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
關燈
小
中
大
“請問您舉報過群租房嗎?這是回訪電話,您樓上的群租房已經被拆除。
請對我們的服務做出評價。
” 這是尤子這兩個月來第三次接到這個電話。
差不多一年以前,她的确打過一個号碼,反映樓上群租房的事,如果不是這通回訪電話,她都快忘記了。
“我已經不住在那裡了。
”和前兩次一樣,尤子都會在對方挂斷電話前補問一句,“樓上的住戶後來去哪兒了?”不出所料,她得到了同樣的答複:不清楚,這個不歸我們管。
這座城市這麼大,總會有他們的容身之所吧。
她這樣安慰自己。
五年前,尤子從老家四川來到北京,在一家國際勞工組織的分局做合同工,負責拟定勞務合同、組織會議、出差參與社會調查。
有人聽見“國際”兩個字,就瞳孔變大,雙目放光,條件反射似的豎起大拇指。
隻有她自己知道,她不過是在最迷茫的年紀聽從家人的安排,硬着頭皮通過了公務員考試,然後照貓畫虎把“權利”“發展”“公平”“對話”等字眼寫進文件,整理裝訂好送到領導辦公室,等着月底領工資交房租的區區小職員。
單位百号人裡,她從加入的第一天起,就是最低的職級,拿最少的薪水,做煩瑣卻沒什麼價值的工作,更沒人叫得出“阚尤婧”這個古怪的名字。
最難熬的是部門聚餐和年會之後的慶功宴,尤子不會說誇人的漂亮話,接不住别人抛來的玩笑,對美妝和時尚穿搭幾乎一無所知,隻好坐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期盼“今天就到這裡吧”這個動人的結束時刻。
局長好。
這麼簡單的問候,她學了兩年才說得出口。
星期五中午,她吐出“局長好”三個字之後,在巴掌大的電梯裡再沒話可說。
還好有兩個别的部門的姑娘,看樣子不比她年長幾歲。
“局長今天看起來真精神,是不是換新發型了啊?”“能不精神嘛,最近肯定有好事!”“瞧你說的,局長什麼時候沒精神過?咱們可得當榜樣學着!”局長從頭到尾不說話,哈哈大笑。
尤子偷偷打量幾眼,分辨不出那神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從一樓到六樓,隻有她做賊般聳着肩膀,含胸低頭縮在電梯一角。
身邊的人每天都鬥志昂揚地聊職業規劃,談人生理想、責任和義務,連賺錢養家也被渲染上亮麗的玫瑰色,大概隻有她,無時無刻不渴望從紛擾的人群中掙脫,躲起來,縮進被子,或者幹脆退回到溫暖的子宮——沒有閑言碎語、胡亂猜測的安甯之地。
她本以為會一直這麼幹下去,像父母那一輩,一份工作做到老,退休後每月拿一份不低的退休金,在攢了一輩子的錢買的房子裡頤養天年。
那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一晚,她一如往常熬夜寫文件,困到恍惚時不小心漏了一處案例,稀裡糊塗得到了相反的數據。
第二天合作機構打來電話,領導将辦公室裡的座機摔向牆角,她在門外聽見電話落地時的脆響,像人的骨頭被生生折斷的聲音。
她紅着臉去道歉,寫好了辭職書,卻因為不在招聘季,部門正缺人手被壓了下來。
好自為之,領導留下四個字,她聽出了咬牙切齒的恨意。
美夢瞬間像泡沫一樣飄進空氣裡破裂,化作看不見的零星水汽。
那天之後,開會成了她的噩夢,她低頭咬着嘴唇,擔心有人叫到那個一直被讀錯的名字,擔心自己擔心的終于成了真。
她知道規矩:從踏出校園的那一刻起,再沒有人包容她犯錯,沒有人替她擔責任,哪怕她才入行不到一年,周圍沒有一個人告訴她該怎麼做,她也必須像個老手那樣,挺起腰闆,擔負所有對于年輕的偏見和猜忌。
“因為她是九〇後啊,想一出是一出。
”“獨生子女嘛,既不能吃苦,又負不起責任。
”她無數次想沖上前去,揪起對方的脖領,不顧一切地大聲辯解。
她想說筆記本裡徹夜研習過的資料、一筆筆寫上去的字迹、無數個在焦慮中熬過的不眠之夜,都能為她正名。
“還是太年輕了喲。
朋友圈裡都是吃吃喝喝,這代人不行,都被慣壞了。
”她松開攥緊的雙手,同事們的說話聲慢慢從耳邊消退,她頓覺自己輕如一片羽毛,從會議室半掩的窗子飛出,在不知方向的渾濁的風中飄蕩,翻滾,上升又跌落。
她掠過滿目繁榮的城市,晝夜施工的大樓在她的身體下面一幢接一幢崛起,奔忙的人群從她身上深一腳淺一腳踏過去,他們彼此推搡,誰都不肯停下來哪怕一秒。
