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
關燈
小
中
大
要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引來成千上萬的追兵。
他們迫切地把她不想要孩子的“自私想法”扼殺在搖籃中,然後擊鼓吹号,歡慶勝利。
母親開始發給她孩子的照片和視頻,網上的、路上拍的,哭鬧的、歡笑的,還有孩子的小衣服和小鞋子。
不知是為了激起她淡漠的母性,還是不好明說隻好暗示。
她見一條,删一條,删到最後,又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殘忍。
一個因為年老喪失了生育能力卻無比渴望孩子的母親,有沒有權利和資格去催促已婚的女兒懷孕生子? 算了,他們也不容易。
我們自己知道就好。
老白勸曾甯。
他不知道的是,每晚在他睡熟後,曾甯都在他的鼾聲裡輾轉反側,想到一個孩子的出世會如何改變他們原本就毫無激情的生活。
他不在乎。
想促成這件事并不複雜,他隻要在清晨鬧鐘響起時翻個身就行,接下來的事,無疑都是她的。
長達九個月之久的妊娠反應,早期的孕吐,肚皮上的妊娠紋,刀疤,止不住地溢奶,随身攜帶尿布和擠奶器,頭幾個月無法安眠,喂奶,換尿布,擦孩子屁股上的屎尿,一刻也不能離身。
她會被一個由兩個人共同制造的麻煩死死困住。
她知道自己照樣會愛那個孩子,呵護那個孩子,根本不當這些是麻煩,可如果真到那一步,還有第二條路可選嗎? 其實要個孩子也不錯,可以陪我玩遊戲。
他吸溜吸溜地嘬着滾燙的白粥,漫不經心地提起,頭也沒擡,像評價這碗粥的幹稀一樣随意。
連續一個月,他都提到孩子的事,曾甯不知道怎麼搭腔,以為他隻是随口說說。
直到那天,鬧鈴響了,他幾乎是條件反射一般壓在她身上,她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在沖撞中感到體内有什麼像水紋一樣蕩漾開來。
她立刻推開他,坐起來。
他并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面無愧色地看着她。
她查了查日曆,不是安全期,朝他吼,為什麼?為什麼不提前告訴我?他壞笑道,沒關系,哪兒那麼容易懷孕。
她想也是,一個前同事想要孩子,要了一年半載都沒要到,她心理上這麼排斥,怎麼可能。
于是嘟囔了幾句,心神不甯地擠地鐵去了。
當月,月經沒來。
她不死心,繼續等,直到看見兩條分明的紅杠,整個人才向無盡的深淵墜落下去。
她想哭,想喊,想罵,想動手打人,但終究什麼都沒做,隻是把驗孕棒用手紙七下八下裹起來扔進垃圾桶,提起褲子,走到洗手池前重新梳了梳頭發。
回家後,她照舊炒菜做飯,洗碗,蹲在地闆上用手指摳出地闆縫裡一個個瓜子皮。
有一個多月,曾甯沒和老白提這件事,怕他的任何反應都會戳傷她。
明明是他處心積慮,她卻是最終承擔後果的人。
她不知道該對誰講,怕别人誤解她的意思,她不是炫耀,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是矯情。
都不是。
思來想去,這件事隻能由她一個人默默吞咽。
再一次想逃。
逃回老家去。
那裡正是深秋,浸着冬意的秋涼足夠她清醒的了。
老白因為工作的緣故沒能跟去,曾甯慶幸這個謊還能瞞得久一些。
你怎麼回來了?不用工作嗎?小白呢?母親起身迎接她,步子略微蹒跚,手裡拎着父親的襪子。
父親照例不在家,他總不在。
還是那個家,什麼物什都擺得井然有序,窗子上的福字又卷曲了一點,廚房裡永遠彌漫着熟米的香氣,她的房間裡還封印着她的少年和青年。
推開那扇門,屋子裡的灰塵一并在夕陽底下飛舞,牆上的舊海報和書櫃裡的磁帶靜靜地等她回來。
