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珠
關燈
小
中
大
柯利亞說要帶我們去奧巴裡哈河,但不知為什麼他老是拖延行期。
“阿基姆一來,我們就動身,”他保證道,不時還跑到葉尼塞河邊的碼頭上去守候。
阿基姆是弟弟的密友,應募去葉尼塞伊斯克[1]當森林消防隊員了,我料想那人一準把一筆差旅費“開銷”光了,因為他不喜歡随身攜帶任何财物。
我在市鎮近旁的一個名叫“煤油罐”的礫石岬上消磨時光,國營農場在這岬上存放着許多貯蓄燃料的油罐,岬也就由此得名,我用釣魚竿釣活蹦鮮跳的鯉魚和白肚子、有閃光條紋、性子很兇的淡水鲈魚。
在魚類當中動作比它們還要敏捷的,就隻有棘鲈了,它們不讓其他魚靠近食物。
白天,我們在河裡洗澡、在烈日炎炎的陽光下曝曬。
那年夏天連北方都熱得夠嗆,當然這兒的水比不上黑海,不過在水裡泡泡,也還是可以的。
不知是因為經常坐着工作的緣故,還是戒了煙的關系,我發胖了,大娘們總說我太像我的曾祖父了——曾祖父是個大肚子——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因此洗澡總揀離人遠一點的地方。
我穿着遊泳褲站在“煤油罐”石岬上,兩眼注視着釣竿,這時聽見有人說: “真不得了!老哥,你吃多少東西?!有這麼大的肚子!真吓死人了!” 沿着葉尼塞河順流下來一條小船,船上有一個頭發很稀、發色很淺、長着一對細長眼睛的小夥子,他那皮膚纖細、風塵仆仆的臉上露出一副天真爛漫的笑容。
根據“老哥”這個詞和出生在葉尼塞河下遊、擅長捕捉鲱魚的人所特有的口音,我就猜到他是誰了。
“你啊,你這個不見世面的捉鲱魚的,隻喝酒卻不吃下酒菜,眼看你的肚皮都貼到脊梁上去了!” 小夥子把小船劃到河邊,下船後再把船往岸上拉了一把,然後向我伸過一隻手來——這又是一個交遊不廣的人固有的習慣,問好一定要握手,而把靠岸的船再往岸上拉一把——這又是葉尼塞河下遊人的習慣,因為當北風頂着水流往上遊刮的時候,河裡的水會不知不覺漲起來,因此很可能把船沖走。
“老哥,你怎麼知道我是捉鲱魚的?”一隻伸出來的手十分強勁有力,但這位“老哥”的整個體型卻是又幹又瘦,外加是羅圈腿,不過肌肉很結實。
“你的事,我全都知道。
你在葉尼塞伊斯克把旅差費全都喝光吧!” 阿基姆吃驚地眨巴着一雙小眼睛,頗有悔意地歎了一口氣: “喝光了,老哥。
預支的錢,還有槍……” “槍?!在從前,獵人用槍換酒喝要判鞭刑。
農夫賣馬,獵人賣槍,都要吃鞭子。
” “現在誰來鞭笞呢?革命了,自由啦!”阿基姆哈哈大笑,接着就精神抖擻地發号施令起來:“收起釣索……!” 我們終于駕船順着葉尼塞河向陌生的奧巴裡哈河駛去。
弟弟這艘船裝着一台老式的固定型發動機,噪聲很大,排出的煙氣很難聞,而且慢得像蝸牛爬,真是“周行七裡尋常事,兩岸樹叢過不停”。
但是有失必有得。
河上的風光因此盡收眼底,從弟弟和他朋友那裡還聽到了不少新鮮事。
他們倆都把自己稱為哈奴裡克[2],這個詞不論從發音上說,還是從沾邊的詞義上說,用來稱呼他們真是合适得像砌爐子的磚一樣,放上去正正好好。
阿基姆掌舵,他穿着一雙沼澤地工作長筒靴,棉襖敞開着,鴨舌帽拉得低低的,吸着一支潮濕的煙卷。
