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搬家史
關燈
小
中
大
要說楊家“敗了”,就我祖父這一支而言,一敗是父親去世,再敗就是販私鹽的錢打了水漂。
七叔向娘保證過的:大嫂家裡生活的一切,還是照舊。
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我們住的地方很明顯地每況愈下,花園街的大宅子住不下去,賣了四萬大洋,大宅子有好幾個院落,一時也找不到那麼大的買主,據說是拆開賣給了三家。
花園街的宅子幾乎占了整整一條街,大宅院裡套着小院子。
父親是長房,祖父去世後,老姨太(祖父的妾)是要長子養的,也住在花園街,有一個單另的小院子,堂屋之外,還有五間吧,也有前院後院,院子有自己的門通到外面。
關于花園街,我印象很深的是大院主樓樓下有一個很大的堂屋,那是父親的會客廳,擺着一大圈椅子,都是紅木的,上面還有裝飾。
祭祖也在那裡,要不是夠高夠大,那些大幅的字畫,還有祭祖時請出來的祖父、祖母的遺像,也挂不下。
父親去世後,沒那麼多來客了,除非祭祖,都各自待在自己屋裡,會客廳就一直空着。
後來放了張乒乓球桌,我們要演戲玩啊什麼的,也在那兒,總之成了我們的遊戲室了。
還辦雜志,我哥弄的,叫《消寒會》——也就我們兄妹三個人,我是充數的,等于就是他和我姐。
我還記得小時家裡有輛敞篷馬車,現在的小汽車有車庫,馬車也要有地方停的,就是馬号。
我那時覺得馬車比小汽車更威風,馬号給我的印象深,是因為馬号屋頂有一隻進口的洋瓷狗,真狼狗大小,砌進去的,真是“看門狗”了。
後來我在父親一個當軍長的同學家裡也看見過一隻差不多大小的瓷狗,隻是他家是放在客廳門口地上的,是不是租界裡不興養看家狗了呢?我也說不清楚。
從花園街,我們搬到了法租界的兆豐路兆豐裡,像上海那樣的裡弄洋房。
裡弄不是胡同,也不稱“巷子”,兩邊是中式房子的才叫胡同,兆豐路的房子都是洋派的,兆豐裡一号是棟法國式的别墅,外面貼着玫瑰紅的瓷磚,挺漂亮的房子。
我們搬到的是兆豐裡二号,也不錯,外牆貼着綠瓷磚,進門上高台階,二樓有大露台。
不過不是獨棟的,樓上樓下好多間,但大人都覺得太小了——和花園街比,當然是小多了。
從花園街出來,家裡人也少了許多,這時候二姨太已經和家裡鬧翻,和四姐走了,老姨太一家也另過了。
用人當中,二廚子、來鳳都因出事被攆走了。
隻剩下潘爺、拉洋車的車夫、服侍娘的小玉、大廚,好像還有一個年紀大些的女用人。
男用人住地下室。
北方好多房子都有“地窨子”的,西式房子的地下室不同,有一截在地面上,有窗戶,所以我常常還沒進家門就從窗戶裡看見潘爺在地下室裡坐着。
說是三層,實際上應是兩層樓,但也有亭子間。
樓上樓下都有衛生間。
後面還有一間蠻大的屋,專門放箱子的,後來搬到倫敦道昭明裡,再後來到耀華裡,都有這麼間放箱子的房間。
房子是小了,但我和我哥都很高興:這裡有抽水馬桶,幹淨漂亮的衛生間,還有熱水。
我們最喜歡的是二樓大大的露台,水磨石的地,站在上面可以看出去好遠。
剛搬進去不久,我哥就讓我抱着他的小狗“小花”到露台上照了張相。
兆豐裡的位置也很好,不遠處就是法國教堂,綠牌電車道出門就是。
天津有好幾路電車,當時也不叫幾路幾路,因為有綠牌子,天津人就叫它“綠牌電車”。
上了綠牌電車就能到天津最熱鬧的地方,中原公司、天祥市場,租界就那麼大,鬧市區其實離家都不算很遠。
