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
關燈
小
中
大
頭小夥子的電動車,在漫天的紙片碎屑裡左躲右閃。
小夥子比她還小三歲,來京兩年,住在六環以北,他穿着中介統一要求的西裝,胸前挂着工作牌,娴熟地在風裡騎行,異常英勇。
尤子剛邁進屋子,抖掉沾在衛衣帽上的枯樹葉,便被一股刺鼻的塗料味嗆出了眼淚。
“這房子……剛裝修完吧?”“有一陣子了,兩三個月吧,能住,機器都檢測了。
早上還有一個小姑娘來看了,挺中意的。
”尤子在濃烈的氣味中用力屏住呼吸,忽然想起高中時的密友家裡換新房裝修,為上學方便急着搬了進去,不到半年被确診為白血病,高三讀到一半就去世了。
她們曾約定一起到北京讀大學,去博雅塔邊未名湖畔。
在那個四川小城,能到京城頂尖的大學讀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因為這個約定,尤子滿懷鬥志,在這件事發生後卻如松了弦的箭,直直紮進泥土裡。
她最終考進家門口一所二本大學,被調劑到了哲學系。
她的大學沒有博雅塔和未名湖,隻有不斷逃課讓她幫忙簽到的同學,還有一節節雲裡霧裡的哲學課。
“你覺得怎麼樣?這房子雖老,但地點不錯,朝南向北,明廳明衛,鄰居都是老人,安靜得很。
”平頭小夥子高亢的嗓音将她拉回現實。
尤子逃也似的沖進黑夜。
夜裡十點,街上車水馬龍,應酬的,醉酒的,戀愛的,接吻的,抱孩子去醫院的,路邊賣玫瑰花的,擺攤貼手機膜的,練習滑闆的。
在老家,九點鐘不到,路上就沒什麼人了,人人安于生活的貧瘠,也被這貧瘠帶來的安穩感滋養着。
尤子不曾同時被這麼多人包圍,也從沒有嘗過這般無處逃遁的孤獨。
這裡的人如一顆顆互不幹涉的星辰,在夜空裡擦身而過,孤獨像從遠處蔓延而至的潮水,一浪高過一浪,喧嚣着,肆虐着,永無止盡。
她不知怎的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們,從她出生,他們便在那裡,看着她長大,成熟,她看着他們衰老,死去。
張阿姨家的泰迪去年在路邊被車撞死,今年又添了兩隻小泰迪,叫聲更尖了。
劉大媽的兒子找不到工作,在小區裡撿紙箱收報紙,手臂上的紋身洗得發紅,若隐若現。
王嬸的外孫女今年該上小學了,逢年過節見面時大聲喊“阚姐姐好”,不會念錯字。
吳伯伯種的花該開了,整個走廊回蕩着淡淡的花香。
走在回旅店的路上,尤子掏出手機,想和媽媽聊聊讓人匪夷所思的中介、高昂的房租和吹得她滿臉灰土的倒黴大風天,打開通訊錄,手指懸在半空中,又收了回去。
轉過臨近旅店的一處街角,她聽見有人說“尤子今天已經做得很好了”,她笑了笑,回過神,發現聲音是從自己的胸腔裡發出來的。
嘴上說着不許哭,可還是流淚了,蓦地懷念起鄰居們表情誇張地說她“長高了”“變漂亮了”“越長越像媽媽了”。
那時的她還是個滿院瘋跑的假小子,沒拿這些話當回事。
打那個舉報電話前,尤子和一對情侶合租八十年代建起的小區公寓。
四十平米的房子裡,雙方都小心翼翼地生活着,那對情侶在客廳壓低聲音說話,房間裡也從未鬧出過什麼動靜。
尤子則盡量在單位解決晚飯,以免打攪他們的二人世界。
更多的苦惱來自年久失修的家具和家電,洗澡時噴頭掉落、馬桶的沖水按鈕失靈、廚房的水池管道堵塞、卧室窗子的把手折斷、不合時宜地斷網、停電、停水、停氣……房東大概是将尤子的手機号碼拉進了黑名單,電話打不通,她便自己學會了修理家具家電,不勞煩别人動手。
兩年前的一個早上,尤子起床後推開卧室門,發現客廳的瓷磚上散落着白花花的牆皮。
她蹲在地上研究了一會兒,隐約聞到一股燒焦的膠皮味,起身沿牆壁望上去,洗衣機上方的牆裡呲呲地響,像是火爐裡那種噼裡啪啦的動靜。
天花闆和牆壁交界處,一塊碗口大的窟窿裡冒着火苗。
出于本能,她敞開門窗,站在走廊裡撥通了火警電話。
不久後,消防員趕到。
那時牆壁中的火苗早已熄滅,客廳裡飄着薄薄的煙。
尤子和消防員一道,敲開了樓上鄰居的門。
門嘭地彈開,洗衣粉味混雜着濃重的汗味,嗆了她一個趔趄。
客廳的舊式洗衣機正轟隆隆地轉着,一旁的大紅洗臉盆裡泡着乳白色的大褂。
左手邊的布簾裂開一條縫,露出兩張木闆床。
右側卧室裡是七八個人的上下鋪,一個頭發蓬亂的男人光膀子叼根香煙,窩在暗藍色的被子裡,被面黑得發