柯利亞也穿着長筒靴和棉襖,還戴着那頂長期因汗漬、煙熏、雨淋而變成土色的八角形便帽。
柯利亞在棉襖裡還穿着上衣和厚棉布襯衣。
這是獵人和漁人的習慣,他們在河上、原始森林裡、小船上一年四季照例都穿得齊整而厚實。
弟弟坐在長長的船身中間一條座闆上,隻占很少地位,我和我兒子坐在他對面的另一條座闆上。
不知是由于發動機聲的幹擾還是因為呼吸間斷的關系,柯利亞拉大嗓門,氣喘籲籲地講述着關于打獵、釣魚和他們所經曆過的驚險故事。
他早在伊加爾卡就認識阿基姆了。
這位朋友後來接着也來到楚什,住在柯利亞家裡。
雖然柯利亞與這位“老哥”同歲,但柯利亞是一家之主,是個有妻室的人,所以有時對阿基姆數落幾句,而那一位隻要沒有喝醉,也總是願意聽他這位朋友的話的。
在聽柯利亞講的時候,我的兒子不止一次從座闆上滑下來。
阿基姆卻在舵旁贊賞地微笑着,因為他明白這些話都是在談他們的事。
……連小船也不能通行的奧巴裡哈河後邊還有一條河,叫蘇爾尼哈河。
秋天,河水暴漲的時候,船在這條小河上,有的地方靠拉纖,有的地方用篙子撐,能夠逆流而上二十公裡左右,那裡确實是個極好的釣魚的地方!夥伴們穿進原始森林的深處,來到蘇爾尼哈河上。
大家累得兩條腿連站都站不住了。
但阿基姆還是憋不住,費勁地走上石灘,趴在石頭上,朝水裡看了好一會兒,就把魚鈎扔進了水裡。
他剛下鈎,就釣起了一條烏油油的、魚鳍發亮的茴魚。
“真——棒——呀!”阿基姆喊了起來。
這下,他的朋友哪裡還耐得住?!于是,兩人就大幹起來,不吃也不睡,把魚鈎放下去,提上來,放下去,提上來,一會兒一條茴魚,一會兒一條細鱗魚。
大家興奮得把一切都忘了,可是有經驗的闖老林的都知道:首先得把宿營地選擇好,把住的地方安排妥當,然後才談得上幹活兒。
任何事情,如果草率從事,結果也一定大為不妙。
當他們決定“試釣一下”的時候,把一隻裝蚯蚓的小樹皮籃子拿了出來,每人抓了一小把,在魚兒這麼容易上鈎的地方,這一小把夠什麼用,一下子就光了! “柯利亞!”阿基姆在石灘上喊着,他在柯利亞下首,河水在那裡形成一個回複流轉、水沫飛濺的漩渦。
“蚯蚓用完啦。
啄得可歡啦!勞駕快去拿一點來!” 弟弟放下釣竿——他的釣竿系着一根06号釣絲并且為了易于看清魚兒上鈎的情況,拴了兩隻用瓶塞做的浮标——他向丢放着零星雜物的灌木叢走去。
一摸,樹皮籃子裡一條蚯蚓也沒有了!在原始森林裡是搞不到蚯蚓的,除了青苔、濕土和幾處凍土處,哪兒能有蚯蚓活着?看來,魚是釣不成了!白費了一番工夫和心血。
想當初嘴裡咂着薄荷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小河上背纖,把船弄到這裡,結果卻落得個水中撈月一場空。
“阿基姆!真倒黴!不知誰把蚯蚓偷光了!” “你說什麼,你說什麼,老哥!”阿基姆吼叫起來,踩着一塊塊石頭,連蹦帶跳地向岸邊奔過來,不留神滑了一跤,跌到水裡,靴子裡灌滿了水。
他搖晃着樹皮籃子,用手伸進去摸不算,還把頭也伸進籃子裡去看,連一條蚯蚓也沒有。
阿基姆氣得嘴唇都發黑了。
“這是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回事!”阿基姆反複地說着,差點沒哭出來。
