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在死亡線上
關燈
小
中
大
食堆旁不到三百米的地方,成千上萬的難民卻活活地餓死了。
在中國,兩千二百年前,陳勝、吳廣可以率領奴隸們揭竿起義。
因為他們的“竿”和統治階級的“矛”隻差一個鐵矛頭。
奴隸們用力量和勇敢,戰勝和推翻統治階級的統治。
在一千多年前,黃巢可以在中原一帶登高一呼,組織起幾十萬饑民隊伍和當時腐敗的唐王朝對抗。
因為這種刀槍劍戟的鐵制武器,農民們也可以打鍛鑄造。
李自成是如此,太平天國也是如此。
但近百年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明顯地少了。
饑荒餓死的人數并沒有減少。
步槍的發明,機關搶的發明,大炮和飛機的發明,人們被這些長了翅膀的火藥捆綁起來了。
一百多年前的“義和團”起義,是中國農民的一次幻想。
他們幻想着,人可以煉成“刀槍不入”的神。
但是他們的幻想失敗了,子彈還是可以穿透人的肉體的。
這個幻想說明了人們對武器發展的厭惡,也是中國農民最後一曲起義的悲歌。
武器技術的發展,它本來應該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在反常的情況下,它卻破壞着人類文明的前進,成為人類進步的反動。
中國的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都是不惜一切向外國購買武器的。
他們隻進口武器不進口文明。
他們用現代化武器維護着最野蠻的封建統治。
老百姓的“木杆”喪失了任何形式的發言權。
這是本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悲劇因素之一。
臘月二十三日這天晚上,洛陽城裡響起稀稀落落的爆竹聲。
一些有錢人家接着舊習,又在送竈王爺上天了。
在民間傳說中,竈王爺是代表上天住在各家的耳目。
竈王爺上天去了,人們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幹一些無所顧忌的事情了。
長松在北邙山頭上向車站上望着。
車站上一列列載着糧食的火車,又在他的跟前晃動。
他走到一家名叫李鎖的難民住的窯洞裡。
李鎖的老婆在春天的時候已經餓死了,撇下了一個男孩子跟着他。
長松說:“老李,咱們得想辦法弄點糧食啊。
要不,可真過不去年了。
” 李鎖說:“上哪弄?二十七八,活捉活拿,年跟前更不好辦!” 長松說:“糧食有的是,車站火車上全是小麥。
就看咱有沒有膽量?” 李鎖眼中閃出了光:“車站上有當兵的站崗,還有黑狗子的護路隊!” 長松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反正餓死也是死,還不如餓死以前彈騰兩下子哩!我看了,夜裡去,車站上人那麼多,他們有槍也不敢亂放。
‘命大撞得天鼓響。
’逮住也不過挨兩下子。
” 李鎖心動了,他說:“去就去。
他們不給咱救濟糧,咱自己去弄。
” 兩個人商量了半天,到了後半夜,長松帶着小建和小強,李鎖帶着他的孩子小闆,一同到車站上來了。
到了閘口,就有當兵的站崗,周圍全是鐵絲網,無法進去。
停了一會兒,忽然有一列載着糧食的火車從西邊過來。
列車快進閘口時,速度減慢下來。
長松帶着籃子抓住火車上的扶梯,躍上火車,從腰裡掏出那個“漏子”,對準一個小麥包猛地插進去。
麻袋裡的小麥随着車身搖晃,嘩嘩地向籃子裡流起來。
長松沒有想到這個鐵器如此鋒利順暢,心裡感到一陣狂喜。
長松把流滿麥粒的籃子遞給小建,又把小強的籃子接過來,讓麥粒向裡邊流着,不到吸一袋煙工夫,這一籃子也裝滿了。
他輕捷地跳下火車,這時李鎖也弄了一籃子麥子,從火車上跳了下來。
有了這兩籃子麥子,年總算過去了。
他們不敢去借磨磨面,就煮囫囵麥粒吃。
長松特别小心,連孩子們拉的屎,他也用土蓋好,因為他發現裡邊有麥粒。
常言說“人膽是吓出來的”,過了年,李鎖又來找長松,想再去弄一次麥子。
長松和他帶着三個孩子去了。
這天是正月十五,月亮特别亮。
長松說:“今天夜裡月亮太明,恐怕不好去扒車,還是回去吧。
” 李鎖說:“我家裡又斷頓了,少弄點。
”正說着,一列火車開了過來。
李鎖先扒上火車,長松也隻得縱身跳上去。
長松剛弄了一籃麥子,正要遞給小建,隻聽見一聲警哨響,一個護路警察喊了起來: “有小偷!抓賊啊!有人偷糧食!” 警哨此起彼伏地響起來,車站上的站崗士兵也跟着喊叫起來。
長松急忙跳下車,伏在地上,等着火車過去後,卻不見李鎖。
原來李鎖在火車上沒有跳下來。
被火車拉到車站裡邊去了,小闆嗚嗚大哭了起來。
他叫着: “俺爹哩!俺爹哩!” 長松急忙捂住他的嘴,交代說:“别哭,等會兒他就回來了,咱們先回去。
” 長松帶着孩子們正朝北走,車站裡忽然喊着:“抓住他!抓住他!” 緊接着是追趕聲、腳步聲、喊叫聲和警哨聲混作一團。
接着便傳來了李鎖的慘叫聲。
長松的血液沸騰起來。
他對小建說:“你們在這等我!”說罷轉身回去,找了一個鐵絲網破口地方,鑽了進去,他朝着李鎮喊叫的地方狂奔。
他越過兩道鐵軌,又鑽過兩列車廂,在朦胧的月光下,看見三個護路隊員在扭着李鎖踢打。
