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人生境界

關燈
我們今天來講這樣一個話題:中國哲學的人生境界。

     我們正處于當代這樣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也一直在中西思想和中西文化的對話乃至沖突之中,今天的中國人仍然面對這樣一個很根本的問題:我們民族下一步的發展,它的前景,它的道路,究竟跟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思想有什麼關聯? 還有一個與此相關聯的問題,我們當下中國人的生活,其精神家園究竟在哪裡?在當下這樣一個時代中,這一問題顯得非常重要,也非常緊迫。

     哲學與我們這個民族的關系是什麼?舉目望去,在全世界各個民族中,隻有一個民族是真正的哲學的民族,這就是中華民族。

    其他民族在其最高的精神層面上講都是宗教的民族。

     雖然我們這個民族也有宗教徒,但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不是宗教精神,這一點毫無疑問。

    那麼我們這個民族向來靠什麼來建構其精神家園呢? 我們靠的是哲學。

    哲學上的修養是中國向來的教育傳統。

    我們在孩提時代,甚至還沒有識字的時候,我們已經進入了最初的哲學修養之中。

    兒童聽大人談話、旁聽成年人之間的交流,往往會聽到來自《論語》的話,來自《孟子》的話,或來自《老子》的話,差不多可以說我們從小就耳濡目染地在某種哲學的思想裡了。

     後來就有了文人專為少年兒童編訂哲學啟蒙讀物,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三字經》。

    《三字經》不是宗教的作品,其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個哲學的命題。

    可見哲學的修養是中國人教育下一代一開始就要做的事,幫助下一代以哲學的方式來營造最初的精神家園,來獲得做人的準則和人生的目标。

     我們也都知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這四本書,其中的《大學》講的是“大人之學”,也就是教一個人如何成為真正的人——君子。

    是大人,而不是小人。

     中國的哲學就是人生哲學。

    在這一點上,中國哲學跟西方哲學有了區别。

    西方哲學不是不談論人生,但是人生并不是西方哲學的主題。

    西方哲學的主題是知識的問題:人如何獲得關于外部世界可靠的知識、确鑿無疑的知識,這種可靠的、确鑿無疑的知識,它的前提,它的方法,它的基礎是什麼?這向來是西方哲學的主題。

     西方哲學産生了它的重要成果,就是今天我們都在學習的西方的自然科學。

    沒有西方的哲學,就沒有西方今天的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是從哲學中派生出來的。

    中國哲學并不很關注關于自然界的知識,中國哲學的主題是人生問題的解決。

     無限心與有限物 人生為什麼成了問題,而且是很根本的問題?是因為人最麻煩的、最難處理的,就是自己這個生命。

    生命外部的麻煩容易對付,我們可以運用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安排好我們的生存環境,讓我們的生存環境更适于我們的生存,這是生命外部麻煩的解決。

    生命内部的麻煩很難對付。

    什麼是生命内部的麻煩?就是如何安頓我們的心。

     為什麼會有一個心的安頓的問題?孔子說過這樣的話: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約,表示貧賤的生活處境;樂,表示富貴的生活處境。

    什麼是不仁者?不是指壞人,是指心沒有安頓好的人。

    何謂心沒有安頓好?按照儒家的認識,就是心中沒有仁之常體。

    心中無仁之常體的人,就被稱為不仁者。

     倘若以這個标準,大概可以這麼講:包括我王德峰在内的大多數人都屬于不仁者。

    因為心中無仁之常體,所以貧賤難耐凄涼,富貴不能樂業,左也不安,右也不安。

     生命内部的問題是安頓心靈的問題。

    心靈為什麼要安頓呢?人之心跟動物之心不一樣。

    動物的心,有些高級一點的動物有心髒,這是生物學的概念,用英語來說是heart;也有意識狀态或心智狀态,這是心理學的概念,在英語中用一個詞叫mind。

    高級的動物也有心智狀态,有意識狀态,還有喜、怒、哀、樂。

    狗會歡樂,狗也會悲哀。

    黑猩猩還會露出哀傷的面容。

    在這個意義上,它們也有這樣一個作為mind的心,它是心理學的對象,所以還有動物心理學,專門研究動物心理的。

     但是人心不僅于此,人心還有超出生物層面、心理層面之上的一個層面。

    這個層面,英語當中就找不到詞來表達。

    德語當中有一個詞:Gmute。

    它是指超生物、超心理層面之上的心。

     心有這個方面,中國人非常早就明白了,在先秦的時候,通過孟子明白了這一點。

    孟子講的心,不是生物學的對象,也不是心理學的對象。

    孟子講的恻隐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被稱為善之四端。

    這個心,既不是生物學所能研究的,也不是心理學所能研究的,它是哲學的題材。

    人心有無限的一面;heart(心髒)、mind(心智狀态),是心的有限的一面。

     有人說,你拿出證據來說明我們的心有無限的一面。

    證據在哪裡?證據很清楚。

     人的存在是時間性存在,我們活着的每一個當下都在籌劃着未來。

    比方說我此刻正做講座,我說出這句話來的同時,正在籌劃下一句話,我們每一個當下,都是在對未來的籌劃中度過的,當然,也攜帶着過去。

    所以時間其實是三維的,在它的每一個瞬間裡邊,有過去、現在和未來。

    那麼未來是什麼?未來還不是事實,未來是尚不存在的東西,我們卻在籌劃着這尚不存在的東西,這件事情本身證明了人心有無限的一面。

     如果我們不能突破當下的現實,那麼我們的心永遠隻是有限的,我們欲望的對象、我們認知的對象,無一不是有限的事。

    但是倘若我們要突破限制,我們要超越現實去設想一個尚不存在的東西,就是指向未來,這便證明了我們的心有無限的一面。

     心有超越現實的一面,也就是說心提出理想。

    我不敢相信動物有理想,當然你不能這樣問:你非動物,安知動物沒有生命理想?這樣我就無法回答。

    但是我們可以确鑿無疑地回答的是,我們作為人,肯定有生命理想,這一點是确鑿無疑的。

    好,那就同時證明,人心有無限的一面。

     這個無限的一面如何安頓,使人生成了問題。

    什麼是人生問題?這就是。

     假定有某人經過好多年的努力,積攢了一大筆錢,終于買下了他夢寐以求的那幢豪華别墅。

    當他買下豪華别墅的那一天,他心裡這樣想:從今天起,我的幸福人生開始了。

    他這個想法能成立嗎?肯定不能成立,因為這幢别墅将來一定是别人住的,他自己隻是暫時地住一住,他現在不知道将來是誰住。

    我們都是人生匆匆的過客,我們的心的無限的一面是無法安頓在哪怕再豪華的别墅上的,因為它還是個有限的事物。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有時候失敗,有時候成功,每一項具體的成功都不足以安頓我們心的無限的一面。

    假定我們達到了我們曾有過的所有的目标,結果會怎樣呢?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