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人往高處走
關燈
小
中
大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一一民諺 一 光陰似箭,臘盡春回。
鳳英在陳柱子飯鋪面案上幹活,已經半年多了。
她摸清陳柱子的脾氣是喜歡勤快的人以後,每天起早摸黑,拼上性命去幹活。
冬天臘月集時,四鄉趕集的人多。
陳柱子的飯鋪每天要賣五六十斤面的面片,這五六十斤面全由鳳英和成面塊,再擀薄切成面片。
幾十斤重的面塊放在案闆上,先用壓杆壓,再用擀杠擀,兩塊面擀下來,鳳英全身都是汗水了。
白天再忙一天,到了夜裡,渾身的骨架就像散了一樣。
可是鳳英沒有叫過苦,不管再累再苦,第二天見人總是滿臉笑容。
她也不是沒有傷心的時候。
比如說和春義就經常生氣。
春義冬天賣了一冬青菜,賺的錢并不多,有時一擔菜要賣兩三天,但他決不串小巷子叫賣。
有時候鳳英勸他:“這有什麼難的,你就磨煉着喊叫幾聲,還能小了你?” 春義不吭聲。
鳳英說得多了,他就冷冷地說:“我嗓子有毛病,不能大聲喊叫。
” 鳳英說:“明天我跟你一道去賣菜。
我替你吆喝!” “你去叫賣我就走。
”春義吼着。
“你幹嗎發那麼大火?” “我見不得丟人敗俗!”春義仍大聲嚷着,鳳英委屈地說:“我給你丢了什麼人了?” 春義回答不出,氣呼呼地走了。
就因為這點口角,春義竟至兩天不和她說話。
鳳英幾次笑着和他搭讪,春義卻冷冰冰地不理她。
鳳英心裡委屆,有時在夜裡悄悄蒙着被子哭一場。
她覺得吃好吃壞、幹活輕重都無所謂。
兩口子每天不說一句話,真要把人别扭死。
不過她畢竟能拿得起放得下。
晚上不管再别扭,早上眼淚一擦就是笑容。
陳柱子的闆扇店門隻要一下掉,顧客們像潮水似地向裡邊湧着,這時就又響起她銀鈴般的笑聲。
到了春二三月,新菜沒有上來,白菜蘿蔔之類的冬菜也都下市了,正是賣菜的淡季。
春義到菜園子裡販不來菜,賺不來錢,隻好歇着。
不過他也自覺,鳳英在店裡吃飯,他自己燒飯吃,平常吃三頓飯,現在吃兩頓飯。
鳳英看他人已經瘦下來,臉像個刀條一樣窄,心裡着實疼他,有時候趁陳柱子和老白不注意。
狠狠心把飯鋪裡的饅頭,偷偷拿一個塞在春義口袋裡。
春義卻掏出來,正經地說:“給人家送回去!你這樣叫人家怎麼信得過?” 鳳英看他那麼固執,恨恨地啐着他說: “餓死你,我也不心疼!”她說着,自己卻落了眼淚。
不過她還是心疼春義,她聽人家說香油最養人,一口油能頂得上一斤面的營養。
有一天晚上,她悄悄把竈上炒菜的香油噙了一口。
裝着和春義玩,吐在他的嘴裡。
春義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又在躺着,隻好咽了下去。
兩口子鬧别扭,哪能逃過陳柱子的眼睛。
鳳英每天雖然裝得若無其事,可是人後長籲,背地短歎,連老白也看出來了。
她和柱子商量說:“如今青菜沒下來,春義整天在家蹲着,每天半饑半飽的,得給他想個辦法。
” 陳柱子歎了口氣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我什麼都對他說了,可他就是一個不出攤。
