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 昭公十六年

關燈
,皆昵燕好也。

    二三君子數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

    ”宣子皆獻馬焉,而賦《我将》。

    子産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宣子私觐于子産以玉與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賜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 公至自晉。

    子服昭伯語季平子曰:“晉之公室,其将遂卑矣。

    君幼弱,六卿強而奢傲,将因是以習,習實為常,能無卑乎?” 平子曰:“爾幼,惡識國?” 秋八月,晉昭公卒。

     九月,大雩,旱也。

    鄭大旱,使屠擊、祝款、豎柎有事于桑山。

    斬其木,不雨。

    子産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

    ”奪之官邑。

     冬十月,季平子如晉葬昭公。

    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猶信,子服氏有子哉!” 譯文 十六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魯昭公在晉國,晉國人扣留了昭公。

    《春秋》不記載這件事,這是由于隐諱。

     齊景公發兵進攻徐國。

     楚平王聽說戎蠻部落發生動亂和蠻子沒有信用,派然丹誘騙戎蠻子嘉而殺了他,就占領了戎蠻部落。

    不久以後又立了他的兒子,這是合于禮的。

     二月十四日,齊軍到達蒲隧。

    徐國人求和,徐子和郯人、莒人會見齊景公,在蒲隧結盟,送給齊景公甲父之鼎。

    叔孫昭子說:“諸侯沒有領袖,對小國是個危險啊!齊國的國君無道,起兵攻打遠方的國家,會見了他們,締結了和約而回來,沒有人能夠抵禦,這是由于沒有霸主啊!《詩》說,‘宗周已經衰亡,無所安定。

    執政的大夫四處分居,沒有人知道我的辛勞’,說的就是這個吧!” 三月,晉國的韓起到鄭國聘問,鄭定公設享禮招待他。

    子産告誡大家說:“如果在朝廷的享禮上有一個席位,不要發生不恭敬的事!”孔張後到,站在客人中間,主管典禮的人擋住他,去到客人後邊,主管典禮的人又擋住他,他隻好到懸挂樂器的間隙中待着。

    客人因此而笑他。

    事情結束,富子勸谏說:“對待大國的客人,是不可以不慎重的。

    難道說被他們笑話了,而他們會不欺負我們?我們樣樣都能做到有禮,那些人還會看不起我們。

    國家沒有禮儀,憑什麼求得光榮?孔張沒有站到應該站的位置上,這是您的恥辱。

    ”子産發怒說:“發布命令不恰當,命令發出後沒有信用,刑罰偏頗不平,訴訟放任混亂,朝會有時失去禮儀,命令沒有人聽從,招緻大國的欺負,使百姓疲憊而沒有功勞,罪過來到還不知道,這是我的恥辱。

    孔張,是國君哥哥的孫子,子孔的後代,執政大夫的繼承人,做了嗣大夫,他接受命令而出使,遍及諸侯各國,為國内的人們所尊敬,為諸侯所熟悉。

    他在朝中有官職,在家裡有祖廟,接受國家的爵祿,分擔戰争所需的軍賦,喪事、祭祀有一定的職責,接受和歸還祭肉,輔助國君在宗廟裡祭祀,已經有了固定的地位。

    他家在位已經幾代,世世代代保守自己的家業,現在忘記了他應該處的地位,僑哪裡能為他感到恥辱?不正派的人把一切都歸罪于我這個執政的人,等于說先王沒有刑罰。

    你最好用别的事來糾正我。

    ” 韓宣子有一付玉環,其中一個在鄭國的商人手裡。

    韓宣子向鄭定公請求得到那隻玉環,子産不給,說:“這不是公家府庫中保管的器物,寡君不知道。

    ”子太叔、子羽對子産說:“韓子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對晉國也不能懷有二心。

    晉國和韓子都是不能輕視的。

    如果正好有壞人在兩國中間挑撥,如果鬼神再幫着壞人,以興起他們的兇心怒氣,後悔哪裡來得及?您為什麼愛惜一個玉環而以此使大國來讨厭呢?為什麼不去找來給他?”子産說:“我不是輕慢晉國而有二心,而是要始終事奉他們,所以才不給他,這是為了忠實和守信用的緣故。

    僑聽說君子不是怕沒有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