她望向窗外,院子裡的孩子們玩着她小時候玩過的遊戲,玻璃絲傳電,紅燈綠燈小白燈,老鷹抓小雞。
有朝一日,她肚子裡的孩子也會那樣奔跑嬉鬧,她會教他玩那些遊戲,等他投入她的懷抱。
丢下工作,關掉手機,挽着母親到幾條街開外兒時奔跑過的老院坐了整整一下午。
玩過沙土、打過冰滑梯的小花園被水泥路填平,豎起“共建和諧社區”的宣傳牌,滿園的丁香樹換成了灌木叢,修剪成規矩的平頭。
一隻狸花貓在藤架下面望天,那片藤架曾經是塊空地,堆放冬天燒鍋爐的黑煤。
院子裡停滿了車,幾乎少有孩子落腳奔跑的地方,小時候隻有一輛廢舊的貨車停在那裡,她和玩伴在車旁捉迷藏,蹲在地上,透過車底盤下的空隙偷看對方的腳。
她們在那僅有的一輛貨車前拍了張照,洋氣得很,照片至今還夾在當年的相冊裡。
以前大人們乘涼的涼亭還在,隻是塗成了棕紅色,石桌石椅打磨得光溜溜,當年她跑累了,就奔向這裡,倚在母親懷裡,喝五角錢的大白梨汽水。
就在這個不起眼的大院裡,曾甯第一次背起書包,和人炫耀過紅領巾,翻找過泥土裡的塑料子彈,抓過蟲子,玩過火,奔跑過,流過汗,吹過牛,盼望長大,以為母親永遠不老,自己一生都将自由。
風大了,咱們回吧。
母親的老寒腿怕是又犯了。
她不吭聲,低頭走着。
這裡不久後會被鏟平,住戶遷到市郊,老院拓寬成街道,鳴笛聲和輪胎印會将這裡淹沒,她的丁香樹、沙堆、狸花貓、涼亭、食雜店、大白梨汽水都将不複存在。
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都被記憶埋葬,隻有夾雜着泥土氣息的春風還在這裡逗留,還存有兒時的殘念,和她偷偷耳語:終于如願長大了,喏,這世界美不美? 當晚,她在睡過十年的小床上安穩地睡着了。
她夢見自己遇到了愛情,從滾燙的沸水中隻身爬了出來,秋風涼津津的,吹在臉上,身後盡是爛漫盛開的馥郁丁香。
她隻有二十八歲,她還不想衰老。
---2017年11月完稿
他們迫切地把她不想要孩子的“自私想法”扼殺在搖籃中,然後擊鼓吹号,歡慶勝利。
母親開始發給她孩子的照片和視頻,網上的、路上拍的,哭鬧的、歡笑的,還有孩子的小衣服和小鞋子。
不知是為了激起她淡漠的母性,還是不好明說隻好暗示。
她見一條,删一條,删到最後,又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殘忍。
一個因為年老喪失了生育能力卻無比渴望孩子的母親,有沒有權利和資格去催促已婚的女兒懷孕生子? 算了,他們也不容易。
我們自己知道就好。
老白勸曾甯。
他不知道的是,每晚在他睡熟後,曾甯都在他的鼾聲裡輾轉反側,想到一個孩子的出世會如何改變他們原本就毫無激情的生活。
他不在乎。
想促成這件事并不複雜,他隻要在清晨鬧鐘響起時翻個身就行,接下來的事,無疑都是她的。
長達九個月之久的妊娠反應,早期的孕吐,肚皮上的妊娠紋,刀疤,止不住地溢奶,随身攜帶尿布和擠奶器,頭幾個月無法安眠,喂奶,換尿布,擦孩子屁股上的屎尿,一刻也不能離身。
她會被一個由兩個人共同制造的麻煩死死困住。
她知道自己照樣會愛那個孩子,呵護那個孩子,根本不當這些是麻煩,可如果真到那一步,還有第二條路可選嗎? 其實要個孩子也不錯,可以陪我玩遊戲。
他吸溜吸溜地嘬着滾燙的白粥,漫不經心地提起,頭也沒擡,像評價這碗粥的幹稀一樣随意。
連續一個月,他都提到孩子的事,曾甯不知道怎麼搭腔,以為他隻是随口說說。
直到那天,鬧鈴響了,他幾乎是條件反射一般壓在她身上,她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在沖撞中感到體内有什麼像水紋一樣蕩漾開來。
她立刻推開他,坐起來。
