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加尼達村的魚湯
關燈
小
中
大
忘不了勞動組合那大鍋魚湯。
這類事是不可能忘懷的。
這簡直像天天過節,總是皆大歡喜。
從早春到晚秋,從不間斷。
也和一切節日一樣,總叫人心曠神怡,有一種盛宴難再的感覺。
捕魚歸來的小劃子和翹首長喙的大漁船要到傍晚時分才從沙嘴背後出現,但鮑加尼達村的年幼居民等不到傍晚就守候在河岸上,耐心地、不聲不響地迎接漁隊歸航。
有的時候,孩子們也會忘乎所以,嬉鬧起來,你追我趕,但不一會兒就會突然安靜下來,鴉雀無聲,生怕錯過最歡樂的一瞬間——第一艘漁船的出現。
離他們稍遠點兒,幾隻狗也在等待,全神貫注地、嚴肅地等待着,在這個時刻,它們是決不咬架的。
卡西揚家的一窩小東西全都躺在夕陽照耀下的溫暖的沙灘上。
三個光屁股的小男孩是阿基姆連拽帶抱拖到這兒來,讓他們躺在沙上的。
他們同其他嗷嗷待哺,蹒蹒跚跚,長着金絲雀似的眼睛的小雛兒一起,在沙地裡跌撲戲耍,讓沙粒撒在頭上,癢得格格發笑。
鮑加尼達村的人從來都不往黑處躲,恰恰相反,他們争往風地裡跑,往陽光下跑,人是這樣,畜生也是這樣,因為在有風有陽光的地方能少受些蚊蟲的攪擾,還能使身子暖和。
挨了一冬天的黑暗日子,夠啦! 一群大小不一、胖瘦不均的女孩子在卡西揚卡的指點下正提水沖刷長條木桌。
這張桌子靠近水邊,固定在埋進沙地的三條木腿上。
卡西揚卡下起命令來嚴得很,她自己幹活也比别人賣力,真像當家人似的。
她先用碎玻璃片刮淨木闆上的污垢,接着使起刷帚和沙粒,把桌面細細擦洗,再用濕布片抹上一遍。
捕撈隊的這張大飯桌光滑而又清潔,所有黑乎乎的蒼蠅都打從桌子上飛走了,因為再也沒有使它們留戀不舍的吃食了。
不管願不願意,它們隻得飛到農舍去。
可是到了那裡狗會把它們全部消滅的。
蒼蠅隻消一發呆,狗就會龇牙咧嘴地把它吞下肚去,而且吃下之後還要舔舔嘴唇。
抹過的桌面已一攤一攤地在幹了,桌子四周被腳踩得坑坑窪窪的地面也已打掃平整,抹布、笤帚都放到水裡洗淨。
卡西揚卡從不偷閑,現在又忙起孩子們的事來了:她給這個擦幹嘴唇,給那個擤掉鼻涕;把第三個拖到水邊洗臉,一邊叱責道:“瞧你髒得沒有個人樣兒啦,天殺的!”她為孩子們弄來了木馬,或是做個玩具——用碎布條兒縫成的布娃娃;對這個孩子柔聲細語,對另一個大聲叱責。
總之,卡西揚卡要管的事多得很。
她喜歡一切都井井有條。
小阿基姆已劈好了一堆子柴爿。
歲數大點兒的幾個男孩子便把柴爿搬到三腳鐵架旁邊,壘成整整齊齊的垛兒。
這三腳大鐵架是支鍋用的,上面懸着兩隻粗重而又結實的鐵鈎。
為把時間打發得快些,阿基姆又另找些活兒幹幹。
他再一次用笤帚和細沙擦洗兩口大鍋(一口能盛上五桶水的大鍋用來煮魚湯,另一口能盛三桶水的小鍋用來煮茶)。
這兩口鐵鍋昨夜已由他自己擦洗過了。
但是蒼蠅或者什麼蟲兒在鍋裡下屎的事難道還少嗎?那可要得傳染病的!凡事都管的卡西揚卡幾乎把整個身子都探進了鍋裡,一邊輕輕地哼着小調:“情郎呀,我從遙遠的克裡木向你問候……”(這小妞兒把工棚裡的什麼事都學會了),一邊刮了又刮,擦了又擦,直把鐵鍋洗得閃閃發亮。
這兩口鍋從水路運來,原是給建造北方一條最大鐵路的員工洗澡用的,但并未運到工地上去,卻撂在鮑加尼達村了。
這兩口鍋對鮑加尼達村來說,真是雪裡送炭,用來煮湯再合适也不過。
用它們真不知煮過多少佳肴美味!下進鍋去的有大雁,野鴨,有時還有幼鹿。
有多少人靠了這兩口鍋才得以果腹,才得以恢複健康,消除口渴,增添力氣!又有多少人全仰這兩口鍋才得以長大成人的啊! 卡西揚卡把一切事情打點完了以後,便仰起她那蓬松的頭來——修長的、像蘆笛一樣的細脖子竟能支撐住頭發蓬松的腦袋,真算得上是個奇迹——眺望遠方,一面側耳細聽。
她周圍的人立即停止了喧嘩,凝神屏息地跟着她觀察。
他們知道,卡西揚卡的耳朵最尖。
“來——啦!”她像成年婦女那樣,高興地、如釋重負似的歎了口氣,樂得身上都沒有了力氣。
“來啦!來啦!來啦!” 孩子們以及跟在孩子們身後汪汪叫的狗開始沿着被河水沖刷得幹幹淨淨的沙灘跑過去迎接捕魚人,在沙上留下一大片腳印,而且把海鷗驚得四散亂飛。
年齡小的一面跌跌撞撞向前奔跑,一面嘻嘻哈哈地将啃他們褲腿和襯衣的狗從身邊趕開。
大些兒的孩子可不願意把那股熱情勁兒流露在外,他們在宿營地周圍忙活着,他們有他們的事情。
卡西揚卡三下兩下地又把深得像口鐘似的大鐵鍋涮洗了一遍,接着男孩子們把大鍋側向一邊,将水倒去,再把鐵棒穿過鍋耳,使足了勁,漲紅了臉,好不容易把它挂上了三腳架上的鐵鈎。
與此同時,卡西揚卡匆匆作了番打扮:用沙子擦淨手,拿出破梳子把她的淺黃色頭發梳攏,神氣十足地紮上褪色頭巾,再一次對着她的“雜牌隊伍”叱責道:“你們這夥該死的東西,把我的頭都吵昏啦!”說了這話,她趕忙提起剛才刷鍋的笤帚,刷起小孩們的臉和手來。
小孩子們被這笤帚刺得直想亂蹦亂跳,不過,他們咬住牙忍着,個個裝成英雄好漢似的。
而卡西揚卡一邊唠叨,給小鬼們左一掌、右一拳,但也不忘伸長脖子張望着,就像漿果叢裡那擔任警戒的褪了毛的山鹑一般。
“才不過繞過鲟魚岬呢。
”她沒好氣地說。
“要問他們為啥這樣磨蹭嗎?啊,那些漢子都是懶鬼,除了喝酒玩樂,一點用處也沒有!……” “你懂啥?”小阿基姆反駁她。
“今兒魚多船身重,你卻在瞎說一氣……” “哦,真要是打的魚多,那自然……”卡西揚卡遷就地說。
