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桃花庵
關燈
小
中
大
銅鍋,鍋裡煮的醪糟。
他隻把那個小風箱一拉,風箱乒乒乓乓響着,竈裡呼呼地叫着,特别是夜裡,火苗從竈嘴單噴出二三尺遠,惹得那些逛夜市的人,都要停步看幾眼。
藍五和徐秋齋在夜市上走着,到了醪糟挑子跟前,藍五說:“大叔,咱們喝碗醪糟吧!” 徐秋齋說:“算了!這種不耐饑的東西,白花錢!” 藍五說:“喝碗避避寒氣。
給您加倆雞蛋。
” 随着兩個人坐在攤子前的小闆凳上,買了兩碗醪糟吃着。
藍五先吃完,又到附近攤子上買了一隻燒雞、兩斤牛肉、十個牛舌頭燒餅。
徐秋齋看他從口袋裡掏出來的都是拾元一張的新鈔票,花錢又那麼大方,心裡想着:“莫非藍五混得不錯?一個吹響器的能有多大進項?”他心裡這麼想,可也不好問出口。
兩個人到了車站城牆跟前窩棚的門口,見裡邊還點着燈。
徐秋齋就喊說:“晴,我從‘桃花庵’把你藍五叔找來了!” 梁晴從窩棚裡慌忙跑出來。
看見藍五喊着說:“藍五叔,你果真就在這西安呀!” 藍五說:“不光在西安,還就在新聲劇院。
離這兒也就兩三站路。
”徐秋齋說:“這才真叫作‘踏破鐵鞋無覓處,找來全不費功夫’,早知道你在戲院子裡,看一回戲不就找到了?” 藍五彎腰進了窩棚,隻見地上放着一條席,席下邊鋪了點麥稭,席上邊放着一條藍印花被子,就像雞子叼的一樣,到處露着棉花套子。
席頭上放着一個三塊小木闆釘的凳子,腦油已經把它浸成黑紅顔色,大約是當枕頭用的。
這個小窩棚還分着裡外間,隔扇是幾根木棍釘成,上邊釘的全是水泥袋子,水泥袋子雖然是破的,可是每個袋子上印的字卻沒有一個是颠倒的,看了還給人一種整齊的感覺。
藍五看了看屋裡這些東西,由不得歎了口氣說:“這就是咱這逃荒人的家。
讓你們受這罪,真是!……”他說着搖了搖頭,眼睛有點潮濕了。
坐下來以後,徐秋齋問起和他同行的那幾戶人家的情況。
藍五告訴他說:“前年我們在洛陽和長松他們分了手,和春義家、斐旺家來在西安。
那時候城牆附近還沒有這些窩棚,就在車站露天住着。
後來聽說黃龍山能開荒地,斐旺家一家子跟着尉氏縣幾十家難民,到黃龍山開荒去了。
春義一心想上陝北,後來他倆口子就跟着兩輛洛陽的膠皮輪大車走了。
他們打算先到耀縣,然後再到陝北去。
可是他們走了沒有兩天,就聽說中央軍把耀縣的大路閘住了,不準難民們到陝北去。
可也沒見他們回來,也沒有問來個信。
” 徐秋齋歎了口氣說:“唉!真是大災大難啊!咱這黃泛區的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逃荒到哪裡的都有。
有人逃到新疆、甘肅,也有人逃到青海、甯夏。
就這一個西安市,逃來十幾萬人。
七十二行,幹什麼的都有。
你看這大街上、飯店裡,要飯的還不都是咱黃泛區的人。
你這還算不錯,到了戲班子裡,總算有個營生。
” 藍五說:“我才來不也是要飯?挨門吹,挨門乞讨。
反正有這一杆唢呐,不用張嘴喊爺叫奶奶。
後來碰到我一個師兄,他領了個鼓樂班子,我就到他那裡。
去年夏天才由他介紹到這‘醒獅劇團’。
” 徐秋齋說:“我看那麼多人看戲,還能分幾個錢吧?” 藍五說:“賣錢是不少。
千把個座位,天天都是滿滿的,就是開銷太大。
娛樂捐哩,所得稅哩,再加上幾個名角賬要分得高一些。
輪到俺這場面樂隊上,也就剩仨核桃倆棗了。
不過都是咱河南過來的人,都要叫過得去。
我又是一人一口。
有時候我也到俺師兄那裡幫幫忙。
這不明天裕華紗廠經理家的三少爺結婚,要訂兩盤鼓樂,我師兄這一個班也去。
到時候我也得去幫忙。
” 說到裕華紗廠,徐秋齋就把梁晴想去做工,又找不到鋪保的事說了說。
藍五說:“裕華紗廠我也不認識人,回頭我打聽打聽。
眼下倒有個事,你們可以幹幹。
劇團裡缺個寫‘海報’的,有個管帳先生識不了幾個字,寫個‘海報’差三落四,字又寫得難看,掌班的說了多次了,想請個寫‘海報’的。
大叔你教過多年學,赤楊崗的春聯都是你寫的,我想這個事你能幹。
” 徐秋齋問:“不就是往你們那小黑闆上寫個戲報嗎?”藍五說:“不光往黑闆上寫,還要用黃紙寫上紅綠字,一天要寫三四十張,還得到大街小巷去貼‘海報’,哪裡熱鬧往哪裡鑽。
” 徐秋齋說:“寫字容易。
叫我寫嘛,至少字绐他寫不錯,不管他是漢碑唐帖,寫出來還不能太難看。
就是這貼‘海報’我有點犯愁,西安城這麼大,跑一天就把我跑垮了!” 梁晴說:“大爺,你寫,我去貼,我不怕跑路。
” 藍五說:“貼‘海報’也得識字,不能貼颠倒了。