他并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面無愧色地看着她。
她查了查日曆,不是安全期,朝他吼,為什麼?為什麼不提前告訴我?他壞笑道,沒關系,哪兒那麼容易懷孕。
她想也是,一個前同事想要孩子,要了一年半載都沒要到,她心理上這麼排斥,怎麼可能。
于是嘟囔了幾句,心神不甯地擠地鐵去了。
當月,月經沒來。
她不死心,繼續等,直到看見兩條分明的紅杠,整個人才向無盡的深淵墜落下去。
她想哭,想喊,想罵,想動手打人,但終究什麼都沒做,隻是把驗孕棒用手紙七下八下裹起來扔進垃圾桶,提起褲子,走到洗手池前重新梳了梳頭發。
回家後,她照舊炒菜做飯,洗碗,蹲在地闆上用手指摳出地闆縫裡一個個瓜子皮。
有一個多月,曾甯沒和老白提這件事,怕他的任何反應都會戳傷她。
明明是他處心積慮,她卻是最終承擔後果的人。
她不知道該對誰講,怕别人誤解她的意思,她不是炫耀,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是矯情。
都不是。
思來想去,這件事隻能由她一個人默默吞咽。
再一次想逃。
逃回老家去。
那裡正是深秋,浸着冬意的秋涼足夠她清醒的了。
老白因為工作的緣故沒能跟去,曾甯慶幸這個謊還能瞞得久一些。
你怎麼回來了?不用工作嗎?小白呢?母親起身迎接她,步子略微蹒跚,手裡拎着父親的襪子。
父親照例不在家,他總不在。
還是那個家,什麼物什都擺得井然有序,窗子上的福字又卷曲了一點,廚房裡永遠彌漫着熟米的香氣,她的房間裡還封印着她的少年和青年。
推開那扇門,屋子裡的灰塵一并在夕陽底下飛舞,牆上的舊海報和書櫃裡的磁帶靜靜地等她回來。
她望向窗外,院子裡的孩子們玩着她小時候玩過的遊戲,玻璃絲傳電,紅燈綠燈小白燈,老鷹抓小雞。
有朝一日,她肚子裡的孩子也會那樣奔跑嬉鬧,她會教他玩那些遊戲,等他投入她的懷抱。
丢下工作,關掉手機,挽着母親到幾條街開外兒時奔跑過的老院坐了整整一下午。
玩過沙土、打過冰滑梯的小花園被水泥路填平,豎起“共建和諧社區”的宣傳牌,滿園的丁香樹換成了灌木叢,修剪成規矩的平頭。
一隻狸花貓在藤架下面望天,那片藤架曾經是塊空地,堆放冬天燒鍋爐的黑煤。
院子裡停滿了車,幾乎少有孩子落腳奔跑的地方,小時候隻有一輛廢舊的貨車停在那裡,她和玩伴在車旁捉迷藏,蹲在地上,透過車底盤下的空隙偷看對方的腳。
她們在那僅有的一輛貨車前拍了張照,洋氣得很,照片至今還夾在當年的相冊裡。
以前大人們乘涼的涼亭還在,隻是塗成了棕紅色,石桌石椅打磨得光溜溜,當年她跑累了,就奔向這裡,倚在母親懷裡,喝五角錢的大白梨汽水。
就在這個不起眼的大院裡,曾甯第一次背起書包,和人炫耀過紅領巾,翻找過泥土裡的塑料子彈,抓過蟲子,玩過火,奔跑過,流過汗,吹過牛,盼望長大,以為母親永遠不老,自己一生都将自由。
風大了,咱們回吧。
母親的老寒腿怕是又犯了。
她不吭聲,低頭走着。
這裡不久後會被鏟平,住戶遷到市郊,老院拓寬成街道,鳴笛聲和輪胎印會将這裡淹沒,她的丁香樹、沙堆、狸花貓、涼亭、食雜店、大白梨汽水都将不複存在。
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都被記憶埋葬,隻有夾雜着泥土氣息的春風還在這裡逗留,還存有兒時的殘念,和她偷偷耳語:終于如願長大了,喏,這世界美不美? 當晚,她在睡過十年的小床上安穩地睡着了。
她夢見自己遇到了愛情,從滾燙的沸水中隻身爬了出來,秋風涼津津的,吹在臉上,身後盡是爛漫盛開的馥郁丁香。
她隻有二十八歲,她還不想衰老。
---2017年11月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