳億萬,飛廉惡來,身先戟斧,陳開百裡。

    武王不罷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誅纣,無祥異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

    今世将考孤虛,占鹹池,合龜兆,視吉兇,觀星辰風雲之變,欲以成勝立功,臣以為難。

     武王伐纣,統帥軍隊在盟津渡河,他右手執白旄,左手執黃钺,指揮敢死之士三百人,士卒三萬人同商軍作戰。

    這時商纣的軍隊有幾十萬,而又有飛廉惡來這些勇将,身先士卒,不避戟斧,陣勢綿延百裡不斷。

    但武王并沒有使士卒疲勞,也沒有經過激烈的戰鬥,就打敗了商軍,誅滅了纣王。

    這不是由于什麼吉兇災祥預兆,而是由于人善與不善的必然結果。

    如今一般庸将,隻知道考究時辰判定方位,求神問蔔推測吉兇,以及觀察星辰風雲的變化來推斷戰争的勝敗,想用這些方法來緻勝立功,我以為是很難做到的。

     夫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故兵者,兇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巳而用之。

    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主于後,無敵于前。

    一人兵,如狼如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

    勝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觸丘陵必為之崩,無異也,性專而觸誠也。

    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堅,三軍之衆,有所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