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真理
關燈
小
中
大
它來自對生活的體驗。
“體驗”又是怎麼回事?體驗是情感與形象的統一。
沒有情感,就沒有想象。
那麼“情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太深了,心理學家永遠講不清楚。
對于人類的情感,你可以做心理學分析,那是科學的分析,把一個現成的情感作為一個客體來描述它的基本特征和演變規律,那叫心理學。
但是我們追問:情感本身是如何可能的?這就是一種哲學的問法。
在哲學中,我們總是追問“某某事物如何可能”,然後才留給科學做第二件事情:“某某事物實際上是怎樣的。
” 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人類的情感。
當然我們會認為動物也有情感。
比方說在黑猩猩的面部表情上,我們可以看出它們也有快樂和沮喪,但是,動物的情緒與人類的情感有本質的區分。
這個區分是什麼?人類情感的本質根源在哪裡?在這個問題上,海德格爾幫助了我們。
他告訴我們:人類領會虛無。
對虛無,我們沒有認識的可能,因為它是nothingness,我們無法認識它,我們不可能knownothing,隻能knowsomething,knownothing就是“一無所知”,nothing不可能成為know的對象。
那麼,虛無是怎麼給予我們的?在情感中給予我們,在憂慮和不安中給予我們。
憂慮和不安,是最本質的情感,因為它是對虛無的領會。
領會不是認識,這一點我們中國人是最明白的,西方哲學要到很晚才明白,要晚到海德格爾才清楚。
海德格爾認真地來讨論情感,并且認為它是比人類的認識活動更根本的一種心智力量。
這種心智力量是對虛無的領會。
隻有在對虛無的領會中,我們才把握到存在。
把握存在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時間。
時間之流,就在我們對存在的把握中被開啟了。
我們現在談論的,是哲學中最難的問題。
海德格爾的那本著作的書名就是《存在與時間》。
時間就是這樣進入我們内心的:通過情感。
在本質性的情感中,我們把握存在,時間才被開啟了。
隻有在自然科學中發展,時間才變成了一種外在的尺度,用來度量自然界的變化,那叫物理時間。
“物理時間”的概念,其實是從本真的時間概念中派生出來的。
本真的時間不是一個外在的東西,它源自我們對存在的領會。
時間之流被開啟,人就發現了自身,發現自己是人。
海德格爾非常小心謹慎地說:我們此刻不用“人”這個詞,我們用“在”。
人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在者,他領會“在”本身。
而這件事一開始就是藝術。
藝術在時間之流中抓住了存在,凝結了存在,于是,它作為作品永遠地在那裡。
語言也是這樣形成的,語言是對存在的領會之凝結。
所以,藝術和語言、勞動一樣古老。
然而,我們當代人類的心靈,喪失了發現真理的力量。
我們隻是尋找邏輯上的真理,也就是尋求“正确性”。
邏輯的真理和體驗的真理,哪一個更根本?邏輯的真理其實是對體驗的真理的重新表達而已,給體驗的真理以一個形式化的表達。
在體驗的真理中,我們才做成一個世界,使世界成為可能,使它呈現給我們。
所以,藝術不隻是對情緒的表達。
當然,我們可以把藝術作這方面的這種用途,我們難過的時候,聽一段音樂,讓我們的心情平緩一點。
藝術的這種功能在心理學上成立,這沒問題。
但是,這并不是藝術本來的使命和它的本質。
之所以要談這一番哲學上的話,是因為我總是想,倘若我們複旦大學的學生希望成為有創造性的人才,就要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擁有發現真理的力量。
這種力量不是來自邏輯的推論,而是來自偉大的想象和體驗。
藝術中體驗人生與世界 我接下來具體談一談,何謂體驗人生、體驗世界?要說這件事,我們有一個方法,就是回憶一下什麼是藝術的理想。
我們就講小的事情吧。
有時候,一部小小的藝術作品被創作出來了,它也許談不上是偉大的作品,但它仍然有一個真正的藝術上的起因。
