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加尼達村的魚湯
關燈
小
中
大
把漁網撂上曬架、卸魚,直到把小船拖上河岸、擱到小屋門前……活兒累得他筋疲力盡,全身濕淋淋地凍得發抖。
嘴皮子哆嗦得連說話也說不清楚了,骨節眼呢——全在格格發響。
當他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費力整理起将近有一百俄丈長的雙面網時,并不因為捕到這麼多的魚而喜悅,隻感到雙手由于寒冷、水濕而引起的疼痛。
心裡老是在害怕:“以後會怎麼樣?會怎麼樣?” 他竭力用酒來減輕不安和痛楚。
起初,他剛喝下一口,便嗆得眼裡掉淚,從喉嚨口直燒到肚腸根,肚子好像給割成了碎片。
但有什麼法子呢?要幹活,就得使身子暖和。
後來阿基姆也就習以為常了。
而他母親,還沒把酒喝下肚,便又嘔了出來。
她用打戰的手擦擦下巴,瞧瞧河面,瞧瞧胸前雨衣上那塊白乎乎地冒熱氣的酒迹,垂頭喪氣而又困惑地睜大了眼看着她的兒子,那目光好像是在求援。
阿基姆自己覺得是裝出了一副生氣的樣子,掉過頭去,實際上心裡害怕極了,但還是故意做出漫不經心的樣兒——他一點兒也幫不了母親的忙。
應該快快工作,趕緊捕魚,他們還沒有完成捕撈計劃呢。
漁期過後能有進賬嗎?能有多少呢?用什麼來養家活口?穿什麼呢?難道他們一家命定就将沉淪在人迹罕至、一片空曠的鮑加尼達落寞荒村裡?忿慨、焦慮、絕望、不安,撕咬着這個年輕小夥子的心靈。
有時候,他真打算像成年漢子那樣破口大罵一場,對着他母親嚷嚷:“怎麼樣?專門放蕩、跳舞、養孩子的日子好過吧?眼下咱們咋辦?” 作為一個病人,母親對一切事物特别敏感。
她不再是小姑娘而是老太婆了,因而耐着性子努力幹活,以此贖她的罪過。
她扶住船舷,跨進船艙,站到墊闆上開始理網。
母親身穿雨衣,圍了濕淋淋的罩單。
她緊緊咬住嘴唇好不哭出聲來并且機械地拾掇一節節牽網的繩索。
但這也隻能支持一會兒工夫,不久繩索從她手裡滑去,她空着兩手,人像睡着了似的。
這時候“老大”便狠狠地瞪她一眼。
豈是瞪一眼呢?那是投去的魚叉!她趕快抓起牽繩,雙手忙個不停。
可是奇怪,堵在濕漉漉的漁網眼裡的魚就是撿不起來。
指頭彎不過來,腰也不能彎,一俯下身子,腦袋直往下沉,終于一頭栽進了水淋淋的、蹦跳着魚兒的漁網裡。
乍一看見,還以為她是有意躲着在鬧着玩呢,但她的眼珠直往上翻,從撕裂的嘴唇中間嘟噜着避邪的咒語和痛苦的呻吟:“心力充沛,身骨硬朗,消病祛災,不見血光……喔!……疼死我啦,哎——唷——唷!……祈求天使顯聖……上帝保佑!求主憐憫,賜我慈悲……” “你又不信教,幹嗎唠叨不休?”阿基姆惱了。
但他立即遏制住怒氣,背過母親,對他自己說:“上帝是俄羅斯人的,可是你媽媽是多爾幹人。
” “孩子,女人們說,上帝隻有一個。
”母親垂下浮腫的眼皮,馴順地回答道。
小夥子阿基姆哪怕能理解她的片言隻語也好!母親要活下去,就必須要有一個信仰,指望在冥冥之中得到支持。
她早先習慣于從人們那裡得到幫助,但人們都離開了鮑加尼達村,各奔東西去了。
她沒有地方可去,隻能乞求于上帝。
但是,看來她在神的面前作的孽太多了,簡直可以說是罪孽深重,因而上帝慈悲為懷的面容不屑對她顧盼。
終于到了這一天,母親再也不能出船捕魚,永遠地躺倒了。
“老大”氣得直打哆嗦,狠狠地罵過一通,便把兩個弟弟趕上船去——你們既然能吃魚,當然就能去捕魚。
卡西揚卡留下來掌管家事并照料母親。
卡西揚卡瘦得皮膚像層透明的薄紙,已能看出皮包的骨頭。
由于睡眠不足和力不勝任的勞動,她頭暈,鼻子出血,如同勞累過度的娘兒們一樣雙手酸痛。
阿基姆明白,手腳不停幹活的卡西揚卡眼看就會病倒,到那時,大家可都得完蛋。
鳥兒南飛,而阿菲米娅·莫茲格莉娅科娃卻從上遊乘汽艇來到鮑加尼達村。
她是來運走留下的财物和捕魚工具的。
她看望了卡西揚全家的人,探視了阿基姆母親的病情,這時母親已神志不清,谵語連篇:“消病祛災……天使顯聖……不見血光……”阿菲米娅·莫茲格莉娅科娃聽了搖搖頭: “你尋歡作樂的日子過去啦,姑娘。
眼下這病絕不是什麼好征兆,得送你去邊區醫院。
”于是把她載上返回普拉熙諾鎮的汽艇。
走時留下話說,漁業社将另派人來接卡西揚家的孩子。
測量船“勇敢”号在結了薄冰的河面上收取航标,關閉轉運站。
并且熟門熟路駛近了鮑加尼達村。
大概是來裝魚的——卡西揚家的孩子們想道。
但是從又陡又滑的跳闆上,抓着木扶手,倒轉着身子走上岸的,卻是基裡亞格和他那早為人熟悉的被油膩沾污成黑色的瘸腿。
基裡亞格一上岸,就伸開兩隻胳臂,恨不得把這一大堆孩子都摟到胸前,并用他光秃秃的濕潤的面孔伸到這些頭發蓬松的小腦袋中間,忍着眼淚反複地說:“你們這些小孤兒啊,小孤兒啊!”不知因為悲哀呢,還是說認為他自己犯了過錯呢,或者是他患了感冒呢,瘸子基裡亞格的聲音像是在嗚咽:“孩……孩……”孩子們到頭來也沒有鬧明白他說的是啥,又為什麼要哭。
沒花多大會兒工夫就把卡西揚家的孩子裝上了“勇敢”号輪船。
能夠乘船離開這荒蕪的鮑加尼達村到别的地方去,孩子們當然高興。
他們在甲闆上跑來跑去,追逐嬉鬧。
阿基姆和卡西揚卡盡管想制止他們,并且竭力作出黯然神傷的樣子。
但是,不成啊!他們無憂無慮慣了,在生活中從來沒有過悲傷,從來也沒有為将來擔過憂,而“死亡”這個詞兒無論如何也和他們的母親對不上号,他們不能相信,媽媽會由于某種原因而不在人世。
不,像母親這樣的人隻能是活生生的。
瘸腿基裡亞格帶走了卡西揚卡,送她學習塗灰、刷牆、油漆這類手藝去了。
卡西揚家其他的孩子則由普拉熙諾鎮蘇維埃用飛機送往葉尼塞孤兒院。
隻有阿基姆留下,因為他心裡兜着上光榮的“勇敢”号輪船的願望。
他在市立寄宿學校待了一個冬天,食宿由公家供給。
說是在學習,其實他大半時間都是在船塢裡度過的。
