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羽翻飛
關燈
小
中
大
一個伊凡·伊凡内奇代替他——但也不過換湯不換藥罷了。
關于他們,密林中議論紛紛,雖說是悄悄的,卻是衆口一詞的:“這種人到哪裡,那裡就要雞犬不甯。
” 然而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
森林裡人都已用馬達、鋁制快艇裝備起來了。
需要出門漁獵,隻消兩三天,就已經到達他那座隐蔽在森林中的舊房子裡了。
家都安在楚什鎮,安在葉尼塞河畔,可以說,那兒是文化生活的中心,有輪船往來,飛機通航。
廣播喇叭免費地日夜吼叫,俱樂部天天晚上放映電影,商店裡各種酒應有盡有。
住房早已脫盡林中陋舍的苦相,不再是過去沒有窗戶、枞樹皮蓋頂的小木屋了。
現在的住房,如同一切體面人家的住房一樣,三面開窗,外有回廊環繞,室内陳設沙發、地毯,還有電冰箱。
聽說,這個五年計劃結束的時候,楚什鎮就要有電視了。
要能活到那一天,多美呀!買上台最貴重的電視機,天天晚上看不花錢的電影。
想必爹爹氣得在棺材裡躺不住了,要不怎麼會無緣無故總夢見他,他那發黑的手指嚴厲地指着人,青紫色的嘴唇嚅動着,大概,是在詛咒吧。
那舊教徒吓得一身冷汗,頓時驚醒,連忙捏起兩個手指畫十字,祈求上帝保佑,不過他仍然照舊過那種罪孽的和散發出世俗臭氣的生活。
“沒辦法呀,文明時代,哪能再過森林野人的生活呀,再說也該讓孩子們見見世面……” 獵人駕着船沿塞姆河向密林深處行駛,嘴裡咔吧咔吧地咬着榛子,随口将硬殼吐到船外。
河裡的灣灣汊汊,他都了如指掌。
他的口袋裡保存着一份狩獵合同和其他各種證件,都用玻璃紙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
船上載着彈藥、糧食、冬衣,還有——上帝啊,饒恕這有意無意的罪孽吧,讓林妖把它抓走吧,想出這麼奇巧的名字——半導體收音機!貴極啦!真要命!九百多盧布!從前這麼多錢足夠買一匹馬了。
但是有什麼辦法呢?不管你高興不高興,文明的洪流是阻擋不住的,一湧而來,比鼠疫還厲害,可惡之極! 舊教徒和任何一個森林狩獵人來到塞姆河,就好像主人回到家裡,他不會在森林裡為非作歹、肆意劫掠的。
然而,這群蒼蠅,這幫酒鬼,鑽營取巧,損公肥私的家夥——格羅霍塔洛叫他們“胡狼”——一嗅到塞姆河有便宜可沾,便蜂擁而來。
他們人人有工作,個個掙工資,然而還想方設法在大自然中撈取外快,咬口肥肉:他們用油鋸放倒雪松,常年不斷獵取黑貂,把飛禽走獸打得傷的傷,殘的殘。
聽吧,前面不遠,砰的一響,這一槍,匆匆忙忙,毫無價值——獵人從不這樣亂開槍,這是林中強盜在開槍,這幫蟊賊! 秋天是森林鳥類的浩劫,雷鳥首當其沖。
正如半導體收音機裡所說的,這是一場人禍,是最有理性的生物所造成的一場禍害。
秋天,密林中的飛鳥,首先是雷鳥,飛到河邊撿食小碎石子,用以摩擦消化松葉、嫩芽和密林中的其他食物。
沒有這件“磨具”鳥類就無法生存,就不能度過嚴冬。
在塞姆河的支流河岔,密林深處和池沼腹地,碎石子是很少的。