但這地點等到“
七叔向娘保證過的:大嫂家裡生活的一切,還是照舊。
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我們住的地方很明顯地每況愈下,花園街的大宅子住不下去,賣了四萬大洋,大宅子有好幾個院落,一時也找不到那麼大的買主,據說是拆開賣給了三家。
花園街的宅子幾乎占了整整一條街,大宅院裡套着小院子。
父親是長房,祖父去世後,老姨太(祖父的妾)是要長子養的,也住在花園街,有一個單另的小院子,堂屋之外,還有五間吧,也有前院後院,院子有自己的門通到外面。
關于花園街,我印象很深的是大院主樓樓下有一個很大的堂屋,那是父親的會客廳,擺着一大圈椅子,都是紅木的,上面還有裝飾。
祭祖也在那裡,要不是夠高夠大,那些大幅的字畫,還有祭祖時請出來的祖父、祖母的遺像,也挂不下。
父親去世後,沒那麼多來客了,除非祭祖,都各自待在自己屋裡,會客廳就一直空着。
後來放了張乒乓球桌,我們要演戲玩啊什麼的,也在那兒,總之成了我們的遊戲室了。
還辦雜志,我哥弄的,叫《消寒會》——也就我們兄妹三個人,我是充數的,等于就是他和我姐。
我還記得小時家裡有輛敞篷馬車,現在的小汽車有車庫,馬車也要有地方停的,就是馬号。
我那時覺得馬車比小汽車更威風,馬号給我的印象深,是因為馬号屋頂有一隻進口的洋瓷狗,真狼狗大小,砌進去的,真是“看門狗”了。
後來我在父親一個當軍長的同學家裡也看見過一隻差不多大小的瓷狗,隻是他家是放在客廳門口地上的,是不是租界裡不興養看家狗了呢?我也說不清楚。
從花園街,我們搬到了法租界的兆豐路兆豐裡,像上海那樣的裡弄洋房。
裡弄不是胡同,也不稱“巷子”,兩邊是中式房子的才叫胡同,兆豐路的房子都是洋派的,兆豐裡一号是棟法國式的别墅,外面貼着玫瑰紅的瓷磚,挺漂亮的房子。
我們搬到的是兆豐裡二号,也不錯,外牆貼着綠瓷磚,進門上高台階,二樓有大露台。
不過不是獨棟的,樓上樓下好多間,但大人都覺得太小了——和花園街比,當然是小多了。
從花園街出來,家裡人也少了許多,這時候二姨太已經和家裡鬧翻,和四姐走了,老姨太一家也另過了。
用人當中,二廚子、來鳳都因出事被攆走了。
隻剩下潘爺、拉洋車的車夫、服侍娘的小玉、大廚,好像還有一個年紀大些的女用人。
男用人住地下室。
北方好多房子都有“地窨子”的,西式房子的地下室不同,有一截在地面上,有窗戶,所以我常常還沒進家門就從窗戶裡看見潘爺在地下室裡坐着。
說是三層,實際上應是兩層樓,但也有亭子間。
樓上樓下都有衛生間。
後面還有一間蠻大的屋,專門放箱子的,後來搬到倫敦道昭明裡,再後來到耀華裡,都有這麼間放箱子的房間。
房子是小了,但我和我哥都很高興:這裡有抽水馬桶,幹淨漂亮的衛生間,還有熱水。
我們最喜歡的是二樓大大的露台,水磨石的地,站在上面可以看出去好遠。
剛搬進去不久,我哥就讓我抱着他的小狗“小花”到露台上照了張相。
兆豐裡的位置也很好,不遠處就是法國教堂,綠牌電車道出門就是。
天津有好幾路電車,當時也不叫幾路幾路,因為有綠牌子,天津人就叫它“綠牌電車”。
上了綠牌電車就能到天津最熱鬧的地方,中原公司、天祥市場,租界就那麼大,鬧市區其實離家都不算很遠。
但這地點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