他自告奮勇、完全盡義務幫着張羅“勇敢”号的冬泊和修理,終于把這條外形古闆而并不起眼的船的來龍去脈、性格脾氣摸得一淸二楚。
船上的船員愛上了這個生性勤勞、酷愛河運事業的小夥子,而他也愛上了這幫船員。
阿基姆簡直不能想象,如果沒有這艘從早春到深秋都在河上執行主要任務的“勇敢”号,他的日子該怎麼打發。
河面剛剛解凍,流冰過去以後,這艘被冰淩撞得滿是凹坑、遍體鱗傷的小火輪,就神氣十足向着北方破浪而進,點燃起沿岸的一個個燈标,一路撒下紅色的和白色的浮标。
照阿基姆看來,在“勇敢”号沒有将這項任務完成之前,這條河上壓根兒談不上航道啦、航行啦這類事兒。
封江以前,又是這“勇敢”号最後一個離開。
它噔噔地擦冰而過,沿途收拾起被風暴打得七零八落、又被夏天的太陽曬得油漆剝落的航标。
有時沒等回到船塢便被冰凍在某個荒僻的地方。
然而人們并不抛棄他們心愛的輪船,他們在就近的岸上搭了個小小土屋,住下來看守“勇敢”号,防止它被冰凍壞,進行修理整新,将船名啦、駕駛室啦重又油漆得亮亮堂堂。
船員們還擦洗了汽笛,機器,舵,船艙,然後用圓木段墊在船底下,利用船上拆下的絞盤,把這船像牽牛似的移往不通航的河汊或者河灣裡,免得流冰期間冰排将船碰傷。
“勇敢”号上掌管航行大權的最高首長是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奧爾蘇菲耶夫。
此人令人望而生畏,長得像兇神惡煞一般。
這号人根本就不可能上别的船上去工作,要上客輪上去當差就更别提了,因為他那副尊容和大嗓門準能把乘客全都吓跑。
船員把這年輕小夥子推到了最高首長跟前,由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給新手進行一次“考核”。
雖說要錄用他事先已經決定了,但是這種考核還是少不了的,這條船上的每個船員都經曆過。
“你能幹啥?”雷神爺似的首長将眉毛下的大眼一瞪,那對眼睛就像是從毛茸茸的袖筒裡伸出來的拳頭,牙齒格格地響着,問道。
“什麼都能!”阿基姆尖着喉嚨答道。
他這是情不自禁地模仿瘸腿基裡亞格的說話。
不過,說過這話,心裡愈發慌亂。
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張開江鳕似的闊嘴巴,呼啦一聲,宛如鍋爐放氣一樣歎了口氣。
“哈!”接着,手指頭往碼齊在岸上的煤氣瓶一指。
阿基姆明白了:要把瓶子搬到“勇敢”号上去。
搬就搬,沒說的。
他讓出右肩。
船員們忍着笑,把這六十五公斤重的煤氣瓶擱到了他右肩上。
船員們都撂下手裡的活兒等瞧熱鬧。
阿基姆順着跳闆一步步往前跨。
煤氣瓶子怎麼愈來愈沉?腳步怎地愈來愈重?他先是奇怪,後來則感到害怕。
天空、河面、太陽和這“勇敢”号輪船不知什麼原因全都變成了紅色,而人們則像一隻隻紅色的螞蚱,向他跟前跳、跳,落進了紅色的河水…… 才走完一半跳闆,阿基姆就感到他馬上便将跌落進紅色的深淵。
隻是責任感使得他勉強站住。
把煤氣瓶丢落了怎麼辦?他肩上的這個瓶子帶有锃亮的閥門,上面畫着火災圖,是個值錢寶貝呀!要跌就一起跌!可不能單單讓這珍貴而又漂亮的東西失落水中。
失落了煤氣瓶,首長帕拉蒙·帕拉蒙内奇準得受牽累……他已經在往下跌了,但淩空被人抓住,放到了艙面上。
當眼前紅霧消散,阿基姆發現自己抱着煤氣瓶站着,周圍的人們在哈哈大笑。
“記住:什麼都能的隻有上帝一個!”首長豎起一個手指,着實滿意地用他轟雷似的嗓門教訓說。
“人往下摔,可手裡的瓶子卻不扔掉——你這人看來可以派上用處!” 聽到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的寬容的語調,阿基姆料定事情快成功了,他的期望不至于落空了。
首長夫人跟首長同樣高大,身子骨兒結結實實,不過頭發是淡黃色的。
她請阿基姆吃魚餡餃子,自己在一旁聽他談他的身世,難過地抽動着鼻子(她的鼻子又寬又扁,和她丈夫那像一扇舵似的鼻子完全不同),同時不住口地說:“真吓死人了!吓死人了!”到這時候阿基姆已确認他已經考試及格,在“勇敢”号上站穩腳跟了。
阿基姆進入測量船的船員隊伍不算學徒,不算見習生,而算作正正式式的成員,工資也拿得和大家一樣。
為了使他在成年人中間不感到孤單,又為了不讓他做那些力不勝任的重活(阿基姆什麼事都搶在頭裡,因為他從鮑加尼達村的早年生活中懂得了一個道理:面包是要靠力氣掙得來的),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另外又吸收了一個少年跟他做伴。
無論何時何事,無論是集體飲宴,頒發獎金以及其他樂事他倆一概不受歧視,隻是喝酒除外。
帕拉蒙·帕拉蒙内奇自己常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
但狂飲以後,他必定要在人們面前痛悔自己惡習難改,并且總要現身說法,數落自己,好讓人們以此為戒:“青年朋友!憑我的聰明和能耐,我現在怕不早就飛黃騰達了?”說到這裡,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總要有好一會兒不吭聲,然後富有表情地擡眼向上,接着把眼光從高處滑向地面,再垂下頭來:“貪杯好酒把我前程葬送啦!……”為了給年輕人好影響,免得他們沾上惡習,首長不惜花費,經常往船上的圖書室添置新書;隻要有可能,便讓他們上岸參加舞會、看電影。
葉尼塞河下遊地區即使是在夏天也常常有狂風惡浪,秋天就更不用說了。
有冷徹骨髓的風雪,有漫過船舷的大浪。
這兒和在鮑加尼達漁場一樣,隻能用酒來暖和身體。
就是到了岸上,年輕小夥子也不知道怎樣打發時間,如何花錢。
吃的夥食差不多不用掏腰包,魚、野味、野果在船上有的是。
