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威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民之所勵也。
使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止如者牆,動如風雨,車不結轍,士不旋踵,此本戰之道也。
将帥指揮作戰,必須用自己的表率行為來激勵部隊,這樣才能象頭腦指揮四肢一樣的靈活自如。
戰鬥意志不加激勵,士兵就不會為國家效死,士兵不為國家效死,部隊就沒有作戰能力。
激勵士氣的方法,就是使民衆都過富裕的生活。
官職的等級,死喪的撫恤,是民衆所追求的,應該有明确的規定。
必須根據民衆的生活需要制定保障措施,根據民衆的功績給予表彰獎勵,使他們在田地體祿方面得到實惠,起居飲食方面得到照顧,鄰裡互相鼓勵,死生互相幫助,戰時攜手應征入伍,這就是激勵民衆的辦法。
使同什同伍的人,象親戚那樣互相關心,上下級關系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軍隊駐止下來就象銅牆鐵壁一樣的堅固,行動起來就象急風暴雨一樣的迅猛,戰車一往直前,士兵絕不後退,這就是戰勝敵人的根本原則。
地所以養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戰所以守城也。
故務耕者民不饑,務守者地不危,務戰者城不圍。
三者,先王之本務,本務者兵最急。
故先王專于兵有五焉:委積不多,則士不行;賞祿不厚,則民不勸;武士不選,則衆不強;備用不便,則力不壯;刑賞不中,則衆不畏。
務此五者,靜能守其所固,動能成其所欲。
土地是用來養活民衆的,城塞是用來保衛土地的,戰鬥是用來防守城塞的。
所以,注重農業生産的,民衆就不會受饑荒,注重邊疆守備的,領土就不會被侵犯,注重機動作戰的,城市就不會被圍困。
這且件事是古代君王立國的根本問題,而其中軍事問題又最為緊要。
所以古代君王特别注意軍事方面的五個問題:糧食儲備不充分,軍隊就難以行動;獎賞待遇不優厚,民衆就得不到鼓勵;武士不經嚴格挑選,部隊就不會堅強;武器裝備不充實,戰鬥力就不會強大;賞罰不公正,民衆就不會畏服。
能夠注意到這五個方面的問題,防守時就能守必固,行動時就能戰必勝。
夫以居攻出,則居欲重,陳欲堅。
發欲畢,鬥欲齊。
要由防禦轉入進攻,防禦就要穩定,陣地就要堅固,發起進攻要使用全部力量,戰鬥行動要協調一緻。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倉府。
所謂上滿下漏,患無所救。
實行王道的國家,注意增加人民的收入;實行霸道的國家,注意增加武士的待遇;沒落的國家,隻圖增加中上層貴族們的财富;瀕于滅亡的國家,隻圖增加君王自己的庫存财物。
所以說,隻滿足上層而忽略下層,其禍患是無法挽救的。
故曰,舉賢任能,不時日而事利。
明法審令,不蔔筮而事吉。
貴功養勞,不禱詞而得福。
又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聖人所貴,人事而已。
常言說,選用賢能,不須選擇吉日良辰,也會順利。
法令明确,不必占蔔吉兇,結果也會圓滿。
尊重功勞,不必祈禱也會得福。
又說,天時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聖人所重視的,隻在人的作為罷了。
夫勤勞之師,将不先己。
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佚必以身同之。
如此,師雖久而不者不弊。
勤勞的軍隊,将帥與士卒同甘苦,不先顧自己。
天熱不張傘,寒冷不加衣,路險必然下馬步行,部隊的井挖好了自己才飲水,部隊的飯煮熟了自已才進餐,部隊的營壘築成了自己才休息,将帥必須與士兵同勞佚,共甘苦。
這樣,部隊雖然長期作戰,也能保持旺盛的士氣而不緻衰竭疲弊。
使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止如者牆,動如風雨,車不結轍,士不旋踵,此本戰之道也。
将帥指揮作戰,必須用自己的表率行為來激勵部隊,這樣才能象頭腦指揮四肢一樣的靈活自如。
戰鬥意志不加激勵,士兵就不會為國家效死,士兵不為國家效死,部隊就沒有作戰能力。
激勵士氣的方法,就是使民衆都過富裕的生活。
官職的等級,死喪的撫恤,是民衆所追求的,應該有明确的規定。
必須根據民衆的生活需要制定保障措施,根據民衆的功績給予表彰獎勵,使他們在田地體祿方面得到實惠,起居飲食方面得到照顧,鄰裡互相鼓勵,死生互相幫助,戰時攜手應征入伍,這就是激勵民衆的辦法。
使同什同伍的人,象親戚那樣互相關心,上下級關系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軍隊駐止下來就象銅牆鐵壁一樣的堅固,行動起來就象急風暴雨一樣的迅猛,戰車一往直前,士兵絕不後退,這就是戰勝敵人的根本原則。
地所以養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戰所以守城也。
故務耕者民不饑,務守者地不危,務戰者城不圍。
三者,先王之本務,本務者兵最急。
故先王專于兵有五焉:委積不多,則士不行;賞祿不厚,則民不勸;武士不選,則衆不強;備用不便,則力不壯;刑賞不中,則衆不畏。
務此五者,靜能守其所固,動能成其所欲。
土地是用來養活民衆的,城塞是用來保衛土地的,戰鬥是用來防守城塞的。
所以,注重農業生産的,民衆就不會受饑荒,注重邊疆守備的,領土就不會被侵犯,注重機動作戰的,城市就不會被圍困。
這且件事是古代君王立國的根本問題,而其中軍事問題又最為緊要。
所以古代君王特别注意軍事方面的五個問題:糧食儲備不充分,軍隊就難以行動;獎賞待遇不優厚,民衆就得不到鼓勵;武士不經嚴格挑選,部隊就不會堅強;武器裝備不充實,戰鬥力就不會強大;賞罰不公正,民衆就不會畏服。
能夠注意到這五個方面的問題,防守時就能守必固,行動時就能戰必勝。
夫以居攻出,則居欲重,陳欲堅。
發欲畢,鬥欲齊。
要由防禦轉入進攻,防禦就要穩定,陣地就要堅固,發起進攻要使用全部力量,戰鬥行動要協調一緻。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倉府。
所謂上滿下漏,患無所救。
實行王道的國家,注意增加人民的收入;實行霸道的國家,注意增加武士的待遇;沒落的國家,隻圖增加中上層貴族們的财富;瀕于滅亡的國家,隻圖增加君王自己的庫存财物。
所以說,隻滿足上層而忽略下層,其禍患是無法挽救的。
故曰,舉賢任能,不時日而事利。
明法審令,不蔔筮而事吉。
貴功養勞,不禱詞而得福。
又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聖人所貴,人事而已。
常言說,選用賢能,不須選擇吉日良辰,也會順利。
法令明确,不必占蔔吉兇,結果也會圓滿。
尊重功勞,不必祈禱也會得福。
又說,天時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聖人所重視的,隻在人的作為罷了。
夫勤勞之師,将不先己。
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佚必以身同之。
如此,師雖久而不者不弊。
勤勞的軍隊,将帥與士卒同甘苦,不先顧自己。
天熱不張傘,寒冷不加衣,路險必然下馬步行,部隊的井挖好了自己才飲水,部隊的飯煮熟了自已才進餐,部隊的營壘築成了自己才休息,将帥必須與士兵同勞佚,共甘苦。
這樣,部隊雖然長期作戰,也能保持旺盛的士氣而不緻衰竭疲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