“鑽我們的空子!準是那些異教徒鑽了我們的空子!你同他們交朋友,還殷勤地款待……”阿基姆突然停住,不再往下說,他看見樹墩上有一隻黑啄木鳥。
它歇在那兒整理它的尖喙。
再過去一點還有一隻,看樣子,是一雌一雄。
這一對伴侶志得意滿,在飯後清理一下尖喙,打算睡午覺了。
阿基姆早在河上就聽見它們在這兒一唱一和,情深意蜜。
後來整個森林裡一片都是它們那呻吟般的鳴聲。
這是它們在唱歌。
一頓飽餐之後正樂不可支呢。
“呵,這兩個惡鬼!幹了壞事,還梳妝打扮呢!”阿基姆舉起槍對準啄木鳥打了一槍霰彈。
因為他射擊的距離近,把這隻倒黴的鳥的頭也打了下來。
另一隻黑啄木鳥對着整個森林哀鳴、慘号起來,拍着烏黑的翅膀往原始森林深處飛去。
阿基姆覺得用槍打死這隻鳥還不解氣,就抓起它的翅膀,把它像塊抹布似的扔到了水裡。
柯利亞急忙搖手,呣呣地喊着,卻已阻止不及,便趕緊吐掉嘴裡的薄荷酯,撲通一聲跳進水裡去撈那啄木鳥。
“要命!”阿基姆吓了一跳。
“這老兄發瘋了!”阿基姆想跳下去救他,但柯利亞深泅淺涉地追上了啄木鳥,把它從水裡撈了起來,然後一邊上岸,一邊不斷叫道: “都在裡邊!都在裡邊!……” 阿基姆舉目一看,蚯蚓像從撲滿裡倒出來似的,從啄木鳥的屍體裡往外鑽,正在四散爬開。
阿基姆把樹皮籃子放在樹墩子上,久久地守候另一隻黑啄木鳥再來。
那個偷吃蚯蚓的蟊賊終于來了,它悄悄地停了下來。
阿基姆彈無虛發,把這隻啄木鳥也打死了事,這隻貪吃的家夥的肚子裡蚯蚓已經所剩無幾。
他們試用啄木鳥的内髒去釣魚。
茴魚,尤其是細鱗魚,不停地上鈎,朋友們釣了兩小桶上等的魚。
整個冬天的生活有保障了。
不過自從那時起,他們在林子裡不再說話了,并且把蚯蚓看得比面包還重。
……我們不知道航行了多長時間,那隻小摩托船終于把我們送到了奧巴裡哈河,噼啪聲,叮當聲都告一段落,馬達安靜了下來,冒着沸熱滾燙的蒸汽,槳上的水一濺上去,就哧哧發響。
阿基姆幾次建議去蘇爾尼哈河。
可是不知怎的,我一進河口就看中了奧巴裡哈河,吸引我的主要是這裡罕見人迹,是一條很難航行的小河。
“你瞧着吧,老哥,到時别後悔,”阿基姆警告說。
我們開始時走得很麻利,可是一鑽進盤根錯節、垂到地上的河柳叢裡,我立刻明白了,那些慣闖老林的人長久以來為什麼要從一旁繞過小河走,因為這是不折不扣的熱帶叢林,不過是西伯利亞的熱帶叢林,當地人精确而又恰當地把這個地方叫做“黑窩”,“巢穴”或是幹脆稱之為“絕地”。
我們七穿八拐地走了兩俄裡路,有的地方要匍匐爬行,有的地方要貼地蛇行,有時候用斧子開道,披荊斬棘,有時候要走過松塌的深坑的邊緣。
我們走得簡直要斷氣了!亂草叢裡一群群的吸血小飛蟲,像烏雲壓頂。
汗水順着臉和脖子往下淌,汗水中的鹽分使塗在身上的防蚊油都失去效用了。
終于找到了石灘!接着一個急轉彎,河灣下遊的河岸被河水沖塌了,河岸上亂簇着一堆茶藨子和烏荊子灌木、兩棵白楊、一棵大羅漢松,以及各種各樣腐朽的東西。
這地方真是再好也沒有了!柯利亞走到石灘的石頭上,他把釣絲上系着香槟酒瓶瓶塞的粗釣竿從頭頂上揮過去,扔到灌木下面的深水裡。
