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窯洞裡的笑聲
關燈
小
中
大
清嬸來。
她說:“以前她就在南邊那個窯洞裡住,住了三年多,後來搬到城裡銅駝街住了。
人家現在過得還不賴。
愛愛學會了說大鼓書,還是這洛陽城的名角兒。
後來,又認識個當官的,吃喝穿戴全由這個當官的包了。
老清嬸也變樣了,吃的是白面馍,穿的是綢褂褲,還戴上了金耳環,臉也白了胖了,可享福了……” 長松搖搖頭說:“别說了,那算什麼享福?享這樣的福,我還嫌……” 楊杏笑了:“嗨!你這回腰杆又硬了。
當年要不是愛愛心腸好,找了醫生,幫你治好了腿,如今你還瘸着腿哩!” 長松說:“愛愛心地好,這我知道,就是……”他沒有說下去。
李麥聽他們的話因,知道這裡邊有些難言之隐,也就不再多問。
她故意把話岔開說: “咱們家鄉的人,叫我說也算能。
連王跑在外邊還賣了一段藥,小馬莊的馬樂,學會給人家拔牙。
這些人在家裡趕牛腿,連句話也不會說,想不到出來逃荒,倒什麼都敢幹了,愛愛學會說書,就差個唱戲的了。
” 小強指着四圈說:“俺四圈叔會唱戲,還登過台哩!還把人家大名角拱到了台下……” 四圈說:“吊孩子,哪……哪壺水不開,你……偏提……提哪……壺!” 李麥說:“喲!這四圈會唱戲,倒是個新鮮事兒,你扮什麼?” 四圈說:“我……我什麼也不扮,别……别提這件事了!八……八輩子不唱……唱戲,我也不……不……想它!” 李麥故意問:“是嫌你個子太高了?” 四圈說:“個……個子他們難……難找,我……我……我吃不了那…門子藝飯。
”接着他把扮演《敬德打虎》的事兒,結結巴巴說了一遍。
他說時自己沒有笑,大家卻把眼淚都笑了出來。
特别是小響,臉朝着牆不敢看他,一看就忍不住笑。
李麥風趣地說:“四圈,水退以後,回到老家,咱自己唱戲。
搭個大台子,你想怎麼跳就怎麼跳,到那時候,咱們都有地種,也有糧食吃,麥收以後,大夥湊幾石麥,成立個戲班,你當掌班的。
想唱什麼唱什麼,你唱老包。
” 四圈一本正經地說:“不……不行,我……我五音不……不全!當……當教師還湊合。
” 大家“轟”地一聲又笑了。
小響捂着臉笑着跑到門外。
晚上,李麥、楊杏和小響睡在一張床上。
小響用被子蒙着頭,還不時吃吃地笑,楊杏罵她:“死妮子!你吃了呱呱雞的肉啦?” 李麥說:“你管她哩!我就是要讓孩子們笑笑。
” 楊杏歎息着對李麥說:“嫂子,實不瞞你說,這麼多年,俺這個破窯洞裡,就沒有聽見過笑聲。
人都把笑快忘了。
這次你來了,孩子們才有個笑臉!”她說着,眼角裡滲出了淚水。
李麥沒有吭聲,她在思索着、回憶着孩子們那一張張慘淡的笑臉。
……人來在世界上,本來應該有笑的權利,當嬰兒在媽媽的懷抱裡,第一次張開嘴唇向媽媽微笑的時候,這是對媽媽最大的慰藉,也是她們作為萬靈之長的感情的飛躍,其他動物是不會笑的。
人正因為會笑,才培育了豐富的智慧。
世界上是不能沒有笑聲的。
沒有笑聲的社會,是一個接近死亡的社會。
曆史證明了這一點。
四 第二天清早,長松、水建和小強到車站鹽棧腳行裡去了。
四圈也拉着他那輛破車,到南關貼廓巷去兜攬生意了。