收魚站完全是辦公處的派頭,擺着一把算盤,一疊藍色收據紙,牆上還挂有日曆。
除此以外還放有磅秤,許許多多的木箱,盛鹽的木桶,鐵絲網編織的籮挑兒,盛着鹽水用來腌魚的扁桶——如果建築工地長久不派船來提貨,就要用上它。
收魚站離公共餐桌有一段距離,免得魚腥味兒妨礙食欲。
現在,瘸子基裡亞格腰間挂了一串啷當作響的鑰匙,準備收魚來了,俨然一副大人物的樣子。
他是土生土長的下葉尼塞河流域的人。
基裡亞格自誇在戰争時期是個神槍手,打起法西斯分子來“包管隻隻腦袋開花”。
有一次,他在鐵路線的供水塔上整整待了一夜,被他撂倒的德國鬼子真是不計其數!但在這不着地的半空裡實在冷得夠嗆。
又是風,又是冷,這是四二年的冬天。
天一亮,基裡亞格忙着趕回地下掩蔽室去。
他急不擇路,徑自踏着還沒有踩過的雪地筆直穿過田野。
人們向他揮旗、叫喊,但他,這個愚蠢而又固執的奧斯恰克人[2],誰的話也不理會。
他隻想快點“回家”,快點去暖和暖和身體,指給人瞧槍托上刻的道道——他從供水塔上打死了多少德國佬啊!但他猛然看見雪地裡橫着根鐵絲,鐵絲上系了幾塊肥皂。
幹嗎把肥皂丢在雪地裡?在市場上這肥皂的價錢可不小,這是戰時呀!“啊!”他猜着了。
“定是德國飛機運肥皂給軍官老爺洗澡,飛機恰恰被咱們的高射炮火擊落了,所以肥皂撒滿了一地。
”基裡亞格打算俯身去撿它一塊,那麼每天早晨也好有肥皂洗洗臉了,可是剛彎腰,一隻大氈靴碰上了鐵絲,立時哎喲一聲!“又細又斜的眼睛什麼也看不清了。
眼珠子隻能向着一邊滴溜轉,腦袋也不再聽他的使喚——莫非在水塔上待着的時候被凍僵了?心裡隻是想:快些去地下掩蔽室,快吃些熱氣騰騰的稀粥,喝幾口伏特加,要不,就不能動彈了。
後來又往下想:什麼樣兒的肥皂?是誰,又為什麼撂下這麼多肥皂呢?” 基裡亞格的一條腿被沿膝鋸去。
不但鋸去了腿,還在不該動的地方也動了手術。
原本基裡亞格的胡茬就稀稀拉拉,這會打從出院以後幹脆隻剩下個光臉蛋了。
幸得他在戰前曾上過伊加爾卡蘇維埃黨校,懂得些文化。
隻消有文化,哪怕你安了一隻木腿,另一隻腳又少了腳趾,皮肉裡還留有令你疼得睡不成覺的彈片,你總不會完蛋,照樣當頭頭。
糟糕的是:這位管魚的頭頭常常要病倒,兩條受過傷的腿老是鼓膿長疱。
每逢這種時候基裡亞格就大聲叫喚,而婆娘們便把酒灌進他嘴巴,使他減輕痛苦。
有次真從化膿處流出了一片小彈片,基裡亞格連忙将它展示給人看。
那是一顆小小的、像煤渣子那樣的碎鐵片兒。
“大概是最後一塊了吧?”他問,語氣中充滿希望。
瘸子基裡亞格除開收魚站站長這個職務以外,還是普拉熙諾鎮的蘇維埃代表,常去那兒接送郵件,逢上節日或蘇維埃選舉時,他就放映電影,還在各種會議上發表講話。
“我啥都會!”瘸腿基裡亞格擂擂胸說。
“啥都會,可也有不會的!”那些管鮮魚加工的利嘴婆娘有意逗他。
如果這時瘸腿基裡亞格要是喝醉了酒,那他就向婆娘們揮舞拳頭或者掉眼淚,如果他是清醒着的,他就嘭一聲推開門去告訴卡西揚卡聽。
卡西揚卡人雖小,可是比任何人更理解基裡亞格,比任何人更同情他。
她說:“生男育女的事随便哪個笨蛋都會,幹這碼事用不着動腦筋。
但是,放電影或者發表講話——換個人倒來試試看!誰也擔當不了!還有這紅彤彤的勳章!這刻了坦克的獎章,叫什麼‘勇敢’來着,他們誰有啦?還有這金光閃亮的近衛軍‘紅旗’紀念章!它可比勳章還漂亮!還有那最大的将軍親筆寫的獎狀呢?上面寫着‘為社會主義祖國狙擊敵寇有功’。
他們能有嗎?他們啥也沒有!他們隻會亂嚷嚷,抽煙喝酒,既不怕害臊,也沒有良心!他們應該向有文化的人學點兒知識!有本事就該像你那樣去打仗!就該上火線去為祖國流血!咋能說出這混賬話來?該叫他們舌尖上長個大疔瘡才對!……” “卡西揚卡!”基裡亞格被這一席滔滔不絕對他評功擺好的話搞懵了,使勁兒擺動着頭說道,“要不是可惡的法西斯害得我這麼苦,我一定當你的父親……” 卡西揚卡掏出一塊破毛巾,捂住神槍手的鼻子,叫他清清鼻孔。
而他真的像個孩子一樣把鼻子擤了,還伸過臉讓女孩子把他臉上的淚水擦去。
卡西揚卡一邊侍候瘸子基裡亞格,一邊說,他就這樣也等于是她的父親,甚至比父親還親,所以她,卡西揚卡,任何時候都不會抛棄他,将為這位戰場上挂過花的傷病員梳洗縫補,侍奉他一輩子。
“唉,卡西揚卡!唉,你這小笨蛋!”母親指着瘸腿基裡亞格哈哈大笑起來。
“他能當父親?你可真還完全是個小妞兒,根本不懂得家庭生活是怎麼回事!” 基裡亞格卻不服氣,争辯說: “雖說卡西揚卡還是個孩子,可是比你這樣沒頭沒腦的要聰明得多……” 瘸腿基裡亞格上了岸,便獨自躲進他的舒舒服服的小天地收魚站。
這兒跟俱樂部一樣,牆上挂着獎狀,畫有魚和罐頭的宣傳畫,還貼着一份以“争取多捕魚”為标題的牆報。
這牆報是由一個流落到鮑加尼達村不肯安生的青年小夥子編的。
此人總是想方設法躲開幹集體活兒,卻對漁民的文化休息頗表關心。
例如:他跟捕魚人打牌,能叫對方輸得赤條條,隻剩下一條褲衩。
後來,他幹了一樁醜事,把一個外地來的埃文基[3]獵人的小女孩拐到墓地,打算奸污她,結果挨了一頓毒打,被關進了監獄。
……瘸腿基裡亞格敞開收魚站的兩扇大門,直使得牆上的标語和獎狀被風吹得簌簌地飄動,牆角裡那張小桌子上的發貨單據一頁一頁地翻轉了過來,連黑色複寫紙也都吹落到了地上。
他以一種主人的姿态環視了一下四周,又拖着他那木腿咚咚地來回走了兩趟,驗看着由他管轄的“任所”。
“卡西揚卡!阿基姆!到我這兒來!跑步!”他猶如銀幕上的司令官那樣聲色俱厲地下達命令。