我心想,在這樣水花四濺的急流後邊,使用這樣的釣絲,别說茴魚,即便是在這種冰水中住慣了的鳄魚也未必會來上他的鈎,可是我還沒來得及想完,就聽到喊聲: “有……了!”弟弟那根新削好的、還不太結實的釣竿被一條大茴魚墜得像一根草莖似的彎了下來。
我們大家都忙碌起來,放開纏在釣竿上的釣絲,把當做誘餌的蚯蚓挂在魚鈎上,開始釣魚。
才過了一會兒,我就聽見汩汩的水聲,接着啪哒一響,看見我的兒子從一棵倒在河上的小白楊樹旁邊拎起一條茴魚,在陽光裡閃閃發亮。
我簡直目瞪口呆了,因為我的兒子雖說在釣魚方面也是個不小的行家,可是他從未在這種長滿亂樹的陡削的河岸上釣過這麼大的茴魚。
兒子把這條大魚提離水面。
他用慣了結實的竹子釣竿,竟忘了此刻手中拿的是一根用鮮稠李樹枝做的釣竿,因此這條挂在釣絲上的大魚得以亂蹦亂跳,撞在灌木上,終于掙脫了魚鈎,跳回到水裡去了。
茴魚發狂地跳出水面,用雪青色的尾巴拍擊了一下水面,頃刻間無影無蹤了。
我不停口地把我的兒子痛罵了一番,“糊塗蟲”這個詞兒要算其中罵得最輕的了。
站在對岸的阿基姆聽不過去,替小夥子抱不平地說: “你罵他幹什麼?犯得着嗎!再釣嘛!”說着,他從河裡拉上來一條銀色的茴魚。
“喏,你看到嗎?!” 而我本來認為他用那根釣竿是什麼魚也釣不到的,因為釣竿粗得像車杆似的,釣絲呢,比這再粗的也買不到了,漂子是泡沫塑料的,有黃瓜那麼大,釣鈎的尺寸隻有大嘴巴的江鳕魚才吞得進去。
我不再罵了,自己去找個“好”地方,如果在烏拉爾地區的港汊裡,要是找不到那麼一個“好”地方,就别想釣到茴魚。
在那裡,這種可憐的魚往往被人們逼得走投無路,吓怕了,因而變得疑心病很重,神經非常敏感,在上鈎之前總是像戴上眼鏡似的仔細琢磨,東嗅西嗅,忽而又一下子鑽到水底的樹根下躲起來,同最壞的和
“阿基姆一來,我們就動身,”他保證道,不時還跑到葉尼塞河邊的碼頭上去守候。
阿基姆是弟弟的密友,應募去葉尼塞伊斯克[1]當森林消防隊員了,我料想那人一準把一筆差旅費“開銷”光了,因為他不喜歡随身攜帶任何财物。
我在市鎮近旁的一個名叫“煤油罐”的礫石岬上消磨時光,國營農場在這岬上存放着許多貯蓄燃料的油罐,岬也就由此得名,我用釣魚竿釣活蹦鮮跳的鯉魚和白肚子、有閃光條紋、性子很兇的淡水鲈魚。
在魚類當中動作比它們還要敏捷的,就隻有棘鲈了,它們不讓其他魚靠近食物。
白天,我們在河裡洗澡、在烈日炎炎的陽光下曝曬。
那年夏天連北方都熱得夠嗆,當然這兒的水比不上黑海,不過在水裡泡泡,也還是可以的。
不知是因為經常坐着工作的緣故,還是戒了煙的關系,我發胖了,大娘們總說我太像我的曾祖父了——曾祖父是個大肚子——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因此洗澡總揀離人遠一點的地方。
我穿着遊泳褲站在“煤油罐”石岬上,兩眼注視着釣竿,這時聽見有人說: “真不得了!老哥,你吃多少東西?!有這麼大的肚子!真吓死人了!” 沿着葉尼塞河順流下來一條小船,船上有一個頭發很稀、發色很淺、長着一對細長眼睛的小夥子,他那皮膚纖細、風塵仆仆的臉上露出一副天真爛漫的笑容。
根據“老哥”這個詞和出生在葉尼塞河下遊、擅長捕捉鲱魚的人所特有的口音,我就猜到他是誰了。
