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羅詩力說(2)
關燈
小
中
大
13)通譯道登,愛爾蘭詩人、批評家。
著有《文學研究》、《莎士比亞初步》等。
這裡所引的話見于他的《抄本與研究》一書。
(50)善生生計的意思。
(51)約翰穆黎(J.S.Mill,1806—1873)通譯約翰·穆勒,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
著有《邏輯體系》、《政治經濟原理》、《功利主義》等。
(52)愛諾爾特(1822—1888)通譯亞諾德,英國文藝批評家、詩人。
著有《文學批評論集》、《吉蔔賽學者》等。
(53)鄂谟通譯荷馬,相傳是公元前九世紀古希臘行吟盲詩人,《伊利亞德》和《奧德賽》兩大史詩的作者。
(54)群學即社會學。
(55)僢馳背道而馳。
《淮南子·說山訓》:“分流僢馳,注于東海”。
(56)司各德(1771—1832)英國作家。
他廣泛采用曆史題材進行創作,對歐洲曆史小說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作品有《艾凡赫》、《十字軍英雄記》等。
(57)蘇惹(1774—1843)通譯騷塞,英國詩人、散文家。
與華滋華斯(W.Wordsworth)、格勒律治(S.Coleridge)并稱“湖畔詩人”。
他政治上傾向反動,創作上表現為消極浪漫主義。
一八一三年曾獲得桂冠詩人的稱号。
他在長詩《審判的幻影》序言中曾暗指拜倫是“惡魔派”詩人,後又要求政府禁售拜倫的作品,并在一篇答複拜倫的文章中公開指責拜倫是“惡魔派”首領。
下文說到的《納爾遜傳》,是記述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1758—1805)生平事迹的作品。
(58)修黎(1792—1822)通譯雪萊,英國詩人。
曾參加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
他的作品表現了對君主專制、宗教欺騙的憤怒和反抗,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作品有《伊斯蘭的起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
(59)鎊同托。
(60)彌爾頓的《失樂園》,是一部長篇叙事詩,歌頌撒但對上帝權威的反抗。
一六六七年出版。
(61)凱因通譯該隐。
據《舊約·創世記》,該隐是亞伯之兄。
(62)指拜倫的長篇叙事詩《該隐》,作于一八二一年。
(63)穆亞(1779—1852)通譯穆爾,愛爾蘭詩人。
作品多反對英國政府對愛爾蘭人民的壓迫,歌頌民族獨立。
著有《愛爾蘭歌曲集》等。
他和拜倫有深厚友誼,一八三○年作《拜倫傳》,其中駁斥了一些人對拜倫的诋毀。
(64)遏克曼(1792—1854)通譯艾克曼,德國作家。
曾任歌德的私人秘書。
著有《歌德談話錄》。
這裡所引歌德的話見該書中一八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談話記錄。
(65)挪亞通譯諾亞。
亞斐木,通譯歌裴木。
(66)繩其祖武追随祖先的足迹的意思。
見《詩·大雅·下武》。
(67)反種即返祖現象,指生物發展過程中出現與遠祖類似的變種或生理現象。
(68)之不拉英語斑馬的音譯。
(69)不伏箱不服駕馭的意思。
《詩·小雅·大東》:“卑彼牽牛,不可以服箱”。
(70)司堪第那比亞即斯堪的那維亞半島。
公元八世紀前後,在這裡定居的諾曼人經常發動海上遠征,劫掠商船和沿海地區。
(71)諾曼即諾曼底,在今法國北部。
一○六六年,諾曼底封建領主威廉公爵攻克倫敦,成為英國國王,諾曼底遂屬英國。
這一年,拜倫的祖先拉爾夫·杜·蒲隆随威廉遷入英國。
至一四五○年,諾曼底劃歸法國。
顯理二世,通譯亨利第二;一一五四年起為英國國王。
(72)堪勃力俱大學通譯劍橋大學。
(73)突厥指土耳其。
(74)《哈洛爾特遊草》通譯《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拜倫較早的一部有影響的長詩,前兩章完成于一八一○年,後兩章完成于一八一七年。
它通過哈羅爾德的經曆叙述了作者旅行東南歐的見聞,歌頌那裡人民的革命鬥争。
(75)《不信者》和下文的《阿畢陀斯新婦行》、《海賊》、《羅羅》,分别通譯為《異教徒》、《阿拜多斯的新娘》、《海盜》、《萊拉》。
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一四年間寫成,多取材于東歐和南歐,因此和其它類似的幾首詩一起統稱《東方叙事詩》。
(76)拜倫的祖父約翰(1723—1786),曾任英國海軍上将。
(77)劉勰關于人禀五才的話,見于《文心雕龍·程器》。
五才(材),古人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一切物質的基本元素,人的禀賦也決定于這五種元素。
寸析,原作寸折,曲折很多的意思。