船員之間,感情也好得不能再好了,工作時同心協力,休息時熱熱鬧鬧。
渴念岸上生活的水手們說起話來真是口沒遮攔。
反正姑娘們總有辦法找得到。
阿基姆在十六歲那年就開了戒。
他記得,母親曾眯縫起烏黑的眼睛,朝他點點戳戳說:“全像我!……” 鮑加尼達村,鮑加尼達村!怎麼也忘懷不了它!記憶裡的一切都那麼美好;不好的,已經全都忘卻,再說,這不好的,曾經有過麼?實在,也沒個比較處。
有一次白天,他們經過鮑加尼達村。
在那荒涼的、被水浪舔平的河岸上已看不出任何居民的痕迹了。
長滿了細小的灌木叢、茅草和針苔的河岸已經和凍土帶連成一片。
村舍全都坍落,在那斷垣之上叢生着叫做蓬蒿的莠草,還叢生着不知從何處來的柳葉草和莖兒刺人的荨麻。
柳葉草和荨麻這兒從來也沒有見過,大概是裝載幹草的駁船經過時失落下的種籽。
它們掉在地下眼下,曠無一人,終于等到出頭的機會了。
村頭的小屋,阿基姆曾在那裡長大成人、弟妹和母親曾在那裡生活的小屋,現已消失不見——春天時冰排将它沖塌,後來河沙填平了凹坑,隻剩得一根根朽木胡亂抛散在河柳叢裡。
漁民住過的工棚後牆已經裂開,骨架子不勝負擔向下陷落,把窗戶壓扁了,壁闆杈杈丫丫戳了出來。
在工棚塌陷的牆背後,支在十字梁架上的俄羅斯式大爐台赫然在目。
莫茲格莉娅科娃的小房間裡斑斑駁駁的牆灰也都剝落,露出了一塊塊釘成菱形的灰闆條。
最使得阿基姆郁郁不歡的不是在風裡飄蕩着的灰色油毛氈,不是那兩根單杠,不是那堆朽木和遍地蓬蒿,而是那泛着白色的爐台,它像一個活人那樣,雖然被人遺棄,卻執拗地、倔強地依然待在原地,毫不屈服。
還有那工棚也使他黯然神傷,早先工棚是看不見的,它難為情地躲在農舍後邊,可現在卻無所顧忌地露了出來,成為這個村子唯一殘存的建築,過路的船隻打老遠就能望到它,以此來糾正航向。
在傾圮倒塌了的工棚上戳起着當初充作天線用的汽笛。
隻見幾根垂下的斷線糾纏一起,在風裡悠悠忽忽地晃蕩。
沙地上還剩下長條木桌的兩條腿兒,這時有兩隻海鷗蜷曲着爪子在上面休憩。
往上遊稍走幾步,能見到生滿鏽的大鐵鍋碎片像把犁頭似的紮在濃霜覆蓋的草叢中。
所有這一切細節阿基姆隻是在船經過鮑加尼達村時看在眼裡的。
每次過往,阿基姆的眼睛始終也離不開那隐現在工棚廢墟中的當過銀幕的白色爐台壁……從中他看見的是消逝不久的童年景象。
在這裡,就在這河岸上,從春到秋捕撈隊的人忙忙碌碌;瘸腿基裡亞格發号施令;鵝黃色頭發的卡西揚卡懂得了生活,學會了唱歌;漁業勞動組合的大鍋裡煮過魚湯;長條木桌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商讨和決定勞動組合的大事。
而在這些成年漢子的庇護下,土生土長的卡西揚家的孩子和其他家的孩子得以躲過風雨,逐漸成長。
白色的爐台壁那時曾充當過銀幕。
當母親見到銀幕上的一個壞人正想偷偷地打死一條名叫白牙的狗時,她抑制不住了:“你們怎麼隻管傻眼看得下去呢?!”她呐喊一聲,便撲上去救狗。
當然,母親總是像孩子那樣天真。
但涅涅茨人古利紹依卻是個專門從事狩獵的成年漢子,他從饅頭礁旁乘坐鹿拉的雪橇到這裡做客。
一眼看見電影上的熊,他猝然拔出刀子向銀幕撲去。
再說漁汛以前的盛大節日呢?難道身穿橙黃色連衫裙、肩上圍了天藍色披巾的母親形象能夠忘記嗎?隻消閉上眼,耳朵裡便響起她跳舞時直使得地闆都蹦離釘子的跺腳聲。
她用披巾掩住嘴角,而披巾上印着展翅飛翔的鴿子,印在披巾上的“和平”兩字忽而在人群中消失,忽兒又映入眼簾。
和平是什麼意思,不想也能明白。
它就是漁業勞動組合,就是捕撈隊。
和平——那就是母親。
當她尋歡作樂的時候也不忘記孩子們,用她神采奕奕的眼睛不時注視雜亂地躺在俄羅斯式爐台上的小孩,對他們眨眨眼。
而他們,雖然還是一丁點兒的小人,也想溜下爐台,蹬腳揮手地跳舞,直跳得地闆咚咚響,擁抱個什麼人,摟緊他,或者把他抛向天空。
和平和勞動——它是生活道路上的永恒的節日! 阿基姆沒有能親手把母親埋在地下,他也不能在心中把她埋葬掉。
他暗自想:終将有一天他的船會開到漁業社所在地那個小鎮,而在那裡,他母親身穿橙黃色連衫裙,手裡拿了個出院時帶在身邊的包裹,坐在一塊石頭上等他。
“小阿基姆,小阿基姆!”她說,“你怎麼到這會兒才來?我兩腿都等得發酸啦!”正因如此,有一次帕拉蒙·帕拉蒙内奇提議在鮑加尼達河口停靠一下,讓他去探望闊别許久的村莊——無論如何這裡終究是他的故鄉啊!可以到墓地上去瞧瞧,憑吊一下故舊。
但阿基姆卻不領這份情,聽到這話竟然嘴唇顫抖,尖着嗓子叫喊起來: “誰也沒有在這兒住過,也沒有人葬在這墓地裡!”他一邊說,一邊沿着鐵扶梯奔往機艙去了。
凡遇上心中有疙瘩,他就在那機艙角裡躲着。
從此以後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再也不提停靠鮑加尼達村的話了。
他隻是舉起望遠鏡來,定睛凝望已從地面消失了的漁村舊址。
岸邊有水浪沖塌的工棚廢墟,河灘上有泛濫帶來的原木、闆條。
一度炊煙袅袅的漁村如今雜草叢生。
作機務房用的小屋傾倒在地,像嘴啃泥似的。
墓地上,最後幸存的幾個十字架也因地凍而從土地裡松脫出來,累累荒冢擠成一堆,掩映在灌木的虬根荊條之間,已經看不分明。
而支撐長條木桌的兩根木腿也已經不見了,隻有鐵鍋的碎片像尖尖的楔子露出沙土之外。
不久,連這露出的鐵片兒也将被風沙,被一路蔓延而來的雜草遮蓋…… “生活就是這樣。
”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奧爾蘇菲耶夫聲音很大地歎了口氣,放下望遠鏡,任其挂在胸口,而自己則陷進了遐想之中。
“時間把人們從靜止中喚醒,于是人們便随着生活的浪花飄流。
把誰抛到什麼地方,誰就在那兒生根。
而人一旦像掙脫了錨鍊的船一樣随波逐流而去了,又何必再為陸地上的事牽腸挂肚呢……” 有一次,卡西揚卡寄來一封信,使得阿基姆記起了她。