李麥有早起的習慣,起床後悄悄到附近地裡轉了轉,油菜花已經謝落一半了,青綠色的枝條上長出了青嫩的小小尖角,蝴蝶在早晨的陽光下曬着自己的翅膀,蜜蜂也開始了工作,它伏在黃色的花蕊上,貪婪地吸吮着帶着露水的花漿。
這裡麥田裡小蒜長得特别肥大,葉子粗得像韭菜,卻沒有人挖。
李麥舍不得這些野小蒜,彎腰挖了起來,準備回去用蒜臼搗一搗,拌上榆錢蒸着吃。
她沿着麥田邊挖邊走着,發現越挖麥垅裡越多,待到小響叫她回去吃飯時,竟挖了一大捆。
她和小響在黃土崗上走着,忽然看見一棵大杏樹長在崖上。
這棵杏樹有碗口粗,枝幹濃密,綠葉掩映,一個個像橡子那麼大的杏子,結滿了枝頭。
小響指着杏樹小聲說:“奶奶,杏子!” 李麥擡頭看了看,隻見枝頭上的那些青杏,已經泛出黃綠顔色,知道這是一棵早熟杏。
她問小響:“乖乖,你想吃不想?” 小響說:“人家有看的,一個老頭!” 李麥說:“吃他幾個小杏子,算什麼!在咱們老家,到杏園裡随便吃,隻要留下杏核。
”她說着朝四下裡看了一眼說:“你等着!”說罷,脫掉一隻鞋子,對準高枝上杏子結得稠的地方,猛地向上撂去,隻聽見“嘩”的一聲響,十幾個杏子雜着兩片葉子和鞋子一起落在地上。
小響飛快地拾着地上的小杏子,等李麥穿上了鞋,她揀了個最大的杏子遞給李麥。
李麥用手擦了擦,放在嘴裡咬了一口,還沒有嚼,竟把一顆牙酸倒了。
李麥喊着說:“哎喲,牙酸倒了,怪不得這個雜面老頭沒有來看,原來是中看不中吃!” 小響吃了一個,也酸得把眉毛和眼睛擠在一起了。
她沒有舍得扔掉這些杏子,她想留給她兩個哥哥。
李麥回到窯洞裡,見裡邊坐着一個姑娘在和楊
她說:“以前她就在南邊那個窯洞裡住,住了三年多,後來搬到城裡銅駝街住了。
人家現在過得還不賴。
愛愛學會了說大鼓書,還是這洛陽城的名角兒。
後來,又認識個當官的,吃喝穿戴全由這個當官的包了。
老清嬸也變樣了,吃的是白面馍,穿的是綢褂褲,還戴上了金耳環,臉也白了胖了,可享福了……” 長松搖搖頭說:“别說了,那算什麼享福?享這樣的福,我還嫌……” 楊杏笑了:“嗨!你這回腰杆又硬了。
當年要不是愛愛心腸好,找了醫生,幫你治好了腿,如今你還瘸着腿哩!” 長松說:“愛愛心地好,這我知道,就是……”他沒有說下去。
李麥聽他們的話因,知道這裡邊有些難言之隐,也就不再多問。
她故意把話岔開說: “咱們家鄉的人,叫我說也算能。
連王跑在外邊還賣了一段藥,小馬莊的馬樂,學會給人家拔牙。
這些人在家裡趕牛腿,連句話也不會說,想不到出來逃荒,倒什麼都敢幹了,愛愛學會說書,就差個唱戲的了。
” 小強指着四圈說:“俺四圈叔會唱戲,還登過台哩!還把人家大名角拱到了台下……” 四圈說:“吊孩子,哪……哪壺水不開,你……偏提……提哪……壺!” 李麥說:“喲!這四圈會唱戲,倒是個新鮮事兒,你扮什麼?” 四圈說:“我……我什麼也不扮,别……别提這件事了!八……八輩子不唱……唱戲,我也不……不……想它!” 李麥故意問:“是嫌你個子太高了?” 四圈說:“個……個子他們難……難找,我……我……我吃不了那…門子藝飯。
”接着他把扮演《敬德打虎》的事兒,結結巴巴說了一遍。
他說時自己沒有笑,大家卻把眼淚都笑了出來。