可見人有幾種,天生的秉性不同,凡是大災大難,餓死的都是這号人。
其實隻要舍得身份,現在也有錢賺。
賣不了地裡菜,賣樹頭上的菜,洋槐花、榆錢兒都下來了。
他要是會爬樹,每天采幾籃子在街上賣,城裡人吃個新鮮,照樣能變成錢。
” 老白說:“這辦法不行。
他挑青菜還不好意思,去人家樹上摘更磨不開了。
本地人欺生,他幹不了這個。
叫我說就叫他也到咱飯鋪裡來,他能不會挑個水、和個面?” 陳柱子說:“我早想過了,隻是鄉親鄰居,好進難出。
再說他這個人成天拉着臉,好像人家都欠他二鬥黃豆錢沒還一樣,誰還敢來買面吃?這種人不适合跑堂站櫃台,隻會幹點死活。
” 老白是個心裡盛不住半句話的人,早把陳柱子這些話傳給鳳英了。
鳳英聽了以後,一方面感激老白,一方面卻還不死心。
她對春義說:“你看咱們在柱子哥店裡住,你不能學得有點眼色? 回到店裡,看見有什麼活就幹,人家留咱在這裡住,心裡也高興一點。
” 春義聽她說得在理,也不拗她,隻是說:“我插不上手啊!”鳳英笑着說: “掃地你會不會?每天清早那一陣最忙,你就把地掃一遍,也給我們騰點工夫。
” 春義說:“掃地當然可以。
” 第二天早上,春義下大勁兒去幫陳柱子掃地。
可是等他起來,陳柱子已經在打掃了。
他走過去說:“柱子哥,叫我掃。
”陳柱子說:“不用。
我這用不了幾下子就掃完了。
你趕快準備去挑菜吧。
” 鳳英看他沒有把掃帚搶到手,又好氣又好笑。
到了晚上,她悄悄地把掃帚藏在春義睡的席子下邊,沒有等天亮,就把春義叫起來掃地。
陳柱子開始沒有找到掃帚,後來看春義在掃,也就任他打掃。
他情知這是鳳英教給他的,心裡想:“這媳婦可不是盞省油的燈。
” 二 渭河岸上有幾座小磨坊。
這
一一民諺 一 光陰似箭,臘盡春回。
鳳英在陳柱子飯鋪面案上幹活,已經半年多了。
她摸清陳柱子的脾氣是喜歡勤快的人以後,每天起早摸黑,拼上性命去幹活。
冬天臘月集時,四鄉趕集的人多。
陳柱子的飯鋪每天要賣五六十斤面的面片,這五六十斤面全由鳳英和成面塊,再擀薄切成面片。
幾十斤重的面塊放在案闆上,先用壓杆壓,再用擀杠擀,兩塊面擀下來,鳳英全身都是汗水了。
白天再忙一天,到了夜裡,渾身的骨架就像散了一樣。
可是鳳英沒有叫過苦,不管再累再苦,第二天見人總是滿臉笑容。
她也不是沒有傷心的時候。
比如說和春義就經常生氣。
春義冬天賣了一冬青菜,賺的錢并不多,有時一擔菜要賣兩三天,但他決不串小巷子叫賣。
有時候鳳英勸他:“這有什麼難的,你就磨煉着喊叫幾聲,還能小了你?” 春義不吭聲。
鳳英說得多了,他就冷冷地說:“我嗓子有毛病,不能大聲喊叫。
” 鳳英說:“明天我跟你一道去賣菜。
我替你吆喝!” “你去叫賣我就走。
”春義吼着。
“你幹嗎發那麼大火?” “我見不得丟人敗俗!”春義仍大聲嚷着,鳳英委屈地說:“我給你丢了什麼人了?” 春義回答不出,氣呼呼地走了。
就因為這點口角,春義竟至兩天不和她說話。
鳳英幾次笑着和他搭讪,春義卻冷冰冰地不理她。
鳳英心裡委屆,有時在夜裡悄悄蒙着被子哭一場。
她覺得吃好吃壞、幹活輕重都無所謂。
兩口子每天不說一句話,真要把人别扭死。
不過她畢竟能拿得起放得下。
晚上不管再别扭,早上眼淚一擦就是笑容。