” 徐秋齋說:“這閨女心靈,我已經教她認得些
他隻把那個小風箱一拉,風箱乒乒乓乓響着,竈裡呼呼地叫着,特别是夜裡,火苗從竈嘴單噴出二三尺遠,惹得那些逛夜市的人,都要停步看幾眼。
藍五和徐秋齋在夜市上走着,到了醪糟挑子跟前,藍五說:“大叔,咱們喝碗醪糟吧!” 徐秋齋說:“算了!這種不耐饑的東西,白花錢!” 藍五說:“喝碗避避寒氣。
給您加倆雞蛋。
” 随着兩個人坐在攤子前的小闆凳上,買了兩碗醪糟吃着。
藍五先吃完,又到附近攤子上買了一隻燒雞、兩斤牛肉、十個牛舌頭燒餅。
徐秋齋看他從口袋裡掏出來的都是拾元一張的新鈔票,花錢又那麼大方,心裡想着:“莫非藍五混得不錯?一個吹響器的能有多大進項?”他心裡這麼想,可也不好問出口。
兩個人到了車站城牆跟前窩棚的門口,見裡邊還點着燈。
徐秋齋就喊說:“晴,我從‘桃花庵’把你藍五叔找來了!” 梁晴從窩棚裡慌忙跑出來。
看見藍五喊着說:“藍五叔,你果真就在這西安呀!” 藍五說:“不光在西安,還就在新聲劇院。
離這兒也就兩三站路。
”徐秋齋說:“這才真叫作‘踏破鐵鞋無覓處,找來全不費功夫’,早知道你在戲院子裡,看一回戲不就找到了?” 藍五彎腰進了窩棚,隻見地上放着一條席,席下邊鋪了點麥稭,席上邊放着一條藍印花被子,就像雞子叼的一樣,到處露着棉花套子。
席頭上放着一個三塊小木闆釘的凳子,腦油已經把它浸成黑紅顔色,大約是當枕頭用的。
這個小窩棚還分着裡外間,隔扇是幾根木棍釘成,上邊釘的全是水泥袋子,水泥袋子雖然是破的,可是每個袋子上印的字卻沒有一個是颠倒的,看了還給人一種整齊的感覺。
藍五看了看屋裡這些東西,由不得歎了口氣說:“這就是咱這逃荒人的家。
讓你們受這罪,真是!……”他說着搖了搖頭,眼睛有點潮濕了。
坐下來以後,徐秋齋問起和他同行的那幾戶人家的情況。
藍五告訴他說:“前年我們在洛陽和長松他們分了手,和春義家、斐旺家來在西安。
那時候城牆附近還沒有這些窩棚,就在車站露天住着。
後來聽說黃龍山能開荒地,斐旺家一家子跟着尉氏縣幾十家難民,到黃龍山開荒去了。
春義一心想上陝北,後來他倆口子就跟着兩輛洛陽的膠皮輪大車走了。
他們打算先到耀縣,然後再到陝北去。
可是他們走了沒有兩天,就聽說中央軍把耀縣的大路閘住了,不準難民們到陝北去。
可也沒見他們回來,也沒有問來個信。
” 徐秋齋歎了口氣說:“唉!真是大災大難啊!咱這黃泛區的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逃荒到哪裡的都有。
有人逃到新疆、甘肅,也有人逃到青海、甯夏。
就這一個西安市,逃來十幾萬人。
七十二行,幹什麼的都有。
你看這大街上、飯店裡,要飯的還不都是咱黃泛區的人。
你這還算不錯,到了戲班子裡,總算有個營生。
” 藍五說:“我才來不也是要飯?挨門吹,挨門乞讨。
反正有這一杆唢呐,不用張嘴喊爺叫奶奶。
後來碰到我一個師兄,他領了個鼓樂班子,我就到他那裡。
去年夏天才由他介紹到這‘醒獅劇團’。
” 徐秋齋說:“我看那麼多人看戲,還能分幾個錢吧?” 藍五說:“賣錢是不少。
千把個座位,天天都是滿滿的,就是開銷太大。
娛樂捐哩,所得稅哩,再加上幾個名角賬要分得高一些。
輪到俺這場面樂隊上,也就剩仨核桃倆棗了。
不過都是咱河南過來的人,都要叫過得去。
我又是一人一口。
有時候我也到俺師兄那裡幫幫忙。
這不明天裕華紗廠經理家的三少爺結婚,要訂兩盤鼓樂,我師兄這一個班也去。
到時候我也得去幫忙。
” 說到裕華紗廠,徐秋齋就把梁晴想去做工,又找不到鋪保的事說了說。
藍五說:“裕華紗廠我也不認識人,回頭我打聽打聽。
眼下倒有個事,你們可以幹幹。
劇團裡缺個寫‘海報’的,有個管帳先生識不了幾個字,寫個‘海報’差三落四,字又寫得難看,掌班的說了多次了,想請個寫‘海報’的。
大叔你教過多年學,赤楊崗的春聯都是你寫的,我想這個事你能幹。
” 徐秋齋問:“不就是往你們那小黑闆上寫個戲報嗎?”藍五說:“不光往黑闆上寫,還要用黃紙寫上紅綠字,一天要寫三四十張,還得到大街小巷去貼‘海報’,哪裡熱鬧往哪裡鑽。
” 徐秋齋說:“寫字容易。
叫我寫嘛,至少字绐他寫不錯,不管他是漢碑唐帖,寫出來還不能太難看。
就是這貼‘海報’我有點犯愁,西安城這麼大,跑一天就把我跑垮了!” 梁晴說:“大爺,你寫,我去貼,我不怕跑路。
” 藍五說:“貼‘海報’也得識字,不能貼颠倒了。
” 徐秋齋說:“這閨女心靈,我已經教她認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