信封上的署名是:“卡西揚卡·阿基莫芙娜·阿加菲娅。
”好啊,把她哥哥的名字當做父名用了!那也好,讀來怪好聽的:阿——基——莫——芙——娜!從信中得知卡西揚卡學油漆工已經滿師,如今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附近的一個工地上工作。
“卡西揚卡!她是個有頭腦的人,到哪兒都能生活!”信把阿基姆感動了。
“其他幾個弟妹怎樣了呢?他們學了些什麼?在幹什麼工作呢?如果能見上一面,該有多好。
”這個念頭隻是一閃而過,終于連卡西揚卡的信也沒有回。
他從來不寫信,也沒有寫信的時間,再說,那陣子誰對他都似乎可有可無,他什麼也不需要。
然而阿基姆命乖運蹇,順順當當的生活眼看着又叫哪個惡心腸的人給毀了,居然發明了金屬結構的自明燈标。
“這些待在中心地區的人真是閑得沒事幹,幹嗎老是把人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弄得人不得安生?一會兒是鐵路停建了,一會兒鮑加尼達村沒有了,一會兒是母親不在人世了,家庭也拆散了,一會兒又生出了個新鮮事——燈标換成自動的了!”阿基姆忿忿然地想道。
“勇敢”号拖了一條小駁船,帶着捕魚人駛向北方。
但幾趟以後再也出不了遠門了,它已經老朽,早已沒有昔日的雄姿了。
它難得有機會運一次當地的貨物。
到後來,隻是運運工廠裡的垃圾破爛,大半時間都是停泊着,船首對着堤岸,上上下下都是窟窿和縫隙,就像拉水的駕馬那樣半死不活。
後來“勇敢”号被曳進了船塢,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在水上出現。
聽說,它被肢解為一堆金屬了。
春上,當另一艘輪船在另一個人的帶領下駛往葉尼塞河下遊去安排那些個自動裝置時,這條河上的老河運工作者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奧爾蘇菲耶夫猝然中風了。
他那碩大的身子卧在連地闆都洗得一塵不染的醫院病榻上,緊閉着眼睛,一動也不動,一句話也不說,隻求早死。
此時已進了汽車駕駛員訓練班的阿基姆,給他送來了名貴的糖水菠蘿。
小夥子恭恭敬敬地坐在這個一聲不吭的老河運工作者身旁,替他把毯子蓋蓋好,裝作無心地碰碰他那毛茸茸的手,謝天謝地,手還有熱氣。
阿基姆終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三腳兩步走出病房,一邊走一邊脫去白大褂,奔到醫院的院子裡,揪心扯肺地為這個巨人放聲痛哭。
巨人終于死裡逃生,又活了過來,可是卻把他所有的水手服裝統統在市場上賤價賣掉,穿上了一件灰不溜丢的、小得不合身的西裝上身,戴上了一頂鴨舌帽,扁扁的帽子一直壓到他的兩道濃眉上。
這兩道濃眉依然十分威嚴,可是由于缺了頂繡金絲的制帽,和這張臉顯得很不相稱。
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用拳頭砰砰地捶着胸脯,宣布從今往後他永遠不再同河流打交道,永遠不再吃這口飯!他決定去生荒地培植果樹和蔬菜,有必要的話,即使去種莊稼也幹,實在不行,哪怕要他去鋪路,打掃廁所也情願,但是,他決不屈服!決不受這口窩囊氣!阿基姆盡管鬧不大清帕拉蒙·帕拉蒙内奇不願受誰的窩囊氣,可還是激動得聲音發顫地吼道:“多——好——的——人——啊!多好的人,多好的一個船老大,叫他們給坑害啦!” “咱們這些個老河運工作者幹哪一行都會有出息的!”帕拉蒙·帕拉蒙内奇說服阿基姆道,也許也是在說服他自己吧。
阿基姆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他怕離開葉尼塞河,想找個人陪着他,壯壯膽。
像這樣的好人,阿基姆心甘情願去做他的伴當,無奈阿基姆的膽子還要來得小。
在他看來,葉尼塞河以外的地方是另一個星球,那兒的人是另一種人,穿的是另一種衣服,吃的是另一種東西,講的是另一種語言。
總而言之,不管阿基姆心裡多麼難過,他還是硬着心腸送别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奧爾蘇菲耶夫和他的妻子去人地生疏的生荒地。
多少年來,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的妻子待他如同親娘,很快他們就打生荒地給他郵來了信。
夫婦倆情緒挺好,字裡行間流露出幾分不好意思的味道,因為帕拉蒙·帕拉蒙内奇收回他原先講的話了。
他告訴阿基姆說,哈薩克斯坦也有一條河,叫做額爾齊斯河。
“這條河當然不能跟咱們的葉尼塞河比,可走走船還是行的,在那裡的駁船上當當船長倒也可以……” “謝天謝地,這就好啦!”阿基姆高興地想,他理解帕拉蒙·帕拉蒙内奇,那人隻要能在河上工作,哪怕是一條無風無浪的河,胸中那顆狂暴的心也就能平靜下來,于是阿基姆也不再為他擔心了。
這時阿基姆已經當上司機,開一輛自卸卡車。
按他的衣着打扮以及每天上電影院和參加舞會那興味兒說來,他已是地道的城裡人。
然而,他常常去河岸上溜達。
在夏天的夜晚,他往往通宵達旦地坐在河邊的草地上,下巴抵着雙膝,凝望遠方蔚藍的夜空,滔滔的葉尼塞河正向那裡滾滾流去,在那兒更遠的地方還有許多江河湖泊,而盡頭處便是冰冷的大洋。
每年春天,在通往海洋的道路上,花冠裡藏着冰珠兒的小花便破土綻開,裝點着這冰峭霧凝的半是黑夜的大地。
*** [1]居住在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區泰梅爾民族州的少數民族。
[2]漢戴人的舊稱,居住在西伯利亞西部地區。
