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篇 外物

關燈


    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

    然則廁足而墊之,緻黃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

    ”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 【譯文】 惠子對莊子說:“你的言論沒有用處。

    ”莊子說:“懂得沒有用處方才能夠跟他談論有用。

    大地不能不說是既廣且大了,人所用的隻是腳能踩踏的一小塊罷了。

    既然如此,那麼隻留下腳踩踏的一小塊其餘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黃泉,大地對人來說還有用嗎?”惠子說:“當然沒有用處。

    ”莊子說:“如此說來,沒有用處的用處也就很明白了。

    ” 莊子曰:“人有能遊,且得不遊乎?人而不能遊,且得遊乎?夫流遁之志,決絕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覆墜而不反,火馳而不顧,雖相與為君臣,時也,易世而無以相踐。

    故曰至人不留行焉。

    夫尊古而悲今,學者之流也。

    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遊于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彼教不學,承意不彼。

    ” 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

    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者衆害生。

    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

    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窦。

    胞有重阆,心有天遊。

    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

    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勝。

     【譯文】 莊子說:“人若能随心而遊,那麼難道還會不自适自樂嗎?人假如不能随心而遊,那麼難道還能夠自适自樂嗎?流蕩忘返于外物的心思,矢志不渝棄世孤高的行為,唉,恐怕不是真知大德之人的所作所為吧!沉溺于世事而不知悔悟,心急如焚地追逐外物而不願反顧,即使相互間有的為君有的為臣,也隻是看作一時的機遇,時世變化後就沒有誰會認為自己地位低下了。

    所以說道德修養極為高尚的人從不願意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滞留。

    崇尚古代鄙薄當今,這是未能通達事理之人的觀點。

    用狶韋氏之流的角度來觀察當今的世事,誰又能不在心中引起波動?道德修養極為高尚的人方才能夠混迹于世而不出現邪僻,順随于衆人之中卻不會失卻自己的真性。

    尊古卑今的見教不應學取,禀受其意也不必相互對立争辯不已。

    ” 眼光敏銳叫做明,耳朵靈敏叫做聰,鼻子靈敏叫做膻,口感靈敏叫做甘,心靈透徹叫做智,聰明貫達叫做德。

    大凡道德總不希望有所壅塞,壅塞就會出現梗阻,梗阻而不能排除就會出現相互踐踏,相互殘踏那麼各種禍害就會随之而起。

    物類有知覺靠的是氣息,假如氣息不盛,那麼絕不是自然禀賦的過失。

    自然的真性貫穿萬物,日夜不停,可是人們卻反而堵塞自身的孔竅。

    腹腔有許多空曠之處因而能容受五髒懷藏胎兒,内心虛空便會沒有拘系地順應自然而遊樂。

    屋裡沒有虛空感,婆媳之間就會争吵不休;内心不能虛空而且遊心于自然,那麼六種官能就會出現紛擾。

    森林與山丘之所以适宜于人,也是因為人們的内心促狹、心神不爽。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謀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衆宜。

    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

     靜然可以補病,眦搣可以休老,甯可以止遽。

    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

    聖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賢人所以駴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君子所以駴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

     演門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師,其黨人毀而死者半。

    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務光怒之。

    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踆于窾水;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譯文】 德行的外溢是由于名聲,名聲的外溢是由于張揚,謀略的考究是由于危急,才智的運用是由于争鬥,閉塞的出現是由于執滞,官府事務處理果決是由于順應了民衆。

    春雨應時而降,草木勃然而生,鋤地的農具開始整修,田地裡雜草鋤後再生超過半數,而人們往往并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沉靜可以調養病體,摩摩擦擦可以延緩衰老,甯寂安定可以止息内心的急促。

    雖然如此,像這樣,仍是操勞的人所務必要做到的,閑逸的人卻從不予以過問。

    聖人用來驚駭天下的辦法,神人不曾過問;賢人用來驚駭時世的辦法,聖人不曾過問;君子用來驚駭國人的辦法,賢人不曾過問;小人用來苟合于一時的辦法,君子也不曾過問。

     東門口有個死了親人的人,因為格外哀傷日漸消瘦而加官進爵封為官師,他的同鄉仿效他也消瘦毀容卻死者過半。

    堯要禅讓天下給許由,許由因而逃到箕山;商湯想把天下禅讓給務光,務光大發脾氣;紀他知道了這件事,率領弟子隐居在窾水一帶,諸侯紛紛前往慰問,過了三年,申徒狄仰慕其名而投河自溺。

     竹笱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後就忘掉了魚笱;兔網是用來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後就忘掉了兔網;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我怎麼能尋找到忘掉言語的人而跟他談一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