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羽翻飛
關燈
小
中
大
邊一切原封未動:破破爛爛的東西東一攤西一堆,到處都是;度假人酒醉飯飽,在樹蔭下呼呼大睡;一群牛虻正在盡情地吸他們的血。
陌生人把首領踢醒,說道: “剛才怎麼給你們說來着?!” 牙醫師從夢中醒來,對他瞠目直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最後總算清醒過來了,不覺勃然大怒: “又是你?!好啊,好,你放明白些,忍耐也有個限度,等我把弟兄們叫起來,給你點顔色……” “喏,聞聞看是什麼味兒!”陌生人把證件舉到睡眼惺忪的牙醫師眼睛跟前,一股篝火和腥魚的氣味撲鼻而來。
牙醫師皺了皺眉頭:此地什麼東西全一個味兒!他連讀兩遍,睡眼朦胧裡沒有看懂寫的是什麼:“漁業稽查處,切列米辛。
漁業稽査處,切列米辛。
”陌生人問:“看懂了沒有?!” 首領慌作一團,手忙腳亂,摸遍了各個口袋找香煙,心想:“剛才大夥說得對,當時大叔還沒生氣,本該溜之大吉……” “把你們這些戰友都叫醒。
把排鈎牽繩從河裡收上來。
趁這工夫我給你們畫張圖留作紀念,”切列米辛說,“說人話你們不要聽,下流的東西!你們也該尊重點兒自己嘛!我這就來教你們應該怎樣奉公守法!……” 牙醫師滿臉賠笑,請他原諒,拿出白蘭地敬客,并且暗示,如果需要看病或者要點藥,随時可以找他。
切列米辛厭惡地、痛苦地撇了撇嘴——他兩唇發紫,顯然心髒有病。
“姓名!”他那雙吉蔔賽人的眼睛炯炯發光,一支廉價的圓珠筆抵着收據本。
首領感到孤立無援,暗自盤算編個假名。
然而,切列米辛是個飽經世故的老手,早已看穿這個并不高明招數:“你們若是撒謊,入地三尺我也能把你們揪出來!” 事情迅速辦好。
“圖畫”一式三份。
最不清楚的一份——因為複寫紙磨破了,顯然稽查員經常要開賬單——換得二百二十五盧布罰款。
切列米辛的賬單一清二楚:每副排鈎罰款五十盧布,每條鲟魚罰款二十五盧布,外加一頓訓斥,那是免費的。
“你們不得再胡鬧!你們記着:我們的土地是完整的、統一的,在任何地方,即使在最愚昧閉塞的原始森林裡做人也要像個人!”他擡起那隻彎曲的,被煙鬥熏得發黃的手指,刻薄地,一字一闆地又說了一遍:“也——要——像——個——人!” 度假的人都按立正姿勢站着,畢恭畢敬地聆聽着稽查員切列米辛的訓話。
“我們沒有錢哪,”捕魚人中間有一個人小心翼翼地雙手捧着“圖畫”,喃喃說道,“本打算搞點魚,撈點外快……” “把快艇、馬達賣掉,”切列米辛說道,“足夠繳罰款,還好喝上一頓,連回去的路費都有了……” 度假的人隻好這麼辦了:馬達賣了,小船賣了,在浮船碼頭上喝悶酒,邊喝邊唱,不過唱的已經不是“生活,我愛你”這類歌,而是古老的民歌。
唱着喝着,喝着唱着,就互相謾罵起來,動手厮打,竟把牙醫首領從碼頭上扔到了葉尼塞河裡。
他已喝得爛醉,差點沒淹死;總算他運氣,碰巧遇上一對情人趁着甯靜的黃昏泛舟河上。
女的是個穿着橙黃色絨線衣的外地來的大學生,男的是個頭發染成古代銅壺顔色的本地小夥子。
這個土生土長的楚什鎮上的披頭士,操着夾雜英語的埃文基方言說着什麼,放下吉他琴,一把抓住了首領的衣領,把他拽上船劃到岸邊。
後來,首領就自己爬到岸上,滿口金牙碰得咯咯作響,大口大口吐出混濁的河水。
正在河邊飲酒作樂的楚什鎮摸魚人——新稽查員把他們也盯得死死的——看着外地人被“病疾”折磨成這個樣子,同情地議論開了: “吃慣了瘦赫克魚的怎麼可以一下子吃起安加拉大鲟魚!誰的肚子受得了啊?” “啊——唷——嚯!” 曾在前線打過仗的切列米辛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與其說逗人發笑,不如說令人痛心,我甯願把它忘卻;然而,從胡鬧的下流行為到卑劣的殘忍不過一步之差——比麻雀的步子還小的一步之差,下面我就要講一講下流行為和尋歡作樂發展到對大自然濫加戕害的故事。