因此常常發現鳥類的嗉囊和砂囊中沒有小石子卻有小金粒。
所以獵人的妻子從來不把砂囊和嗉囊不經“驗看”就随便扔掉,必定要細細地剖開,仔細察看裡面有什麼?有種很特别的小石子,在塞姆河沿岸的河灘上、坡岸邊、沙灣裡,白花花的到處都是。
它大概最合雷鳥的胃口,于是沿河兩岸便成了隐居密林的雷鳥飛集的地方,往往一群有數十隻之多。
這裡的雷鳥個頭碩大,儀表堂堂。
楚什鎮的老鄉說:“像鴕鳥一樣!”其實他們隻不過在複印的畫片上,在電影裡見過鴕鳥罷了。
不僅塞姆河和蒂姆河一帶在打雷鳥,我國大大小小的河流沿岸,凡是有雷鳥出沒的地方,都在打雷鳥,于是就造成了這樣的後果:烏拉爾、俄羅斯西北部,可以說,雷鳥已經近于滅絕;而在俄羅斯中部,我們偉大的歌手當年曾聽到奧卡河對岸“雷鳥悲切的啼聲”的地方,如今雷鳥也早已絕迹。
至于北方,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下通古斯卡河的一位獵人對我誇口:“出去一趟少說也要搞它個百十隻鳥!”他完全是個普普通通的業餘愛好者,這種誇口也是很普通的,就像我們城市裡有些捕魚的人,喏,有時也會誇誇海口:“三條鲈魚——都有樹皮靴那麼大,十條鳊魚——每條有半公斤重!……” 小船關掉馬達,悄悄滑行,悍然直奔山岬,向鳥群撲去。
鳥兒們莫名其妙,一個個伸長脖子,瞪着眼睛,呆立不動。
砰!砰!——四隻槍筒同時向它們射擊。
獵人們動作敏捷地重新裝上子彈。
随着頻頻槍聲,槍口冒出陣陣青煙,槍筒開始發燙了。
但是鳥兒們不知害怕,也不飛走。
有的雷鳥被霰彈打得在石灘上亂竄亂跳,有的飛到樹枝上,但大多數隻是東奔西跑地躲藏。
獵人們既不追趕那些跑到樹木後面去的,也不撿拾那些躺倒在灌木叢下的——他們顧不上!前面的山岬上還有黑壓壓一大群雷鳥呐!不過,若是發現黑貂在松林裡伸頭探腦,那就另一回事了,跟蹤追擊也是值得的。
黑貂繁殖很快,于是偷獵者就散布謊言:“黑貂快把松鼠吃光了,破壞生态平衡。
”仿佛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随便在什麼季節獵取黑貂,管它是成獸還是仔獸,照樣開槍。
前面已經說過,當地獵人用古老的目測方法給子彈裝藥。
填彈塞是紙的,皮的,很少有氈的。
喝酒,揮霍上百盧布,在所不惜;買彈藥,卻要精打細算,幾個戈比都舍不得。
彈藥不好,即使打中也不能緻命,受傷的鳥兒往往逃到森林裡受盡折磨而死。
如果氣候惡劣,秋季短促,那還好些。
十天半月,就得趕緊離開河岸,不然就要凍成冰棍了。
然而即使短期出獵,也會有成千上萬隻鳥被這些“獵人”毀掉。
“去年秋天可打出邪勁來啦!老哥,簡直打瘋啦,愛信不信,真是打瘋啦!”阿基姆回憶起去秋的打獵,感慨萬分。
“仿佛人人都中了蠱毒,大夥兒都病入骨髓。
為一支獵槍,為一條小船,為一點彈藥和食物,都可以拼命!你看有多厲害!簡直無法無天了!……”接着他又心有餘悸地說:“我呢,你知道,我也控制不了自己了:動不動伸手就抓槍……” 阿基姆忘記了,我是打過仗的人,戰壕裡激烈鏖戰的種種景象,我都看夠了,我知道,它,鮮血,對人的作用!唉,我是太清楚啦!正因為這樣,我才擔心人們放縱無度地随便開槍——即使射擊的是飛禽走獸,即使是鬧着玩,逢場作戲,那也是流血啊。
