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
關燈
小
中
大
,一處處房屋被拆了又建,建了又拆。
夢裡一次次重回久遠記憶裡的故鄉,村落和流水還在,鄉音和故人已改。
她掠過那些對成功的渴慕和頌揚,掠過衰落的曆史和響亮的許諾,和記憶有關的文字從她的視野裡淡去,再也想不起。
有時飓風裹挾着她瘦弱的身體加速向前,有時她在柔風的呢喃中目眩神迷,步履踉跄。
她用盡全力飛翔,飄蕩,不知道最終能降落在哪裡。
來京城,是她的一次冒險的迫降。
十月,老家的酷暑慢吞吞褪去,她坐了近十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這個幹燥之地,拖着兩個齊腰高的行李箱住進旅館,一天八十八塊錢,樓下是便宜的包子鋪和泛着膻味的羊雜湯店。
她夢想去大公司做一名白領,日劇裡,白領女主角都穿一身正裝小套裙,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奔走在豪華的辦公樓裡,穿梭于陽光充足的會議室,她們自信大方,精明幹練,對着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談。
尤子太想成為這樣的人了。
白天,為了躲避旅館打掃衛生的阿姨,她抱着筆記本電腦和簡曆到包子鋪,點一籠十塊錢的豬肉餡包子,坐上一個上午,午飯高峰期偷偷溜走。
從朋友推薦的租房網站上找房,不是地點太偏就是租金太貴,銀行卡裡隻有上學時攢下的一萬塊獎學金,不夠押一付三,隻能找遠離地鐵口的合租房。
從大學時代詭異的寝室氛圍中逃離,和陌生人搭夥過日子本是她最抗拒的事,眼下也成了生存不可少的一環。
年輕人,不吃點苦哪兒行,況且你這點苦算得了什麼?連出租車司機都這麼勸她。
若幹年前,他們也和她一樣,從家鄉奔赴此地,将賺來的錢彙回老家,支付父母的醫藥費和孩子的奶粉錢。
“你信馬雲嗎?”師傅狂躁地按喇叭,塞進左轉彎的車流,滔滔不絕地講起馬雲的創業史,比馬雲本人還如數家珍,“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我信!人都是這麼拼出來的!你說是吧?誰能舒舒服服地賺錢?”他生于七十年代,鬓角齊整的白頭發讓他看上去老了十歲,熬過二十多年後,除了一處标價攀升、人人欣羨的房産,他的焦慮和不安并沒有減輕一絲一毫。
“馬雲說了,人啊,要有夢想。
”馬雲說過許多話,許多人說過“馬雲說過”。
尤子恨自己沒早生幾年,那時這裡還不是寸土寸金,外地人還能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安身之所,還能用“過來人”的語氣說話。
而現在,她站在人聲鼎沸的岔路口,眼前的黃燈不停閃爍着,她不知道接下來等到的是綠燈還是紅燈,該走還是該停。
尤子看的第一處房子在三環邊上,位于繁華的鬧市區,樓下水果攤的榴蓮味、燒烤攤的油煙味、烤冷面的劣質醬料味飄上二樓牆皮剝落的舊闆房。
門口鞋櫃的一扇櫃門向外歪斜着,進門時差點磕到腿。
門廊盡頭,兩片花布簾子隔出一小塊十平米不到的空間。
網上的信息裡寫的是“開間”。
裡面僅有一張一米寬的折疊床,地上瓷磚開裂,地縫裡積攢着經年累月的泥垢,牆角一張破碎的蜘蛛網成了灰塵的落腳地。
大屋正中央的床稍寬些,也是鐵欄杆木闆床,沒有衣櫃、飯桌和洗衣機,房間内空蕩蕩的似乎有回音。
房東一臉嚴肅地抽着煙,站在陽台門口,身後壘起高高的雜物:舊拖鞋、變了形的晾衣架、破了洞的黑雨傘、老式雨衣、熏黑了鍋底的鐵鍋。
窗外停滿車子的小院裡,跳廣場舞的人正享用着屬于他們的狹小空間,收音機裡的男人用沙啞的嗓音高喊:“留!下!來!” “看得差不多了吧。
”那人不耐煩起來。
“小的那間,”他用下巴指了指門廊玄關處的簾子,“一個月兩千五百塊。
”尤子雙腿一屈,坐在鐵床邊上,一個塑料花瓶從床頭後面掉下來,乒乒乓乓響。
“大床房,一個月四千塊。
”見尤子面有難色準備離開,一直不動聲色的房東從嘴角擠出一個谄笑。
“就這房子,三環以内,您租去吧,根本租不到!就這間還是前天小兩口回老家才富餘出來,您後面還有三個人排隊看,估計今晚就租了。
”尤子看了看表,晚上八點半。
她必須盡快從這間燈光昏暗的屋子撤離,趁它還未完全吞噬她在這裡立足的幻想。
第二間出租屋的地點在城北。
看房當天夜裡刮起大風,沿街的塑料袋和碎紙片随風飛舞,白天的霧霾挨到夜晚,将天空染成一片低沉的橙黃色,路燈和車燈都是霧蒙蒙的一團,看不見月亮。
