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篇 漁父
關燈
小
中
大
已。
” 【譯文】 子貢回來,把跟漁父的談話報告給孔子。
孔子推開身邊的琴站起身來說:“恐怕是位聖人吧!”于是走下杏壇尋找漁父,來到湖澤岸邊,漁父正操起船漿撐船而去,回頭看見孔子,轉過身來面對孔子站着。
孔子連連後退,再次行禮上前。
漁父說:“你來找我有什麼事?”孔子說:“剛才先生留下話尾而去,我實在是不聰明,不能領受其中的意思,私下在這裡等候先生,希望能有幸聽到你的談吐以便最終有助于我!”漁父說:“咦,你實在是好學啊!”孔子又一次行禮後站起身說:“我少小時就努力學習,直到今天,已經六十九歲了,沒有能夠聽到過真理的教誨,怎麼敢不虛心請教!” 漁父說:“同類相互彙聚,同聲相互應和,這本是自然的道理。
請讓我說明我的看法從而分析你所從事的活動。
你所從事的活動,也就是擠身于塵俗的事務。
天子、諸侯、大夫、庶民,這四種人能夠各自擺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社會治理的美好境界,四者倘若偏離了自己的位置社會動亂也就沒有比這再大的了。
官吏處理好各自的職權,人民安排好各自的事情,這就不會出現混亂和侵擾。
所以,田地荒蕪居室破漏,衣服和食物不充足,賦稅不能按時繳納,妻子侍妾不能和睦,老少失去尊卑的序列,這是普通百姓的憂慮。
能力不能勝任職守,本職的工作不能辦好,行為不清白,屬下玩忽怠惰,功業和美名全不具備,爵位和俸祿不能保持,這是大夫的憂慮。
朝廷上沒有忠臣,都城的采邑混亂,工藝技術不精巧,敬獻的貢品不好,朝觐時落在後面而失去倫次,不能順和天子的心意,這是諸侯的憂慮。
陰陽不和諧,寒暑變化不合時令,以緻傷害萬物的生長,諸侯暴亂,随意侵擾征戰,以緻殘害百姓,禮樂不合節度,财物窮盡匮乏,人倫關系未能整頓,百姓淫亂,這是天子和主管大臣的憂慮。
如今你上無君侯主管的地位而下無大臣經辦的官職,卻擅自修治禮樂,排定人倫關系,從而教化百姓,不是太多事了嗎! “而且人有八種毛病,事有四種禍患,不可不清醒明察。
不是自己職分以内的事也兜着去做,叫做攬;沒人理會也說個沒完,叫做佞;迎合對方順引話意,叫做谄;不辨是非巴結奉承,叫做谀;喜歡背地說人壞話,叫做讒;離間故交挑撥親友,叫做害;稱譽僞詐敗壞他人,叫做慝;不分善惡美醜,好壞兼容而臉色随應相适,暗暗攫取合于己意的東西,叫做險。
有這八種毛病的人,外能迷亂他人,内則傷害自身,因而有道德修養的人不和他們交往,聖明的君主不以他們為臣。
所謂四患,喜歡管理國家大事,随意變更常規常态,用以釣取功名,稱作貪得無厭;自恃聰明專行獨斷,侵害他人剛愎自用,稱作利欲薰心;知過不改,聽到勸說卻越錯越多,稱作犟頭犟腦;跟自己相同就認可,跟自己不同即使是好的也認為不好,稱作自負矜誇。
這就是四種禍患。
能夠清除八種毛病,不再推行四種禍患,方才可以教育。
” 孔子愀然而歎,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魯,削迹于衛,伐樹于宋,圍于陳蔡。
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客凄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迹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
疾走不休,絕力而死。
不知處陰以休影。
處靜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适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于不免矣。
謹脩而身,謹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
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
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
其用于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
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适為主。
功成之美,無一其迹矣。
事親以适,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
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
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于俗,故不足。
惜哉,子之蚤湛于人僞而晚聞大道也!”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
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
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
”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于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
【譯文】 孔子凄涼悲傷地長聲歎息,再次行禮後站起身來,說:“我在魯國兩次受到冷遇,在衛國被鏟削掉所有的足迹,在宋國遭受砍掉坐蔭之樹的羞辱,又被久久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