他們不知道一個人一旦見了血不再害怕,認為流點兒熱氣騰騰的鮮血是無所謂的事,那麼這人已在不知不覺中跨過了那條具有決定意義的不祥之線,不再是個人了,而成了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的原始野人,伸出那張額角很低,獠牙戳出的醜臉,直勾勾地瞪着我們的時代。
已經是仲夏了,可楚什鎮的池塘四周仍然堆着去年留下的黑色羽毛,像是送葬的花圈。
去年秋天,當地收購處按三盧布一隻的價格收進雷鳥,後降價到一盧布,最後索性停止收購了,因為沒有冰箱,天氣轉暖,成日價陰雨綿綿,飛機停航不飛了。
堆在貨棧裡的雷鳥開始腐爛。
全鎮臭氣沖天。
這批“貨”作為自然耗損沖了賬,使國家損失了一筆為數不小的款子,至于雷鳥則用鏟糞肥的叉子叉到汽車車廂裡,作為垃圾,扔進了當地的池塘。
整整一冬再加一春,烏鴉、喜鵲、狗和貓都大嚼雷鳥;一旦起風,幹涸的池塘四岸的黑羽就紛紛揚揚起來,在楚什鎮上空翻飛,遮蔽了晴空,火藥的餘燼和死灰好像都蒙住了太陽茫然若失的臉龐。
*** [1]馬邁是鞑靼将軍,1880年在一場激戰後敗于俄軍。
[2]俄國人習俗,以“您”相稱,表示禮貌、尊敬、疏遠,反之則稱“你”。
[3]菲米斯為古希臘神話的司法女神,此處指司法機關。
[4]此處指沙皇阿曆克塞·米哈依洛維奇(在位期1645—1676)。
1649年,他制定農奴法,規定農民老少三代都屬于地主,捜捕逃亡農民不再受期限的限制。
關于他們,密林中議論紛紛,雖說是悄悄的,卻是衆口一詞的:“這種人到哪裡,那裡就要雞犬不甯。
” 然而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
森林裡人都已用馬達、鋁制快艇裝備起來了。
需要出門漁獵,隻消兩三天,就已經到達他那座隐蔽在森林中的舊房子裡了。
家都安在楚什鎮,安在葉尼塞河畔,可以說,那兒是文化生活的中心,有輪船往來,飛機通航。
廣播喇叭免費地日夜吼叫,俱樂部天天晚上放映電影,商店裡各種酒應有盡有。
住房早已脫盡林中陋舍的苦相,不再是過去沒有窗戶、枞樹皮蓋頂的小木屋了。
現在的住房,如同一切體面人家的住房一樣,三面開窗,外有回廊環繞,室内陳設沙發、地毯,還有電冰箱。
聽說,這個五年計劃結束的時候,楚什鎮就要有電視了。
要能活到那一天,多美呀!買上台最貴重的電視機,天天晚上看不花錢的電影。
想必爹爹氣得在棺材裡躺不住了,要不怎麼會無緣無故總夢見他,他那發黑的手指嚴厲地指着人,青紫色的嘴唇嚅動着,大概,是在詛咒吧。
那舊教徒吓得一身冷汗,頓時驚醒,連忙捏起兩個手指畫十字,祈求上帝保佑,不過他仍然照舊過那種罪孽的和散發出世俗臭氣的生活。
“沒辦法呀,文明時代,哪能再過森林野人的生活呀,再說也該讓孩子們見見世面……” 獵人駕着船沿塞姆河向密林深處行駛,嘴裡咔吧咔吧地咬着榛子,随口将硬殼吐到船外。
河裡的灣灣汊汊,他都了如指掌。
