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議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則天下莫當其戰矣。
故曰,舉賢用能,不時日而事利。
明法審令,不蔔筮而獲吉。
貴功養勞,不禱祠而得福。
又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古之聖人,謹人事而已。
做将帥的人,必須上不受天時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為的限制。
武器,是殺人的兇器,戰争,是暴力的行動,将帥,是掌握生殺的官吏,所以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它。
指導戰争,要做到上不受天時的影響,下不受地形的限制,後面不受君主的制約,前不受敵人的阻抗。
萬衆一心的軍隊,行動起來就象虎狼般的勇猛,風雨般的急驟,雷電般的突然,聲勢浩大,行動莫測,使天下驚懼。
勝利的軍隊象水一樣,水看來是最柔弱的,但它所沖擊的地方,山陵也會崩塌,這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由于水總是流向一個方向,不斷沖刷的結果。
現在用莫邪那樣鋒利的武器,犀牛皮制成的堅固铠甲,裝備起來的大量軍隊,再加上奇正的靈活運用,天下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同他抗衡了。
所以說,隻要任用賢能,不須選擇吉日良辰事情也會順利;隻要法令嚴明,不須求神問蔔也會獲得吉祥;隻要獎勵戰功優厚撫恤,不須祈禱也會得福。
又說,天時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古代的聖人,不過是重視人的作用罷了。
吳起與秦戰,舍不平隴畝,樸樕蓋之,以蔽霜露。
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
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責禮。
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無己煩也。
夫煩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嘗聞矣。
吳起與秦軍作戰,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隻用樹枝掩蓋以遮蔽霜露。
為什麼這樣呢?這是因為他不自視高人一等的原故。
凡是要求人家為你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對你必恭必敬;要求人家竭盡全力,就不能講究那些繁文缛節。
所以古時候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禮,這是表示不願因自己而增加别人的麻煩。
給别人增添很多麻煩,而又要求人家為你效死盡力,是從古至今,沒有聽說過的。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張軍宿野忘其親,援枹而鼓忘其身。
吳起臨戰,左右進劍。
起曰:“将專主旗鼓耳。
臨難決疑,揮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劍之任,非将事也。
” 将帥奉命出征的時候,就忘掉自己的家庭,帶領軍隊到達戰場的時候,就忘掉自己的親屬,臨陣指揮的時候,就忘掉自己的安危。
從前吳起臨戰的時候,左右的人把寶劍呈送給他。
吳起說:“将帥的主要職責是發号施令。
在危難的情況下,做出決斷,以指揮軍隊去作戰,這才是将帥的職責,直接拿起兵器與敵人格鬥,不是将帥的職責。
” 三軍成行,一舍而後成三舍。
三舍之餘,如決川源。
望敵在前,因其所長而用之,敵白者垩之,赤者赭之。
三軍整隊行軍,日行三十裡,三天走九十裡。
軍行九十裡以後,就要象決開江河一樣勢不可當地前進。
與敵人接近時,應根據敵人特點來對付他,如果敵人使用白色标記,我也用白色标記來欺騙它,敵人用紅色标記,我也用紅色标記迷惑它。
吳起與秦戰,未合,一夫不勝其勇,前獲雙首還。
吳起立斬之。
軍吏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斬。
”曰:“材士則是矣,非吾令也。
”斬之。
吳起與秦軍作戰,兩軍尚未交鋒,有一人自恃其勇,獨自沖向前去,斬獲敵人兩個首級回來。
吳起要立刻殺他。
軍吏請求說:“這是個有本領的人,不可殺掉。
”吳起說:“他誠然是有本領的,但他違背了我的命令。
”結果還是把他殺了。
故曰,舉賢用能,不時日而事利。
明法審令,不蔔筮而獲吉。
貴功養勞,不禱祠而得福。
又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古之聖人,謹人事而已。
做将帥的人,必須上不受天時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為的限制。
武器,是殺人的兇器,戰争,是暴力的行動,将帥,是掌握生殺的官吏,所以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它。
指導戰争,要做到上不受天時的影響,下不受地形的限制,後面不受君主的制約,前不受敵人的阻抗。
萬衆一心的軍隊,行動起來就象虎狼般的勇猛,風雨般的急驟,雷電般的突然,聲勢浩大,行動莫測,使天下驚懼。
勝利的軍隊象水一樣,水看來是最柔弱的,但它所沖擊的地方,山陵也會崩塌,這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由于水總是流向一個方向,不斷沖刷的結果。
現在用莫邪那樣鋒利的武器,犀牛皮制成的堅固铠甲,裝備起來的大量軍隊,再加上奇正的靈活運用,天下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同他抗衡了。
所以說,隻要任用賢能,不須選擇吉日良辰事情也會順利;隻要法令嚴明,不須求神問蔔也會獲得吉祥;隻要獎勵戰功優厚撫恤,不須祈禱也會得福。
又說,天時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古代的聖人,不過是重視人的作用罷了。
吳起與秦戰,舍不平隴畝,樸樕蓋之,以蔽霜露。
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
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責禮。
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無己煩也。
夫煩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嘗聞矣。
吳起與秦軍作戰,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隻用樹枝掩蓋以遮蔽霜露。
為什麼這樣呢?這是因為他不自視高人一等的原故。
凡是要求人家為你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對你必恭必敬;要求人家竭盡全力,就不能講究那些繁文缛節。
所以古時候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禮,這是表示不願因自己而增加别人的麻煩。
給别人增添很多麻煩,而又要求人家為你效死盡力,是從古至今,沒有聽說過的。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張軍宿野忘其親,援枹而鼓忘其身。
吳起臨戰,左右進劍。
起曰:“将專主旗鼓耳。
臨難決疑,揮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劍之任,非将事也。
” 将帥奉命出征的時候,就忘掉自己的家庭,帶領軍隊到達戰場的時候,就忘掉自己的親屬,臨陣指揮的時候,就忘掉自己的安危。
從前吳起臨戰的時候,左右的人把寶劍呈送給他。
吳起說:“将帥的主要職責是發号施令。
在危難的情況下,做出決斷,以指揮軍隊去作戰,這才是将帥的職責,直接拿起兵器與敵人格鬥,不是将帥的職責。
” 三軍成行,一舍而後成三舍。
三舍之餘,如決川源。
望敵在前,因其所長而用之,敵白者垩之,赤者赭之。
三軍整隊行軍,日行三十裡,三天走九十裡。
軍行九十裡以後,就要象決開江河一樣勢不可當地前進。
與敵人接近時,應根據敵人特點來對付他,如果敵人使用白色标記,我也用白色标記來欺騙它,敵人用紅色标記,我也用紅色标記迷惑它。
吳起與秦戰,未合,一夫不勝其勇,前獲雙首還。
吳起立斬之。
軍吏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斬。
”曰:“材士則是矣,非吾令也。
”斬之。
吳起與秦軍作戰,兩軍尚未交鋒,有一人自恃其勇,獨自沖向前去,斬獲敵人兩個首級回來。
吳起要立刻殺他。
軍吏請求說:“這是個有本領的人,不可殺掉。
”吳起說:“他誠然是有本領的,但他違背了我的命令。
”結果還是把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