卡西揚卡立即——不是奔,而簡直是提着她那兩隻鳥爪兒飛到這位大首長身邊。
阿基姆哼了聲,聳聳肩。
這是叫他的夥伴們明白,瘸腿基裡亞格的命令對他不具有任何約束力。
不過他還是随着卡西揚卡走了進去。
瘸腿基裡亞格嚴肅地掃視兩個孩子一眼,像在估量把珍品交給他們是否可靠,然後從抽屜裡拿出一桦樹皮匣子的鹽,一罐月桂葉和胡椒子。
“省着點兒用,不要成把成把地撒!”大首長告誡說。
“水上浮動商店要到什麼時候才能來呐?” “你不說,我們也知道!”卡西揚卡頂了大首長一句。
瘸腿基裡亞格咧開嘴,露出一口煙熏黑牙,再又伸出一個指頭,威脅她說: “瞧你這利嘴!” “對你們這些男人要是不唠叨着點兒,看着點兒,那就什麼事也辦不成……” 瘸腿基裡亞格毫無辦法地揮了揮手: “走吧,快嘴丫頭!而你,小阿基姆,把收魚站好好打掃一下,地闆應該擦得像鏡子一樣!” “要是您不在地闆上撒落這麼多鹽,自然就像鏡子那麼滴溜光滑的了……” “嘿,你也學樣兒了!對長輩也沒個敬重。
”他叱責道。
随後基裡亞格拖着他那瘸腿走到河岸上,向遠處張望。
他的目力仍不減當年當狙擊手的時候。
“咱們的人來了!”他舒了口氣,轉身跟其他人說道。
果真,一艘艘滿載的大小漁船相繼從鲟魚岬後出現了。
沉甸甸的漁船離岸很遠就停了下來。
捕魚人懶懶地跨過船舷,跳到淺水裡,拉住槳架或側舷,使船傍近岸邊,以便卸魚卸網。
一群半大孩子迎面趕來幫忙,攪得冰冷的河水四散飛濺,他們也不管身上穿着的衣服,抓着船幫,圓睜着兩眼,好像是在幫忙拉船,而實際上卻是吊在船舷上,由于身上的衣服和靴子太大,他們磕磕絆絆,訇然倒在水裡,在水裡亂拍亂打,被刺骨的寒冷凍得尖聲嘶叫起來。
“你們這些小鬼,往哪裡去?着了涼,有你們受的!” “沒——關——系!” 别看這夥半大小子冷得腿脖子打戰,手指頭起痙攣,甚至連心兒也在簌簌發抖,但還是高高興興,忙忙碌碌。
他們想逞能抖威風呢!而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想瞧瞧,今兒打到的魚究竟有多少。
“噢,不賴!”他們很有克制地相互轉告着。
大叫大嚷,亂蹦亂跳是不可以的。
北方漁民有一種固有的沉着,對捕獲物故意裝成無所謂的樣子,否則,據說下次就交不上好運。
因此孩子們搶在瘸子基裡亞格之前探聽漁情時,都學成年人那樣,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裝得是随便問問的。
而基裡亞格則站在一旁,俨然像個大首長,理所當然地不參與濺得遍身泥漿的粗活,不讓這種事降低自己的身份。
孩子們叽叽喳喳地問:“同志們,今兒是什麼魚?折樂魚?聶利瑪魚?馬克尋魚?還是鲫魚?” 魚就在大夥兒的眼前。
這裡的孩子從孩提時代起即能從外形、滋味和名稱上來識别不同的魚。
歲數大些的孩子還能知道它的收購價格、等級和規格。
鮑加尼達村早就有這樣的風習:漁民們不管有多累,不管遇上什麼不稱心的事,但從不生孩子們的氣。
孩子們高興,他們也高興;孩子們亂了套似的吵吵鬧鬧,他們也跟着激動。
他們不向大首長,而是心甘情願地向這些孩子們争先恐後地報告,今天碰上了哪樣的魚,哪處魚多哪處魚少;在什麼地方遇到了晦氣,一條魚也沒捕上;在哪兒交上了好運,網不缺口,凡事如意。
最後,隊長或者值班的就會将一個孩子的帽子往鼻子上一拉,神氣地宣布道: “小鬼,一條聶利瑪魚給你們打牙祭,不算大,夠一普特重!” 這一來,可哪裡還憋得住呢?有的蹦了起來,有的拍掌,有的啧啧叫好,而卡西揚卡贊道: “咱這些漢子是好樣的!咱這些打魚人是好樣的!誰也沒有像他們那樣走運……” 開始卸魚了,瘸腿基裡亞格演起了他的角色。
現在,他俨然是位司令官,正發布一道又一道命令。
當然,誰也不去聽他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誰該做啥。
可是大首長基裡亞格依舊在岸邊來回奔忙,木腿在沙灘上戳出一個個圓印兒;一忽兒他的帽子掉了,一忽兒揮舞着手指指點點:用什麼裝,往哪兒運。
值班員并不參加鮮魚交接工作,停泊後他便離船上岸,點燃起早就堆放在鐵鍋下面的幹柴。
斫碎了的小木片很快就引上了火,一點兒煙也不冒。
黃黃的火舌舔到木片上猶如舔着白糖一般,火焰先是灼焦了劈柴的表面,接着就噼噼啪啪地齧噬起來,火焰四面八方從木柴的縫隙裡蹿出來。
當班的有那麼一兩分鐘竟自蹲着身子,抽着自制的卷煙,疲憊地瞅着火苗,完全忘掉了他眼前的職責。
後來,他晃了晃腦袋,探視了一下注滿水的兩隻大鍋。
但見其中的一隻鍋面上漂着玉桂,底下一點一點黑色的則是胡椒子,它們在一堆還沒有化掉的鹽巴映襯下非常顯眼。
這不過是第一道佐料,使魚湯鮮美可口的真正調味品要到晚些時候方始下鍋。
值班員把一筐鲟魚倒在沙灘上。
這些鲟魚雖還活着,但擺頭甩尾的勁兒已經沒有了。
他使勁捏住一條肥大的、還在迷迷糊糊地掙紮的江鳕的頭瓣,從鰓口子裡挖出兩片黃澄澄的、像展開的翅膀似的魚肝——這兒叫它馬克薩。
大首長在驗收的時候似乎根本“沒有看出”有五條江鳕的肚皮軟疲疲地陷了進去,皺皺巴巴仿佛剛剛産完卵的模樣。
這些魚當然是廢了,江鳕沒有了魚肝就不值分文了,但漁業勞動組合是得罪不起的,這些組合的成員可也是一幫勢力。
值班員處理完零星的魚以後,便提起一條聶利瑪魚,卡住魚鰓往水邊拖,留落在沙灘上一片片銀亮的鱗甲。
在水邊,他随即用鋒利的刀子在這柔軟的白肚上開劃起來。