[3]指居住在西伯利亞東部的通古斯人。
[4]這些漁民大都是由勞改營裡出來,原來是剃光頭的。
[5]一種淡水鲑魚的名稱。
[6]見《聖經·舊約·詩篇》第一百三十七篇。
嘴皮子哆嗦得連說話也說不清楚了,骨節眼呢——全在格格發響。
當他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費力整理起将近有一百俄丈長的雙面網時,并不因為捕到這麼多的魚而喜悅,隻感到雙手由于寒冷、水濕而引起的疼痛。
心裡老是在害怕:“以後會怎麼樣?會怎麼樣?” 他竭力用酒來減輕不安和痛楚。
起初,他剛喝下一口,便嗆得眼裡掉淚,從喉嚨口直燒到肚腸根,肚子好像給割成了碎片。
但有什麼法子呢?要幹活,就得使身子暖和。
後來阿基姆也就習以為常了。
而他母親,還沒把酒喝下肚,便又嘔了出來。
她用打戰的手擦擦下巴,瞧瞧河面,瞧瞧胸前雨衣上那塊白乎乎地冒熱氣的酒迹,垂頭喪氣而又困惑地睜大了眼看着她的兒子,那目光好像是在求援。
阿基姆自己覺得是裝出了一副生氣的樣子,掉過頭去,實際上心裡害怕極了,但還是故意做出漫不經心的樣兒——他一點兒也幫不了母親的忙。
應該快快工作,趕緊捕魚,他們還沒有完成捕撈計劃呢。
漁期過後能有進賬嗎?能有多少呢?用什麼來養家活口?穿什麼呢?難道他們一家命定就将沉淪在人迹罕至、一片空曠的鮑加尼達落寞荒村裡?忿慨、焦慮、絕望、不安,撕咬着這個年輕小夥子的心靈。
有時候,他真打算像成年漢子那樣破口大罵一場,對着他母親嚷嚷:“怎麼樣?專門放蕩、跳舞、養孩子的日子好過吧?眼下咱們咋辦?” 作為一個病人,母親對一切事物特别敏感。
她不再是小姑娘而是老太婆了,因而耐着性子努力幹活,以此贖她的罪過。
她扶住船舷,跨進船艙,站到墊闆上開始理網。
母親身穿雨衣,圍了濕淋淋的罩單。
她緊緊咬住嘴唇好不哭出聲來并且機械地拾掇一節節牽網的繩索。
但這也隻能支持一會兒工夫,不久繩索從她手裡滑去,她空着兩手,人像睡着了似的。
這時候“老大”便狠狠地瞪她一眼。
豈是瞪一眼呢?那是投去的魚叉!她趕快抓起牽繩,雙手忙個不停。
可是奇怪,堵在濕漉漉的漁網眼裡的魚就是撿不起來。
指頭彎不過來,腰也不能彎,一俯下身子,腦袋直往下沉,終于一頭栽進了水淋淋的、蹦跳着魚兒的漁網裡。
乍一看見,還以為她是有意躲着在鬧着玩呢,但她的眼珠直往上翻,從撕裂的嘴唇中間嘟噜着避邪的咒語和痛苦的呻吟:“心力充沛,身骨硬朗,消病祛災,不見血光……喔!……疼死我啦,哎——唷——唷!……祈求天使顯聖……上帝保佑!求主憐憫,賜我慈悲……” “你又不信教,幹嗎唠叨不休?”阿基姆惱了。
但他立即遏制住怒氣,背過母親,對他自己說:“上帝是俄羅斯人的,可是你媽媽是多爾幹人。
” “孩子,女人們說,上帝隻有一個。
”母親垂下浮腫的眼皮,馴順地回答道。
小夥子阿基姆哪怕能理解她的片言隻語也好!母親要活下去,就必須要有一個信仰,指望在冥冥之中得到支持。
她早先習慣于從人們那裡得到幫助,但人們都離開了鮑加尼達村,各奔東西去了。
她沒有地方可去,隻能乞求于上帝。
但是,看來她在神的面前作的孽太多了,簡直可以說是罪孽深重,因而上帝慈悲為懷的面容不屑對她顧盼。
終于到了這一天,母親再也不能出船捕魚,永遠地躺倒了。
“老大”氣得直打哆嗦,狠狠地罵過一通,便把兩個弟弟趕上船去——你們既然能吃魚,當然就能去捕魚。
卡西揚卡留下來掌管家事并照料母親。
卡西揚卡瘦得皮膚像層透明的薄紙,已能看出皮包的骨頭。
由于睡眠不足和力不勝任的勞動,她頭暈,鼻子出血,如同勞累過度的娘兒們一樣雙手酸痛。
阿基姆明白,手腳不停幹活的卡西揚卡眼看就會病倒,到那時,大家可都得完蛋。
鳥兒南飛,而阿菲米娅·莫茲格莉娅科娃卻從上遊乘汽艇來到鮑加尼達村。
她是來運走留下的财物和捕魚工具的。
她看望了卡西揚全家的人,探視了阿基姆母親的病情,這時母親已神志不清,谵語連篇:“消病祛災……天使顯聖……不見血光……”阿菲米娅·莫茲格莉娅科娃聽了搖搖頭: “你尋歡作樂的日子過去啦,姑娘。
眼下這病絕不是什麼好征兆,得送你去邊區醫院。
”于是把她載上返回普拉熙諾鎮的汽艇。
走時留下話說,漁業社将另派人來接卡西揚家的孩子。
測量船“勇敢”号在結了薄冰的河面上收取航标,關閉轉運站。
并且熟門熟路駛近了鮑加尼達村。
大概是來裝魚的——卡西揚家的孩子們想道。
但是從又陡又滑的跳闆上,抓着木扶手,倒轉着身子走上岸的,卻是基裡亞格和他那早為人熟悉的被油膩沾污成黑色的瘸腿。
基裡亞格一上岸,就伸開兩隻胳臂,恨不得把這一大堆孩子都摟到胸前,并用他光秃秃的濕潤的面孔伸到這些頭發蓬松的小腦袋中間,忍着眼淚反複地說:“你們這些小孤兒啊,小孤兒啊!”不知因為悲哀呢,還是說認為他自己犯了過錯呢,或者是他患了感冒呢,瘸子基裡亞格的聲音像是在嗚咽:“孩……孩……”孩子們到頭來也沒有鬧明白他說的是啥,又為什麼要哭。
沒花多大會兒工夫就把卡西揚家的孩子裝上了“勇敢”号輪船。
能夠乘船離開這荒蕪的鮑加尼達村到别的地方去,孩子們當然高興。
他們在甲闆上跑來跑去,追逐嬉鬧。
阿基姆和卡西揚卡盡管想制止他們,并且竭力作出黯然神傷的樣子。
但是,不成啊!他們無憂無慮慣了,在生活中從來沒有過悲傷,從來也沒有為将來擔過憂,而“死亡”這個詞兒無論如何也和他們的母親對不上号,他們不能相信,媽媽會由于某種原因而不在人世。
不,像母親這樣的人隻能是活生生的。
瘸腿基裡亞格帶走了卡西揚卡,送她學習塗灰、刷牆、油漆這類手藝去了。
卡西揚家其他的孩子則由普拉熙諾鎮蘇維埃用飛機送往葉尼塞孤兒院。
隻有阿基姆留下,因為他心裡兜着上光榮的“勇敢”号輪船的願望。
他在市立寄宿學校待了一個冬天,食宿由公家供給。
說是在學習,其實他大半時間都是在船塢裡度過的。
他自告奮勇、完全盡義務幫着張羅“勇敢”号的冬泊和修理,終于把這條外形古闆而并不起眼的船的來龍去脈、性格脾氣摸得一淸二楚。