尤子和中介約好,坐上了一個平
夢裡一次次重回久遠記憶裡的故鄉,村落和流水還在,鄉音和故人已改。
她掠過那些對成功的渴慕和頌揚,掠過衰落的曆史和響亮的許諾,和記憶有關的文字從她的視野裡淡去,再也想不起。
有時飓風裹挾着她瘦弱的身體加速向前,有時她在柔風的呢喃中目眩神迷,步履踉跄。
她用盡全力飛翔,飄蕩,不知道最終能降落在哪裡。
來京城,是她的一次冒險的迫降。
十月,老家的酷暑慢吞吞褪去,她坐了近十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這個幹燥之地,拖着兩個齊腰高的行李箱住進旅館,一天八十八塊錢,樓下是便宜的包子鋪和泛着膻味的羊雜湯店。
她夢想去大公司做一名白領,日劇裡,白領女主角都穿一身正裝小套裙,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奔走在豪華的辦公樓裡,穿梭于陽光充足的會議室,她們自信大方,精明幹練,對着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談。
尤子太想成為這樣的人了。
白天,為了躲避旅館打掃衛生的阿姨,她抱着筆記本電腦和簡曆到包子鋪,點一籠十塊錢的豬肉餡包子,坐上一個上午,午飯高峰期偷偷溜走。
從朋友推薦的租房網站上找房,不是地點太偏就是租金太貴,銀行卡裡隻有上學時攢下的一萬塊獎學金,不夠押一付三,隻能找遠離地鐵口的合租房。
從大學時代詭異的寝室氛圍中逃離,和陌生人搭夥過日子本是她最抗拒的事,眼下也成了生存不可少的一環。
年輕人,不吃點苦哪兒行,況且你這點苦算得了什麼?連出租車司機都這麼勸她。
若幹年前,他們也和她一樣,從家鄉奔赴此地,将賺來的錢彙回老家,支付父母的醫藥費和孩子的奶粉錢。
“你信馬雲嗎?”師傅狂躁地按喇叭,塞進左轉彎的車流,滔滔不絕地講起馬雲的創業史,比馬雲本人還如數家珍,“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我信!人都是這麼拼出來的!你說是吧?誰能舒舒服服地賺錢?”他生于七十年代,鬓角齊整的白頭發讓他看上去老了十歲,熬過二十多年後,除了一處标價攀升、人人欣羨的房産,他的焦慮和不安并沒有減輕一絲一毫。
“馬雲說了,人啊,要有夢想。
”馬雲說過許多話,許多人說過“馬雲說過”。
尤子恨自己沒早生幾年,那時這裡還不是寸土寸金,外地人還能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安身之所,還能用“過來人”的語氣說話。
而現在,她站在人聲鼎沸的岔路口,眼前的黃燈不停閃爍着,她不知道接下來等到的是綠燈還是紅燈,該走還是該停。
尤子看的第一處房子在三環邊上,位于繁華的鬧市區,樓下水果攤的榴蓮味、燒烤攤的油煙味、烤冷面的劣質醬料味飄上二樓牆皮剝落的舊闆房。
門口鞋櫃的一扇櫃門向外歪斜着,進門時差點磕到腿。
門廊盡頭,兩片花布簾子隔出一小塊十平米不到的空間。
網上的信息裡寫的是“開間”。
裡面僅有一張一米寬的折疊床,地上瓷磚開裂,地縫裡積攢着經年累月的泥垢,牆角一張破碎的蜘蛛網成了灰塵的落腳地。
大屋正中央的床稍寬些,也是鐵欄杆木闆床,沒有衣櫃、飯桌和洗衣機,房間内空蕩蕩的似乎有回音。
房東一臉嚴肅地抽着煙,站在陽台門口,身後壘起高高的雜物:舊拖鞋、變了形的晾衣架、破了洞的黑雨傘、老式雨衣、熏黑了鍋底的鐵鍋。
窗外停滿車子的小院裡,跳廣場舞的人正享用着屬于他們的狹小空間,收音機裡的男人用沙啞的嗓音高喊:“留!下!來!” “看得差不多了吧。
”那人不耐煩起來。
“小的那間,”他用下巴指了指門廊玄關處的簾子,“一個月兩千五百塊。
”尤子雙腿一屈,坐在鐵床邊上,一個塑料花瓶從床頭後面掉下來,乒乒乓乓響。
“大床房,一個月四千塊。
”見尤子面有難色準備離開,一直不動聲色的房東從嘴角擠出一個谄笑。
“就這房子,三環以内,您租去吧,根本租不到!就這間還是前天小兩口回老家才富餘出來,您後面還有三個人排隊看,估計今晚就租了。
”尤子看了看表,晚上八點半。
她必須盡快從這間燈光昏暗的屋子撤離,趁它還未完全吞噬她在這裡立足的幻想。
第二間出租屋的地點在城北。
看房當天夜裡刮起大風,沿街的塑料袋和碎紙片随風飛舞,白天的霧霾挨到夜晚,将天空染成一片低沉的橙黃色,路燈和車燈都是霧蒙蒙的一團,看不見月亮。
尤子和中介約好,坐上了一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