(78)《堂祥》通譯《唐·璜》,政治諷刺長詩,拜倫的代表作。
寫于一八一九年至一八二四年。
它通過傳說中的西班牙貴族青年唐·璜在希臘、俄國、英國等地的種種經曆,廣泛反映了當時歐洲的社會生活,抨擊封建專制,反對外族侵略,但同時也流露出感傷情緒。
(79)《法斯忒》通譯《浮士德》,詩劇,歌德的代表作。
(80)盧希飛勒通譯魯西反。
據猶太教經典《泰爾谟德》(約為公元三五○年至五○○年間的作品)記載,他原是上帝的天使長,後因違抗命令,與部屬一起被趕出天國,堕入地獄,成為魔鬼。
(81)拜倫的這段話見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五日緻托瑪斯·摩爾的信。
(82)《社會之敵》即《文化偏至論》中的《民敵》,通譯《國民公敵》。
(83)地主指房主。
(84)拜倫的這段話見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五日緻托瑪斯·摩爾的信。
原文應為:“如果一個人在國内沒有自由可争,那麼讓他為鄰邦的自由而戰鬥吧。
” (85)土奧奧地利。
(86)馬志尼(G.Mazzini,1805—1872)意大利政治家,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民主共和派領袖。
他關于拜倫的評價見于所作論文《拜倫和歌德》。
(87)加富爾(C.B.diCavour,1810—1861)意大利自由貴族和資産階級君主立憲派領袖,統一的意大利王國第一任首相。
(88)意之獨立意大利于一八○○年被拿破侖征服,拿破侖失敗後,奧國通過一八一五年維也納會議,取得了意大利北部的統治權。
一八二○年至一八二一年,意大利人在“燒炭黨”的鼓動下,舉行反對奧國的起義,後被以奧國為首的“神聖同盟”所鎮壓。
一八四八年,意大利再度發生要求獨立和統一的革命,最後經過一八六○年至一八六一年的民族革命戰争取得勝利,成立了統一的意大利王國。
(89)希臘協會一八二一年希臘爆發反對土耳其統治的獨立戰争,歐洲一些國家組織了支援希臘獨立的委員會。
這裡指英國支援委員會,拜倫是該會的主要成員。
(90)克茀洛尼亞島(Cephalonia)通譯克法利尼亞島,希臘愛奧尼亞群島之一。
拜倫于一八二三年八月三日到達這裡,次年一月五日赴米索朗基。
(91)密淑倫其(Missolonghi)通譯米索朗基,希臘西部的重要城市。
一八二四年拜倫曾在這裡指揮抵抗土耳其侵略者的戰鬥,後在前線染了熱病,四月十九日(按文中誤為十八日)在這裡逝世。
(92)式列阿忒(Suliote)通譯蘇裡沃特,當時在土耳其統治下的民族之一。
拜倫在米索
著有《文學研究》、《莎士比亞初步》等。
這裡所引的話見于他的《抄本與研究》一書。
(50)善生生計的意思。
(51)約翰穆黎(J.S.Mill,1806—1873)通譯約翰·穆勒,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
著有《邏輯體系》、《政治經濟原理》、《功利主義》等。
(52)愛諾爾特(1822—1888)通譯亞諾德,英國文藝批評家、詩人。
著有《文學批評論集》、《吉蔔賽學者》等。
(53)鄂谟通譯荷馬,相傳是公元前九世紀古希臘行吟盲詩人,《伊利亞德》和《奧德賽》兩大史詩的作者。
(54)群學即社會學。
(55)僢馳背道而馳。
《
(56)司各德(1771—1832)英國作家。
他廣泛采用曆史題材進行創作,對歐洲曆史小說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作品有《艾凡赫》、《十字軍英雄記》等。
(57)蘇惹(1774—1843)通譯騷塞,英國詩人、散文家。
與華滋華斯(W.Wordsworth)、格勒律治(S.Coleridge)并稱“湖畔詩人”。
他政治上傾向反動,創作上表現為消極浪漫主義。
一八一三年曾獲得桂冠詩人的稱号。
他在長詩《審判的幻影》序言中曾暗指拜倫是“惡魔派”詩人,後又要求政府禁售拜倫的作品,并在一篇答複拜倫的文章中公開指責拜倫是“惡魔派”首領。
下文說到的《納爾遜傳》,是記述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1758—1805)生平事迹的作品。
(58)修黎(1792—1822)通譯雪萊,英國詩人。
曾參加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
他的作品表現了對君主專制、宗教欺騙的憤怒和反抗,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作品有《伊斯蘭的起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
(59)鎊同托。
(60)彌爾頓的《失樂園》,是一部長篇叙事詩,歌頌撒但對上帝權威的反抗。
一六六七年出版。
(61)凱因通譯該隐。
據《舊約·創世記》,該隐是亞伯之兄。
(62)指拜倫的長篇叙事詩《該隐》,作于一八二一年。
(63)穆亞(1779—1852)通譯穆爾,愛爾蘭詩人。