船上的船員愛上了這個生性勤勞、酷愛河運事業的小夥子,而他也愛上了這幫船員。
阿基姆簡直不能想象,如果沒有這艘從早春到深秋都在河上執行主要任務的“勇敢”号,他的日子該怎麼打發。
河面剛剛解凍,流冰過去以後,這艘被冰淩撞得滿是凹坑、遍體鱗傷的小火輪,就神氣十足向着北方破浪而進,點燃起沿岸的一個個燈标,一路撒下紅色的和白色的浮标。
照阿基姆看來,在“勇敢”号沒有将這項任務完成之前,這條河上壓根兒談不上航道啦、航行啦這類事兒。
封江以前,又是這“勇敢”号最後一個離開。
它噔噔地擦冰而過,沿途收拾起被風暴打得七零八落、又被夏天的太陽曬得油漆剝落的航标。
有時沒等回到船塢便被冰凍在某個荒僻的地方。
然而人們并不抛棄他們心愛的輪船,他們在就近的岸上搭了個小小土屋,住下來看守“勇敢”号,防止它被冰凍壞,進行修理整新,将船名啦、駕駛室啦重又油漆得亮亮堂堂。
船員們還擦洗了汽笛,機器,舵,船艙,然後用圓木段墊在船底下,利用船上拆下的絞盤,把這船像牽牛似的移往不通航的河汊或者河灣裡,免得流冰期間冰排将船碰傷。
“勇敢”号上掌管航行大權的最高首長是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奧爾蘇菲耶夫。
此人令人望而生畏,長得像兇神惡煞一般。
這号人根本就不可能上别的船上去工作,要上客輪上去當差就更别提了,因為他那副尊容和大嗓門準能把乘客全都吓跑。
船員把這年輕小夥子推到了最高首長跟前,由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給新手進行一次“考核”。
雖說要錄用他事先已經決定了,但是這種考核還是少不了的,這條船上的每個船員都經曆過。
“你能幹啥?”雷神爺似的首長将眉毛下的大眼一瞪,那對眼睛就像是從毛茸茸的袖筒裡伸出來的拳頭,牙齒格格地響着,問道。
“什麼都能!”阿基姆尖着喉嚨答道。
他這是情不自禁地模仿瘸腿基裡亞格的說話。
不過,說過這話,心裡愈發慌亂。
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張開江鳕似的闊嘴巴,呼啦一聲,宛如鍋爐放氣一樣歎了口氣。
“哈!”接着,手指頭往碼齊在岸上的煤氣瓶一指。
阿基姆明白了:要把瓶子搬到“勇敢”号上去。
搬就搬,沒說的。
他讓出右肩。
船員們忍着笑,把這六十五公斤重的煤氣瓶擱到了他右肩上。
船員們都撂下手裡的活兒等瞧熱鬧。
阿基姆順着跳闆一步步往前跨。
煤氣瓶子怎麼愈來愈沉?腳步怎地愈來愈重?他先是奇怪,後來則感到害怕。
天空、河面、太陽和這“勇敢”号輪船不知什麼原因全都變成了紅色,而人們則像一隻隻紅色的螞蚱,向他跟前跳、跳,落進了紅色的河水…… 才走完一半跳闆,阿基姆就感到他馬上便将跌落進紅色的深淵。
隻是責任感使得他勉強站住。
把煤氣瓶丢落了怎麼辦?他肩上的這個瓶子帶有锃亮的閥門,上面畫着火災圖,是個值錢寶貝呀!要跌就一起跌!可不能單單讓這珍貴而又漂亮的東西失落水中。
失落了煤氣瓶,首長帕拉蒙·帕拉蒙内奇準得受牽累……他已經在往下跌了,但淩空被人抓住,放到了艙面上。
當眼前紅霧消散,阿基姆發現自己抱着煤氣瓶站着,周圍的人們在哈哈大笑。
“記住:什麼都能的隻有上帝一個!”首長豎起一個手指,着實滿意地用他轟雷似的嗓門教訓說。
“人往下摔,可手裡的瓶子卻不扔掉——你這人看來可以派上用處!” 聽到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的寬容的語調,阿基姆料定事情快成功了,他的期望不至于落空了。
首長夫人跟首長同樣高大,身子骨兒結結實實,不過頭發是淡黃色的。
她請阿基姆吃魚餡餃子,自己在一旁聽他談他的身世,難過地抽動着鼻子(她的鼻子又寬又扁,和她丈夫那像一扇舵似的鼻子完全不同),同時不住口地說:“真吓死人了!吓死人了!”到這時候阿基姆已确認他已經考試及格,在“勇敢”号上站穩腳跟了。
阿基姆進入測量船的船員隊伍不算學徒,不算見習生,而算作正正式式的成員,工資也拿得和大家一樣。
為了使他在成年人中間不感到孤單,又為了不讓他做那些力不勝任的重活(阿基姆什麼事都搶在頭裡,因為他從鮑加尼達村的早年生活中懂得了一個道理:面包是要靠力氣掙得來的),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另外又吸收了一個少年跟他做伴。
無論何時何事,無論是集體飲宴,頒發獎金以及其他樂事他倆一概不受歧視,隻是喝酒除外。
帕拉蒙·帕拉蒙内奇自己常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
但狂飲以後,他必定要在人們面前痛悔自己惡習難改,并且總要現身說法,數落自己,好讓人們以此為戒:“青年朋友!憑我的聰明和能耐,我現在怕不早就飛黃騰達了?”說到這裡,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總要有好一會兒不吭聲,然後富有表情地擡眼向上,接着把眼光從高處滑向地面,再垂下頭來:“貪杯好酒把我前程葬送啦!……”為了給年輕人好影響,免得他們沾上惡習,首長不惜花費,經常往船上的圖書室添置新書;隻要有可能,便讓他們上岸參加舞會、看電影。
葉尼塞河下遊地區即使是在夏天也常常有狂風惡浪,秋天就更不用說了。
有冷徹骨髓的風雪,有漫過船舷的大浪。
這兒和在鮑加尼達漁場一樣,隻能用酒來暖和身體。
就是到了岸上,年輕小夥子也不知道怎樣打發時間,如何花錢。
吃的夥食差不多不用掏腰包,魚、野味、野果在船上有的是。
船員之間,感情也好得不能再好了,工作時同心協力,休息時熱熱鬧鬧。
渴念岸上生活的水手們說起話來真是口沒遮攔。