阿基姆和所有歲數大着些的男孩子們在把鮮魚分類。
他們盡量不使腳踩着漁網,唯恐亵渎了它。
據說,漁網要是給誰碰了,下次捕魚量就要減少。
孩子們一面工作,一面卻偷眼在瞧那魚湯。
今兒下鍋的是些什麼呢?當見到當班人正在清洗一條碩大的聶利瑪魚時彼此會意地交換了一下眼色,豎起了大拇指。
值班員從白嫩的鰓脖子下面割了一塊還流着血水的生魚肉,把它放在劈柴上,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把這鮮嫩可口的魚肉當做糖果分發給了娃娃們。
孩子們的小腮幫子塞滿了新鮮魚肉,連吮帶嚼,又快又貪婪,糊得滿嘴唇的透明的油膩。
鍋裡咕咕地翻騰起來,沸湯溢出了鍋外。
火苗黯淡了一下發出嗤嗤的聲響,但很快就恢複過來,噼啪一陣響過,重又冒了上來,舔着了凸形的鍋底,火焰托着鍋底靈活地向上蹿去,幻成一朵怒放的鮮花,居中烏黑的花蕊,是那鑄鐵的鍋。
赤腳露腿、瘦骨伶仃的孩子們都被這火迷上了。
有的投進一塊碎木片,有的添上一根幹柴,他們也在為這頓會餐付出力所能及的勞動,并借捕撈隊的這堆篝火暖和自己的身子。
在鮑加尼達村逗留過的有各種各樣的人,但從來沒有一人罵過孩子是吃白食的,把他們從篝火旁趕開。
不,從來沒有過這種事。
相反,盡管有些人在其他地方、其他時候是個兇暴狠心不近人情的漢子,但是在鮑加尼達村這個天地裡,他們也會沉浸在一種溫情厚道的情緒裡,自己也覺得心靈高尚了起來。
當然,捕撈隊的人們總是借粗魯的笑罵或是毫無惡意的唠叨來表露這種感情,可是孩子們都是福至心靈的小動物,一切都瞞不過他們。
他們感覺得出這隻是故作姿态而已,叔叔伯伯們即使說不上感到幸福,至少也體驗到了一種内心的快慰,而這種感情是隻有當一個人做了好事并且因意識到自己尚有做好事的能力而感到内心充實的情況下才會産生的。
這就意味着他這個人對于親近的人、對于家庭、對于已經消逝的那另一部分生活來說,還不是一無可取之處的。
捕撈隊的人懂得孩子們怕被人看做是寄生乞食之流的羞怯心理,因此常常想方設法差使他們幹這幹那。
“蔥!誰拿蔥去?” 于是孩子們撒腿往小船跑去。
他們在一條小劃子的前夾艙裡的雨衣下面找到了一大抱野蔥。
鮑加尼達村附近的野蔥從春天一開始便被人采摘光了,所以漁夫們要遠到捕撈地段去采集。
“在這兒誰是掌管鹽的?”值班員用眼睛打量着虔誠地站着不動的每個孩子,問道。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執掌鹽的廚師,至少管管花椒面也好。
但每個人都不敢搶在夥伴們前頭,隻是用眼光盯住值班人,不出聲地在心裡使勁喊:“我!我!我!”“不,同志哥,勇敢的小夥子們!”值班員雙手一攤,“鹽,花椒——這可是細巧活兒,隻有女人家才對付得了。
咱們有誰能趕得上卡西揚卡呢?她幹起活來可不含糊,火候掌握得好,加起鹽來總是恰到好處,一經她的手,鮮味兒就出來了……”值班員把一匣鹽交給了聽得心旌搖曳、飄飄欲仙的黃毛丫頭卡西揚卡以後便從大鍋旁讓開了,像是已經完全卸下了職責,把這副重擔終于讓給了更懂得烹調這項複雜技藝的人一樣,而他現在讓自己和其他男子漢們做的隻不過是些平平常常的粗活。
他和男孩子們一起,清除船艙的積水,刮淨艙闆上殘留的魚鱗和血迹,洗幹淨圍裙、手套和捕魚工作服。
“注意!别往深水裡鑽!得了感冒誰治呀?”值班員管着說。
如果不是值班員,隊長也會來叫這些興奮過了頭的小子們冷靜冷靜頭腦。
不過,怎能辦得到呢?愈是勸阻他們,他們愈是啪哒啪哒地往水裡鑽。
岸邊的河水被魚鱗、魚内髒、血水攪得渾濁不堪,灘頭上也是血水狼藉,一塌糊塗。
卡西揚卡接受了這項重大任務後越發神氣、嚴厲起來,她在篝火旁叫叫嚷嚷地發布命令的聲音蓋過了收魚站的瘸腿基裡亞格的粗嗓子。
她命令火要生得旺旺的,不準碰她的手,不準妨礙她,不準在她腳跟前礙事。
連最最不安分守己、綽号叫做小白鲑的胖娃子也被卷進了這股勞動的洪流,手拿一把刀刃鋒利的刀子,俯身在槳闆上切蔥花,緊張得兩條鼻涕流到了嘴唇上。
小白鲑的姐姐和卡西揚卡同齡,這時捧了一個缽子,守候在卡西揚卡身邊準備随時效勞:當要攪拌蔥花和雜碎時就要用上它,省得臨時再跑去找了。
往魚湯裡放調料——那可是個重要時刻!用勺子撈起煮就的雜碎,放進缽子,和蔥花攪拌好,然後将這熱氣騰騰的黃色的稠汁重又倒進大鍋。
原本就香氣四溢、熏人欲醉的魚湯,經過這番出色的調理之後,在鍋子裡凝斂不動了,就像一團發酵的鮮美的面團,它脹大着、松發着,一旦到了時候,就随時打算漫出鍋去。
月桂片随着沸水翻滾,白色泡沫在鍋心卷成了一個漩渦。
在這個漩渦裡飛轉着花椒末子,以及飛落在鍋裡的炭粒、柴灰、蚊蟲。
值班人拿來了一筐洗淨、切好的魚肉。
這兒有乳白色的、剖成兩半的大聶利瑪魚的魚尾,有依舊在動彈的、撞擊着籮筐的鲟魚的魚翅,有外形美觀、發出褐色光澤的折樂魚。
值班員用勺子舀起清湯嘗了嘗鹹淡,滿意地向待在一旁等待品評意見的卡西揚卡眨了眨眼,于是就把魚肉嘩啦啦倒進了鍋裡。
剛才還在沸騰翻滾着的鍋子再次安靜下來,冒泡吐沫的沸湯也已停止翻滾,不再在毛毛糙糙的鍋壁上拍濺發出咕咕的聲音。
起泡的漩渦不見了,鍋壁四周可以看得見一圈垢膩——這滾燙的油脂在舊鐵鍋内壁日積月累留下的垢痕,無論怎麼也擦不淨,洗不掉。
有好一會兒一塊塊魚肉雜亂無章地堆在鍋裡,隻是從下面開始有點掀動,隔不多久星星點點的油花就浮出湯面。
開初,成團的油脂在鍋裡零落翻滾,但羹湯從底裡開始翻動,一陣緊似一陣,沒過