特别是小響,臉朝着牆不敢看他,一看就忍不住笑。
李麥風趣地說:“四圈,水退以後,回到老家,咱自己唱戲。
搭個大台子,你想怎麼跳就怎麼跳,到那時候,咱們都有地種,也有糧食吃,麥收以後,大夥湊幾石麥,成立個戲班,你當掌班的。
想唱什麼唱什麼,你唱老包。
” 四圈一本正經地說:“不……不行,我……我五音不……不全!當……當教師還湊合。
” 大家“轟”地一聲又笑了。
小響捂着臉笑着跑到門外。
晚上,李麥、楊杏和小響睡在一張床上。
小響用被子蒙着頭,還不時吃吃地笑,楊杏罵她:“死妮子!你吃了呱呱雞的肉啦?” 李麥說:“你管她哩!我就是要讓孩子們笑笑。
” 楊杏歎息着對李麥說:“嫂子,實不瞞你說,這麼多年,俺這個破窯洞裡,就沒有聽見過笑聲。
人都把笑快忘了。
這次你來了,孩子們才有個笑臉!”她說着,眼角裡滲出了淚水。
李麥沒有吭聲,她在思索着、回憶着孩子們那一張張慘淡的笑臉。
……人來在世界上,本來應該有笑的權利,當嬰兒在媽媽的懷抱裡,第一次張開嘴唇向媽媽微笑的時候,這是對媽媽最大的慰藉,也是她們作為萬靈之長的感情的飛躍,其他動物是不會笑的。
人正因為會笑,才培育了豐富的智慧。
世界上是不能沒有笑聲的。
沒有笑聲的社會,是一個接近死亡的社會。
曆史證明了這一點。
四 第二天清早,長松、水建和小強到車站鹽棧腳行裡去了。
四圈也拉着他那輛破車,到南關貼廓巷去兜攬生意了。
李麥有早起的習慣,起床後悄悄到附近地裡轉了轉,油菜花已經謝落一半了,青綠色的枝條上長出了青嫩的小小尖角,蝴蝶在早晨的陽光下曬着自己的翅膀,蜜蜂也開始了工作,它伏在黃色的花蕊上,貪婪地吸吮着帶着露水的花漿。
這裡麥田裡小蒜長得特别肥大,葉子粗得像韭菜,卻沒有人挖。
李麥舍不得這些野小蒜,彎腰挖了起來,準備回去用蒜臼搗一搗,拌上榆錢蒸着吃。
她沿着麥田邊挖邊走着,發現越挖麥垅裡越多,待到小響叫她回去吃飯時,竟挖了一大捆。
她和小響在黃土崗上走着,忽然看見一棵大杏樹長在崖上。
這棵杏樹有碗口粗,枝幹濃密,綠葉掩映,一個個像橡子那麼大的杏子,結滿了枝頭。
小響指着杏樹小聲說:“奶奶,杏子!” 李麥擡頭看了看,隻見枝頭上的那些青杏,已經泛出黃綠顔色,知道這是一棵早熟杏。
她問小響:“乖乖,你想吃不想?” 小響說:“人家有看的,一個老頭!” 李麥說:“吃他幾個小杏子,算什麼!在咱們老家,到杏園裡随便吃,隻要留下杏核。
”她說着朝四下裡看了一眼說:“你等着!”說罷,脫掉一隻鞋子,對準高枝上杏子結得稠的地方,猛地向上撂去,隻聽見“嘩”的一聲響,十幾個杏子雜着兩片葉子和鞋子一起落在地上。
小響飛快地拾着地上的小杏子,等李麥穿上了鞋,她揀了個最大的杏子遞給李麥。
李麥用手擦了擦,放在嘴裡咬了一口,還沒有嚼,竟把一顆牙酸倒了。
李麥喊着說:“哎喲,牙酸倒了,怪不得這個雜面老頭沒有來看,原來是中看不中吃!” 小響吃了一個,也酸得把眉毛和眼睛擠在一起了。
她沒有舍得扔掉這些杏子,她想留給她兩個哥哥。
李麥回到窯洞裡,見裡邊坐着一個姑娘在和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