“你啊,你這個不見世面的捉鲱魚的,隻喝酒卻不吃下酒菜,眼看你的肚皮都貼到脊梁上去了!” 小夥子把小船劃到河邊,下船後再把船往岸上拉了一把,然後向我伸過一隻手來——這又是一個交遊不廣的人固有的習慣,問好一定要握手,而把靠岸的船再往岸上拉一把——這又是葉尼塞河下遊人的習慣,因為當北風頂着水流往上遊刮的時候,河裡的水會不知不覺漲起來,因此很可能把船沖走。
“老哥,你怎麼知道我是捉鲱魚的?”一隻伸出來的手十分強勁有力,但這位“老哥”的整個體型卻是又幹又瘦,外加是羅圈腿,不過肌肉很結實。
“你的事,我全都知道。
你在葉尼塞伊斯克把旅差費全都喝光吧!” 阿基姆吃驚地眨巴着一雙小眼睛,頗有悔意地歎了一口氣: “喝光了,老哥。
預支的錢,還有槍……” “槍?!在從前,獵人用槍換酒喝要判鞭刑。
農夫賣馬,獵人賣槍,都要吃鞭子。
” “現在誰來鞭笞呢?革命了,自由啦!”阿基姆哈哈大笑,接着就精神抖擻地發号施令起來:“收起釣索……!” 我們終于駕船順着葉尼塞河向陌生的奧巴裡哈河駛去。
弟弟這艘船裝着一台老式的固定型發動機,噪聲很大,排出的煙氣很難聞,而且慢得像蝸牛爬,真是“周行七裡尋常事,兩岸樹叢過不停”。
但是有失必有得。
河上的風光因此盡收眼底,從弟弟和他朋友那裡還聽到了不少新鮮事。
他們倆都把自己稱為哈奴裡克[2],這個詞不論從發音上說,還是從沾邊的詞義上說,用來稱呼他們真是合适得像砌爐子的磚一樣,放上去正正好好。
阿基姆掌舵,他穿着一雙沼澤地工作長筒靴,棉襖敞開着,鴨舌帽拉得低低的,吸着一支潮濕的煙卷。
柯利亞也穿着長筒靴和棉襖,還戴着那頂長期因汗漬、煙熏、雨淋而變成土色的八角形便帽。
柯利亞在棉襖裡還穿着上衣和厚棉布襯衣。
這是獵人和漁人的習慣,他們在河上、原始森林裡、小船上一年四季照例都穿得齊整而厚實。
弟弟坐在長長的船身中間一條座闆上,隻占很少地位,我和我兒子坐在他對面的另一條座闆上。
不知是由于發動機聲的幹擾還是因為呼吸間斷的關系,柯利亞拉大嗓門,氣喘籲籲地講述着關于打獵、釣魚和他們所經曆過的驚險故事。
他早在伊加爾卡就認識阿基姆了。
這位朋友後來接着也來到楚什,住在柯利亞家裡。
雖然柯利亞與這位“老哥”同歲,但柯利亞是一家之主,是個有妻室的人,所以有時對阿基姆數落幾句,而那一位隻要沒有喝醉,也總是願意聽他這位朋友的話的。
在聽柯利亞講的時候,我的兒子不止一次從座闆上滑下來。
阿基姆卻在舵旁贊賞地微笑着,因為他明白這些話都是在談他們的事。
……連小船也不能通行的奧巴裡哈河後邊還有一條河,叫蘇爾尼哈河。
秋天,河水暴漲的時候,船在這條小河上,有的地方靠拉纖,有的地方用篙子撐,能夠逆流而上二十公裡左右,那裡确實是個極好的釣魚的地方!夥伴們穿進原始森林的深處,來到蘇爾尼哈河上。
大家累得兩條腿連站都站不住了。
但阿基姆還是憋不住,費勁地走上石灘,趴在石頭上,朝水裡看了好一會兒,就把魚鈎扔進了水裡。
他剛下鈎,就釣起了一條烏油油的、魚鳍發亮的茴魚。
“真——棒——呀!”阿基姆喊了起來。
這下,他的朋友哪裡還耐得住?!于是,兩人就大幹起來,不吃也不睡,把魚鈎放下去,提上來,放下去,提上來,一會兒一條茴魚,一會兒一條細鱗魚。
大家興奮得把一切都忘了,可是有經驗的闖老林的都知道:首先得把宿營地選擇好,把住的地方安排妥當,然後才談得上幹活兒。