弟弟來信邀我去西伯利亞的前幾天,我在一份中央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講到兩個小學生在莫斯科大學植物園裡捉了一隻羽毛美麗、膘水十足的公野鴨,竟活活地擰掉了它的腦袋。
來到楚什鎮之後,我在廣播裡又一次聽到了這隻不幸的公鴨的消息。
那是一次批判肇事者的廣播審判會。
一些知名人士、演員、學者,當然,還有肇事者的家長,都出席了,對兩個兇犯理正詞嚴地進行了譴責。
發言中曾不止一次提到,有個喪失人性的莫斯科浮浪子弟,從動物園偷走一隻可可依人的天鵝,做了下酒的佳肴。
幹出這種殘暴行徑的青少年中,未必會有人因這種審判而自殺——如今他們可不怎麼懼怕廣播和諸如此類的輿論批判,至多不過嘟嘟囔囔地說一聲“不,不啦”就完了;但是我想,他們那些心慈面軟、安分守己的父母,倒完全可能會為此而憂慮成疾——這事非同小可啊!丢人現眼,全國出名。
社會輿論一緻維護公鴨,連退休老人都行動起來了啊。
我并不反對利用報紙、電台和其他強大的宣傳工具對人們進行教育,但自從在西伯利亞看到了那些偷獵者之後,我覺得為公野鴨所進行的哭訴不過是貴族式的憤慨,不過是廢話。
如果這種恣意胡為的殘暴行為,隻是出于一夥流氓潑皮之手,倒也罷了!我聽說,鄂畢河流域納雷姆斯克邊區的一個電工,到地方司法部門某工作人員家中修理電線,發現閣樓上挂着一百多隻殺死後被挂起來“風幹”的天鵝。
北方菲米斯[3]這位不愧為老饕的屬員感興趣的是天鵝肉,然而如今連天鵝毛也是暢銷貨,而且價格昂貴,因為摩登女郎用它做冬天的暖手筒和各種服飾,然而這并不妨礙她們在觀看芭蕾舞《天鵝之死》時,聽着聖桑凄婉的樂曲,灑一掬同情之淚——使她們感到難過的是藝術。
大雁飛臨葉尼塞河往往正是流冰季節。
被人打傷的禽鳥幾乎毫無例外地都盡力“掙紮”着飛越岸邊,落到化出一汪汪清水,升起團團暖霧的冰上,成為烏鴉的獵物,要不就被流冰碾得粉身碎骨。
當地老鄉仍舊按老辦法給子彈裝藥,全憑目測,或用手撮,或用鋸斷的舊彈殼或者小湯匙舀。
至于無煙火藥的速效,此地的許多獵手還聞所未聞。
“咔吧一聲,你知道,明明打中了骨頭,聽得清清楚楚,可大雁呢,信不信由你,隻是晃了晃,照樣飛!火藥越做越糟,糟透了!過去,二百米以外,一槍打去,就像一團火球似的……也可能是槍老了,不管用了。
” 烏鴉是罕見的森林益鳥,可根據迷信的說法,把烏鴉血抹在子彈上,就能百發百中,因此,楚什鎮周圍的烏鴉幾乎被獵人追蹤射殺殆盡…… 我特意把莫斯科那隻公野鴨被害死和對兇犯進行審判的事講給楚什鎮的人聽。
“沒事幹啦,芝麻大的事也拿來審判,真是胡鬧!”這是他們共同的結論。
“這隻公野鴨太傻啦!到莫斯科去幹什麼?飛到這裡來就好了。
”柯曼多爾說,故意模仿着我的語氣。
我給他們解釋:現在不僅有動物園,而且專門劃出池塘、禁獵區和自然保護區,這些地方的飛禽走獸以及各種生物,都是供人觀賞,讓人增長見識,進行研究用的。
如果聽任像他們這樣的英雄胡作非為,就隻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光秃秃的世界了。
“幹嗎去看那些個飛禽,有什麼好看的?飛禽就是該打!該燒來吃。
孩子們可以看電視嘛。
” 這些話并不僅僅是惡意的譏笑和胡攪蠻纏,而且是對他們祖祖輩輩狩獵生涯的懷念。
他們一年四季天天打獵,到鳥窩裡掏蛋,在凍土帶捕捉換毛期間的大雁,打死羽翼未豐的白草鴨,設置繩套、網罩,誘捕大雷鳥,裝置自動弓弩,射殺麋、鹿和熊。
他們習慣于“随心所欲”地過日子:想要什麼,就到大森林裡,予取予求! 有誰,有什麼辦法能根除這種像闖進别人院子似的在森林裡為所欲為的可怕的舊習氣呢?在北方,各處的人都不懂要有節