我不知道我有什麼過失,遭到這樣
” 【譯文】 子貢回來,把跟漁父的談話報告給孔子。
孔子推開身邊的琴站起身來說:“恐怕是位聖人吧!”于是走下杏壇尋找漁父,來到湖澤岸邊,漁父正操起船漿撐船而去,回頭看見孔子,轉過身來面對孔子站着。
孔子連連後退,再次行禮上前。
漁父說:“你來找我有什麼事?”孔子說:“剛才先生留下話尾而去,我實在是不聰明,不能領受其中的意思,私下在這裡等候先生,希望能有幸聽到你的談吐以便最終有助于我!”漁父說:“咦,你實在是好學啊!”孔子又一次行禮後站起身說:“我少小時就努力學習,直到今天,已經六十九歲了,沒有能夠聽到過真理的教誨,怎麼敢不虛心請教!” 漁父說:“同類相互彙聚,同聲相互應和,這本是自然的道理。
請讓我說明我的看法從而分析你所從事的活動。
你所從事的活動,也就是擠身于塵俗的事務。
天子、諸侯、大夫、庶民,這四種人能夠各自擺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社會治理的美好境界,四者倘若偏離了自己的位置社會動亂也就沒有比這再大的了。
官吏處理好各自的職權,人民安排好各自的事情,這就不會出現混亂和侵擾。
所以,田地荒蕪居室破漏,衣服和食物不充足,賦稅不能按時繳納,妻子侍妾不能和睦,老少失去尊卑的序列,這是普通百姓的憂慮。
能力不能勝任職守,本職的工作不能辦好,行為不清白,屬下玩忽怠惰,功業和美名全不具備,爵位和俸祿不能保持,這是大夫的憂慮。
朝廷上沒有忠臣,都城的采邑混亂,工藝技術不精巧,敬獻的貢品不好,朝觐時落在後面而失去倫次,不能順和天子的心意,這是諸侯的憂慮。
陰陽不和諧,寒暑變化不合時令,以緻傷害萬物的生長,諸侯暴亂,随意侵擾征戰,以緻殘害百姓,禮樂不合節度,财物窮盡匮乏,人倫關系未能整頓,百姓淫亂,這是天子和主管大臣的憂慮。
如今你上無君侯主管的地位而下無大臣經辦的官職,卻擅自修治禮樂,排定人倫關系,從而教化百姓,不是太多事了嗎! “而且人有八種毛病,事有四種禍患,不可不清醒明察。
不是自己職分以内的事也兜着去做,叫做攬;沒人理會也說個沒完,叫做佞;迎合對方順引話意,叫做谄;不辨是非巴結奉承,叫做谀;喜歡背地說人壞話,叫做讒;離間故交挑撥親友,叫做害;稱譽僞詐敗壞他人,叫做慝;不分善惡美醜,好壞兼容而臉色随應相适,暗暗攫取合于己意的東西,叫做險。
有這八種毛病的人,外能迷亂他人,内則傷害自身,因而有道德修養的人不和他們交往,聖明的君主不以他們為臣。
所謂四患,喜歡管理國家大事,随意變更常規常态,用以釣取功名,稱作貪得無厭;自恃聰明專行獨斷,侵害他人剛愎自用,稱作利欲薰心;知過不改,聽到勸說卻越錯越多,稱作犟頭犟腦;跟自己相同就認可,跟自己不同即使是好的也認為不好,稱作自負矜誇。
這就是四種禍患。
能夠清除八種毛病,不再推行四種禍患,方才可以教育。
” 孔子愀然而歎,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魯,削迹于衛,伐樹于宋,圍于陳蔡。
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客凄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迹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
疾走不休,絕力而死。
不知處陰以休影。
處靜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适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于不免矣。
謹脩而身,謹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
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
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
其用于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
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适為主。
功成之美,無一其迹矣。
事親以适,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
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
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于俗,故不足。
惜哉,子之蚤湛于人僞而晚聞大道也!”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
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
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
”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于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
【譯文】 孔子凄涼悲傷地長聲歎息,再次行禮後站起身來,說:“我在魯國兩次受到冷遇,在衛國被鏟削掉所有的足迹,在宋國遭受砍掉坐蔭之樹的羞辱,又被久久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
我不知道我有什麼過失,遭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