這類事是不可能忘懷的。
這簡直像天天過節,總是皆大歡喜。
從早春到晚秋,從不間斷。
也和一切節日一樣,總叫人心曠神怡,有一種盛宴難再的感覺。
捕魚歸來的小劃子和翹首長喙的大漁船要到傍晚時分才從沙嘴背後出現,但鮑加尼達村的年幼居民等不到傍晚就守候在河岸上,耐心地、不聲不響地迎接漁隊歸航。
有的時候,孩子們也會忘乎所以,嬉鬧起來,你追我趕,但不一會兒就會突然安靜下來,鴉雀無聲,生怕錯過最歡樂的一瞬間——第一艘漁船的出現。
離他們稍遠點兒,幾隻狗也在等待,全神貫注地、嚴肅地等待着,在這個時刻,它們是決不咬架的。
卡西揚家的一窩小東西全都躺在夕陽照耀下的溫暖的沙灘上。
三個光屁股的小男孩是阿基姆連拽帶抱拖到這兒來,讓他們躺在沙上的。
他們同其他嗷嗷待哺,蹒蹒跚跚,長着金絲雀似的眼睛的小雛兒一起,在沙地裡跌撲戲耍,讓沙粒撒在頭上,癢得格格發笑。
鮑加尼達村的人從來都不往黑處躲,恰恰相反,他們争往風地裡跑,往陽光下跑,人是這樣,畜生也是這樣,因為在有風有陽光的地方能少受些蚊蟲的攪擾,還能使身子暖和。
挨了一冬天的黑暗日子,夠啦! 一群大小不一、胖瘦不均的女孩子在卡西揚卡的指點下正提水沖刷長條木桌。
這張桌子靠近水邊,固定在埋進沙地的三條木腿上。
卡西揚卡下起命令來嚴得很,她自己幹活也比别人賣力,真像當家人似的。
她先用碎玻璃片刮淨木闆上的污垢,接着使起刷帚和沙粒,把桌面細細擦洗,再用濕布片抹上一遍。
捕撈隊的這張大飯桌光滑而又清潔,所有黑乎乎的蒼蠅都打從桌子上飛走了,因為再也沒有使它們留戀不舍的吃食了。
不管願不願意,它們隻得飛到農舍去。
可是到了那裡狗會把它們全部消滅的。
蒼蠅隻消一發呆,狗就會龇牙咧嘴地把它吞下肚去,而且吃下之後還要舔舔嘴唇。
抹過的桌面已一攤一攤地在幹了,桌子四周被腳踩得坑坑窪窪的地面也已打掃平整,抹布、笤帚都放到水裡洗淨。
卡西揚卡從不偷閑,現在又忙起孩子們的事來了:她給這個擦幹嘴唇,給那個擤掉鼻涕;把第三個拖到水邊洗臉,一邊叱責道:“瞧你髒得沒有個人樣兒啦,天殺的!”她為孩子們弄來了木馬,或是做個玩具——用碎布條兒縫成的布娃娃;對這個孩子柔聲細語,對另一個大聲叱責。
總之,卡西揚卡要管的事多得很。
她喜歡一切都井井有條。
小阿基姆已劈好了一堆子柴爿。
歲數大點兒的幾個男孩子便把柴爿搬到三腳鐵架旁邊,壘成整整齊齊的垛兒。
這三腳大鐵架是支鍋用的,上面懸着兩隻粗重而又結實的鐵鈎。
為把時間打發得快些,阿基姆又另找些活兒幹幹。
他再一次用笤帚和細沙擦洗兩口大鍋(一口能盛上五桶水的大鍋用來煮魚湯,另一口能盛三桶水的小鍋用來煮茶)。
這兩口鐵鍋昨夜已由他自己擦洗過了。
但是蒼蠅或者什麼蟲兒在鍋裡下屎的事難道還少嗎?那可要得傳染病的!凡事都管的卡西揚卡幾乎把整個身子都探進了鍋裡,一邊輕輕地哼着小調:“情郎呀,我從遙遠的克裡木向你問候……”(這小妞兒把工棚裡的什麼事都學會了),一邊刮了又刮,擦了又擦,直把鐵鍋洗得閃閃發亮。
這兩口鍋從水路運來,原是給建造北方一條最大鐵路的員工洗澡用的,但并未運到工地上去,卻撂在鮑加尼達村了。
這兩口鍋對鮑加尼達村來說,真是雪裡送炭,用來煮湯再合适也不過。
用它們真不知煮過多少佳肴美味!下進鍋去的有大雁,野鴨,有時還有幼鹿。
有多少人靠了這兩口鍋才得以果腹,才得以恢複健康,消除口渴,增添力氣!又有多少人全仰這兩口鍋才得以長大成人的啊! 卡西揚卡把一切事情打點完了以後,便仰起她那蓬松的頭來——修長的、像蘆笛一樣的細脖子竟能支撐住頭發蓬松的腦袋,真算得上是個奇迹——眺望遠方,一面側耳細聽。
她周圍的人立即停止了喧嘩,凝神屏息地跟着她觀察。
他們知道,卡西揚卡的耳朵最尖。
“來——啦!”她像成年婦女那樣,高興地、如釋重負似的歎了口氣,樂得身上都沒有了力氣。
“來啦!來啦!來啦!” 孩子們以及跟在孩子們身後汪汪叫的狗開始沿着被河水沖刷得幹幹淨淨的沙灘跑過去迎接捕魚人,在沙上留下一大片腳印,而且把海鷗驚得四散亂飛。
年齡小的一面跌跌撞撞向前奔跑,一面嘻嘻哈哈地将啃他們褲腿和襯衣的狗從身邊趕開。
大些兒的孩子可不願意把那股熱情勁兒流露在外,他們在宿營地周圍忙活着,他們有他們的事情。
卡西揚卡三下兩下地又把深得像口鐘似的大鐵鍋涮洗了一遍,接着男孩子們把大鍋側向一邊,将水倒去,再把鐵棒穿過鍋耳,使足了勁,漲紅了臉,好不容易把它挂上了三腳架上的鐵鈎。
與此同時,卡西揚卡匆匆作了番打扮:用沙子擦淨手,拿出破梳子把她的淺黃色頭發梳攏,神氣十足地紮上褪色頭巾,再一次對着她的“雜牌隊伍”叱責道:“你們這夥該死的東西,把我的頭都吵昏啦!”說了這話,她趕忙提起剛才刷鍋的笤帚,刷起小孩們的臉和手來。
小孩子們被這笤帚刺得直想亂蹦亂跳,不過,他們咬住牙忍着,個個裝成英雄好漢似的。
而卡西揚卡一邊唠叨,給小鬼們左一掌、右一拳,但也不忘伸長脖子張望着,就像漿果叢裡那擔任警戒的褪了毛的山鹑一般。
“才不過繞過鲟魚岬呢。
”她沒好氣地說。
“要問他們為啥這樣磨蹭嗎?啊,那些漢子都是懶鬼,除了喝酒玩樂,一點用處也沒有!……” “你懂啥?”小阿基姆反駁她。
“今兒魚多船身重,你卻在瞎說一氣……” “哦,真要是打的魚多,那自然……”卡西揚卡遷就地說。
收魚站完全是辦公處的派頭,擺着一把算盤,一疊藍色收據紙,牆上還挂有日曆。
除此以外還放有磅秤,許許多多的木箱,盛鹽的木桶,鐵絲網編織的籮挑兒,盛着鹽水用來腌魚的扁桶——如果建築工地長久不派船來提貨,就要用上它。
