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
關燈
小
中
大
畫家的厄運從三十歲那年開始。
他在不到十平米的畫室裡午睡,夢見自己的畫作在一間通透明亮的展廳正中央展出,還沒來得及将畫框扶正,他就被一陣鑽心的疼驚醒。
一隻老鼠倉皇逃遁,他的腳後跟在流血。
寒冬歲末,秋菜無精打采地耷拉在窗沿上,窗外的白雪積了一層又一層,連飛鳥的痕迹都看不見,哪裡來的老鼠?他趕忙起身,一瘸一拐走到畫了一半的水墨畫前,從廢紙堆裡撕下一塊發黃的宣紙,胡亂敷在小拇指指甲大的傷口上,血滲透薄紙,像一朵即将凋零的蠟梅。
畫家全然不知,系裡正開着會,讨論他的思想作風問題。
當他一隻腳趿拉着拖鞋,胳膊底下夾着一袋瓜子,出現在會議室門口時,他的同事們發出了老鼠覓到食物之後的吱吱聲,聽上去相當滿意。
從市美術學院畢業之後,他因為畫得好,被留了校,系主任黃慈海的賞識讓他從層層審查中留了下來。
用黑墨水寫着“閻世存”三個字的大紅榜貼在校門口的布告欄裡,他成了别人口中被破格錄用的“閻大才子”。
這在他聽來極端諷刺。
那一年,他剛從臨沂農村采風回來。
同期畢業的同學有的去了美術出版社做編輯,有的到中小學當美術老師,有的家裡托關系進了機關單位。
二十一歲的閻世存背上裝滿一個畫夾子的厚厚的畫,虎口沾着藍白色顔料,還在隐隐留戀山村帶着泥土氣息的風,還有天際變幻莫測的雲。
八十年代末的夏天,閻世存甚至記不清來到村莊前發生的一樁樁往事。
他一路搭乘運貨的卡車,吞吃了一肚子風塵,一頭紮進山野,在老農家裡寄宿,靠窩窩頭、黃豆醬、大蔥、幹豆腐為生,餘下的隻是漫無目的的晃蕩。
雲朵綴在藍天之上,駿馬飛奔如滔滔江海,海豚從海面高高躍起,時而又成了一個梳着辮子的姑娘的側臉,何時雲層洶湧翻滾,何時交疊又分開,就像蘸了水和顔料的畫筆,隻有落在紙上的刹那,才知道成了什麼形态,有了哪種可能。
閻世存入了魔障,不分晝夜地畫,有時非要雨點砸在畫紙上,暈開紙上的一朵雲才察覺大雨傾盆。
若幹年後,他遲遲領悟,在天穹之下無所顧念地作畫,是他一生的巅峰時刻。
而眼下,離開聊以安慰的自然和山村,除了畫畫,他什麼都不會。
父親見他回來,頭發蓬亂,脖子後面曬脫了皮,眼神裡還多了一分喜悅,老人家有如神谕一般嘟囔了一句:别給我惹事就行,你自己看着辦吧。
這是父親第一次對他寬容。
一做不了官,二發不了财,閻世存隻能聽從導師黃慈海的建議,回到學校,從講師做起。
風格主義、折中主義、經驗主義、象征主義,八格、六氣、六法、三品……他硬着頭皮想記下這些名詞,它們卻像不可捕捉的灰塵遊離于身體之外,在他急切需要時逃遁得無影無蹤。
隻要講到繪畫理論,他便感覺自己成了一架機械運轉、軸承艱澀的舊機器,吱呀作響。
舌頭打結,手心冒汗,雙腳像站在燒紅的烙鐵上,來回騰挪,不由自主地幹咳,缺氧暈眩。
講台底下的學生開始還茫然望向他,後來就竊竊發笑,揚起頭朝他擠眼睛。
他們在等他出錯。
他想回到畫室中。
差不多十歲剛出頭的年紀吧,家裡來了客,父親拿出他的畫,盡是些掃帚、草帽、木凳子、瓶瓶罐罐之類的,沒什麼稀奇。
他站在角落,等父親發話。
