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在死亡線上
關燈
小
中
大
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吓大的。
一一民諺 一 秀蘭和玉蘭走了以後,長松的脾氣變得暴戾起來。
有時躺在床上睡一天,有時一天也不說一句話,有時呆呆地坐在北邙山的山坡上,看着洛陽城裡的高樓大廈發怔。
他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打小建和小強。
打重了又後悔,又抱着他們痛哭。
他不敢想兩個女兒。
秀蘭被賣在什麼地方?他不知道。
玉蘭這門親戚,使他覺得蒙受了莫大的恥辱。
一個比他還要大的老頭兒,竟要管他叫嶽父!海長松年輕時候,夢想着當一個正派的農民,當一個幹淨的農民,當一個清白的農民。
現在,他這個夢想破滅了。
他覺得自己正在向一個無底的深淵沉下去。
他掙紮不出來了。
他被命運玷污了。
他幹淨不起來,他清白不起來,他也正派不起來。
人,如果隻是為了填飽肚子,活着是痛苦的。
但是,痛苦也得活着。
因為生活還沒有放過他,生活的皮鞭,還在不斷地抽打着他!…… 快到過年的時候,家裡又斷炊了。
他的心似乎麻木了。
他對楊杏說:“再不行,把小響也尋給人家算了。
誰叫她生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月啊!” 楊杏破天荒地發了脾氣,她憤怒地說:“我不賣,我就剩這個閨女了!明天我就領着她到街上要飯,一天就是要來半碗湯,我也不賣。
” 第二天,楊杏提了個籃子,籃子裡放了兩個碗,領着小響去城裡要飯了。
長松望着她們的背影,感到一陣揪心的酸楚。
小強和小建從車站回來了。
他們鬼鬼祟祟地提了一個籃子。
籃子沉甸甸的,上邊蓋了一塊破紙箱片。
到了窯洞裡,他們拿掉紙箱片,露出半籃白花花的食鹽。
“這是哪裡來的?”長松問。
“……”弟兄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誰也沒有吭聲。
就在這時,長松發現籃子裡還放着一個圓形的鐵筒:一頭還是尖的鋒刃。
這是逃荒難民的一個“創造”:隻要拿起這個鐵筒,猛地向鹽袋上插去,鹽袋裡的鹽就會順着鐵筒流出來。
長松拿起鐵筒問:“你們在哪兒弄來這東西?” 小建說:“在車站道岔邊拾的。
” 長松說:“你們不想活了?車站那麼多站崗的,要是開槍怎麼辦?” 小強說:“我們扒上火車,當兵的看不見。
”小建補充說:“人家都是用這個‘漏子’偷鹽的。
有人還用這‘漏子’到火車上去偷糧食!把這個‘漏子’往裝麥子的麻袋上一捅,麥子就嘩嘩地往籃子裡流,一會兒就是一大籃子。
上個月,扶溝的老倔頭他們就用這種‘漏子’,偷了兩口袋麥子……”他說着用手比劃着,兩隻怯生生的眼睛,滴溜溜地在長松臉上轉。
他準備接受長松的拳打或者腳踢。
出乎小建和小強意料,長松這一次卻沒有打他們。
他低着頭默默不語地看着那個“漏子”,最後說了句: “人家去偷咱不去。
槍子兒沒有長眼。
”說罷,把那個“漏子”拿走了。
二 夜深了。
長松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着。
他偷偷地爬了起來,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察看着那把鋒利的“漏子”。
他的心裡,産生了一種異常複雜的變化:新奇的、興奮的、冒險的和受了恥辱後的報複心理,襲上了他的心頭。
他看着這把閃着冷光的“漏子”,忽然奇怪起來:這不是犁頭,也不是鋤頭,而是用來偷東西的……是誰發明了這個“漏子”?發明這個“漏子”的人,肯定是一個強者。