陌生人把首領踢醒,說道: “剛才怎麼給你們說來着?!” 牙醫師從夢中醒來,對他瞠目直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最後總算清醒過來了,不覺勃然大怒: “又是你?!好啊,好,你放明白些,忍耐也有個限度,等我把弟兄們叫起來,給你點顔色……” “喏,聞聞看是什麼味兒!”陌生人把證件舉到睡眼惺忪的牙醫師眼睛跟前,一股篝火和腥魚的氣味撲鼻而來。
牙醫師皺了皺眉頭:此地什麼東西全一個味兒!他連讀兩遍,睡眼朦胧裡沒有看懂寫的是什麼:“漁業稽查處,切列米辛。
漁業稽査處,切列米辛。
”陌生人問:“看懂了沒有?!” 首領慌作一團,手忙腳亂,摸遍了各個口袋找香煙,心想:“剛才大夥說得對,當時大叔還沒生氣,本該溜之大吉……” “把你們這些戰友都叫醒。
把排鈎牽繩從河裡收上來。
趁這工夫我給你們畫張圖留作紀念,”切列米辛說,“說人話你們不要聽,下流的東西!你們也該尊重點兒自己嘛!我這就來教你們應該怎樣奉公守法!……” 牙醫師滿臉賠笑,請他原諒,拿出白蘭地敬客,并且暗示,如果需要看病或者要點藥,随時可以找他。
切列米辛厭惡地、痛苦地撇了撇嘴——他兩唇發紫,顯然心髒有病。
“姓名!”他那雙吉蔔賽人的眼睛炯炯發光,一支廉價的圓珠筆抵着收據本。
首領感到孤立無援,暗自盤算編個假名。
然而,切列米辛是個飽經世故的老手,早已看穿這個并不高明招數:“你們若是撒謊,入地三尺我也能把你們揪出來!” 事情迅速辦好。
“圖畫”一式三份。
最不清楚的一份——因為複寫紙磨破了,顯然稽查員經常要開賬單——換得二百二十五盧布罰款。
切列米辛的賬單一清二楚:每副排鈎罰款五十盧布,每條鲟魚罰款二十五盧布,外加一頓訓斥,那是免費的。
“你們不得再胡鬧!你們記着:我們的土地是完整的、統一的,在任何地方,即使在最愚昧閉塞的原始森林裡做人也要像個人!”他擡起那隻彎曲的,被煙鬥熏得發黃的手指,刻薄地,一字一闆地又說了一遍:“也——要——像——個——人!” 度假的人都按立正姿勢站着,畢恭畢敬地聆聽着稽查員切列米辛的訓話。
“我們沒有錢哪,”捕魚人中間有一個人小心翼翼地雙手捧着“圖畫”,喃喃說道,“本打算搞點魚,撈點外快……” “把快艇、馬達賣掉,”切列米辛說道,“足夠繳罰款,還好喝上一頓,連回去的路費都有了……” 度假的人隻好這麼辦了:馬達賣了,小船賣了,在浮船碼頭上喝悶酒,邊喝邊唱,不過唱的已經不是“生活,我愛你”這類歌,而是古老的民歌。
唱着喝着,喝着唱着,就互相謾罵起來,動手厮打,竟把牙醫首領從碼頭上扔到了葉尼塞河裡。
他已喝得爛醉,差點沒淹死;總算他運氣,碰巧遇上一對情人趁着甯靜的黃昏泛舟河上。
女的是個穿着橙黃色絨線衣的外地來的大學生,男的是個頭發染成古代銅壺顔色的本地小夥子。
這個土生土長的楚什鎮上的披頭士,操着夾雜英語的埃文基方言說着什麼,放下吉他琴,一把抓住了首領的衣領,把他拽上船劃到岸邊。
後來,首領就自己爬到岸上,滿口金牙碰得咯咯作響,大口大口吐出混濁的河水。
正在河邊飲酒作樂的楚什鎮摸魚人——新稽查員把他們也盯得死死的——看着外地人被“病疾”折磨成這個樣子,同情地議論開了: “吃慣了瘦赫克魚的怎麼可以一下子吃起安加拉大鲟魚!誰的肚子受得了啊?” “啊——唷——嚯!” 曾在前線打過仗的切列米辛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與其說逗人發笑,不如說令人痛心,我甯願把它忘卻;然而,從胡鬧的下流行為到卑劣的殘忍不過一步之差——比麻雀的步子還小的一步之差,下面我就要講一講下流行為和尋歡作樂發展到對大自然濫加戕害的故事。