“世存,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啊?”今天的父親還算和藹。
“我想做個遊手好閑的人。
” 客人走後,父親用皮帶捆住他的雙手,将他吊在房梁上,用另一根更粗的皮帶在他身上猛抽。
他擔心房梁倒塌,不敢晃動,也忘了大哭,身體在撕裂,疼痛從耳根蔓延至後腦勺。
遊手好閑,多好的詞,為什麼會挨揍?他不明白。
他還不明白很多事。
時間并沒有大發慈悲教會他。
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他幾乎和當時的波折起伏相依相伴。
在鎮醫院做護士的母親,在鎮裡小學當副校長的父親,不分日夜地奔忙着,他們說一聲“去開會了”,就消失不見。
去開會像是通往另一個時空的密鑰口令,将爸媽從他身邊奪走。
家裡的泥牆被大大小小的畫像糊得滿滿當當,再沒地方貼上他的畫了。
書先是被搬到柴門旁的木棚裡,和陳年的破爛衣服鞋子堆放在一起,又被轉移到儲藏冬菜的地窖,任蟑螂和潮蟲齧噬,後來幹脆在院子裡燒成灰。
那夜月亮很暗,雲很濃,分不清哪些是煙,哪些是雲,它們就那樣輕易地化成一攤焦黑,像被施了咒語。
有時父親回來時臉色鐵青,翻卷的白襯衣領子上有血迹,一整晚一句話不說,如一尊佛枯坐到天明。
有時母親在哭,偷偷地,手絹死死壓在嘴上,像是快要把它生吞下去。
改造,爸媽對他說,他們都是必須改造的人——改造成什麼樣呢?父親還會每天穿熨燙平整的白襯衫嗎?母親的白大褂和身上的消毒水味呢? 閻世存隐隐不安,卻不知道那不安
他在不到十平米的畫室裡午睡,夢見自己的畫作在一間通透明亮的展廳正中央展出,還沒來得及将畫框扶正,他就被一陣鑽心的疼驚醒。
一隻老鼠倉皇逃遁,他的腳後跟在流血。
寒冬歲末,秋菜無精打采地耷拉在窗沿上,窗外的白雪積了一層又一層,連飛鳥的痕迹都看不見,哪裡來的老鼠?他趕忙起身,一瘸一拐走到畫了一半的水墨畫前,從廢紙堆裡撕下一塊發黃的宣紙,胡亂敷在小拇指指甲大的傷口上,血滲透薄紙,像一朵即将凋零的蠟梅。
畫家全然不知,系裡正開着會,讨論他的思想作風問題。
當他一隻腳趿拉着拖鞋,胳膊底下夾着一袋瓜子,出現在會議室門口時,他的同事們發出了老鼠覓到食物之後的吱吱聲,聽上去相當滿意。
從市美術學院畢業之後,他因為畫得好,被留了校,系主任黃慈海的賞識讓他從層層審查中留了下來。
用黑墨水寫着“閻世存”三個字的大紅榜貼在校門口的布告欄裡,他成了别人口中被破格錄用的“閻大才子”。
這在他聽來極端諷刺。
那一年,他剛從臨沂農村采風回來。
同期畢業的同學有的去了美術出版社做編輯,有的到中小學當美術老師,有的家裡托關系進了機關單位。
二十一歲的閻世存背上裝滿一個畫夾子的厚厚的畫,虎口沾着藍白色顔料,還在隐隐留戀山村帶着泥土氣息的風,還有天際變幻莫測的雲。
八十年代末的夏天,閻世存甚至記不清來到村莊前發生的一樁樁往事。
他一路搭乘運貨的卡車,吞吃了一肚子風塵,一頭紮進山野,在老農家裡寄宿,靠窩窩頭、黃豆醬、大蔥、幹豆腐為生,餘下的隻是漫無目的的晃蕩。