收魚站離公共餐桌有一段距離,免得魚腥味兒妨礙食欲。
現在,瘸子基裡亞格腰間挂了一串啷當作響的鑰匙,準備收魚來了,俨然一副大人物的樣子。
他是土生土長的下葉尼塞河流域的人。
基裡亞格自誇在戰争時期是個神槍手,打起法西斯分子來“包管隻隻腦袋開花”。
有一次,他在鐵路線的供水塔上整整待了一夜,被他撂倒的德國鬼子真是不計其數!但在這不着地的半空裡實在冷得夠嗆。
又是風,又是冷,這是四二年的冬天。
天一亮,基裡亞格忙着趕回地下掩蔽室去。
他急不擇路,徑自踏着還沒有踩過的雪地筆直穿過田野。
人們向他揮旗、叫喊,但他,這個愚蠢而又固執的奧斯恰克人[2],誰的話也不理會。
他隻想快點“回家”,快點去暖和暖和身體,指給人瞧槍托上刻的道道——他從供水塔上打死了多少德國佬啊!但他猛然看見雪地裡橫着根鐵絲,鐵絲上系了幾塊肥皂。
幹嗎把肥皂丢在雪地裡?在市場上這肥皂的價錢可不小,這是戰時呀!“啊!”他猜着了。
“定是德國飛機運肥皂給軍官老爺洗澡,飛機恰恰被咱們的高射炮火擊落了,所以肥皂撒滿了一地。
”基裡亞格打算俯身去撿它一塊,那麼每天早晨也好有肥皂洗洗臉了,可是剛彎腰,一隻大氈靴碰上了鐵絲,立時哎喲一聲!“又細又斜的眼睛什麼也看不清了。
眼珠子隻能向着一邊滴溜轉,腦袋也不再聽他的使喚——莫非在水塔上待着的時候被凍僵了?心裡隻是想:快些去地下掩蔽室,快吃些熱氣騰騰的稀粥,喝幾口伏特加,要不,就不能動彈了。
後來又往下想:什麼樣兒的肥皂?是誰,又為什麼撂下這麼多肥皂呢?” 基裡亞格的一條腿被沿膝鋸去。
不但鋸去了腿,還在不該動的地方也動了手術。
原本基裡亞格的胡茬就稀稀拉拉,這會打從出院以後幹脆隻剩下個光臉蛋了。
幸得他在戰前曾上過伊加爾卡蘇維埃黨校,懂得些文化。
隻消有文化,哪怕你安了一隻木腿,另一隻腳又少了腳趾,皮肉裡還留有令你疼得睡不成覺的彈片,你總不會完蛋,照樣當頭頭。
糟糕的是:這位管魚的頭頭常常要病倒,兩條受過傷的腿老是鼓膿長疱。
每逢這種時候基裡亞格就大聲叫喚,而婆娘們便把酒灌進他嘴巴,使他減輕痛苦。
有次真從化膿處流出了一片小彈片,基裡亞格連忙将它展示給人看。
那是一顆小小的、像煤渣子那樣的碎鐵片兒。
“大概是最後一塊了吧?”他問,語氣中充滿希望。
瘸子基裡亞格除開收魚站站長這個職務以外,還是普拉熙諾鎮的蘇維埃代表,常去那兒接送郵件,逢上節日或蘇維埃選舉時,他就放映電影,還在各種會議上發表講話。
“我啥都會!”瘸腿基裡亞格擂擂胸說。
“啥都會,可也有不會的!”那些管鮮魚加工的利嘴婆娘有意逗他。
如果這時瘸腿基裡亞格要是喝醉了酒,那他就向婆娘們揮舞拳頭或者掉眼淚,如果他是清醒着的,他就嘭一聲推開門去告訴卡西揚卡聽。
卡西揚卡人雖小,可是比任何人更理解基裡亞格,比任何人更同情他。
她說:“生男育女的事随便哪個笨蛋都會,幹這碼事用不着動腦筋。
但是,放電影或者發表講話——換個人倒來試試看!誰也擔當不了!還有這紅彤彤的勳章!這刻了坦克的獎章,叫什麼‘勇敢’來着,他們誰有啦?還有這金光閃亮的近衛軍‘紅旗’紀念章!它可比勳章還漂亮!還有那最大的将軍親筆寫的獎狀呢?上面寫着‘為社會主義祖國狙擊敵寇有功’。
他們能有嗎?他們啥也沒有!他們隻會亂嚷嚷,抽煙喝酒,既不怕害臊,也沒有良心!他們應該向有文化的人學點兒知識!有本事就該像你那樣去打仗!就該上火線去為祖國流血!咋能說出這混賬話來?該叫他們舌尖上長個大疔瘡才對!……” “卡西揚卡!”基裡亞格被這一席滔滔不絕對他評功擺好的話搞懵了,使勁兒擺動着頭說道,“要不是可惡的法西斯害得我這麼苦,我一定當你的父親……” 卡西揚卡掏出一塊破毛巾,捂住神槍手的鼻子,叫他清清鼻孔。
而他真的像個孩子一樣把鼻子擤了,還伸過臉讓女孩子把他臉上的淚水擦去。
卡西揚卡一邊侍候瘸子基裡亞格,一邊說,他就這樣也等于是她的父親,甚至比父親還親,所以她,卡西揚卡,任何時候都不會抛棄他,将為這位戰場上挂過花的傷病員梳洗縫補,侍奉他一輩子。
“唉,卡西揚卡!唉,你這小笨蛋!”母親指着瘸腿基裡亞格哈哈大笑起來。
“他能當父親?你可真還完全是個小妞兒,根本不懂得家庭生活是怎麼回事!” 基裡亞格卻不服氣,争辯說: “雖說卡西揚卡還是個孩子,可是比你這樣沒頭沒腦的要聰明得多……” 瘸腿基裡亞格上了岸,便獨自躲進他的舒舒服服的小天地收魚站。
這兒跟俱樂部一樣,牆上挂着獎狀,畫有魚和罐頭的宣傳畫,還貼着一份以“争取多捕魚”為标題的牆報。
這牆報是由一個流落到鮑加尼達村不肯安生的青年小夥子編的。
此人總是想方設法躲開幹集體活兒,卻對漁民的文化休息頗表關心。
例如:他跟捕魚人打牌,能叫對方輸得赤條條,隻剩下一條褲衩。
後來,他幹了一樁醜事,把一個外地來的埃文基[3]獵人的小女孩拐到墓地,打算奸污她,結果挨了一頓毒打,被關進了監獄。
……瘸腿基裡亞格敞開收魚站的兩扇大門,直使得牆上的标語和獎狀被風吹得簌簌地飄動,牆角裡那張小桌子上的發貨單據一頁一頁地翻轉了過來,連黑色複寫紙也都吹落到了地上。
他以一種主人的姿态環視了一下四周,又拖着他那木腿咚咚地來回走了兩趟,驗看着由他管轄的“任所”。
“卡西揚卡!阿基姆!到我這兒來!跑步!”他猶如銀幕上的司令官那樣聲色俱厲地下達命令。
卡西揚卡立即——不是奔,而簡直是提着她那兩隻鳥爪兒飛到這位大首長身邊。
阿基姆哼了聲,聳聳肩。
這是叫他的夥伴們明白,瘸腿基裡亞格的命令對他不具有任何約束力。