弟弟來信邀我去西伯利亞的前幾天,我在一份中央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講到兩個小學生在莫斯科大學植物園裡捉了一隻羽毛美麗、膘水十足的公野鴨,竟活活地擰掉了它的腦袋。
來到楚什鎮之後,我在廣播裡又一次聽到了這隻不幸的公鴨的消息。
那是一次批判肇事者的廣播審判會。
一些知名人士、演員、學者,當然,還有肇事者的家長,都出席了,對兩個兇犯理正詞嚴地進行了譴責。
發言中曾不止一次提到,有個喪失人性的莫斯科浮浪子弟,從動物園偷走一隻可可依人的天鵝,做了下酒的佳肴。
幹出這種殘暴行徑的青少年中,未必會有人因這種審判而自殺——如今他們可不怎麼懼怕廣播和諸如此類的輿論批判,至多不過嘟嘟囔囔地說一聲“不,不啦”就完了;但是我想,他們那些心慈面軟、安分守己的父母,倒完全可能會為此而憂慮成疾——這事非同小可啊!丢人現眼,全國出名。
社會輿論一緻維護公鴨,連退休老人都行動起來了啊。
我并不反對利用報紙、電台和其他強大的宣傳工具對人們進行教育,但自從在西伯利亞看到了那些偷獵者之後,我覺得為公野鴨所進行的哭訴不過是貴族式的憤慨,不過是廢話。
如果這種恣意胡為的殘暴行為,隻是出于一夥流氓潑皮之手,倒也罷了!我聽說,鄂畢河流域納雷姆斯克邊區的一個電工,到地方司法部門某工作人員家中修理電線,發現閣樓上挂着一百多隻殺死後被挂起來“風幹”的天鵝。
北方菲米斯[3]這位不愧為老饕的屬員感興趣的是天鵝肉,然而如今連天鵝毛也是暢銷貨,而且價格昂貴,因為摩登女郎用它做冬天的暖手筒和各種服飾,然而這并不妨礙她們在觀看芭蕾舞《天鵝之死》時,聽着聖桑凄婉的樂曲,灑一掬同情之淚——使她們感到難過的是藝術。
大雁飛臨葉尼塞河往往正是流冰季節。
被人打傷的禽鳥幾乎毫無例外地都盡力“掙紮”着飛越岸邊,落到化出一汪汪清水,升起團團暖霧的冰上,成為烏鴉的獵物,要不就被流冰碾得粉身碎骨。
當地老鄉仍舊按老辦法給子彈裝藥,全憑目測,或用手撮,或用鋸斷的舊彈殼或者小湯匙舀。
至于無煙火藥的速效,此地的許多獵手還聞所未聞。
“咔吧一聲,你知道,明明打中了骨頭,聽得清清楚楚,可大雁呢,信不信由你,隻是晃了晃,照樣飛!火藥越做越糟,糟透了!過去,二百米以外,一槍打去,就像一團火球似的……也可能是槍老了,不管用了。
” 烏鴉是罕見的森林益鳥,可根據迷信的說法,把烏鴉血抹在子彈上,就能百發百中,因此,楚什鎮周圍的烏鴉幾乎被獵人追蹤射殺殆盡…… 我特意把莫斯科那隻公野鴨被害死和對兇犯進行審判的事講給楚什鎮的人聽。
“沒事幹啦,芝麻大的事也拿來審判,真是胡鬧!”這是他們共同的結論。
“這隻公野鴨太傻啦!到莫斯科去幹什麼?飛到這裡來就好了。
”柯曼多爾說,故意模仿着我的語氣。
我給他們解釋:現在不僅有動物園,而且專門劃出池塘、禁獵區和自然保護區,這些地方的飛禽走獸以及各種生物,都是供人觀賞,讓人增長見識,進行研究用的。
如果聽任像他們這樣的英雄胡作非為,就隻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光秃秃的世界了。
“幹嗎去看那些個飛禽,有什麼好看的?飛禽就是該打!該燒來吃。
孩子們可以看電視嘛。
” 這些話并不僅僅是惡意的譏笑和胡攪蠻纏,而且是對他們祖祖輩輩狩獵生涯的懷念。
他們一年四季天天打獵,到鳥窩裡掏蛋,在凍土帶捕捉換毛期間的大雁,打死羽翼未豐的白草鴨,設置繩套、網罩,誘捕大雷鳥,裝置自動弓弩,射殺麋、鹿和熊。
他們習慣于“随心所欲”地過日子:想要什麼,就到大森林裡,予取予求! 有誰,有什麼辦法能根除這種像闖進别人院子似的在森林裡為所欲為的可怕的舊習氣呢?在北方,各處的人都不懂要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