雲朵綴在藍天之上,駿馬飛奔如滔滔江海,海豚從海面高高躍起,時而又成了一個梳着辮子的姑娘的側臉,何時雲層洶湧翻滾,何時交疊又分開,就像蘸了水和顔料的畫筆,隻有落在紙上的刹那,才知道成了什麼形态,有了哪種可能。
閻世存入了魔障,不分晝夜地畫,有時非要雨點砸在畫紙上,暈開紙上的一朵雲才察覺大雨傾盆。
若幹年後,他遲遲領悟,在天穹之下無所顧念地作畫,是他一生的巅峰時刻。
而眼下,離開聊以安慰的自然和山村,除了畫畫,他什麼都不會。
父親見他回來,頭發蓬亂,脖子後面曬脫了皮,眼神裡還多了一分喜悅,老人家有如神谕一般嘟囔了一句:别給我惹事就行,你自己看着辦吧。
這是父親第一次對他寬容。
一做不了官,二發不了财,閻世存隻能聽從導師黃慈海的建議,回到學校,從講師做起。
風格主義、折中主義、經驗主義、象征主義,八格、六氣、六法、三品……他硬着頭皮想記下這些名詞,它們卻像不可捕捉的灰塵遊離于身體之外,在他急切需要時逃遁得無影無蹤。
隻要講到繪畫理論,他便感覺自己成了一架機械運轉、軸承艱澀的舊機器,吱呀作響。
舌頭打結,手心冒汗,雙腳像站在燒紅的烙鐵上,來回騰挪,不由自主地幹咳,缺氧暈眩。
講台底下的學生開始還茫然望向他,後來就竊竊發笑,揚起頭朝他擠眼睛。
他們在等他出錯。
他想回到畫室中。
差不多十歲剛出頭的年紀吧,家裡來了客,父親拿出他的畫,盡是些掃帚、草帽、木凳子、瓶瓶罐罐之類的,沒什麼稀奇。
他站在角落,等父親發話。
“世存,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啊?”今天的父親還算和藹。
“我想做個遊手好閑的人。
” 客人走後,父親用皮帶捆住他的雙手,将他吊在房梁上,用另一根更粗的皮帶在他身上猛抽。
他擔心房梁倒塌,不敢晃動,也忘了大哭,身體在撕裂,疼痛從耳根蔓延至後腦勺。
遊手好閑,多好的詞,為什麼會挨揍?他不明白。
他還不明白很多事。
時間并沒有大發慈悲教會他。
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他幾乎和當時的波折起伏相依相伴。
在鎮醫院做護士的母親,在鎮裡小學當副校長的父親,不分日夜地奔忙着,他們說一聲“去開會了”,就消失不見。
去開會像是通往另一個時空的密鑰口令,将爸媽從他身邊奪走。
家裡的泥牆被大大小小的畫像糊得滿滿當當,再沒地方貼上他的畫了。
書先是被搬到柴門旁的木棚裡,和陳年的破爛衣服鞋子堆放在一起,又被轉移到儲藏冬菜的地窖,任蟑螂和潮蟲齧噬,後來幹脆在院子裡燒成灰。
那夜月亮很暗,雲很濃,分不清哪些是煙,哪些是雲,它們就那樣輕易地化成一攤焦黑,像被施了咒語。
有時父親回來時臉色鐵青,翻卷的白襯衣領子上有血迹,一整晚一句話不說,如一尊佛枯坐到天明。
有時母親在哭,偷偷地,手絹死死壓在嘴上,像是快要把它生吞下去。
改造,爸媽對他說,他們都是必須改造的人——改造成什麼樣呢?父親還會每天穿熨燙平整的白襯衫嗎?母親的白大褂和身上的消毒水味呢? 閻世存隐隐不安,卻不知道那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