現在我設想,我有這樣一個祖母,我是在她的關愛下長大的,長久的共同生活,使我與她之間有一種深刻的情感聯系。
我對她的人格有極為深入的領會,她作為我的老祖母,其全部的魅力和精神力量對于我的心靈影響非常大。
我就在這種影響中慢慢成長,我的成長的最重要的階段都與我的老祖母聯系在一起。
有一天,她去世了,我非常難過,那是一種非常深刻的痛苦。
我覺得她的去世是一種永不可彌補的損失,于是,我必須将這一切予以表達。
凡深刻的情感都給予我們以一種内驅力,非表現出來不可。
我想要表達的對象是如此真實,是老祖母在我的心靈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這是如此真實的東西,是真理,是人生的真相。
我要把它表現出來。
你們想,我該怎麼表現? 我找來我的一個朋友,跟他講述我的老祖母,我叙述了老祖母的形象,以及她的言行、經曆等等,說了一大串的話。
但我的那位朋友聽了之後,覺得我所說的隻是千千萬萬個老祖母中的一個,天下的老祖母大抵如此。
于是,我的這些叙述失敗了,未曾達到本來的目的,因為我原想給他以一個獨特的,同時又是非常深刻的老祖母的形象。
我要說出老祖母與我之間的全部的情感聯系以及這些聯系的全部生動的性質,我要把這一切呈現出來,我做得到嗎?語言的叙說此時是那麼蒼白無力。
怎麼辦?有另一條道路可以走。
假如我從小就學畫畫,我能畫肖像畫,我曾畫過許多張肖像畫,但我卻一直并不真正懂得繪畫的意義。
此刻,我卻突然就懂了,為什麼?因為我原本是可以把我無法用語言描述的老祖母畫出來的!于是我趕緊進入我的畫室,把我的畫布支起來,我要畫一幅油畫,把我的老祖母畫出來。
等我把這幅畫畫成功之後,我再拿給我的那位朋友觀看,而這位朋友就在一眼之中便看到了“我的老祖母”!勝過千言萬語。
在我所創作的老祖母的肖像畫中,一個人性的世界打開了,這個人性的世界是如此地豐富和深邃!我本來隻是一個業餘的畫匠,但是,通過這一次的老祖母肖像畫的創作,我成了真正的畫家。
我第一次領會到了繪畫的真實意義,它的不可取代的意義。
當然,繪畫隻是藝術之一種。
“體驗”又是怎麼回事?體驗是情感與形象的統一。
沒有情感,就沒有想象。
那麼“情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太深了,心理學家永遠講不清楚。
對于人類的情感,你可以做心理學分析,那是科學的分析,把一個現成的情感作為一個客體來描述它的基本特征和演變規律,那叫心理學。
但是我們追問:情感本身是如何可能的?這就是一種哲學的問法。
在哲學中,我們總是追問“某某事物如何可能”,然後才留給科學做第二件事情:“某某事物實際上是怎樣的。
” 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人類的情感。
當然我們會認為動物也有情感。
比方說在黑猩猩的面部表情上,我們可以看出它們也有快樂和沮喪,但是,動物的情緒與人類的情感有本質的區分。
這個區分是什麼?人類情感的本質根源在哪裡?在這個問題上,海德格爾幫助了我們。
他告訴我們:人類領會虛無。
對虛無,我們沒有認識的可能,因為它是nothingness,我們無法認識它,我們不可能knownothing,隻能knowsomething,knownothing就是“一無所知”,nothing不可能成為know的對象。
那麼,虛無是怎麼給予我們的?在情感中給予我們,在憂慮和不安中給予我們。
憂慮和不安,是最本質的情感,因為它是對虛無的領會。
領會不是認識,這一點我們中國人是最明白的,西方哲學要到很晚才明白,要晚到海德格爾才清楚。
海德格爾認真地來讨論情感,并且認為它是比人類的認識活動更根本的一種心智力量。
這種心智力量是對虛無的領會。
隻有在對虛無的領會中,我們才把握到存在。
把握存在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時間。
時間之流,就在我們對存在的把握中被開啟了。
我們現在談論的,是哲學中最難的問題。
海德格爾的那本著作的書名就是《存在與時間》。
時間就是這樣進入我們内心的:通過情感。