反正姑娘們總有辦法找得到。
阿基姆在十六歲那年就開了戒。
他記得,母親曾眯縫起烏黑的眼睛,朝他點點戳戳說:“全像我!……” 鮑加尼達村,鮑加尼達村!怎麼也忘懷不了它!記憶裡的一切都那麼美好;不好的,已經全都忘卻,再說,這不好的,曾經有過麼?實在,也沒個比較處。
有一次白天,他們經過鮑加尼達村。
在那荒涼的、被水浪舔平的河岸上已看不出任何居民的痕迹了。
長滿了細小的灌木叢、茅草和針苔的河岸已經和凍土帶連成一片。
村舍全都坍落,在那斷垣之上叢生着叫做蓬蒿的莠草,還叢生着不知從何處來的柳葉草和莖兒刺人的荨麻。
柳葉草和荨麻這兒從來也沒有見過,大概是裝載幹草的駁船經過時失落下的種籽。
它們掉在地下眼下,曠無一人,終于等到出頭的機會了。
村頭的小屋,阿基姆曾在那裡長大成人、弟妹和母親曾在那裡生活的小屋,現已消失不見——春天時冰排将它沖塌,後來河沙填平了凹坑,隻剩得一根根朽木胡亂抛散在河柳叢裡。
漁民住過的工棚後牆已經裂開,骨架子不勝負擔向下陷落,把窗戶壓扁了,壁闆杈杈丫丫戳了出來。
在工棚塌陷的牆背後,支在十字梁架上的俄羅斯式大爐台赫然在目。
莫茲格莉娅科娃的小房間裡斑斑駁駁的牆灰也都剝落,露出了一塊塊釘成菱形的灰闆條。
最使得阿基姆郁郁不歡的不是在風裡飄蕩着的灰色油毛氈,不是那兩根單杠,不是那堆朽木和遍地蓬蒿,而是那泛着白色的爐台,它像一個活人那樣,雖然被人遺棄,卻執拗地、倔強地依然待在原地,毫不屈服。
還有那工棚也使他黯然神傷,早先工棚是看不見的,它難為情地躲在農舍後邊,可現在卻無所顧忌地露了出來,成為這個村子唯一殘存的建築,過路的船隻打老遠就能望到它,以此來糾正航向。
在傾圮倒塌了的工棚上戳起着當初充作天線用的汽笛。
隻見幾根垂下的斷線糾纏一起,在風裡悠悠忽忽地晃蕩。
沙地上還剩下長條木桌的兩條腿兒,這時有兩隻海鷗蜷曲着爪子在上面休憩。
往上遊稍走幾步,能見到生滿鏽的大鐵鍋碎片像把犁頭似的紮在濃霜覆蓋的草叢中。
所有這一切細節阿基姆隻是在船經過鮑加尼達村時看在眼裡的。
每次過往,阿基姆的眼睛始終也離不開那隐現在工棚廢墟中的當過銀幕的白色爐台壁……從中他看見的是消逝不久的童年景象。
在這裡,就在這河岸上,從春到秋捕撈隊的人忙忙碌碌;瘸腿基裡亞格發号施令;鵝黃色頭發的卡西揚卡懂得了生活,學會了唱歌;漁業勞動組合的大鍋裡煮過魚湯;長條木桌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商讨和決定勞動組合的大事。
而在這些成年漢子的庇護下,土生土長的卡西揚家的孩子和其他家的孩子得以躲過風雨,逐漸成長。
白色的爐台壁那時曾充當過銀幕。
當母親見到銀幕上的一個壞人正想偷偷地打死一條名叫白牙的狗時,她抑制不住了:“你們怎麼隻管傻眼看得下去呢?!”她呐喊一聲,便撲上去救狗。
當然,母親總是像孩子那樣天真。
但涅涅茨人古利紹依卻是個專門從事狩獵的成年漢子,他從饅頭礁旁乘坐鹿拉的雪橇到這裡做客。
一眼看見電影上的熊,他猝然拔出刀子向銀幕撲去。
再說漁汛以前的盛大節日呢?難道身穿橙黃色連衫裙、肩上圍了天藍色披巾的母親形象能夠忘記嗎?隻消閉上眼,耳朵裡便響起她跳舞時直使得地闆都蹦離釘子的跺腳聲。
她用披巾掩住嘴角,而披巾上印着展翅飛翔的鴿子,印在披巾上的“和平”兩字忽而在人群中消失,忽兒又映入眼簾。
和平是什麼意思,不想也能明白。
它就是漁業勞動組合,就是捕撈隊。
和平——那就是母親。
當她尋歡作樂的時候也不忘記孩子們,用她神采奕奕的眼睛不時注視雜亂地躺在俄羅斯式爐台上的小孩,對他們眨眨眼。
而他們,雖然還是一丁點兒的小人,也想溜下爐台,蹬腳揮手地跳舞,直跳得地闆咚咚響,擁抱個什麼人,摟緊他,或者把他抛向天空。
和平和勞動——它是生活道路上的永恒的節日! 阿基姆沒有能親手把母親埋在地下,他也不能在心中把她埋葬掉。
他暗自想:終将有一天他的船會開到漁業社所在地那個小鎮,而在那裡,他母親身穿橙黃色連衫裙,手裡拿了個出院時帶在身邊的包裹,坐在一塊石頭上等他。
“小阿基姆,小阿基姆!”她說,“你怎麼到這會兒才來?我兩腿都等得發酸啦!”正因如此,有一次帕拉蒙·帕拉蒙内奇提議在鮑加尼達河口停靠一下,讓他去探望闊别許久的村莊——無論如何這裡終究是他的故鄉啊!可以到墓地上去瞧瞧,憑吊一下故舊。
但阿基姆卻不領這份情,聽到這話竟然嘴唇顫抖,尖着嗓子叫喊起來: “誰也沒有在這兒住過,也沒有人葬在這墓地裡!”他一邊說,一邊沿着鐵扶梯奔往機艙去了。
凡遇上心中有疙瘩,他就在那機艙角裡躲着。
從此以後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再也不提停靠鮑加尼達村的話了。
他隻是舉起望遠鏡來,定睛凝望已從地面消失了的漁村舊址。
岸邊有水浪沖塌的工棚廢墟,河灘上有泛濫帶來的原木、闆條。
一度炊煙袅袅的漁村如今雜草叢生。
作機務房用的小屋傾倒在地,像嘴啃泥似的。
墓地上,最後幸存的幾個十字架也因地凍而從土地裡松脫出來,累累荒冢擠成一堆,掩映在灌木的虬根荊條之間,已經看不分明。
而支撐長條木桌的兩根木腿也已經不見了,隻有鐵鍋的碎片像尖尖的楔子露出沙土之外。
不久,連這露出的鐵片兒也将被風沙,被一路蔓延而來的雜草遮蓋…… “生活就是這樣。
”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奧爾蘇菲耶夫聲音很大地歎了口氣,放下望遠鏡,任其挂在胸口,而自己則陷進了遐想之中。
“時間把人們從靜止中喚醒,于是人們便随着生活的浪花飄流。
把誰抛到什麼地方,誰就在那兒生根。
而人一旦像掙脫了錨鍊的船一樣随波逐流而去了,又何必再為陸地上的事牽腸挂肚呢……” 有一次,卡西揚卡寄來一封信,使得阿基姆記起了她。
信封上的署名是:“卡西揚卡·阿基莫芙娜·阿加菲娅。