任何事情,如果草率從事,結果也一定大為不妙。
當他們決定“試釣一下”的時候,把一隻裝蚯蚓的小樹皮籃子拿了出來,每人抓了一小把,在魚兒這麼容易上鈎的地方,這一小把夠什麼用,一下子就光了! “柯利亞!”阿基姆在石灘上喊着,他在柯利亞下首,河水在那裡形成一個回複流轉、水沫飛濺的漩渦。
“蚯蚓用完啦。
啄得可歡啦!勞駕快去拿一點來!” 弟弟放下釣竿——他的釣竿系着一根06号釣絲并且為了易于看清魚兒上鈎的情況,拴了兩隻用瓶塞做的浮标——他向丢放着零星雜物的灌木叢走去。
一摸,樹皮籃子裡一條蚯蚓也沒有了!在原始森林裡是搞不到蚯蚓的,除了青苔、濕土和幾處凍土處,哪兒能有蚯蚓活着?看來,魚是釣不成了!白費了一番工夫和心血。
想當初嘴裡咂着薄荷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小河上背纖,把船弄到這裡,結果卻落得個水中撈月一場空。
“阿基姆!真倒黴!不知誰把蚯蚓偷光了!” “你說什麼,你說什麼,老哥!”阿基姆吼叫起來,踩着一塊塊石頭,連蹦帶跳地向岸邊奔過來,不留神滑了一跤,跌到水裡,靴子裡灌滿了水。
他搖晃着樹皮籃子,用手伸進去摸不算,還把頭也伸進籃子裡去看,連一條蚯蚓也沒有。
阿基姆氣得嘴唇都發黑了。
“這是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回事!”阿基姆反複地說着,差點沒哭出來。
“鑽我們的空子!準是那些異教徒鑽了我們的空子!你同他們交朋友,還殷勤地款待……”阿基姆突然停住,不再往下說,他看見樹墩上有一隻黑啄木鳥。
它歇在那兒整理它的尖喙。
再過去一點還有一隻,看樣子,是一雌一雄。
這一對伴侶志得意滿,在飯後清理一下尖喙,打算睡午覺了。
阿基姆早在河上就聽見它們在這兒一唱一和,情深意蜜。
後來整個森林裡一片都是它們那呻吟般的鳴聲。
這是它們在唱歌。
一頓飽餐之後正樂不可支呢。
“呵,這兩個惡鬼!幹了壞事,還梳妝打扮呢!”阿基姆舉起槍對準啄木鳥打了一槍霰彈。
因為他射擊的距離近,把這隻倒黴的鳥的頭也打了下來。
另一隻黑啄木鳥對着整個森林哀鳴、慘号起來,拍着烏黑的翅膀往原始森林深處飛去。
阿基姆覺得用槍打死這隻鳥還不解氣,就抓起它的翅膀,把它像塊抹布似的扔到了水裡。
柯利亞急忙搖手,呣呣地喊着,卻已阻止不及,便趕緊吐掉嘴裡的薄荷酯,撲通一聲跳進水裡去撈那啄木鳥。
“要命!”阿基姆吓了一跳。
“這老兄發瘋了!”阿基姆想跳下去救他,但柯利亞深泅淺涉地追上了啄木鳥,把它從水裡撈了起來,然後一邊上岸,一邊不斷叫道: “都在裡邊!都在裡邊!……” 阿基姆舉目一看,蚯蚓像從撲滿裡倒出來似的,從啄木鳥的屍體裡往外鑽,正在四散爬開。
阿基姆把樹皮籃子放在樹墩子上,久久地守候另一隻黑啄木鳥再來。
那個偷吃蚯蚓的蟊賊終于來了,它悄悄地停了下來。
阿基姆彈無虛發,把這隻啄木鳥也打死了事,這隻貪吃的家夥的肚子裡蚯蚓已經所剩無幾。
他們試用啄木鳥的内髒去釣魚。
茴魚,尤其是細鱗魚,不停地上鈎,朋友們釣了兩小桶上等的魚。
整個冬天的生活有保障了。
不過自從那時起,他們在林子裡不再說話了,并且把蚯蚓看得比面包還重。
