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人生境界
關燈
小
中
大
意志決定論。
儒家和道家的學說會産生命理學,那麼命理學把我們的命說成是什麼呢?它的來曆是什麼?不歸我們管的富貴窮通是怎麼決定的? 漢代思想家王充寫過一本書叫《論衡》,一開始就把這件事講得非常清楚: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都不因我們後天的操守而變化——道德好的人就富貴,道德不好的人就貧賤?你看到的經常是倒過來的情況,是吧?——富貴窮通,不由我們後天的操守來決定,決定它的是我們的初禀之氣。
初禀,就是我們出生的那一刻,禀受了天地陰陽五行之氣。
陰陽五行之氣是始終在流轉的。
某年某月某日某時,金木水火土是這樣一個配比,你就在這個時辰出生了,這叫初禀。
禀受天地之氣的情況可以記載在時間裡。
中國人的時間是怎麼記載的?天幹地支,十個天幹、十二個地支。
别以為它等于ABCDEFG。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幹,分屬五行。
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
十二個地支裡,也藏着金木水火土。
合起來叫天幹地支,一共八個字,你的初禀之氣就在裡邊了。
你出生的那一年,比如說今年是甲午,假如你今年出生,甲木午火,不用問,八字當中第一不缺木,第二不缺火,這是可以判斷清楚的,這叫年幹年支。
那麼月呢,又是天幹地支,叫月幹月支。
那麼每一天,叫日幹日支。
每一個時辰,又有時幹時支。
加起來一共八個字。
我們看這八個字,是在看什麼?從儒家和道家的哲學裡面産生出來的中國式的科學,命理學,就是讓我們閱讀這八個字—— 讀一個金木水火土的配比,讀它的比例與配合的關系。
我一直把八字比喻為上天給我們每個人開的一個藥方。
我們知道,中醫的藥方其實是一個組合。
上天給我們每一個出生在那一時刻的人,也開了一個藥方,這跟中醫一樣。
所以,正宗的中醫,一定會看八字,這兩門學問是通的,通到什麼程度?一個很認真的有水平的中醫,為你診治一種很難醫的病時,他會跟你講,你也把你的出生年月日時告訴我吧。
因為醫生醫得了病,醫不了命。
你不能反對中醫是一門中國式的科學,你同樣也不能反對命理學是中國式的科學,它們都建立在中國的儒家道家的宇宙論的基礎上。
人生若幹個大事,無一不是命。
各位認為,我在宣揚一種消極的人生觀?不是的,這是真正積極的人生觀。
假如你以為,你的富貴窮通乃至子孫後代的富貴全是努力出來的結果,我們不光安排好自己的富貴,還要為下一代的富貴做好準備?你肯定錯了。
兒孫有兒孫的命,你也有你的命,命是不一樣的。
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那種親情,是儒家特别強調的。
那麼強調得過分了以後,我們這輩子就活得很累很苦。
可憐天下父母心,因為儒家的精神,最可憐的是中國父母對吧?于是佛家來幫我們減輕一點負擔,佛家告訴我們,孩子跟我們的關系,其實就是他借胎而來,下輩子不再相遇,你也解放了。
所以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一方面仍然要有儒家精神,但另一方面,對他的結果不再很難過或者很得意,都不必。
你得意了,那叫貪天功為己有,不是你努力的成果。
你應當努力的根本的事情,是教他怎麼做人,幫助他形成人生的信念和心靈的力量,讓他們在任何的人生處境中都能活出生命的意義來,這才是正确的。
所以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你知命了,你才知道富貴窮通不歸我們管,我們不要把這短暫的人生交付給兩件事情,一個叫名,一個叫利。
奔忙了一輩子,奔到快走了的時候你才後悔,那來不及。
在富貴窮通這件事情上,我們如果去奮鬥,那叫謀虛逐妄,你該有怎樣的東西,就是怎樣的東西。
有了這個認識作前提,我們才知道做君子是什麼意思。
君子可以面對不同的生活處境而仍然活得有意義。
孟子說,大丈夫有三個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這才是積極的人生觀。
假如我們這一輩子是為富貴而奔忙的,那是消極的人生。
吾心即是宇宙 中國哲學的主題,就是人如何安排好自己這個最難安排的生命。
圍繞這個主題展開了兩千多年的曆史,到了宋明新儒學的階段,終于達到了它的最高境界,其成果就是王陽明心學。
儒道佛三家的人生境界,在宋明新儒學階段合流了。
于是,南宋的陸象山(陸九淵)說出這樣一句話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在西方哲學中形成的宇宙觀是物質的宇宙觀,在中國人生哲學中形成的宇宙觀是道德的宇宙觀、人心的宇宙觀。
