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羅詩力說(2)

關燈
于一九○八年二月和三月《河南》月刊第二号、第三号,署名令飛。

     ②尼采的這段話見于《劄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三卷第十二部分第二十五節《舊的和新的墓碑》。

     ③勾萌絕朕毫無生機的意思。

    勾萌,草木萌芽時的幼苗;朕,先兆。

     ④心聲指語言。

    揚雄《法言·問神》:“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這裡指詩歌及其他文學創作。

     ⑤種人指種族或民族。

     ⑥影國指名存實亡或已經消失了的文明古國。

     ⑦《韋陀》通譯《吠陀》,印度最古的宗教、哲學、文學的經典。

    約為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至前五百年間的作品。

    内容包括頌詩、祈禱文、咒文及祭祀儀式的記載等。

    共分《黎俱》、《娑摩》、《耶柔》、《阿闼婆》四部分。

     ⑧《摩诃波羅多》和《羅摩衍那》,印度古代兩大叙事詩。

    《摩诃波羅多》,一譯《瑪哈帕臘達》,約為公元前七世紀至前四世紀的作品,叙諸神及英雄的故事。

    《羅摩衍那》,一譯《臘瑪延那》,約為五世紀的作品,叙古代王子羅摩的故事。

     ⑨加黎陀薩(約公元五世紀)通譯迦梨陀娑,印度古代詩人、戲劇家。

    他的詩劇《沙恭達羅》,叙述印度古代史詩《摩诃波羅多》中國王杜虛孟多和沙恭達羅戀愛的故事。

    一七八九年曾由瓊斯譯成英文,傳至德國,歌德讀後,于一七九一年題詩贊美:“春華瑰麗,亦揚其芬;秋實盈衍,亦蘊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輪;彼美一人,沙恭達綸。

    ”(據蘇曼殊譯文) ⑩希伯來猶太民族的又一名稱。

    公元前一三二○年,其民族領袖摩西率領本族人民從埃及歸巴勒斯坦,分建猶太和以色列兩國。

    希伯來人的典籍《舊約全書》,包括文學作品、曆史傳說以及有關宗教的記載等,後來成為基督教《聖經》的一部分。

     ⑾耶利米以色列的預言家。

    《舊約全書》中有《耶利米書》五十二章記載他的言行;又有《耶利米哀歌》五章,哀悼猶太故都耶路撒冷的陷落,相傳也是他的作品。

     ⑿耶路撒冷遂隳公元前五八六年猶太王畫為巴比倫所滅,耶路撒冷被毀。

    《舊約全書·列王紀下》說,這是由于猶太諸王不敬上帝,引起上帝震怒的結果。

     ⒀伊蘭埃及都是古代文化發達的國家。

    伊蘭,即伊朗,古稱波斯。

     ⒁加勒爾即卡萊爾。

    這裡所引的一段話見于他的《論英雄和英雄崇拜》第三講《作為英雄的詩人:但丁、莎士比亞》的最後一段。

     ⒂但丁(1265—1321)意大利詩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在文學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多暴露封建專制和教皇統治的罪惡。

    他最早用意大利語言從事寫作,對意大利語文的豐富和提煉有重大貢獻。

    主要作品有《神曲》、《新生》。

     ⒃劄爾通譯沙皇。

     ⒄這裡形容遠古時代人類未開化的情景。

    原作 唐代柳宗元《封建論》:“草木榛榛,鹿豕驙颉!。

    ” ⒅鄂戈理(H.BOPQPRS,1809—1852)通譯果戈理,俄國作家。

    作品多揭露和諷刺俄國農奴制度下黑暗、停滞、落後的社會生活。

    作品有劇本《欽差大臣》、長篇小說《死魂靈》等。

     ⒆武怒武功顯赫。

    怒,形容氣勢顯赫。

    ⒇清末流行的軍歌和文人詩作中常有這樣的内容,例如張之洞所作的《軍歌》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請看印度國土并非小,為奴為馬不得脫籠牢。

    ”他作的《學堂歌》中也說:“波蘭滅,印度亡,猶太遺民散四方。

    ” 什《詩經》中雅頌部分以十篇編為一卷,稱“什”。

    這裡指篇章。

     (22)摩羅通作魔羅,梵文Mára音譯。

    佛教傳說中的魔鬼。

    (23)撒但希伯來文Sātan音譯,原意為“仇敵”。

    《聖經》中用作魔鬼的名稱。

     (24)裴倫(1788—1824)通譯拜倫,英國詩人。

    他曾參加意大利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活動和希臘民族獨立戰争。

    作品多表現對專制壓迫者的反抗和對資産階級虛僞殘酷的憎恨,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歐洲詩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主要作品有長詩《唐·璜》、詩劇《曼弗雷特》等。

     (25)摩迦文士指裴多菲。

    摩迦(Magyar),通譯馬加爾,匈牙利的主要民族。

     (26)地囪火山。

     (27)亞當之故家指《舊約·創世記》中所說的“伊甸園”。

    (28)颢氣空氣。

     (29)思歸其雌退避潛伏的意思。

    《老子》第二十四章:“知其雄:守其雌。

    ” (30)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

    他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向往“小國寡民”的氏族社會。

    著有《道德經》。

     (31)星氣既凝德國哲學家康德的“星雲說”,認為地球等天體是由星雲逐漸凝聚而成的。

     (32)無情指無生命的東西。

     (33)性解天才。

    這個詞來自嚴複譯述的《天演論》。

    (34)舜雲言志見《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 (35)關于詩持人性情之說,見于漢代人所作《詩緯含神霧》:“詩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在這之前,孔丘也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為政》)後來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中綜合地說:“詩者持也;持人性情。

    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 (36)自繇即自由。

     (37)屈原被楚頃襄王放逐後,因憂憤國事,投汨羅江而死。

    (38)返顧高丘,哀其無女屈原《離騷》:“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高丘,據漢代王逸注,是楚國的山名。

    女,比喻行為高潔和自己志向相同的人。

     (39)怼世俗之渾濁,頌己身之修能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傑出美好的才能。

    王逸注:“又重有絕遠之能,與衆異也”。

    (40)懷疑自遂古之初屈原在《天問》中,對古代曆史和神話傳說提出種種疑問,開頭就說:“遂古之初,誰傳道之?”遂古,即遠古。

     (41)劉彥和(?—約520)名勰,南朝梁南東莞(今江蘇鎮江)人,文藝理論家。

    他所著《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名著。

    這裡所引的四句見該書《辨騷》篇。

     (42)密栗确鑿。

     (43)毛角指禽獸。

     (44)愛倫德(1769—1860)通譯阿恩特,德國詩人、曆史學家,著有《德意志人之歌》、《時代之精神》等。

     (45)威廉三世(WilhelmⅢ,1770—1840)普魯士國王。

    一八○六年普法戰争中被拿破侖打敗。

    一八一二年拿破侖從莫斯科潰敗後,他又與交戰,取得勝利。

    一八一五年同俄、奧建立維護封建君主制度的。

    “神聖同盟”。

     (46)台陀開納(1791—1813)通譯特沃多·柯爾納,德國詩人、戲劇家。

    一八一三年參加反抗拿破侖侵略的義勇軍,在戰争中陣亡。

    他的《豎琴長劍》是一部抒發愛國熱情的詩集。

     (47)靈台心。

    《莊子·庚桑楚》:“不可内于靈台”。

     (48)卒業之券即畢業文憑。

     (49)道覃(18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