因為他沒有向命運屈服。
他要掙紮着活下去。
他可能也是個逃荒出來的難民?他原來家裡肯定也有土地,也有房屋……他大概不會把自己的妻子兒女賣掉,因為他發明了這個“漏子”。
……他算個“賊”嗎?他有這麼巧的鐵匠手藝,為什麼還要當“賊”?……如果他要算是賊,那些當官的整車皮地貪污糧食,應該算是“大賊”了。
劉稻村貪污了幾十萬斤難民救濟糧,卻依然當着洛陽專區的專員。
海香亭貪污了幾萬斤難民口糧.卻升了官發了财,還每天花天酒地地揮霍着難民的血汗……偷!是他們逼出來的!他們這一夥貪官,才是真正的盜賊啊!過去多少英雄被逼上梁山作了“賊”,大概就是這樣逼出來的。
“官逼民反”,“兔子不急不咬人”,長松在這個時候,忽然想起了這兩句古話,他感到自己身上産生了勇氣,雖然這種勇氣帶有幾分兇猛和惡意。
…… 他回到窯洞裡,看到楊杏已經浮腫了的眼圈,看到小響像雞爪子一樣的瘦骨嶙峋的小手。
他感到刻不容緩了。
他要從死神手裡奪回他的妻兒老小的生命。
他豁出來了!他不能再當老老實實的“順民”了。
他不得不铤而走險了! 第二天,他坐在北邙山頭上,向洛陽車站的幾十列滿載着糧食和食鹽的火車觀察着。
黃色的麻袋和灰色的鹽袋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車站上的崗警們背着的槍刺,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長松似乎看到了他們背着步槍的槍口。
那是個陰森森、黑黝黝的黑洞。
就是這些小黑洞裡,可以射出子彈,緻人于死地……長松想到這裡,他的心又涼了。
他說: “是誰發明的槍炮?沒有這些槍炮,人餓死得少一點,有了這些槍炮,餓死得反而越多了!……” 長松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真理:洛陽車站的糧食,堆得像小山一樣,但是就在糧
一一民諺 一 秀蘭和玉蘭走了以後,長松的脾氣變得暴戾起來。
有時躺在床上睡一天,有時一天也不說一句話,有時呆呆地坐在北邙山的山坡上,看着洛陽城裡的高樓大廈發怔。
他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打小建和小強。
打重了又後悔,又抱着他們痛哭。
他不敢想兩個女兒。
秀蘭被賣在什麼地方?他不知道。
玉蘭這門親戚,使他覺得蒙受了莫大的恥辱。
一個比他還要大的老頭兒,竟要管他叫嶽父!海長松年輕時候,夢想着當一個正派的農民,當一個幹淨的農民,當一個清白的農民。
現在,他這個夢想破滅了。
他覺得自己正在向一個無底的深淵沉下去。
他掙紮不出來了。
他被命運玷污了。
他幹淨不起來,他清白不起來,他也正派不起來。
人,如果隻是為了填飽肚子,活着是痛苦的。
但是,痛苦也得活着。
因為生活還沒有放過他,生活的皮鞭,還在不斷地抽打着他!…… 快到過年的時候,家裡又斷炊了。
他的心似乎麻木了。
他對楊杏說:“再不行,把小響也尋給人家算了。
誰叫她生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月啊!” 楊杏破天荒地發了脾氣,她憤怒地說:“我不賣,我就剩這個閨女了!明天我就領着她到街上要飯,一天就是要來半碗湯,我也不賣。
” 第二天,楊杏提了個籃子,籃子裡放了兩個碗,領着小響去城裡要飯了。
長松望着她們的背影,感到一陣揪心的酸楚。
小強和小建從車站回來了。
他們鬼鬼祟祟地提了一個籃子。
籃子沉甸甸的,上邊蓋了一塊破紙箱片。
到了窯洞裡,他們拿掉紙箱片,露出半籃白花花的食鹽。
“這是哪裡來的?”長松問。
“……”弟兄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誰也沒有吭聲。