陳柱子的闆扇店門隻要一下掉,顧客們像潮水似地向裡邊湧着,這時就又響起她銀鈴般的笑聲。
到了春二三月,新菜沒有上來,白菜蘿蔔之類的冬菜也都下市了,正是賣菜的淡季。
春義到菜園子裡販不來菜,賺不來錢,隻好歇着。
不過他也自覺,鳳英在店裡吃飯,他自己燒飯吃,平常吃三頓飯,現在吃兩頓飯。
鳳英看他人已經瘦下來,臉像個刀條一樣窄,心裡着實疼他,有時候趁陳柱子和老白不注意。
狠狠心把飯鋪裡的饅頭,偷偷拿一個塞在春義口袋裡。
春義卻掏出來,正經地說:“給人家送回去!你這樣叫人家怎麼信得過?” 鳳英看他那麼固執,恨恨地啐着他說: “餓死你,我也不心疼!”她說着,自己卻落了眼淚。
不過她還是心疼春義,她聽人家說香油最養人,一口油能頂得上一斤面的營養。
有一天晚上,她悄悄把竈上炒菜的香油噙了一口。
裝着和春義玩,吐在他的嘴裡。
春義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又在躺着,隻好咽了下去。
兩口子鬧别扭,哪能逃過陳柱子的眼睛。
鳳英每天雖然裝得若無其事,可是人後長籲,背地短歎,連老白也看出來了。
她和柱子商量說:“如今青菜沒下來,春義整天在家蹲着,每天半饑半飽的,得給他想個辦法。
” 陳柱子歎了口氣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我什麼都對他說了,可他就是一個不出攤。
可見人有幾種,天生的秉性不同,凡是大災大難,餓死的都是這号人。
其實隻要舍得身份,現在也有錢賺。
賣不了地裡菜,賣樹頭上的菜,洋槐花、榆錢兒都下來了。
他要是會爬樹,每天采幾籃子在街上賣,城裡人吃個新鮮,照樣能變成錢。
” 老白說:“這辦法不行。
他挑青菜還不好意思,去人家樹上摘更磨不開了。
本地人欺生,他幹不了這個。
叫我說就叫他也到咱飯鋪裡來,他能不會挑個水、和個面?” 陳柱子說:“我早想過了,隻是鄉親鄰居,好進難出。
再說他這個人成天拉着臉,好像人家都欠他二鬥黃豆錢沒還一樣,誰還敢來買面吃?這種人不适合跑堂站櫃台,隻會幹點死活。
” 老白是個心裡盛不住半句話的人,早把陳柱子這些話傳給鳳英了。
鳳英聽了以後,一方面感激老白,一方面卻還不死心。
她對春義說:“你看咱們在柱子哥店裡住,你不能學得有點眼色? 回到店裡,看見有什麼活就幹,人家留咱在這裡住,心裡也高興一點。
” 春義聽她說得在理,也不拗她,隻是說:“我插不上手啊!”鳳英笑着說: “掃地你會不會?每天清早那一陣最忙,你就把地掃一遍,也給我們騰點工夫。
” 春義說:“掃地當然可以。
” 第二天早上,春義下大勁兒去幫陳柱子掃地。
可是等他起來,陳柱子已經在打掃了。
他走過去說:“柱子哥,叫我掃。
”陳柱子說:“不用。
我這用不了幾下子就掃完了。
你趕快準備去挑菜吧。
” 鳳英看他沒有把掃帚搶到手,又好氣又好笑。
到了晚上,她悄悄地把掃帚藏在春義睡的席子下邊,沒有等天亮,就把春義叫起來掃地。
陳柱子開始沒有找到掃帚,後來看春義在掃,也就任他打掃。
他情知這是鳳英教給他的,心裡想:“這媳婦可不是盞省油的燈。
” 二 渭河岸上有幾座小磨坊。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