”好啊,把她哥哥的名字當做父名用了!那也好,讀來怪好聽的:阿——基——莫——芙——娜!從信中得知卡西揚卡學油漆工已經滿師,如今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附近的一個工地上工作。
“卡西揚卡!她是個有頭腦的人,到哪兒都能生活!”信把阿基姆感動了。
“其他幾個弟妹怎樣了呢?他們學了些什麼?在幹什麼工作呢?如果能見上一面,該有多好。
”這個念頭隻是一閃而過,終于連卡西揚卡的信也沒有回。
他從來不寫信,也沒有寫信的時間,再說,那陣子誰對他都似乎可有可無,他什麼也不需要。
然而阿基姆命乖運蹇,順順當當的生活眼看着又叫哪個惡心腸的人給毀了,居然發明了金屬結構的自明燈标。
“這些待在中心地區的人真是閑得沒事幹,幹嗎老是把人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弄得人不得安生?一會兒是鐵路停建了,一會兒鮑加尼達村沒有了,一會兒是母親不在人世了,家庭也拆散了,一會兒又生出了個新鮮事——燈标換成自動的了!”阿基姆忿忿然地想道。
“勇敢”号拖了一條小駁船,帶着捕魚人駛向北方。
但幾趟以後再也出不了遠門了,它已經老朽,早已沒有昔日的雄姿了。
它難得有機會運一次當地的貨物。
到後來,隻是運運工廠裡的垃圾破爛,大半時間都是停泊着,船首對着堤岸,上上下下都是窟窿和縫隙,就像拉水的駕馬那樣半死不活。
後來“勇敢”号被曳進了船塢,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在水上出現。
聽說,它被肢解為一堆金屬了。
春上,當另一艘輪船在另一個人的帶領下駛往葉尼塞河下遊去安排那些個自動裝置時,這條河上的老河運工作者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奧爾蘇菲耶夫猝然中風了。
他那碩大的身子卧在連地闆都洗得一塵不染的醫院病榻上,緊閉着眼睛,一動也不動,一句話也不說,隻求早死。
此時已進了汽車駕駛員訓練班的阿基姆,給他送來了名貴的糖水菠蘿。
小夥子恭恭敬敬地坐在這個一聲不吭的老河運工作者身旁,替他把毯子蓋蓋好,裝作無心地碰碰他那毛茸茸的手,謝天謝地,手還有熱氣。
阿基姆終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三腳兩步走出病房,一邊走一邊脫去白大褂,奔到醫院的院子裡,揪心扯肺地為這個巨人放聲痛哭。
巨人終于死裡逃生,又活了過來,可是卻把他所有的水手服裝統統在市場上賤價賣掉,穿上了一件灰不溜丢的、小得不合身的西裝上身,戴上了一頂鴨舌帽,扁扁的帽子一直壓到他的兩道濃眉上。
這兩道濃眉依然十分威嚴,可是由于缺了頂繡金絲的制帽,和這張臉顯得很不相稱。
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用拳頭砰砰地捶着胸脯,宣布從今往後他永遠不再同河流打交道,永遠不再吃這口飯!他決定去生荒地培植果樹和蔬菜,有必要的話,即使去種莊稼也幹,實在不行,哪怕要他去鋪路,打掃廁所也情願,但是,他決不屈服!決不受這口窩囊氣!阿基姆盡管鬧不大清帕拉蒙·帕拉蒙内奇不願受誰的窩囊氣,可還是激動得聲音發顫地吼道:“多——好——的——人——啊!多好的人,多好的一個船老大,叫他們給坑害啦!” “咱們這些個老河運工作者幹哪一行都會有出息的!”帕拉蒙·帕拉蒙内奇說服阿基姆道,也許也是在說服他自己吧。
阿基姆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他怕離開葉尼塞河,想找個人陪着他,壯壯膽。
像這樣的好人,阿基姆心甘情願去做他的伴當,無奈阿基姆的膽子還要來得小。
在他看來,葉尼塞河以外的地方是另一個星球,那兒的人是另一種人,穿的是另一種衣服,吃的是另一種東西,講的是另一種語言。
總而言之,不管阿基姆心裡多麼難過,他還是硬着心腸送别帕拉蒙·帕拉蒙内奇·奧爾蘇菲耶夫和他的妻子去人地生疏的生荒地。
多少年來,帕拉蒙·帕拉蒙内奇的妻子待他如同親娘,很快他們就打生荒地給他郵來了信。
夫婦倆情緒挺好,字裡行間流露出幾分不好意思的味道,因為帕拉蒙·帕拉蒙内奇收回他原先講的話了。
他告訴阿基姆說,哈薩克斯坦也有一條河,叫做額爾齊斯河。
“這條河當然不能跟咱們的葉尼塞河比,可走走船還是行的,在那裡的駁船上當當船長倒也可以……” “謝天謝地,這就好啦!”阿基姆高興地想,他理解帕拉蒙·帕拉蒙内奇,那人隻要能在河上工作,哪怕是一條無風無浪的河,胸中那顆狂暴的心也就能平靜下來,于是阿基姆也不再為他擔心了。
這時阿基姆已經當上司機,開一輛自卸卡車。
按他的衣着打扮以及每天上電影院和參加舞會那興味兒說來,他已是地道的城裡人。
然而,他常常去河岸上溜達。
在夏天的夜晚,他往往通宵達旦地坐在河邊的草地上,下巴抵着雙膝,凝望遠方蔚藍的夜空,滔滔的葉尼塞河正向那裡滾滾流去,在那兒更遠的地方還有許多江河湖泊,而盡頭處便是冰冷的大洋。
每年春天,在通往海洋的道路上,花冠裡藏着冰珠兒的小花便破土綻開,裝點着這冰峭霧凝的半是黑夜的大地。
*** [1]居住在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區泰梅爾民族州的少數民族。
[2]漢戴人的舊稱,居住在西伯利亞西部地區。
[3]指居住在西伯利亞東部的通古斯人。
[4]這些漁民大都是由勞改營裡出來,原來是剃光頭的。
[5]一種淡水鲑魚的名稱。
[6]見《聖經·舊約·詩篇》第一百三十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