作品多反對英國政府對愛爾蘭人民的壓迫,歌頌民族獨立。
著有《愛爾蘭歌曲集》等。
他和拜倫有深厚友誼,一八三○年作《拜倫傳》,其中駁斥了一些人對拜倫的诋毀。
(64)遏克曼(1792—1854)通譯艾克曼,德國作家。
曾任歌德的私人秘書。
著有《歌德談話錄》。
這裡所引歌德的話見該書中一八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談話記錄。
(65)挪亞通譯諾亞。
亞斐木,通譯歌裴木。
(66)繩其祖武追随祖先的足迹的意思。
見《詩·大雅·下武》。
(67)反種即返祖現象,指生物發展過程中出現與遠祖類似的變種或生理現象。
(68)之不拉英語斑馬的音譯。
(69)不伏箱不服駕馭的意思。
《詩·小雅·大東》:“卑彼牽牛,不可以服箱”。
(70)司堪第那比亞即斯堪的那維亞半島。
公元八世紀前後,在這裡定居的諾曼人經常發動海上遠征,劫掠商船和沿海地區。
(71)諾曼即諾曼底,在今法國北部。
一○六六年,諾曼底封建領主威廉公爵攻克倫敦,成為英國國王,諾曼底遂屬英國。
這一年,拜倫的祖先拉爾夫·杜·蒲隆随威廉遷入英國。
至一四五○年,諾曼底劃歸法國。
顯理二世,通譯亨利第二;一一五四年起為英國國王。
(72)堪勃力俱大學通譯劍橋大學。
(73)突厥指土耳其。
(74)《哈洛爾特遊草》通譯《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拜倫較早的一部有影響的長詩,前兩章完成于一八一○年,後兩章完成于一八一七年。
它通過哈羅爾德的經曆叙述了作者旅行東南歐的見聞,歌頌那裡人民的革命鬥争。
(75)《不信者》和下文的《阿畢陀斯新婦行》、《海賊》、《羅羅》,分别通譯為《異教徒》、《阿拜多斯的新娘》、《海盜》、《萊拉》。
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一四年間寫成,多取材于東歐和南歐,因此和其它類似的幾首詩一起統稱《東方叙事詩》。
(76)拜倫的祖父約翰(1723—1786),曾任英國海軍上将。
(77)劉勰關于人禀五才的話,見于《文心雕龍·程器》。
五才(材),古人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一切物質的基本元素,人的禀賦也決定于這五種元素。
寸析,原作寸折,曲折很多的意思。
(78)《堂祥》通譯《唐·璜》,政治諷刺長詩,拜倫的代表作。
寫于一八一九年至一八二四年。
它通過傳說中的西班牙貴族青年唐·璜在希臘、俄國、英國等地的種種經曆,廣泛反映了當時歐洲的社會生活,抨擊封建專制,反對外族侵略,但同時也流露出感傷情緒。
(79)《法斯忒》通譯《浮士德》,詩劇,歌德的代表作。
(80)盧希飛勒通譯魯西反。
據猶太教經典《泰爾谟德》(約為公元三五○年至五○○年間的作品)記載,他原是上帝的天使長,後因違抗命令,與部屬一起被趕出天國,堕入地獄,成為魔鬼。
(81)拜倫的這段話見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五日緻托瑪斯·摩爾的信。
(82)《社會之敵》即《文化偏至論》中的《民敵》,通譯《國民公敵》。
(83)地主指房主。
(84)拜倫的這段話見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五日緻托瑪斯·摩爾的信。
原文應為:“如果一個人在國内沒有自由可争,那麼讓他為鄰邦的自由而戰鬥吧。
” (85)土奧奧地利。
(86)馬志尼(G.Mazzini,1805—1872)意大利政治家,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民主共和派領袖。
他關于拜倫的評價見于所作論文《拜倫和歌德》。
(87)加富爾(C.B.diCavour,1810—1861)意大利自由貴族和資産階級君主立憲派領袖,統一的意大利王國第一任首相。
(88)意之獨立意大利于一八○○年被拿破侖征服,拿破侖失敗後,奧國通過一八一五年維也納會議,取得了意大利北部的統治權。
一八二○年至一八二一年,意大利人在“燒炭黨”的鼓動下,舉行反對奧國的起義,後被以奧國為首的“神聖同盟”所鎮壓。
一八四八年,意大利再度發生要求獨立和統一的革命,最後經過一八六○年至一八六一年的民族革命戰争取得勝利,成立了統一的意大利王國。
(89)希臘協會一八二一年希臘爆發反對土耳其統治的獨立戰争,歐洲一些國家組織了支援希臘獨立的委員會。
這裡指英國支援委員會,拜倫是該會的主要成員。
(90)克茀洛尼亞島(Cephalonia)通譯克法利尼亞島,希臘愛奧尼亞群島之一。
拜倫于一八二三年八月三日到達這裡,次年一月五日赴米索朗基。
(91)密淑倫其(Missolonghi)通譯米索朗基,希臘西部的重要城市。
一八二四年拜倫曾在這裡指揮抵抗土耳其侵略者的戰鬥,後在前線染了熱病,四月十九日(按文中誤為十八日)在這裡逝世。
(92)式列阿忒(Suliote)通譯蘇裡沃特,當時在土耳其統治下的民族之一。
拜倫在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