在本質性的情感中,我們把握存在,時間才被開啟了。
隻有在自然科學中發展,時間才變成了一種外在的尺度,用來度量自然界的變化,那叫物理時間。
“物理時間”的概念,其實是從本真的時間概念中派生出來的。
本真的時間不是一個外在的東西,它源自我們對存在的領會。
時間之流被開啟,人就發現了自身,發現自己是人。
海德格爾非常小心謹慎地說:我們此刻不用“人”這個詞,我們用“在”。
人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在者,他領會“在”本身。
而這件事一開始就是藝術。
藝術在時間之流中抓住了存在,凝結了存在,于是,它作為作品永遠地在那裡。
語言也是這樣形成的,語言是對存在的領會之凝結。
所以,藝術和語言、勞動一樣古老。
然而,我們當代人類的心靈,喪失了發現真理的力量。
我們隻是尋找邏輯上的真理,也就是尋求“正确性”。
邏輯的真理和體驗的真理,哪一個更根本?邏輯的真理其實是對體驗的真理的重新表達而已,給體驗的真理以一個形式化的表達。
在體驗的真理中,我們才做成一個世界,使世界成為可能,使它呈現給我們。
所以,藝術不隻是對情緒的表達。
當然,我們可以把藝術作這方面的這種用途,我們難過的時候,聽一段音樂,讓我們的心情平緩一點。
藝術的這種功能在心理學上成立,這沒問題。
但是,這并不是藝術本來的使命和它的本質。
之所以要談這一番哲學上的話,是因為我總是想,倘若我們複旦大學的學生希望成為有創造性的人才,就要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擁有發現真理的力量。
這種力量不是來自邏輯的推論,而是來自偉大的想象和體驗。
藝術中體驗人生與世界 我接下來具體談一談,何謂體驗人生、體驗世界?要說這件事,我們有一個方法,就是回憶一下什麼是藝術的理想。
我們就講小的事情吧。
有時候,一部小小的藝術作品被創作出來了,它也許談不上是偉大的作品,但它仍然有一個真正的藝術上的起因。
現在我設想,我有這樣一個祖母,我是在她的關愛下長大的,長久的共同生活,使我與她之間有一種深刻的情感聯系。
我對她的人格有極為深入的領會,她作為我的老祖母,其全部的魅力和精神力量對于我的心靈影響非常大。
我就在這種影響中慢慢成長,我的成長的最重要的階段都與我的老祖母聯系在一起。
有一天,她去世了,我非常難過,那是一種非常深刻的痛苦。
我覺得她的去世是一種永不可彌補的損失,于是,我必須将這一切予以表達。
凡深刻的情感都給予我們以一種内驅力,非表現出來不可。
我想要表達的對象是如此真實,是老祖母在我的心靈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這是如此真實的東西,是真理,是人生的真相。
我要把它表現出來。
你們想,我該怎麼表現? 我找來我的一個朋友,跟他講述我的老祖母,我叙述了老祖母的形象,以及她的言行、經曆等等,說了一大串的話。
但我的那位朋友聽了之後,覺得我所說的隻是千千萬萬個老祖母中的一個,天下的老祖母大抵如此。
于是,我的這些叙述失敗了,未曾達到本來的目的,因為我原想給他以一個獨特的,同時又是非常深刻的老祖母的形象。
我要說出老祖母與我之間的全部的情感聯系以及這些聯系的全部生動的性質,我要把這一切呈現出來,我做得到嗎?語言的叙說此時是那麼蒼白無力。
怎麼辦?有另一條道路可以走。
假如我從小就學畫畫,我能畫肖像畫,我曾畫過許多張肖像畫,但我卻一直并不真正懂得繪畫的意義。
此刻,我卻突然就懂了,為什麼?因為我原本是可以把我無法用語言描述的老祖母畫出來的!于是我趕緊進入我的畫室,把我的畫布支起來,我要畫一幅油畫,把我的老祖母畫出來。
等我把這幅畫畫成功之後,我再拿給我的那位朋友觀看,而這位朋友就在一眼之中便看到了“我的老祖母”!勝過千言萬語。
在我所創作的老祖母的肖像畫中,一個人性的世界打開了,這個人性的世界是如此地豐富和深邃!我本來隻是一個業餘的畫匠,但是,通過這一次的老祖母肖像畫的創作,我成了真正的畫家。
我第一次領會到了繪畫的真實意義,它的不可取代的意義。
當然,繪畫隻是藝術之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