小夥子比她還小三歲,來京兩年,住在六環以北,他穿着中介統一要求的西裝,胸前挂着工作牌,娴熟地在風裡騎行,異常英勇。
尤子剛邁進屋子,抖掉沾在衛衣帽上的枯樹葉,便被一股刺鼻的塗料味嗆出了眼淚。
“這房子……剛裝修完吧?”“有一陣子了,兩三個月吧,能住,機器都檢測了。
早上還有一個小姑娘來看了,挺中意的。
”尤子在濃烈的氣味中用力屏住呼吸,忽然想起高中時的密友家裡換新房裝修,為上學方便急着搬了進去,不到半年被确診為白血病,高三讀到一半就去世了。
她們曾約定一起到北京讀大學,去博雅塔邊未名湖畔。
在那個四川小城,能到京城頂尖的大學讀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因為這個約定,尤子滿懷鬥志,在這件事發生後卻如松了弦的箭,直直紮進泥土裡。
她最終考進家門口一所二本大學,被調劑到了哲學系。
她的大學沒有博雅塔和未名湖,隻有不斷逃課讓她幫忙簽到的同學,還有一節節雲裡霧裡的哲學課。
“你覺得怎麼樣?這房子雖老,但地點不錯,朝南向北,明廳明衛,鄰居都是老人,安靜得很。
”平頭小夥子高亢的嗓音将她拉回現實。
尤子逃也似的沖進黑夜。
夜裡十點,街上車水馬龍,應酬的,醉酒的,戀愛的,接吻的,抱孩子去醫院的,路邊賣玫瑰花的,擺攤貼手機膜的,練習滑闆的。
在老家,九點鐘不到,路上就沒什麼人了,人人安于生活的貧瘠,也被這貧瘠帶來的安穩感滋養着。
尤子不曾同時被這麼多人包圍,也從沒有嘗過這般無處逃遁的孤獨。
這裡的人如一顆顆互不幹涉的星辰,在夜空裡擦身而過,孤獨像從遠處蔓延而至的潮水,一浪高過一浪,喧嚣着,肆虐着,永無止盡。
她不知怎的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們,從她出生,他們便在那裡,看着她長大,成熟,她看着他們衰老,死去。
張阿姨家的泰迪去年在路邊被車撞死,今年又添了兩隻小泰迪,叫聲更尖了。
劉大媽的兒子找不到工作,在小區裡撿紙箱收報紙,手臂上的紋身洗得發紅,若隐若現。
王嬸的外孫女今年該上小學了,逢年過節見面時大聲喊“阚姐姐好”,不會念錯字。
吳伯伯種的花該開了,整個走廊回蕩着淡淡的花香。
走在回旅店的路上,尤子掏出手機,想和媽媽聊聊讓人匪夷所思的中介、高昂的房租和吹得她滿臉灰土的倒黴大風天,打開通訊錄,手指懸在半空中,又收了回去。
轉過臨近旅店的一處街角,她聽見有人說“尤子今天已經做得很好了”,她笑了笑,回過神,發現聲音是從自己的胸腔裡發出來的。
嘴上說着不許哭,可還是流淚了,蓦地懷念起鄰居們表情誇張地說她“長高了”“變漂亮了”“越長越像媽媽了”。
那時的她還是個滿院瘋跑的假小子,沒拿這些話當回事。
打那個舉報電話前,尤子和一對情侶合租八十年代建起的小區公寓。
四十平米的房子裡,雙方都小心翼翼地生活着,那對情侶在客廳壓低聲音說話,房間裡也從未鬧出過什麼動靜。
尤子則盡量在單位解決晚飯,以免打攪他們的二人世界。
更多的苦惱來自年久失修的家具和家電,洗澡時噴頭掉落、馬桶的沖水按鈕失靈、廚房的水池管道堵塞、卧室窗子的把手折斷、不合時宜地斷網、停電、停水、停氣……房東大概是将尤子的手機号碼拉進了黑名單,電話打不通,她便自己學會了修理家具家電,不勞煩别人動手。
兩年前的一個早上,尤子起床後推開卧室門,發現客廳的瓷磚上散落着白花花的牆皮。
她蹲在地上研究了一會兒,隐約聞到一股燒焦的膠皮味,起身沿牆壁望上去,洗衣機上方的牆裡呲呲地響,像是火爐裡那種噼裡啪啦的動靜。
天花闆和牆壁交界處,一塊碗口大的窟窿裡冒着火苗。
出于本能,她敞開門窗,站在走廊裡撥通了火警電話。
不久後,消防員趕到。
那時牆壁中的火苗早已熄滅,客廳裡飄着薄薄的煙。
尤子和消防員一道,敲開了樓上鄰居的門。
門嘭地彈開,洗衣粉味混雜着濃重的汗味,嗆了她一個趔趄。
客廳的舊式洗衣機正轟隆隆地轉着,一旁的大紅洗臉盆裡泡着乳白色的大褂。
左手邊的布簾裂開一條縫,露出兩張木闆床。
右側卧室裡是七八個人的上下鋪,一個頭發蓬亂的男人光膀子叼根香煙,窩在暗藍色的被子裡,被面黑得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