不過他還是随着卡西揚卡走了進去。
瘸腿基裡亞格嚴肅地掃視兩個孩子一眼,像在估量把珍品交給他們是否可靠,然後從抽屜裡拿出一桦樹皮匣子的鹽,一罐月桂葉和胡椒子。
“省着點兒用,不要成把成把地撒!”大首長告誡說。
“水上浮動商店要到什麼時候才能來呐?” “你不說,我們也知道!”卡西揚卡頂了大首長一句。
瘸腿基裡亞格咧開嘴,露出一口煙熏黑牙,再又伸出一個指頭,威脅她說: “瞧你這利嘴!” “對你們這些男人要是不唠叨着點兒,看着點兒,那就什麼事也辦不成……” 瘸腿基裡亞格毫無辦法地揮了揮手: “走吧,快嘴丫頭!而你,小阿基姆,把收魚站好好打掃一下,地闆應該擦得像鏡子一樣!” “要是您不在地闆上撒落這麼多鹽,自然就像鏡子那麼滴溜光滑的了……” “嘿,你也學樣兒了!對長輩也沒個敬重。
”他叱責道。
随後基裡亞格拖着他那瘸腿走到河岸上,向遠處張望。
他的目力仍不減當年當狙擊手的時候。
“咱們的人來了!”他舒了口氣,轉身跟其他人說道。
果真,一艘艘滿載的大小漁船相繼從鲟魚岬後出現了。
沉甸甸的漁船離岸很遠就停了下來。
捕魚人懶懶地跨過船舷,跳到淺水裡,拉住槳架或側舷,使船傍近岸邊,以便卸魚卸網。
一群半大孩子迎面趕來幫忙,攪得冰冷的河水四散飛濺,他們也不管身上穿着的衣服,抓着船幫,圓睜着兩眼,好像是在幫忙拉船,而實際上卻是吊在船舷上,由于身上的衣服和靴子太大,他們磕磕絆絆,訇然倒在水裡,在水裡亂拍亂打,被刺骨的寒冷凍得尖聲嘶叫起來。
“你們這些小鬼,往哪裡去?着了涼,有你們受的!” “沒——關——系!” 别看這夥半大小子冷得腿脖子打戰,手指頭起痙攣,甚至連心兒也在簌簌發抖,但還是高高興興,忙忙碌碌。
他們想逞能抖威風呢!而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想瞧瞧,今兒打到的魚究竟有多少。
“噢,不賴!”他們很有克制地相互轉告着。
大叫大嚷,亂蹦亂跳是不可以的。
北方漁民有一種固有的沉着,對捕獲物故意裝成無所謂的樣子,否則,據說下次就交不上好運。
因此孩子們搶在瘸子基裡亞格之前探聽漁情時,都學成年人那樣,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裝得是随便問問的。
而基裡亞格則站在一旁,俨然像個大首長,理所當然地不參與濺得遍身泥漿的粗活,不讓這種事降低自己的身份。
孩子們叽叽喳喳地問:“同志們,今兒是什麼魚?折樂魚?聶利瑪魚?馬克尋魚?還是鲫魚?” 魚就在大夥兒的眼前。
這裡的孩子從孩提時代起即能從外形、滋味和名稱上來識别不同的魚。
歲數大些的孩子還能知道它的收購價格、等級和規格。
鮑加尼達村早就有這樣的風習:漁民們不管有多累,不管遇上什麼不稱心的事,但從不生孩子們的氣。
孩子們高興,他們也高興;孩子們亂了套似的吵吵鬧鬧,他們也跟着激動。
他們不向大首長,而是心甘情願地向這些孩子們争先恐後地報告,今天碰上了哪樣的魚,哪處魚多哪處魚少;在什麼地方遇到了晦氣,一條魚也沒捕上;在哪兒交上了好運,網不缺口,凡事如意。
最後,隊長或者值班的就會将一個孩子的帽子往鼻子上一拉,神氣地宣布道: “小鬼,一條聶利瑪魚給你們打牙祭,不算大,夠一普特重!” 這一來,可哪裡還憋得住呢?有的蹦了起來,有的拍掌,有的啧啧叫好,而卡西揚卡贊道: “咱這些漢子是好樣的!咱這些打魚人是好樣的!誰也沒有像他們那樣走運……” 開始卸魚了,瘸腿基裡亞格演起了他的角色。
現在,他俨然是位司令官,正發布一道又一道命令。
當然,誰也不去聽他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誰該做啥。
可是大首長基裡亞格依舊在岸邊來回奔忙,木腿在沙灘上戳出一個個圓印兒;一忽兒他的帽子掉了,一忽兒揮舞着手指指點點:用什麼裝,往哪兒運。
值班員并不參加鮮魚交接工作,停泊後他便離船上岸,點燃起早就堆放在鐵鍋下面的幹柴。
斫碎了的小木片很快就引上了火,一點兒煙也不冒。
黃黃的火舌舔到木片上猶如舔着白糖一般,火焰先是灼焦了劈柴的表面,接着就噼噼啪啪地齧噬起來,火焰四面八方從木柴的縫隙裡蹿出來。
當班的有那麼一兩分鐘竟自蹲着身子,抽着自制的卷煙,疲憊地瞅着火苗,完全忘掉了他眼前的職責。
後來,他晃了晃腦袋,探視了一下注滿水的兩隻大鍋。
但見其中的一隻鍋面上漂着玉桂,底下一點一點黑色的則是胡椒子,它們在一堆還沒有化掉的鹽巴映襯下非常顯眼。
這不過是第一道佐料,使魚湯鮮美可口的真正調味品要到晚些時候方始下鍋。
值班員把一筐鲟魚倒在沙灘上。
這些鲟魚雖還活着,但擺頭甩尾的勁兒已經沒有了。
他使勁捏住一條肥大的、還在迷迷糊糊地掙紮的江鳕的頭瓣,從鰓口子裡挖出兩片黃澄澄的、像展開的翅膀似的魚肝——這兒叫它馬克薩。
大首長在驗收的時候似乎根本“沒有看出”有五條江鳕的肚皮軟疲疲地陷了進去,皺皺巴巴仿佛剛剛産完卵的模樣。
這些魚當然是廢了,江鳕沒有了魚肝就不值分文了,但漁業勞動組合是得罪不起的,這些組合的成員可也是一幫勢力。
值班員處理完零星的魚以後,便提起一條聶利瑪魚,卡住魚鰓往水邊拖,留落在沙灘上一片片銀亮的鱗甲。
在水邊,他随即用鋒利的刀子在這柔軟的白肚上開劃起來。
阿基姆和所有歲數大着些的男孩子們在把鮮魚分類。
他們盡量不使腳踩着漁網,唯恐亵渎了它。
據說,漁網要是給誰碰了,下次捕魚量就要減少。
