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 昭公十六年

關燈
【經】十有六年春,齊侯伐徐。

    楚子誘戎蠻子殺之。

    夏,公至自晉。

    秋八月己亥,晉侯夷卒。

    九月,大雩。

    季孫意如如晉。

    冬十月,葬晉昭公。

     【傳】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晉,晉人止公。

    不書,諱之也。

     齊侯伐徐。

     楚子聞蠻氏之亂也,與蠻子之無質也,使然丹誘戎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

    既而複立其子焉,禮也。

     二月丙申,齊師至于蒲隧。

    徐人行成。

    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叔孫昭子曰:“諸侯之無伯,害哉!齊君之無道也,興師而伐遠方,會之,有成而還,莫之亢也,無伯也夫!《詩》曰:‘宗周既滅,靡所止戾。

    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其是之謂乎!” 二月,晉韓起聘于鄭,鄭伯享之。

    子産戒曰:“苟有位于朝,無有不共恪。

    ”孔張後至,立于客間。

    執政禦之,适客後。

    又禦之,适縣間。

    客從而笑之。

    事畢,富子谏曰:“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幾為之笑而不陵我?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國而無禮,何以求榮?孔張失位,吾子之恥也。

    ”子産怒曰:“發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頗類,獄之放紛,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取陵于大國,罷民而無功,罪及而弗知,僑之恥也。

    孔張,君之昆孫子孔之後也,執政之嗣也,為嗣大夫,承命以使,周于諸侯,國人所尊,諸侯所知。

    立于朝而祀于家,有祿于國,有賦于軍,喪祭有職,受脤、歸脤,其祭在廟,已有着位,在位數世,世守其業,而忘其所,僑焉得恥之?辟邪之人而皆及執政,是先王無刑罰也。

    子甯以他規我。

    ” 宣子有環,有一在鄭商。

    宣子谒諸鄭伯,子産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子大叔、子羽謂子産曰:“韓子亦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

    晉國、韓子,不可偷也。

    若屬有讒人交鬥其間,鬼神而助之,以興其兇怒,悔之何及?吾子何愛于一環,其以取憎于大國也,盍求而與之?”子産曰:“吾非偷晉而有二心,将終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

    僑聞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

    僑聞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

    夫大國之人,令于小國,而皆獲其求,将何以給之?一共一否,為罪滋大。

    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為鄙邑,則失位矣。

    若韓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貪淫甚矣,獨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賈罪,不亦銳乎?” 韓子買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

    ”韓子請諸子産曰:“日起請夫環,執政弗義,弗敢複也。

    今買諸商人,商人曰,必以聞,敢以為請。

    ”子産對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

    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丐奪。

    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

    ’恃此質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弊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

    若大國令,而共無藝,鄭,鄙邑也,亦弗為也。

    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韓子辭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辭之。

    ” 夏四月,鄭六卿餞宣子于郊。

    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

    ”子 賦《野有蔓草》。

    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

    ”子産賦《鄭之羔裘》。

    宣子曰:“起不堪也。

    ”子大叔賦《褰裳》。

    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

    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終乎?”子遊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蘀兮》。

    宣子喜曰:“鄭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贶起,賦不出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