那麼真理在哪一邊呢?我們今天學了那麼多西方自然科學,中國儒家講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因此就是荒謬的話嗎? 宇宙趨向于生命,生命趨向于情感,情感的最高狀态是人心。
我們看王陽明先生怎麼說。
王陽明說,人與人之間會分離開來,人與物之間也有分離,這種分離叫形骸之間隔。
我跟你之間固然是兩個不同的身體,但是,倘若一個小孩掉到井裡,你看到了,會怎麼樣?怵惕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怵惕是驚恐,恻隐是感同身受,你情不自禁地先要去救他,這就是仁心的發動,叫初念。
最初的念頭是真理。
雖然你跟小孩之間有形骸之間隔,但你的仁心突破了間隔,這叫仁心感通,于是你要去救他。
小孩畢竟是同類,也是人。
那麼鳥獸的哀鳴,我們聽到了會怎麼樣?會起不忍之心。
無端地殘害動物,為中國思想所不許。
鳥獸當然是動物了,跟我們有接近的地方,那麼植物呢?花草無端地被踐踏,我們也會生憫恤之心。
花草算是有生命的,那麼無生命的瓦石呢?瓦石無端地被毀壞,我們也會生顧惜之心。
因此宇宙是一個總體,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就是宇宙趨向于生命。
那麼天道在哪裡?在人的生命情感中。
用佛家的話說,最高的有情物是人。
為什麼?人有心。
這個心跟天道一緻。
中國哲學是這樣理解宇宙的。
西方思想理解的宇宙是物質的,物質的宇宙,是有待人類用概念和技術去處理的對象。
我認為,西方人對宇宙的認識在它的根本點上是錯的,雖然這個錯産生了一系列科技的成果。
但人跟宇宙是一體的,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這個一體是怎麼來的?仁心感通萬物,所以是“一體之仁”。
中國的思想如果将來可以發揚光大,它一定啟發今天已經陷入虛無主義的西方文明。
重新看待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事關人類未來的命運。
我想這應該是二十一世紀的主題。
如果說十九世紀開始的是科學的世紀、資本的世紀,那麼二十一世紀的主題是哲學的和宗教的。
在哲學方面,一定是中國哲學。
西方哲學隻能走那一條開啟科學的道路,西方哲學終結在它今天的科學裡了。
謝謝。
儒家和道家的學說會産生命理學,那麼命理學把我們的命說成是什麼呢?它的來曆是什麼?不歸我們管的富貴窮通是怎麼決定的? 漢代思想家王充寫過一本書叫《論衡》,一開始就把這件事講得非常清楚: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都不因我們後天的操守而變化——道德好的人就富貴,道德不好的人就貧賤?你看到的經常是倒過來的情況,是吧?——富貴窮通,不由我們後天的操守來決定,決定它的是我們的初禀之氣。
初禀,就是我們出生的那一刻,禀受了天地陰陽五行之氣。
陰陽五行之氣是始終在流轉的。
某年某月某日某時,金木水火土是這樣一個配比,你就在這個時辰出生了,這叫初禀。
禀受天地之氣的情況可以記載在時間裡。
中國人的時間是怎麼記載的?天幹地支,十個天幹、十二個地支。
别以為它等于ABCDEFG。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幹,分屬五行。
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
十二個地支裡,也藏着金木水火土。
合起來叫天幹地支,一共八個字,你的初禀之氣就在裡邊了。
你出生的那一年,比如說今年是甲午,假如你今年出生,甲木午火,不用問,八字當中第一不缺木,第二不缺火,這是可以判斷清楚的,這叫年幹年支。
那麼月呢,又是天幹地支,叫月幹月支。
那麼每一天,叫日幹日支。
每一個時辰,又有時幹時支。
加起來一共八個字。
我們看這八個字,是在看什麼?從儒家和道家的哲學裡面産生出來的中國式的科學,命理學,就是讓我們閱讀這八個字—— 讀一個金木水火土的配比,讀它的比例與配合的關系。
我一直把八字比喻為上天給我們每個人開的一個藥方。
我們知道,中醫的藥方其實是一個組合。
上天給我們每一個出生在那一時刻的人,也開了一個藥方,這跟中醫一樣。
所以,正宗的中醫,一定會看八字,這兩門學問是通的,通到什麼程度?一個很認真的有水平的中醫,為你診治一種很難醫的病時,他會跟你講,你也把你的出生年月日時告訴我吧。
因為醫生醫得了病,醫不了命。
你不能反對中醫是一門中國式的科學,你同樣也不能反對命理學是中國式的科學,它們都建立在中國的儒家道家的宇宙論的基礎上。
人生若幹個大事,無一不是命。
各位認為,我在宣揚一種消極的人生觀?不是的,這是真正積極的人生觀。
