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
關燈
小
中
大
喬歌
“早點回,明天婚禮有的忙了。
” 未婚夫羅喆發來短信時,喬歌正提着剛從商場買來的四個日本紅漆碗,走在回家的路上。
北方的秋天起始于枯黃的落葉,終止于光秃樹枝上點綴的薄雪,整座城市一夜間陷入寒冷,疾風刮在臉上如同身處荒野。
喬歌在臃腫的棉衣裡艱難地邁着步子,心想當初怎麼選了這麼個鬼天氣結婚。
轉過街角,“市第一中學”五個燙金大字在低矮的烏雲底下看起來有些黯淡。
她頓了頓腳步,突然想進去看看。
午休時分,操場上拍着籃球高高跳起的男孩,荷爾蒙偾張的呐喊和炫耀,手挽手在樹下竊竊私語的女孩,還有偶爾經過的腋下夾着教材的卷頭發老師,一切恍似昨日,想來竟已有十個年頭了。
她低頭從他們中間穿過,繞過紅磚建成的教學樓,到栽滿楊樹的小花園去。
前一晚,她又夢見他了。
瘦高的個子,站在走廊盡頭,被班主任點着腦門罵“不争氣”。
把散發着臭雞蛋味的化學試劑放在隔壁班的窗台上,從數學辦公室的桌上偷走月考成績單,和同班最漂亮的女孩子毫不顧忌地嬉皮笑臉,這樣的事大約隻有他能做得出。
其實論起來,他們除了一門聲樂課被安排在同組之外,并沒有什麼交集。
那時趕上教育改革,市裡的每所學校都在校門口的櫥窗裡挂上“素質教育”的簡報,無非是将藝術節、運動會的照片拼湊在一起。
簡報的角落寫着音樂課、體育課的改革方案,其中一條就是開設跨年級的選修課。
聲樂、歌劇、舞蹈、表演,除了唱歌外,喬歌什麼都不會,也不敢報名去學。
唱歌可就簡單了,一門選修課幾十号人合唱,渾水摸魚就行。
結果第一節課,臉上長着斑的女老師分别叫每個人到教室前測評,然後按照程度分組。
喬歌扯着脖子唱到副歌,高音怎麼都唱上不去,又不好意思停下來,隻能張大嘴巴,金魚一樣翕動着嘴唇。
整個世界都靜止了。
同學們都在笑,她也跟着笑起來,心裡卻格外想哭。
回到座位上,旁邊的瘦高男生瞟了她一眼,然後迅速正視前方。
他叫窦楊,半長的卷發蓋住三分之一張臉,對嘴型唱歌時習慣用一隻手揉後脖頸,笑起來有點憨。
花園和過去相比沒什麼變化。
石砌長廊頂上攀爬着枯萎的藤蔓,黃褐色的瓷缸裡照樣沒有金魚,隻有枯葉、灰塵、碎紙和幾根偷偷掐斷的煙蒂。
水泥乒乓球案上沒有球網,邊緣凹凸不平,上面星星點點都是斑駁的鳥糞,兩個男孩子穿着不合身的校服,笨拙地用球拍推着四處彈跳的乒乓球。
喬歌從長廊穿過去,找到那棵樹,彎下身,撥開樹根洞口附近的葉子。
洞口的磚頭不見了,那個洞裡面的東西也沒了。
别想了。
她抖了抖袖子上的灰土,自嘲似的笑了。
十年前,她常在自習時借口上廁所,偷跑到這裡,把随手寫下的字條折成星星,放進樹洞。
夾在日記本裡的頭發接連消失後,她便發明了這麼個法子。
經過這裡的學生雖多,但樹洞的位置朝向教學樓的牆壁,不容易察覺。
她從鍋爐房後廢棄的灰磚頭裡選出大小合适的一塊,堵在洞口。
怕被發現,卻總想留下點什麼作為紀念,小女生的細膩心思罷了。
在那塊磚的内裡,她用尖銳的石子刻了幾個歪歪扭扭的字母: QG(喬歌)→DY(窦楊)。
夢境短暫,醒來時窗簾縫隙已露出清晨的微光,麻雀的叽喳聲仿佛是四散在半空中的鼓點,震得她耳膜咚咚直顫。
枕邊,羅喆低聲打着呼噜。
他們上個月拍的結婚登記照立在床頭櫃中央,紅色底面,雪白的襯衫,兩個人都咧着嘴,不知所措地傻笑。
那天拍完照片後,他倆大吵了一架,她想要帶銅質相框的全價套餐,羅喆卻說省下錢做别的多好。
兩個人在回程的公交車上把頭扭到一邊,裝成陌生人。
枕邊的呼噜聲也像是陌生人的。
夢裡,男孩依舊不說話,默然站在她對面,卻看不見她,眼神空洞而迷茫。
她拼命叫他,窦楊窦楊窦楊,聲音像被攏進玻璃罩,悶得吓人。
最近這一年,她接連在自己被悶住的叫聲中驚醒,叫的都是同一個人的名字。
半個月前,喬歌從通訊錄裡翻出他。
五年前的同學聚會後,他徹底失去了音訊,頭像換成了咧嘴笑的娃娃——實在不像他的風格。
狠心發去電子婚禮請柬的那一刻,她耳邊安靜得像一堵密不透風的牆。
自那以後,她神經質地反複察看手機,不錯過每一條信息,連自動推送的天氣預報都格外上心。
蹲廁所、洗澡、吃早飯、看電視、臨入睡,她都細心留意手機鈴聲。
手機老是響,卻老不是他。
青春期的癡念在她的身體裡晃蕩了十年,終于還是像黎明将至前的篝火般熄滅了。
别人告訴她,這叫成熟。
她惦記的卻是另外的東西。