掠過荒蕪的村莊
請對我們的服務做出評價。
” 這是尤子這兩個月來第三次接到這個電話。
差不多一年以前,她的确打過一個号碼,反映樓上群租房的事,如果不是這通回訪電話,她都快忘記了。
“我已經不住在那裡了。
”和前兩次一樣,尤子都會在對方挂斷電話前補問一句,“樓上的住戶後來去哪兒了?”不出所料,她得到了同樣的答複:不清楚,這個不歸我們管。
這座城市這麼大,總會有他們的容身之所吧。
她這樣安慰自己。
五年前,尤子從老家四川來到北京,在一家國際勞工組織的分局做合同工,負責拟定勞務合同、組織會議、出差參與社會調查。
有人聽見“國際”兩個字,就瞳孔變大,雙目放光,條件反射似的豎起大拇指。
隻有她自己知道,她不過是在最迷茫的年紀聽從家人的安排,硬着頭皮通過了公務員考試,然後照貓畫虎把“權利”“發展”“公平”“對話”等字眼寫進文件,整理裝訂好送到領導辦公室,等着月底領工資交房租的區區小職員。
單位百号人裡,她從加入的第一天起,就是最低的職級,拿最少的薪水,做煩瑣卻沒什麼價值的工作,更沒人叫得出“阚尤婧”這個古怪的名字。
最難熬的是部門聚餐和年會之後的慶功宴,尤子不會說誇人的漂亮話,接不住别人抛來的玩笑,對美妝和時尚穿搭幾乎一無所知,隻好坐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期盼“今天就到這裡吧”這個動人的結束時刻。
局長好。
這麼簡單的問候,她學了兩年才說得出口。
星期五中午,她吐出“局長好”三個字之後,在巴掌大的電梯裡再沒話可說。
還好有兩個别的部門的姑娘,看樣子不比她年長幾歲。
“局長今天看起來真精神,是不是換新發型了啊?”“能不精神嘛,最近肯定有好事!”“瞧你說的,局長什麼時候沒精神過?咱們可得當榜樣學着!”局長從頭到尾不說話,哈哈大笑。
尤子偷偷打量幾眼,分辨不出那神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從一樓到六樓,隻有她做賊般聳着肩膀,含胸低頭縮在電梯一角。
身邊的人每天都鬥志昂揚地聊職業規劃,談人生理想、責任和義務,連賺錢養家也被渲染上亮麗的玫瑰色,大概隻有她,無時無刻不渴望從紛擾的人群中掙脫,躲起來,縮進被子,或者幹脆退回到溫暖的子宮——沒有閑言碎語、胡亂猜測的安甯之地。
她本以為會一直這麼幹下去,像父母那一輩,一份工作做到老,退休後每月拿一份不低的退休金,在攢了一輩子的錢買的房子裡頤養天年。
那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一晚,她一如往常熬夜寫文件,困到恍惚時不小心漏了一處案例,稀裡糊塗得到了相反的數據。
第二天合作機構打來電話,領導将辦公室裡的座機摔向牆角,她在門外聽見電話落地時的脆響,像人的骨頭被生生折斷的聲音。
她紅着臉去道歉,寫好了辭職書,卻因為不在招聘季,部門正缺人手被壓了下來。
好自為之,領導留下四個字,她聽出了咬牙切齒的恨意。
美夢瞬間像泡沫一樣飄進空氣裡破裂,化作看不見的零星水汽。
那天之後,開會成了她的噩夢,她低頭咬着嘴唇,擔心有人叫到那個一直被讀錯的名字,擔心自己擔心的終于成了真。
她知道規矩:從踏出校園的那一刻起,再沒有人包容她犯錯,沒有人替她擔責任,哪怕她才入行不到一年,周圍沒有一個人告訴她該怎麼做,她也必須像個老手那樣,挺起腰闆,擔負所有對于年輕的偏見和猜忌。
“因為她是九〇後啊,想一出是一出。
”“獨生子女嘛,既不能吃苦,又負不起責任。
”她無數次想沖上前去,揪起對方的脖領,不顧一切地大聲辯解。
她想說筆記本裡徹夜研習過的資料、一筆筆寫上去的字迹、無數個在焦慮中熬過的不眠之夜,都能為她正名。
“還是太年輕了喲。
朋友圈裡都是吃吃喝喝,這代人不行,都被慣壞了。
”她松開攥緊的雙手,同事們的說話聲慢慢從耳邊消退,她頓覺自己輕如一片羽毛,從會議室半掩的窗子飛出,在不知方向的渾濁的風中飄蕩,翻滾,上升又跌落。
她掠過滿目繁榮的城市,晝夜施工的大樓在她的身體下面一幢接一幢崛起,奔忙的人群從她身上深一腳淺一腳踏過去,他們彼此推搡,誰都不肯停下來哪怕一秒。
掠過荒蕪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