就在這時,長松發現籃子裡還放着一個圓形的鐵筒:一頭還是尖的鋒刃。
這是逃荒難民的一個“創造”:隻要拿起這個鐵筒,猛地向鹽袋上插去,鹽袋裡的鹽就會順着鐵筒流出來。
長松拿起鐵筒問:“你們在哪兒弄來這東西?” 小建說:“在車站道岔邊拾的。
” 長松說:“你們不想活了?車站那麼多站崗的,要是開槍怎麼辦?” 小強說:“我們扒上火車,當兵的看不見。
”小建補充說:“人家都是用這個‘漏子’偷鹽的。
有人還用這‘漏子’到火車上去偷糧食!把這個‘漏子’往裝麥子的麻袋上一捅,麥子就嘩嘩地往籃子裡流,一會兒就是一大籃子。
上個月,扶溝的老倔頭他們就用這種‘漏子’,偷了兩口袋麥子……”他說着用手比劃着,兩隻怯生生的眼睛,滴溜溜地在長松臉上轉。
他準備接受長松的拳打或者腳踢。
出乎小建和小強意料,長松這一次卻沒有打他們。
他低着頭默默不語地看着那個“漏子”,最後說了句: “人家去偷咱不去。
槍子兒沒有長眼。
”說罷,把那個“漏子”拿走了。
二 夜深了。
長松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着。
他偷偷地爬了起來,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察看着那把鋒利的“漏子”。
他的心裡,産生了一種異常複雜的變化:新奇的、興奮的、冒險的和受了恥辱後的報複心理,襲上了他的心頭。
他看着這把閃着冷光的“漏子”,忽然奇怪起來:這不是犁頭,也不是鋤頭,而是用來偷東西的……是誰發明了這個“漏子”?發明這個“漏子”的人,肯定是一個強者。
因為他沒有向命運屈服。
他要掙紮着活下去。
他可能也是個逃荒出來的難民?他原來家裡肯定也有土地,也有房屋……他大概不會把自己的妻子兒女賣掉,因為他發明了這個“漏子”。
……他算個“賊”嗎?他有這麼巧的鐵匠手藝,為什麼還要當“賊”?……如果他要算是賊,那些當官的整車皮地貪污糧食,應該算是“大賊”了。
劉稻村貪污了幾十萬斤難民救濟糧,卻依然當着洛陽專區的專員。
海香亭貪污了幾萬斤難民口糧.卻升了官發了财,還每天花天酒地地揮霍着難民的血汗……偷!是他們逼出來的!他們這一夥貪官,才是真正的盜賊啊!過去多少英雄被逼上梁山作了“賊”,大概就是這樣逼出來的。
“官逼民反”,“兔子不急不咬人”,長松在這個時候,忽然想起了這兩句古話,他感到自己身上産生了勇氣,雖然這種勇氣帶有幾分兇猛和惡意。
…… 他回到窯洞裡,看到楊杏已經浮腫了的眼圈,看到小響像雞爪子一樣的瘦骨嶙峋的小手。
他感到刻不容緩了。
他要從死神手裡奪回他的妻兒老小的生命。
他豁出來了!他不能再當老老實實的“順民”了。
他不得不铤而走險了! 第二天,他坐在北邙山頭上,向洛陽車站的幾十列滿載着糧食和食鹽的火車觀察着。
黃色的麻袋和灰色的鹽袋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車站上的崗警們背着的槍刺,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長松似乎看到了他們背着步槍的槍口。
那是個陰森森、黑黝黝的黑洞。
就是這些小黑洞裡,可以射出子彈,緻人于死地……長松想到這裡,他的心又涼了。
他說: “是誰發明的槍炮?沒有這些槍炮,人餓死得少一點,有了這些槍炮,餓死得反而越多了!……” 長松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真理:洛陽車站的糧食,堆得像小山一樣,但是就在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