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峽谷
關燈
小
中
大
河、睡過雨林的人,第一次在生活裡短兵相接,反而不知所措。
他幾次想逃,可她偏不許,以死要挾。
這或許是他想殺死她的原因——徹底逃離。
除了冒險和旅行,兩個人幾乎沒有一點共同點。
她專愛研究各種食材的搭配、點心的烘焙,喜歡端上一桌色澤誘人、豐盛可口的菜肴,偷瞄對方嚅動的唇,靜靜等待誇贊。
他卻因為小時候一次鼻腔手術,嗅覺極弱,連帶着味覺也幾乎零星不剩。
再好吃的飯菜,于他也不過是填飽肚子。
她更喜歡獨處,沉潛入曲折幽暗的内心世界,一點一點挖出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反複咀嚼。
而他偏愛呼朋引伴,找來一大群朋友喝酒閑談,酒席遲遲不散,她邊賠笑邊盯着餐桌上方的鐘表指針,既對時間懷有敵意,又渴望被時間救贖。
等到衆人散去,他一頭紮到床上,鼾聲四起,留她一人在廚房裡對付杯盤狼藉。
她愛做夢,也愛和人分享夢境。
每次她一開口,他便打起哈欠。
他不能理解,為什麼夢中的自己出了軌,他卻要在現實中受到她情感上的壓迫,替夢裡的自己背鍋。
他更熱衷于談論照相機的型号、遊戲裡的角色。
她不懂,為什麼他對自己毫不關心,甚至不去追問:夢中的那雙大手究竟是誰的? 她相信天長地久,他反駁說那不過是糊弄人的把戲。
他相信一見鐘情,她說那不過是自我麻痹、自我欺騙。
她會為某一部劇的某一個橋段痛哭失聲,他卻冷眼看她,像看一個不理解的笑話。
她見他沉浸在遊戲角色裡,企圖引誘他回到現實,卻遭到他的呵斥。
那是真的,他說。
那也是真的,她争辯。
最初,他們在糾纏不清的藤蔓之間費力摸索,想要找到同一根。
因為宋小餘堅信,自己的父母已經找到了那根藤蔓,他們可以,她和陳沉一定也可以。
她從未問過他們是何時找到的,又是怎樣找到的。
她所記得的,無非是他們不曾當着她的面争吵,從未像大部分夫妻那樣為一件小事産生龃龉,更沒有大打出手過。
他們都在用生命愛她,想給她最好的。
照相時,她被抱到中間,一邊是爸爸,一邊是媽媽。
睡覺時,她就趴在兩人之間,同時擁有兩個人的愛。
吃飯時,她上桌的那一刻,他們才肯停下手裡的活,從廚房鑽出來。
宋小餘從未意識到,其實他們不曾在她面前表達過愛意。
他們的和諧和互不叨擾,在她看來是心有靈犀、相濡以沫,實際上更像鐘的上下擺錘,以她為軸随歲月流轉,悠悠地擺動,卻避免對視、質詢與産生交集。
成年後的宋小餘離開了那個“和諧”的家。
她原以為馮好靜和宋江濤終于可以抛開自己,享受二人世界了。
後來她接到母親馮好靜的電話,聽到她哭訴自己如何孤獨,小時候鑄造的美夢才轟然倒塌。
宋小餘自以為站在“正義”一方,打電話向父親宋江濤質問,他異常平靜地說:我從來沒愛過她。
父親沒有錯,母親也沒有錯。
兩個人卻錯了。
她想糾正這一點,分别跑去好言相勸。
父親咬着牙對她說:别勸了,就不該娶她,随便找個人都比她強百倍。
母親逞強,咬咬牙說:婚姻就這樣,跟了誰就是誰了,後悔也沒轍。
宋小餘哭了。
為誰而哭呢?她回憶起過去的種種細節,事實像八月毒辣的太陽,她每個毛孔都曬得滾燙,留下一道道猩紅色的傷疤。
越忙于掩蓋,傷疤就烙得越深。
他們的擺鐘沒了軸,再也沒有動過一絲一毫。
宋小餘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就是那根藤蔓。
他們死死抓住自己,就等于抓住了懸于陡崖的婚姻。
她離開後,兩人再也找不到那根藤蔓了,婚姻便向無盡的深淵墜落。
那之後,馮好靜再也沒有和她講過“愛情彩票論”。
宋小餘問她:你愛他嗎?得到的答案是:我心疼他。
從什麼時候開始,愛變成了心疼?心疼是不愛了,還是依然是愛的一種?她聽着電話那端傳來的馮好靜的哭聲,開始擔心自己。
陳沉也覺得日子無趣。
筵席散去的疲累時刻,四肢慵懶的清晨,難以入眠的夏夜,出租屋裡尴尬對視的瞬間,他們暗自謀劃着分開的事。
宋小餘想象着陳沉在面前說出那兩個字,發覺自己并不驚慌,隻是心情慢慢暗沉下去。
不如下周去一趟死亡峽谷吧。
陳沉把遊戲的音量調小,從卧室伸出頭。
她停下手中洗了一半的碗筷,淚水奪眶而出,說不上是希望還是痛苦。
從靠近舊金山的小鎮出發,一路向東南開去。
途經一号公路,蔚藍的大海在陽光下波光粼粼。
海天相接處,不時有白鷗徜徉飛過。
不寬的公路在山崖的一側甩着大彎,車子呼嘯着從對面一閃而過,沿曲折的山路向上盤行。