李鎖掙紮着,喊叫着,籃子在一邊扔着,麥子灑了一地。
長松猛撲過去,抱住一個護
在中國,兩千二百年前,陳勝、吳廣可以率領奴隸們揭竿起義。
因為他們的“竿”和統治階級的“矛”隻差一個鐵矛頭。
奴隸們用力量和勇敢,戰勝和推翻統治階級的統治。
在一千多年前,黃巢可以在中原一帶登高一呼,組織起幾十萬饑民隊伍和當時腐敗的唐王朝對抗。
因為這種刀槍劍戟的鐵制武器,農民們也可以打鍛鑄造。
李自成是如此,
但近百年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明顯地少了。
饑荒餓死的人數并沒有減少。
步槍的發明,機關搶的發明,大炮和飛機的發明,人們被這些長了翅膀的火藥捆綁起來了。
一百多年前的“義和團”起義,是中國農民的一次幻想。
他們幻想着,人可以煉成“刀槍不入”的神。
但是他們的幻想失敗了,子彈還是可以穿透人的肉體的。
這個幻想說明了人們對武器發展的厭惡,也是中國農民最後一曲起義的悲歌。
武器技術的發展,它本來應該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在反常的情況下,它卻破壞着人類文明的前進,成為人類進步的反動。
中國的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都是不惜一切向外國購買武器的。
他們隻進口武器不進口文明。
他們用現代化武器維護着最野蠻的封建統治。
老百姓的“木杆”喪失了任何形式的發言權。
這是本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悲劇因素之一。
臘月二十三日這天晚上,洛陽城裡響起稀稀落落的爆竹聲。
一些有錢人家接着舊習,又在送竈王爺上天了。
在民間傳說中,竈王爺是代表上天住在各家的耳目。
竈王爺上天去了,人們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幹一些無所顧忌的事情了。
長松在北邙山頭上向車站上望着。
車站上一列列載着糧食的火車,又在他的跟前晃動。
他走到一家名叫李鎖的難民住的窯洞裡。
李鎖的老婆在春天的時候已經餓死了,撇下了一個男孩子跟着他。
長松說:“老李,咱們得想辦法弄點糧食啊。
要不,可真過不去年了。
” 李鎖說:“上哪弄?二十七八,活捉活拿,年跟前更不好辦!” 長松說:“糧食有的是,車站火車上全是小麥。
就看咱有沒有膽量?” 李鎖眼中閃出了光:“車站上有當兵的站崗,還有黑狗子的護路隊!” 長松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反正餓死也是死,還不如餓死以前彈騰兩下子哩!我看了,夜裡去,車站上人那麼多,他們有槍也不敢亂放。
‘命大撞得天鼓響。
’逮住也不過挨兩下子。
” 李鎖心動了,他說:“去就去。
他們不給咱救濟糧,咱自己去弄。
” 兩個人商量了半天,到了後半夜,長松帶着小建和小強,李鎖帶着他的孩子小闆,一同到車站上來了。
到了閘口,就有當兵的站崗,周圍全是鐵絲網,無法進去。
停了一會兒,忽然有一列載着糧食的火車從西邊過來。
列車快進閘口時,速度減慢下來。
長松帶着籃子抓住火車上的扶梯,躍上火車,從腰裡掏出那個“漏子”,對準一個小麥包猛地插進去。
麻袋裡的小麥随着車身搖晃,嘩嘩地向籃子裡流起來。
長松沒有想到這個鐵器如此鋒利順暢,心裡感到一陣狂喜。
長松把流滿麥粒的籃子遞給小建,又把小強的籃子接過來,讓麥粒向裡邊流着,不到吸一袋煙工夫,這一籃子也裝滿了。
他輕捷地跳下火車,這時李鎖也弄了一籃子麥子,從火車上跳了下來。
有了這兩籃子麥子,年總算過去了。
他們不敢去借磨磨面,就煮囫囵麥粒吃。
長松特别小心,連孩子們拉的屎,他也用土蓋好,因為他發現裡邊有麥粒。
常言說“人膽是吓出來的”,過了年,李鎖又來找長松,想再去弄一次麥子。
長松和他帶着三個孩子去了。
這天是正月十五,月亮特别亮。
長松說:“今天夜裡月亮太明,恐怕不好去扒車,還是回去吧。
” 李鎖說:“我家裡又斷頓了,少弄點。
”正說着,一列火車開了過來。
李鎖先扒上火車,長松也隻得縱身跳上去。
長松剛弄了一籃麥子,正要遞給小建,隻聽見一聲警哨響,一個護路警察喊了起來: “有小偷!抓賊啊!有人偷糧食!” 警哨此起彼伏地響起來,車站上的站崗士兵也跟着喊叫起來。
長松急忙跳下車,伏在地上,等着火車過去後,卻不見李鎖。
原來李鎖在火車上沒有跳下來。
被火車拉到車站裡邊去了,小闆嗚嗚大哭了起來。
他叫着: “俺爹哩!俺爹哩!” 長松急忙捂住他的嘴,交代說:“别哭,等會兒他就回來了,咱們先回去。
” 長松帶着孩子們正朝北走,車站裡忽然喊着:“抓住他!抓住他!” 緊接着是追趕聲、腳步聲、喊叫聲和警哨聲混作一團。
接着便傳來了李鎖的慘叫聲。
長松的血液沸騰起來。
他對小建說:“你們在這等我!”說罷轉身回去,找了一個鐵絲網破口地方,鑽了進去,他朝着李鎮喊叫的地方狂奔。
他越過兩道鐵軌,又鑽過兩列車廂,在朦胧的月光下,看見三個護路隊員在扭着李鎖踢打。
李鎖掙紮着,喊叫着,籃子在一邊扔着,麥子灑了一地。
長松猛撲過去,抱住一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