明天,這一切就要結束了
” 未婚夫羅喆發來短信時,喬歌正提着剛從商場買來的四個日本紅漆碗,走在回家的路上。
北方的秋天起始于枯黃的落葉,終止于光秃樹枝上點綴的薄雪,整座城市一夜間陷入寒冷,疾風刮在臉上如同身處荒野。
喬歌在臃腫的棉衣裡艱難地邁着步子,心想當初怎麼選了這麼個鬼天氣結婚。
轉過街角,“市第一中學”五個燙金大字在低矮的烏雲底下看起來有些黯淡。
她頓了頓腳步,突然想進去看看。
午休時分,操場上拍着籃球高高跳起的男孩,荷爾蒙偾張的呐喊和炫耀,手挽手在樹下竊竊私語的女孩,還有偶爾經過的腋下夾着教材的卷頭發老師,一切恍似昨日,想來竟已有十個年頭了。
她低頭從他們中間穿過,繞過紅磚建成的教學樓,到栽滿楊樹的小花園去。
前一晚,她又夢見他了。
瘦高的個子,站在走廊盡頭,被班主任點着腦門罵“不争氣”。
把散發着臭雞蛋味的化學試劑放在隔壁班的窗台上,從數學辦公室的桌上偷走月考成績單,和同班最漂亮的女孩子毫不顧忌地嬉皮笑臉,這樣的事大約隻有他能做得出。
其實論起來,他們除了一門聲樂課被安排在同組之外,并沒有什麼交集。
那時趕上教育改革,市裡的每所學校都在校門口的櫥窗裡挂上“素質教育”的簡報,無非是将藝術節、運動會的照片拼湊在一起。
簡報的角落寫着音樂課、體育課的改革方案,其中一條就是開設跨年級的選修課。
聲樂、歌劇、舞蹈、表演,除了唱歌外,喬歌什麼都不會,也不敢報名去學。
唱歌可就簡單了,一門選修課幾十号人合唱,渾水摸魚就行。
結果第一節課,臉上長着斑的女老師分别叫每個人到教室前測評,然後按照程度分組。
喬歌扯着脖子唱到副歌,高音怎麼都唱上不去,又不好意思停下來,隻能張大嘴巴,金魚一樣翕動着嘴唇。
整個世界都靜止了。
同學們都在笑,她也跟着笑起來,心裡卻格外想哭。
回到座位上,旁邊的瘦高男生瞟了她一眼,然後迅速正視前方。
他叫窦楊,半長的卷發蓋住三分之一張臉,對嘴型唱歌時習慣用一隻手揉後脖頸,笑起來有點憨。
花園和過去相比沒什麼變化。
石砌長廊頂上攀爬着枯萎的藤蔓,黃褐色的瓷缸裡照樣沒有金魚,隻有枯葉、灰塵、碎紙和幾根偷偷掐斷的煙蒂。
水泥乒乓球案上沒有球網,邊緣凹凸不平,上面星星點點都是斑駁的鳥糞,兩個男孩子穿着不合身的校服,笨拙地用球拍推着四處彈跳的乒乓球。
喬歌從長廊穿過去,找到那棵樹,彎下身,撥開樹根洞口附近的葉子。
洞口的磚頭不見了,那個洞裡面的東西也沒了。
别想了。
她抖了抖袖子上的灰土,自嘲似的笑了。
十年前,她常在自習時借口上廁所,偷跑到這裡,把随手寫下的字條折成星星,放進樹洞。
夾在日記本裡的頭發接連消失後,她便發明了這麼個法子。
經過這裡的學生雖多,但樹洞的位置朝向教學樓的牆壁,不容易察覺。
她從鍋爐房後廢棄的灰磚頭裡選出大小合适的一塊,堵在洞口。
怕被發現,卻總想留下點什麼作為紀念,小女生的細膩心思罷了。
在那塊磚的内裡,她用尖銳的石子刻了幾個歪歪扭扭的字母: QG(喬歌)→DY(窦楊)。
夢境短暫,醒來時窗簾縫隙已露出清晨的微光,麻雀的叽喳聲仿佛是四散在半空中的鼓點,震得她耳膜咚咚直顫。
枕邊,羅喆低聲打着呼噜。
他們上個月拍的結婚登記照立在床頭櫃中央,紅色底面,雪白的襯衫,兩個人都咧着嘴,不知所措地傻笑。
那天拍完照片後,他倆大吵了一架,她想要帶銅質相框的全價套餐,羅喆卻說省下錢做别的多好。
兩個人在回程的公交車上把頭扭到一邊,裝成陌生人。
枕邊的呼噜聲也像是陌生人的。
夢裡,男孩依舊不說話,默然站在她對面,卻看不見她,眼神空洞而迷茫。
她拼命叫他,窦楊窦楊窦楊,聲音像被攏進玻璃罩,悶得吓人。
最近這一年,她接連在自己被悶住的叫聲中驚醒,叫的都是同一個人的名字。
半個月前,喬歌從通訊錄裡翻出他。
五年前的同學聚會後,他徹底失去了音訊,頭像換成了咧嘴笑的娃娃——實在不像他的風格。
狠心發去電子婚禮請柬的那一刻,她耳邊安靜得像一堵密不透風的牆。
自那以後,她神經質地反複察看手機,不錯過每一條信息,連自動推送的天氣預報都格外上心。
蹲廁所、洗澡、吃早飯、看電視、臨入睡,她都細心留意手機鈴聲。
手機老是響,卻老不是他。
青春期的癡念在她的身體裡晃蕩了十年,終于還是像黎明将至前的篝火般熄滅了。
别人告訴她,這叫成熟。
她惦記的卻是另外的東西。
明天,這一切就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