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窯洞裡的笑聲

關燈
了,她說:“都不是,這是小響。

    ……” 李麥問:“那秀蘭和玉蘭哩?都成了大姑娘了吧?” 李麥這一問,楊杏再也忍不住了,淚水撲簌簌地掉了下來,“秀蘭她們……”她沒有說下去。

     李麥看她流了眼淚,知道秀蘭和玉蘭一定是遭了難,她後悔自己冒失,便急忙把話岔開,她拍着小響的頭說:“這是小響啊!這閨女長得多俊。

    ”她順手從籃子裡拿出個油旋兒遞出給小響說:“你吃吧,還是熱的。

    ” 小響已經不認識李麥了。

    她不好意思吃,低着頭輕聲說:“俺不要。

    ” 楊杏說:“接住吧,這就是從咱老家來的奶奶,比親奶奶還親。

    就是她把你接到這個世上來的。

    ……”她說着掉了眼淚。

     李麥歎了口氣說:“唉!還不是叫孩子們活受罪!” 到了窯洞裡,李麥問:“長松到哪裡去了?”楊杏說:“去年害了半年病,差一點把命要了!今年開春和兩個男孩子找了點活幹,在一家鹽棧裡當運鹽的腳夫。

    一天能掙幾個錢,勉強還能過。

    ” 晚上,長松和小建、小強從鹽棧裡回來了,窯洞裡頓時熱鬧起來。

    李麥看到小建和小強都長成大小夥子,感動地笑着說: “不管吃糠咽菜,孩子們還是長起來了。

    有人就有盼頭,将來回到老家開荒種地,有人手還是好辦事的。

    這麼大的災難,各村的人口損傷了一大半。

    有的全家都死絕了!你這一家子還算是……全的。

    這就算是你們的福氣。

    ” 長松說:“我這個家也五零十散了。

    兩個大閨女都尋到外鄉了,将來也回不了老家。

    都怨我沒能耐,一個給人家當小,一個還沒有下落,對這兩個閨女,我良心上有虧欠。

    ” 李麥說:“不能這麼說,什麼虧欠不虧欠,還不是為了逃個活命?事情也不要看得那麼重!‘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有三窮三富,三窮三富還不到老,我看這世事會越變越好。

    回到老 家你們就知道了,咱窮人的好日子有盼頭啦!倆閨女到以後再說,有了下落,去看看她們,要是好人家,就跟人家過下去,要是實在不像樣子,咱就把她領回來。

    扣子扣錯了,還能解開再扣,何況還是個人哩。

    如今不能有老思想,‘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好女不嫁二夫’,都是放屁!想開了天廣地闊,世事還大着哩!” 楊杏拍着小響的頭說:“就這個閨女,也差一點賣了,要不是四圈兄弟,連這個小閨女,我們也保不住。

    那一陣子我就不想活了,光想跳到井裡死了算了。

     四圈說:“是……是……是小建把小響找回來的。

    這……這……孩子長大有出息,心裡……仁……仁義!” 李麥問到梁晴和嫦娥當時在洛陽失散時的情形,長松慚愧地說:“那年扒火車向西邊逃荒,人都像瘋了一樣,拼命往火車上擠,鐵路巡警用棍子亂打也擋不住。

    我們家孩子多,擠幾回都投扒上去,也不知道晴和嫦娥扒上去了沒有。

    出來尋母口,好多鄉親在路上就失散了。

    我想起來這個事,就覺得對不起你。

    兩個女娃子,沒出過門,現在天南地北,也沒個地方找。

    ” 李麥說:“由她們去闖吧!‘命大撞得天鼓響’。

    這種時候,誰也顧不上誰,孩子們到外邊闖闖也好。

    我不就是十五六歲就出去推鹽了?”她說着臉上泛出笑容,但心裡卻有點隐隐作疼。

     楊杏說:“說不定她們逃到西安去了。

    咱村到西安的人不少,前年小馬莊有人從西安回來,還看見過徐大叔,說他在西安擺了個卦攤!” 李麥忙問:“有人看到徐大叔?” 楊杏說:“小馬莊姓劉的說,他親眼見的。

    ” 長松說:“興許晴和嫦娥也在西安,在路上她倆一直和徐大叔一路。

    ” 李麥說:“要真是跟着徐大叔,我就放心了,徐大叔見多識廣,也有經驗,孩子們能指靠得住,好歹他們别再失散了。

    ” 問着了梁晴和嫦娥的一點信息,李麥心裡感覺到寬慰了許多。

    這時楊杏做的榆錢拌玉米面已經蒸熟了,她端了一大盆讓大家吃。

    李麥吃着榆錢說:“今年這裡的榆錢長得這麼飽,小麥長得也不會錯吧?人家說哪一年榆錢兒長得飽,哪一年麥子就長得飽。

    ” 長松說:“好幾年沒有吃一季好麥子了。

    去年要有樹葉子和榆錢吃,我也不會把小響賣給人家!” 他剛說罷,想不到小響卻噘着嘴說:“還說,還說,見個人就說,沒完了!”說罷,端着一碗榆錢出去了。

     小響漸漸懂事了。

    她不願意别人再提起她被賣過的事。

    這是她小小心靈上的一塊傷疤。

     李麥說長松:“以後你們就别再提這件事了。

    大小人都長個心,也都長個臉,以後就是回到村子裡,也不要再對人說了。

    孩子們們知道要臉面,這是好事。

    ” 吃罷晚飯,李麥問起海老清家的情形。

     楊杏說:“老清叔不在了。

    前年在龍門南給人家扛活,後來……餓死了!……” “海老清死了?”李麥聽着眼裡湧滿了淚水,她感歎着說:“多好一個莊稼人啊!唉!……” 長松說:“要說種莊稼,他是咱村的頭一把手。

    一輩子老老實實,沒和人犯過臉青臉紅。

    誰想得到……唉!好人不長壽。

    ” 大家歎息了一陣子,楊杏又說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