……我們不知道航行了多長時間,那隻小摩托船終于把我們送到了奧巴裡哈河,噼啪聲,叮當聲都告一段落,馬達安靜了下來,冒着沸熱滾燙的蒸汽,槳上的水一濺上去,就哧哧發響。
阿基姆幾次建議去蘇爾尼哈河。
可是不知怎的,我一進河口就看中了奧巴裡哈河,吸引我的主要是這裡罕見人迹,是一條很難航行的小河。
“你瞧着吧,老哥,到時别後悔,”阿基姆警告說。
我們開始時走得很麻利,可是一鑽進盤根錯節、垂到地上的河柳叢裡,我立刻明白了,那些慣闖老林的人長久以來為什麼要從一旁繞過小河走,因為這是不折不扣的熱帶叢林,不過是西伯利亞的熱帶叢林,當地人精确而又恰當地把這個地方叫做“黑窩”,“巢穴”或是幹脆稱之為“絕地”。
我們七穿八拐地走了兩俄裡路,有的地方要匍匐爬行,有的地方要貼地蛇行,有時候用斧子開道,披荊斬棘,有時候要走過松塌的深坑的邊緣。
我們走得簡直要斷氣了!亂草叢裡一群群的吸血小飛蟲,像烏雲壓頂。
汗水順着臉和脖子往下淌,汗水中的鹽分使塗在身上的防蚊油都失去效用了。
終于找到了石灘!接着一個急轉彎,河灣下遊的河岸被河水沖塌了,河岸上亂簇着一堆茶藨子和烏荊子灌木、兩棵白楊、一棵大羅漢松,以及各種各樣腐朽的東西。
這地方真是再好也沒有了!柯利亞走到石灘的石頭上,他把釣絲上系着香槟酒瓶瓶塞的粗釣竿從頭頂上揮過去,扔到灌木下面的深水裡。
我心想,在這樣水花四濺的急流後邊,使用這樣的釣絲,别說茴魚,即便是在這種冰水中住慣了的鳄魚也未必會來上他的鈎,可是我還沒來得及想完,就聽到喊聲: “有……了!”弟弟那根新削好的、還不太結實的釣竿被一條大茴魚墜得像一根草莖似的彎了下來。
我們大家都忙碌起來,放開纏在釣竿上的釣絲,把當做誘餌的蚯蚓挂在魚鈎上,開始釣魚。
才過了一會兒,我就聽見汩汩的水聲,接着啪哒一響,看見我的兒子從一棵倒在河上的小白楊樹旁邊拎起一條茴魚,在陽光裡閃閃發亮。
我簡直目瞪口呆了,因為我的兒子雖說在釣魚方面也是個不小的行家,可是他從未在這種長滿亂樹的陡削的河岸上釣過這麼大的茴魚。
兒子把這條大魚提離水面。
他用慣了結實的竹子釣竿,竟忘了此刻手中拿的是一根用鮮稠李樹枝做的釣竿,因此這條挂在釣絲上的大魚得以亂蹦亂跳,撞在灌木上,終于掙脫了魚鈎,跳回到水裡去了。
茴魚發狂地跳出水面,用雪青色的尾巴拍擊了一下水面,頃刻間無影無蹤了。
我不停口地把我的兒子痛罵了一番,“糊塗蟲”這個詞兒要算其中罵得最輕的了。
站在對岸的阿基姆聽不過去,替小夥子抱不平地說: “你罵他幹什麼?犯得着嗎!再釣嘛!”說着,他從河裡拉上來一條銀色的茴魚。
“喏,你看到嗎?!” 而我本來認為他用那根釣竿是什麼魚也釣不到的,因為釣竿粗得像車杆似的,釣絲呢,比這再粗的也買不到了,漂子是泡沫塑料的,有黃瓜那麼大,釣鈎的尺寸隻有大嘴巴的江鳕魚才吞得進去。
我不再罵了,自己去找個“好”地方,如果在烏拉爾地區的港汊裡,要是找不到那麼一個“好”地方,就别想釣到茴魚。
在那裡,這種可憐的魚往往被人們逼得走投無路,吓怕了,因而變得疑心病很重,神經非常敏感,在上鈎之前總是像戴上眼鏡似的仔細琢磨,東嗅西嗅,忽而又一下子鑽到水底的樹根下躲起來,同最壞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