轉彎時,陳沉故意松開方向盤上的一隻手,車輪向山崖偏移。
他
他幾次想逃,可她偏不許,以死要挾。
這或許是他想殺死她的原因——徹底逃離。
除了冒險和旅行,兩個人幾乎沒有一點共同點。
她專愛研究各種食材的搭配、點心的烘焙,喜歡端上一桌色澤誘人、豐盛可口的菜肴,偷瞄對方嚅動的唇,靜靜等待誇贊。
他卻因為小時候一次鼻腔手術,嗅覺極弱,連帶着味覺也幾乎零星不剩。
再好吃的飯菜,于他也不過是填飽肚子。
她更喜歡獨處,沉潛入曲折幽暗的内心世界,一點一點挖出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反複咀嚼。
而他偏愛呼朋引伴,找來一大群朋友喝酒閑談,酒席遲遲不散,她邊賠笑邊盯着餐桌上方的鐘表指針,既對時間懷有敵意,又渴望被時間救贖。
等到衆人散去,他一頭紮到床上,鼾聲四起,留她一人在廚房裡對付杯盤狼藉。
她愛做夢,也愛和人分享夢境。
每次她一開口,他便打起哈欠。
他不能理解,為什麼夢中的自己出了軌,他卻要在現實中受到她情感上的壓迫,替夢裡的自己背鍋。
他更熱衷于談論照相機的型号、遊戲裡的角色。
她不懂,為什麼他對自己毫不關心,甚至不去追問:夢中的那雙大手究竟是誰的? 她相信天長地久,他反駁說那不過是糊弄人的把戲。
他相信一見鐘情,她說那不過是自我麻痹、自我欺騙。
她會為某一部劇的某一個橋段痛哭失聲,他卻冷眼看她,像看一個不理解的笑話。
她見他沉浸在遊戲角色裡,企圖引誘他回到現實,卻遭到他的呵斥。
那是真的,他說。
那也是真的,她争辯。
最初,他們在糾纏不清的藤蔓之間費力摸索,想要找到同一根。
因為宋小餘堅信,自己的父母已經找到了那根藤蔓,他們可以,她和陳沉一定也可以。
她從未問過他們是何時找到的,又是怎樣找到的。
她所記得的,無非是他們不曾當着她的面争吵,從未像大部分夫妻那樣為一件小事産生龃龉,更沒有大打出手過。
他們都在用生命愛她,想給她最好的。
照相時,她被抱到中間,一邊是爸爸,一邊是媽媽。
睡覺時,她就趴在兩人之間,同時擁有兩個人的愛。
吃飯時,她上桌的那一刻,他們才肯停下手裡的活,從廚房鑽出來。
宋小餘從未意識到,其實他們不曾在她面前表達過愛意。
他們的和諧和互不叨擾,在她看來是心有靈犀、相濡以沫,實際上更像鐘的上下擺錘,以她為軸随歲月流轉,悠悠地擺動,卻避免對視、質詢與産生交集。
成年後的宋小餘離開了那個“和諧”的家。
她原以為馮好靜和宋江濤終于可以抛開自己,享受二人世界了。
後來她接到母親馮好靜的電話,聽到她哭訴自己如何孤獨,小時候鑄造的美夢才轟然倒塌。
宋小餘自以為站在“正義”一方,打電話向父親宋江濤質問,他異常平靜地說:我從來沒愛過她。
父親沒有錯,母親也沒有錯。
兩個人卻錯了。
她想糾正這一點,分别跑去好言相勸。
父親咬着牙對她說:别勸了,就不該娶她,随便找個人都比她強百倍。
母親逞強,咬咬牙說:婚姻就這樣,跟了誰就是誰了,後悔也沒轍。
宋小餘哭了。
為誰而哭呢?她回憶起過去的種種細節,事實像八月毒辣的太陽,她每個毛孔都曬得滾燙,留下一道道猩紅色的傷疤。
越忙于掩蓋,傷疤就烙得越深。
他們的擺鐘沒了軸,再也沒有動過一絲一毫。
宋小餘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就是那根藤蔓。
他們死死抓住自己,就等于抓住了懸于陡崖的婚姻。
她離開後,兩人再也找不到那根藤蔓了,婚姻便向無盡的深淵墜落。
那之後,馮好靜再也沒有和她講過“愛情彩票論”。
宋小餘問她:你愛他嗎?得到的答案是:我心疼他。
從什麼時候開始,愛變成了心疼?心疼是不愛了,還是依然是愛的一種?她聽着電話那端傳來的馮好靜的哭聲,開始擔心自己。
陳沉也覺得日子無趣。
筵席散去的疲累時刻,四肢慵懶的清晨,難以入眠的夏夜,出租屋裡尴尬對視的瞬間,他們暗自謀劃着分開的事。
宋小餘想象着陳沉在面前說出那兩個字,發覺自己并不驚慌,隻是心情慢慢暗沉下去。
不如下周去一趟死亡峽谷吧。
陳沉把遊戲的音量調小,從卧室伸出頭。
她停下手中洗了一半的碗筷,淚水奪眶而出,說不上是希望還是痛苦。
從靠近舊金山的小鎮出發,一路向東南開去。
途經一号公路,蔚藍的大海在陽光下波光粼粼。
海天相接處,不時有白鷗徜徉飛過。
不寬的公路在山崖的一側甩着大彎,車子呼嘯着從對面一閃而過,沿曲折的山路向上盤行。
轉彎時,陳沉故意松開方向盤上的一隻手,車輪向山崖偏移。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