孩子們一面工作,一面卻偷眼在瞧那魚湯。
今兒下鍋的是些什麼呢?當見到當班人正在清洗一條碩大的聶利瑪魚時彼此會意地交換了一下眼色,豎起了大拇指。
值班員從白嫩的鰓脖子下面割了一塊還流着血水的生魚肉,把它放在劈柴上,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把這鮮嫩可口的魚肉當做糖果分發給了娃娃們。
孩子們的小腮幫子塞滿了新鮮魚肉,連吮帶嚼,又快又貪婪,糊得滿嘴唇的透明的油膩。
鍋裡咕咕地翻騰起來,沸湯溢出了鍋外。
火苗黯淡了一下發出嗤嗤的聲響,但很快就恢複過來,噼啪一陣響過,重又冒了上來,舔着了凸形的鍋底,火焰托着鍋底靈活地向上蹿去,幻成一朵怒放的鮮花,居中烏黑的花蕊,是那鑄鐵的鍋。
赤腳露腿、瘦骨伶仃的孩子們都被這火迷上了。
有的投進一塊碎木片,有的添上一根幹柴,他們也在為這頓會餐付出力所能及的勞動,并借捕撈隊的這堆篝火暖和自己的身子。
在鮑加尼達村逗留過的有各種各樣的人,但從來沒有一人罵過孩子是吃白食的,把他們從篝火旁趕開。
不,從來沒有過這種事。
相反,盡管有些人在其他地方、其他時候是個兇暴狠心不近人情的漢子,但是在鮑加尼達村這個天地裡,他們也會沉浸在一種溫情厚道的情緒裡,自己也覺得心靈高尚了起來。
當然,捕撈隊的人們總是借粗魯的笑罵或是毫無惡意的唠叨來表露這種感情,可是孩子們都是福至心靈的小動物,一切都瞞不過他們。
他們感覺得出這隻是故作姿态而已,叔叔伯伯們即使說不上感到幸福,至少也體驗到了一種内心的快慰,而這種感情是隻有當一個人做了好事并且因意識到自己尚有做好事的能力而感到内心充實的情況下才會産生的。
這就意味着他這個人對于親近的人、對于家庭、對于已經消逝的那另一部分生活來說,還不是一無可取之處的。
捕撈隊的人懂得孩子們怕被人看做是寄生乞食之流的羞怯心理,因此常常想方設法差使他們幹這幹那。
“蔥!誰拿蔥去?” 于是孩子們撒腿往小船跑去。
他們在一條小劃子的前夾艙裡的雨衣下面找到了一大抱野蔥。
鮑加尼達村附近的野蔥從春天一開始便被人采摘光了,所以漁夫們要遠到捕撈地段去采集。
“在這兒誰是掌管鹽的?”值班員用眼睛打量着虔誠地站着不動的每個孩子,問道。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執掌鹽的廚師,至少管管花椒面也好。
但每個人都不敢搶在夥伴們前頭,隻是用眼光盯住值班人,不出聲地在心裡使勁喊:“我!我!我!”“不,同志哥,勇敢的小夥子們!”值班員雙手一攤,“鹽,花椒——這可是細巧活兒,隻有女人家才對付得了。
咱們有誰能趕得上卡西揚卡呢?她幹起活來可不含糊,火候掌握得好,加起鹽來總是恰到好處,一經她的手,鮮味兒就出來了……”值班員把一匣鹽交給了聽得心旌搖曳、飄飄欲仙的黃毛丫頭卡西揚卡以後便從大鍋旁讓開了,像是已經完全卸下了職責,把這副重擔終于讓給了更懂得烹調這項複雜技藝的人一樣,而他現在讓自己和其他男子漢們做的隻不過是些平平常常的粗活。
他和男孩子們一起,清除船艙的積水,刮淨艙闆上殘留的魚鱗和血迹,洗幹淨圍裙、手套和捕魚工作服。
“注意!别往深水裡鑽!得了感冒誰治呀?”值班員管着說。
如果不是值班員,隊長也會來叫這些興奮過了頭的小子們冷靜冷靜頭腦。
不過,怎能辦得到呢?愈是勸阻他們,他們愈是啪哒啪哒地往水裡鑽。
岸邊的河水被魚鱗、魚内髒、血水攪得渾濁不堪,灘頭上也是血水狼藉,一塌糊塗。
卡西揚卡接受了這項重大任務後越發神氣、嚴厲起來,她在篝火旁叫叫嚷嚷地發布命令的聲音蓋過了收魚站的瘸腿基裡亞格的粗嗓子。
她命令火要生得旺旺的,不準碰她的手,不準妨礙她,不準在她腳跟前礙事。
連最最不安分守己、綽号叫做小白鲑的胖娃子也被卷進了這股勞動的洪流,手拿一把刀刃鋒利的刀子,俯身在槳闆上切蔥花,緊張得兩條鼻涕流到了嘴唇上。
小白鲑的姐姐和卡西揚卡同齡,這時捧了一個缽子,守候在卡西揚卡身邊準備随時效勞:當要攪拌蔥花和雜碎時就要用上它,省得臨時再跑去找了。
往魚湯裡放調料——那可是個重要時刻!用勺子撈起煮就的雜碎,放進缽子,和蔥花攪拌好,然後将這熱氣騰騰的黃色的稠汁重又倒進大鍋。
原本就香氣四溢、熏人欲醉的魚湯,經過這番出色的調理之後,在鍋子裡凝斂不動了,就像一團發酵的鮮美的面團,它脹大着、松發着,一旦到了時候,就随時打算漫出鍋去。
月桂片随着沸水翻滾,白色泡沫在鍋心卷成了一個漩渦。
在這個漩渦裡飛轉着花椒末子,以及飛落在鍋裡的炭粒、柴灰、蚊蟲。
值班人拿來了一筐洗淨、切好的魚肉。
這兒有乳白色的、剖成兩半的大聶利瑪魚的魚尾,有依舊在動彈的、撞擊着籮筐的鲟魚的魚翅,有外形美觀、發出褐色光澤的折樂魚。
值班員用勺子舀起清湯嘗了嘗鹹淡,滿意地向待在一旁等待品評意見的卡西揚卡眨了眨眼,于是就把魚肉嘩啦啦倒進了鍋裡。
剛才還在沸騰翻滾着的鍋子再次安靜下來,冒泡吐沫的沸湯也已停止翻滾,不再在毛毛糙糙的鍋壁上拍濺發出咕咕的聲音。
起泡的漩渦不見了,鍋壁四周可以看得見一圈垢膩——這滾燙的油脂在舊鐵鍋内壁日積月累留下的垢痕,無論怎麼也擦不淨,洗不掉。
有好一會兒一塊塊魚肉雜亂無章地堆在鍋裡,隻是從下面開始有點掀動,隔不多久星星點點的油花就浮出湯面。
開初,成團的油脂在鍋裡零落翻滾,但羹湯從底裡開始翻動,一陣緊似一陣,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