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 昭公十六年

關燈
物,而是擔心沒有美好的名聲。

    僑又聽說治理國家不是怕不能事奉大國、撫養小國,而是怕沒有禮儀來安定他的地位。

    大國命令小國,如果一切要求都得到滿足,将要用什麼來不斷地供給他們?一次給了,一次不給,所得的罪過更大。

    大國的要求,如果不合乎禮就駁斥,他們哪裡會有滿足的時候?我們如果将成為他們的邊境城市,那就失去了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了。

    如果韓子奉命出使而求取玉環,他的貪婪邪惡就太過分了,難道不是罪過嗎?拿出一隻玉環而引起兩種罪過,我們又失去了國家的地位,韓子成為貪婪的人,哪裡用得着這樣?而且我們因為玉環招來罪過,不也是太不值得了吧?” 韓宣子向商人購買玉環,已經成交了。

    商人說:“一定要告訴君大夫!”韓宣子向子産請求說:“前些時候我請求得到這隻玉環,執政認為不合于道義,所以不敢再次請求。

    現在在商人那裡買到了,商人說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報告,謹敢以此作為請求。

    ”子産回答說:“從前我們先君桓公和商人們都是從周朝遷居出來的,共同合作清除這塊土地,砍去野草雜木,一起居住在這裡。

    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互相信賴。

    誓辭說:‘你不要背叛我,我不要強買你的東西,不要乞求、不要掠奪。

    你有賺錢的買賣和寶貴的貨物,我也不加過問。

    ’仗着這個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直到今天。

    現在你帶着友好的情誼光臨敝邑,而告訴我們去強奪商人的東西,這是教導敝邑背叛盟誓,未免不可以吧!如果得到玉環而失去諸侯,那您一定是不幹的。

    如果大國有命令,要我們沒原則地供應,那就是把鄭國當成了邊境裡的城市,我們也是不幹的。

    僑如果獻上玉環,真不知道有什麼道理和好處。

    謹敢私下向您布達。

    ”韓宣子就把玉環退了回去,說:“我韓起雖然不聰明,豈敢求取玉環以求得兩項罪過?謹請把玉環退還。

    ” 夏季,四月,鄭國的六卿為韓宣子在郊外餞行。

    韓宣子說:“請幾位大臣都賦詩一首,起也可以了解鄭國的意圖。

    ”子齹賦《野有蔓草》。

    韓宣子說:“孺子好啊!我有希望了。

    ”子産賦鄭國的《羔裘》。

    韓宣子說:“起是不敢當的。

    ”子太叔賦《褰裳》。

    韓宣子說:“有起在這裡,難道敢勞動您去事奉别人嗎?”子太叔拜謝。

    韓宣子說:“好啊,您說起了這個!要不是有這回事,能從始至終地友好下去嗎?”子遊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

    子柳賦《萚兮》。

    韓宣子很高興,說:“鄭國差不多要強盛了吧!幾位大臣用國君的名義賞賜起,所賦的《詩》不出鄭國之外,都是表示友好的。

    幾位大臣都是傳了幾世的大夫,可以不再有所畏懼了。

    ”韓宣子對他們都奉獻馬匹,而且賦了《我将》。

    子産拜謝,又讓其他五個卿也都拜謝,說:“您安定動亂,豈敢不拜謝恩德!”韓宣子用玉和馬作為禮物私下拜見子産,說:“您命令起舍棄那個玉環,這是賜給了我金玉良言而免我一死,豈敢不借此薄禮表示拜謝!” 魯昭公從晉國回到國内,子服昭伯對季平子說:“晉國的公室的地位恐怕将要降低了。

    國君年幼而力量微弱,六卿強大而奢侈驕傲,将要由此而成習慣。

    習慣而成自然,能夠不降低嗎?”季平子說:“你年輕,哪裡懂得國家大事?” 秋季,八月,晉昭公逝世。

     九月,舉行盛大的雩祭,這是由于發生了旱災。

    鄭國大旱,派屠擊、祝款、豎柎祭祀桑山。

    砍去了山上的樹木,不下雨。

    子産說:“祭祀山神,應當培育和保護山林,現在反而砍去山上的樹木,他們的罪過就很大了。

    ”于是就剝奪了他們的官爵和封邑。

     冬季,十月,季平子到晉國去參加昭公的喪禮。

    季平子說:“子服回的話還是可以相信的,子服氏有了好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