他的口袋裡保存着一份狩獵合同和其他各種證件,都用玻璃紙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
船上載着彈藥、糧食、冬衣,還有——上帝啊,饒恕這有意無意的罪孽吧,讓林妖把它抓走吧,想出這麼奇巧的名字——半導體收音機!貴極啦!真要命!九百多盧布!從前這麼多錢足夠買一匹馬了。
但是有什麼辦法呢?不管你高興不高興,文明的洪流是阻擋不住的,一湧而來,比鼠疫還厲害,可惡之極! 舊教徒和任何一個森林狩獵人來到塞姆河,就好像主人回到家裡,他不會在森林裡為非作歹、肆意劫掠的。
然而,這群蒼蠅,這幫酒鬼,鑽營取巧,損公肥私的家夥——格羅霍塔洛叫他們“胡狼”——一嗅到塞姆河有便宜可沾,便蜂擁而來。
他們人人有工作,個個掙工資,然而還想方設法在大自然中撈取外快,咬口肥肉:他們用油鋸放倒雪松,常年不斷獵取黑貂,把飛禽走獸打得傷的傷,殘的殘。
聽吧,前面不遠,砰的一響,這一槍,匆匆忙忙,毫無價值——獵人從不這樣亂開槍,這是林中強盜在開槍,這幫蟊賊! 秋天是森林鳥類的浩劫,雷鳥首當其沖。
正如半導體收音機裡所說的,這是一場人禍,是最有理性的生物所造成的一場禍害。
秋天,密林中的飛鳥,首先是雷鳥,飛到河邊撿食小碎石子,用以摩擦消化松葉、嫩芽和密林中的其他食物。
沒有這件“磨具”鳥類就無法生存,就不能度過嚴冬。
在塞姆河的支流河岔,密林深處和池沼腹地,碎石子是很少的。
因此常常發現鳥類的嗉囊和砂囊中沒有小石子卻有小金粒。
所以獵人的妻子從來不把砂囊和嗉囊不經“驗看”就随便扔掉,必定要細細地剖開,仔細察看裡面有什麼?有種很特别的小石子,在塞姆河沿岸的河灘上、坡岸邊、沙灣裡,白花花的到處都是。
它大概最合雷鳥的胃口,于是沿河兩岸便成了隐居密林的雷鳥飛集的地方,往往一群有數十隻之多。
這裡的雷鳥個頭碩大,儀表堂堂。
楚什鎮的老鄉說:“像鴕鳥一樣!”其實他們隻不過在複印的畫片上,在電影裡見過鴕鳥罷了。
不僅塞姆河和蒂姆河一帶在打雷鳥,我國大大小小的河流沿岸,凡是有雷鳥出沒的地方,都在打雷鳥,于是就造成了這樣的後果:烏拉爾、俄羅斯西北部,可以說,雷鳥已經近于滅絕;而在俄羅斯中部,我們偉大的歌手當年曾聽到奧卡河對岸“雷鳥悲切的啼聲”的地方,如今雷鳥也早已絕迹。
至于北方,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下通古斯卡河的一位獵人對我誇口:“出去一趟少說也要搞它個百十隻鳥!”他完全是個普普通通的業餘愛好者,這種誇口也是很普通的,就像我們城市裡有些捕魚的人,喏,有時也會誇誇海口:“三條鲈魚——都有樹皮靴那麼大,十條鳊魚——每條有半公斤重!……” 小船關掉馬達,悄悄滑行,悍然直奔山岬,向鳥群撲去。
鳥兒們莫名其妙,一個個伸長脖子,瞪着眼睛,呆立不動。
砰!砰!——四隻槍筒同時向它們射擊。
獵人們動作敏捷地重新裝上子彈。
随着頻頻槍聲,槍口冒出陣陣青煙,槍筒開始發燙了。
但是鳥兒們不知害怕,也不飛走。
有的雷鳥被霰彈打得在石灘上亂竄亂跳,有的飛到樹枝上,但大多數隻是東奔西跑地躲藏。