假如你以為,你的富貴窮通乃至子孫後代的富貴全是努力出來的結果,我們不光安排好自己的富貴,還要為下一代的富貴做好準備?你肯定錯了。
兒孫有兒孫的命,你也有你的命,命是不一樣的。
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那種親情,是儒家特别強調的。
那麼強調得過分了以後,我們這輩子就活得很累很苦。
可憐天下父母心,因為儒家的精神,最可憐的是中國父母對吧?于是佛家來幫我們減輕一點負擔,佛家告訴我們,孩子跟我們的關系,其實就是他借胎而來,下輩子不再相遇,你也解放了。
所以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一方面仍然要有儒家精神,但另一方面,對他的結果不再很難過或者很得意,都不必。
你得意了,那叫貪天功為己有,不是你努力的成果。
你應當努力的根本的事情,是教他怎麼做人,幫助他形成人生的信念和心靈的力量,讓他們在任何的人生處境中都能活出生命的意義來,這才是正确的。
所以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你知命了,你才知道富貴窮通不歸我們管,我們不要把這短暫的人生交付給兩件事情,一個叫名,一個叫利。
奔忙了一輩子,奔到快走了的時候你才後悔,那來不及。
在富貴窮通這件事情上,我們如果去奮鬥,那叫謀虛逐妄,你該有怎樣的東西,就是怎樣的東西。
有了這個認識作前提,我們才知道做君子是什麼意思。
君子可以面對不同的生活處境而仍然活得有意義。
孟子說,大丈夫有三個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這才是積極的人生觀。
假如我們這一輩子是為富貴而奔忙的,那是消極的人生。
吾心即是宇宙 中國哲學的主題,就是人如何安排好自己這個最難安排的生命。
圍繞這個主題展開了兩千多年的曆史,到了宋明新儒學的階段,終于達到了它的最高境界,其成果就是王陽明心學。
儒道佛三家的人生境界,在宋明新儒學階段合流了。
于是,南宋的陸象山(陸九淵)說出這樣一句話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在西方哲學中形成的宇宙觀是物質的宇宙觀,在中國人生哲學中形成的宇宙觀是道德的宇宙觀、人心的宇宙觀。
那麼真理在哪一邊呢?我們今天學了那麼多西方自然科學,中國儒家講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因此就是荒謬的話嗎? 宇宙趨向于生命,生命趨向于情感,情感的最高狀态是人心。
我們看王陽明先生怎麼說。
王陽明說,人與人之間會分離開來,人與物之間也有分離,這種分離叫形骸之間隔。
我跟你之間固然是兩個不同的身體,但是,倘若一個小孩掉到井裡,你看到了,會怎麼樣?怵惕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怵惕是驚恐,恻隐是感同身受,你情不自禁地先要去救他,這就是仁心的發動,叫初念。
最初的念頭是真理。
雖然你跟小孩之間有形骸之間隔,但你的仁心突破了間隔,這叫仁心感通,于是你要去救他。
小孩畢竟是同類,也是人。
那麼鳥獸的哀鳴,我們聽到了會怎麼樣?會起不忍之心。
無端地殘害動物,為中國思想所不許。
鳥獸當然是動物了,跟我們有接近的地方,那麼植物呢?花草無端地被踐踏,我們也會生憫恤之心。
花草算是有生命的,那麼無生命的瓦石呢?瓦石無端地被毀壞,我們也會生顧惜之心。
因此宇宙是一個總體,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就是宇宙趨向于生命。
那麼天道在哪裡?在人的生命情感中。
用佛家的話說,最高的有情物是人。
為什麼?人有心。
這個心跟天道一緻。
中國哲學是這樣理解宇宙的。
西方思想理解的宇宙是物質的,物質的宇宙,是有待人類用概念和技術去處理的對象。
我認為,西方人對宇宙的認識在它的根本點上是錯的,雖然這個錯産生了一系列科技的成果。
但人跟宇宙是一體的,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這個一體是怎麼來的?仁心感通萬物,所以是“一體之仁”。
中國的思想如果将來可以發揚光大,它一定啟發今天已經陷入虛無主義的西方文明。
重新看待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事關人類未來的命運。
我想這應該是二十一世紀的主題。
如果說十九世紀開始的是科學的世紀、資本的世紀,那麼二十一世紀的主題是哲學的和宗教的。
在哲學方面,一定是中國哲學。
西方哲學隻能走那一條開啟科學的道路,西方哲學終結在它今天的科學裡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