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 章 陳柱子的哲學

關燈
賣菜不使水, 買菜噘着嘴。

     ——民 諺 清早起來,陳柱子叫老白熬了一鍋小米粥,又在籠上餾了十幾個饅頭,還特意炒了一盤蘿蔔絲熱菜。

     陳柱子有個規矩,他自己雖然是菜案和面案的行手——飯館師傅,但他每天吃的三頓飯,卻必須由老白來做。

    他把這一點分得很清楚。

    他認為自己每天掌鍋做菜,這是做生意。

    家裡的飯一定得由老婆來做,老婆就是“做飯的”。

    如果老婆不做飯,那就是不吉利了。

     吃早飯時候,陳柱子把春義兩口子叫來一塊吃。

    他吃着飯對春義說: “春義,我看你們不要去黃龍山開荒了‘打生不如望熟’,好歹我在這兒有這一家飯鋪。

    俗話說‘三年餓不死火頭’,幹這飯店生意,雖然不是一本萬利,可是餓不壞人。

    再說,你們兩個還年輕,此地人又欺生,你們就留在鹹陽和我蹲在一塊,互相總有個照應。

    你們看怎麼樣?” 春義歎了口氣說:“柱子哥,你知道我是個‘百拙無一能”的人,除了種地,什麼能耐也沒有。

    你們這也是小本生意,恐怕給你們添麻煩。

    ” 陳柱子說:“不怕。

    是雞都長兩隻爪,是人都有兩隻手。

    誰有能耐誰沒能耐?都是逼出來的。

    ‘不受苦中苦,難當人上人。

    ’一勤天下無難事。

    我十三歲那年到開封第一樓飯莊當學徒,一天和三百斤面、挑四十擔水,還要打夜作洗碗刷碟子。

    就那樣我咬住牙幹了。

    冬天刷碗水冷,手背上裂的凍瘡口子,像蛤蟆嘴那麼大,我沒有向掌櫃張嘴要過一張膏藥。

    人家說,‘徒弟,徒弟,三年奴隸,吃不完的剩飯,受不完的窩囊氣’,我想着,咱來不是為學點手藝嗎?反正别人吃不了的苦我要吃,别人不想幹的髒活重活我要幹。

    民國十八年過年馑,飯莊生意不好,掌櫃裁人,十六個夥計裁減了十四個,掌櫃把我留下了。

    為什麼?他離不了我。

    錢,這東西也好賺也不好賺。

    錢袋裡的錢都是花的,就看你能叫他掏出來不能!” 老白是個熟腸子人,當年在赤楊崗時,對春義這小夥子印象就不壞,又看他帶着這個小媳婦,幹活利索,一說兩笑,也有心把他們留下,就插嘴說: “春義,這一點你可得跟你柱子哥學。

    你柱子哥滿眼都是錢。

    别人看不到的錢,他都能看到。

    我們初到鹹陽,還不是兩手握空拳,一個子兒也沒有。

    撿了人家四個破蒲草包,借了五升綠豆,發豆芽賣豆芽菜,就這樣在鹹陽住下了。

    叫我說,你們隻管留下。

    ” 鳳英本來就有意留下,可是她是個新媳婦,又知道春義脾氣執拗,自己不敢插嘴。

    她仔細聽着陳柱子的處世經驗,暗暗記在心裡。

    跑前跑後給陳柱子和老白盛飯拿馍,忙得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春義看他們兩口子這樣熱心,自己也很感動。

    他苦笑着說:“我能幹什麼?連個面也不會揉。

    ” 柱子看他有點活動的意思,就胸有成竹地說:“兄弟,我已經替你們想好了。

    你呢,有一根扁擔兩個筐子,就在街上擺個菜攤。

    王橋鎮離這裡二十裡,那裡有幾家菜園,粗菜、細菜都有。

    每天起個小五更,去王橋挑一擔菜。

    回來不耽誤趕集。

    一天能賣一擔青菜,顧住你的嘴就綽綽有餘了。

    弟妹呢,就在我這飯鋪裡,幫你嫂子一塊打個下雜。

    無非是端飯洗碗,摘菜剝蔥,這活誰也能幹得了。

    我也不白用人,咱們醜話說在前頭,弟妹在我這裡,吃飯不要飯錢,你們倆打個地鋪住在我的店裡,也不給你們算店錢。

    另外,一個月再補她十元錢。

    你們也買雙襪子鞋穿。

    ” 還沒等春義說話,鳳英就忍不住感激地說:“大哥,我們不要錢。

    隻要能有個窩住,有一碗飯吃,我們什麼都不要。

    ” 柱子卻說:“不。

    ‘親是親,财帛分。

    ’這叫先醜後俊,省得以後心裡别扭,又說不出口。

    要是行,就先說定一年。

    ” 春義沒有想到陳柱子這麼大方,又看到鳳英那麼有興趣,自己也不好再說什麼。

    “反正比大街要飯強”,在這種年月裡,他不敢有什麼挑揀了。

     二 王橋鎮臨着渭河岸,這裡土地肥沃,古渠縱橫。

    幾百年來,當地農民就有種菜的習慣。

    俗話說,“一畝園,十畝田”,菜農的收入要比種大田的農民收入高得多。

    這裡流行一句話是:“王橋農民不種田,兩畦黃瓜吃半年。

    ”不過這些年王橋菜農卻也不那麼自在。

    他們最怕過兵。

    隻要中央軍從這裡過一次,不但菜賣不到錢,連黃瓜、菲菜等菜畦,也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另外,他們也很少拉着大車到鹹陽賣菜了。

    平常去賣一次,不但腰中大錢袋裡塞滿了鈔票,還能在街上飯館裡吃一頓,喝二兩。

    現在他們不敢去了。

    因為官路上國民黨軍隊到處抓車,還專抓他們菜農的車,因為他們有錢好敲竹杠。

    如今他們把青菜販給“萊販子”,雖然錢少賺一些,倒落得個安全。

     春義頭一天去挑菜,倒也順利。

    因為是老陳的牛肉面館介紹來的。

    菜農一下子就給他裝了三十斤蘿蔔,二十斤白菜,還給他加了一捆大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