獵人們既不追趕那些跑到樹木後面去的,也不撿拾那些躺倒在灌木叢下的——他們顧不上!前面的山岬上還有黑壓壓一大群雷鳥呐!不過,若是發現黑貂在松林裡伸頭探腦,那就另一回事了,跟蹤追擊也是值得的。
黑貂繁殖很快,于是偷獵者就散布謊言:“黑貂快把松鼠吃光了,破壞生态平衡。
”仿佛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随便在什麼季節獵取黑貂,管它是成獸還是仔獸,照樣開槍。
前面已經說過,當地獵人用古老的目測方法給子彈裝藥。
填彈塞是紙的,皮的,很少有氈的。
喝酒,揮霍上百盧布,在所不惜;買彈藥,卻要精打細算,幾個戈比都舍不得。
彈藥不好,即使打中也不能緻命,受傷的鳥兒往往逃到森林裡受盡折磨而死。
如果氣候惡劣,秋季短促,那還好些。
十天半月,就得趕緊離開河岸,不然就要凍成冰棍了。
然而即使短期出獵,也會有成千上萬隻鳥被這些“獵人”毀掉。
“去年秋天可打出邪勁來啦!老哥,簡直打瘋啦,愛信不信,真是打瘋啦!”阿基姆回憶起去秋的打獵,感慨萬分。
“仿佛人人都中了蠱毒,大夥兒都病入骨髓。
為一支獵槍,為一條小船,為一點彈藥和食物,都可以拼命!你看有多厲害!簡直無法無天了!……”接着他又心有餘悸地說:“我呢,你知道,我也控制不了自己了:動不動伸手就抓槍……” 阿基姆忘記了,我是打過仗的人,戰壕裡激烈鏖戰的種種景象,我都看夠了,我知道,它,鮮血,對人的作用!唉,我是太清楚啦!正因為這樣,我才擔心人們放縱無度地随便開槍——即使射擊的是飛禽走獸,即使是鬧着玩,逢場作戲,那也是流血啊。
他們不知道一個人一旦見了血不再害怕,認為流點兒熱氣騰騰的鮮血是無所謂的事,那麼這人已在不知不覺中跨過了那條具有決定意義的不祥之線,不再是個人了,而成了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的原始野人,伸出那張額角很低,獠牙戳出的醜臉,直勾勾地瞪着我們的時代。
已經是仲夏了,可楚什鎮的池塘四周仍然堆着去年留下的黑色羽毛,像是送葬的花圈。
去年秋天,當地收購處按三盧布一隻的價格收進雷鳥,後降價到一盧布,最後索性停止收購了,因為沒有冰箱,天氣轉暖,成日價陰雨綿綿,飛機停航不飛了。
堆在貨棧裡的雷鳥開始腐爛。
全鎮臭氣沖天。
這批“貨”作為自然耗損沖了賬,使國家損失了一筆為數不小的款子,至于雷鳥則用鏟糞肥的叉子叉到汽車車廂裡,作為垃圾,扔進了當地的池塘。
整整一冬再加一春,烏鴉、喜鵲、狗和貓都大嚼雷鳥;一旦起風,幹涸的池塘四岸的黑羽就紛紛揚揚起來,在楚什鎮上空翻飛,遮蔽了晴空,火藥的餘燼和死灰好像都蒙住了太陽茫然若失的臉龐。
*** [1]馬邁是鞑靼将軍,1880年在一場激戰後敗于俄軍。
[2]俄國人習俗,以“您”相稱,表示禮貌、尊敬、疏遠,反之則稱“你”。
[3]菲米斯為古希臘神話的司法女神,此處指司法機關。
[4]此處指沙皇阿曆克塞·米哈依洛維奇(在位期1645—1676)。
1649年,他制定農奴法,規定農民老少三代都屬于地主,捜捕逃亡農民不再受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