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後雜談之餘

關燈
是沒有一條生得合式的。

    想起來也難怪,現在的二十歲上下的青年,他生下來已是民國,就是三十歲的,在辮子時代也不過四五歲,當然不會深知道辮子的底細的了。

    ·那·麼,·我·的“·舒·憤·懑”,·恐·怕·也·很·難·傳·給·别·人,·令·人·一·樣·的·憤·激,·感·慨,·歡·喜,·憂·愁·的·罷。

    十二月十七日。

     一星期前,我在《病後雜談》裡說到鐵氏二女的詩。

    據杭世駿說,錢謙益編的《列朝詩集》〔35〕裡是有的,但我沒有這書,所以隻引了《訂訛類編》完事。

    今天《四部叢刊續編》的明遺民彭孫贻《茗齋集》〔36〕出版了,後附《明詩鈔》,卻有鐵氏長女詩在裡面。

    現在就照抄在這裡,并将範昌期原作,與所謂鐵女詩不同之處,用括弧附注在下面,以便比較。

    照此看來,作僞者實不過改了一句,并每句各改易一二字而已——教坊獻詩 教坊脂粉(落籍)洗鉛華,一片閑(春)心對落花。

     舊曲聽來猶(空)有恨,故園歸去已(卻)無家。

    雲鬟半挽(馨)臨妝(青)鏡,雨淚空流(頻彈)濕绛紗。

    今日相逢白司馬(安得江州司馬在),尊前重與訴(為賦)琵琶。

     但俞正燮《癸巳類稿》又據茅大芳希董集》,言“鐵公妻女以死殉”〔37〕;并記或一說雲,“鐵二子,無女。

    ”那麼,連鐵铉有無女兒,也都成為疑案了。

    兩個近視眼論扁額上字,辯論一通,其實連扁額也沒有挂,原也是能有的事實。

    不過鐵妻死殉之說,我以為是粉飾的。

    《合艹州史料》所記,奏文與上谕具存,王世貞明人,決不敢捏造。

     倘使鐵铉真的并無女兒,或有而實已自殺,則由這虛構的故事,也可以窺見社會心理之一斑。

    就是:在受難者家族中,無女不如其有之有趣,自殺又不如其落教坊之有趣;但鐵铉究竟是忠臣,使其女永淪教坊,終覺于心不安,所以還是和尋常女子不同,因獻詩而配了士子。

    這和小生落難,下獄挨打,到底中了狀元的公式,完全是一緻的。

     二十三日之夜,附記。

     CC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五年三月《文學》月刊第四卷第三号,發表時題目被改為《病後餘談》,副題亦被删去。

    參看本書《附記》。

     〔2〕宋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明成化時進士,官至廣東提學佥事。

    著有《考亭淵源錄》、《立齋閑錄》等。

    《立齋閑錄》,四卷,是依據明人的碑志和說部雜錄的筆記,自太祖吳元年至英宗天順(1367—1464)止。

    魯迅家藏的是明抄《國朝典故》本,殘存上二卷。

     〔3〕“禮不下庶人”語見《禮記·曲禮》。

    〔4〕《彙刻書目》清代王懿榮編,共二十卷,系将顧修原編本及朱隘增訂本重編而成,是各種叢書的詳細書目,共收叢書五百六十餘種。

    後來又有《續彙刻書目》、《續補彙刻書目》、《再續補彙刻書目》等。

     〔5〕《宮閨秘典》即《皇明宮閨秘典》,又名《酌中志》,明代劉若愚著,共二十四卷,寫明末太監魏忠賢專權時的宮廷内幕情況。

    〔6〕傅某指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四川江安人,藏書家。

    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

    著有《藏園群書題記》等。

    〔7〕《永樂實錄》明代楊士奇等編纂,共一三○卷;《明史·藝文志》作《成祖實錄》。

     〔8〕《安徽叢書》安徽叢書編審會編輯,共四集,内容為彙集安徽人的著作,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五年間陸續出版。

    〔9〕俞正燮字理初,安徽黟縣人,清代學者。

    著有《癸巳類稿》、《癸巳存稿》、《四養齋詩稿》等。

    《癸巳類稿》,共十五卷,刻于道光癸巳(1833),内容是考訂經、史以至小說、醫學的雜記,《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一文載《癸巳類稿》卷十二中。

    收入《安徽叢書》的這一部書是作者晚年的增訂本。

     〔10〕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号鳳洲,别号合艹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明代文學家。

    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著有《合艹州山人四部稿》、《合艹山堂别集》等。

    《合艹州史料》,明代董複表編,系采錄王世貞著作中有關朝野的記載編纂而成,計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

     〔11〕齊泰江蘇溧水人,官兵部尚書;下文的黃子澄,江西分宜人,官太常卿;茅大芳,江蘇泰興人,官副都禦史。

    他們都是忠于建文帝的大臣,永樂登位時被殺。

     〔12〕惰民又作堕民,明代稱作丐戶,清雍正元年(1723)始廢除惰民的“丐籍”。

    教坊廢于清雍正七年(1729)。

    女樂廢于清順治十六年(1659)。

     〔13〕“舒憤懑”漢代班固作有《典引》一文,歌頌朝廷功德,文前小引中說:“竊作《典引》一篇,雖不足雍容明盛萬分之一,猶啟發憤滿,覺悟童蒙,光揚大漢,轶聲前代;然後退入溝壑,死而不朽。

    ”“舒憤懑”,即班固所說的“啟發憤滿”。

     〔14〕“不亦快哉!”金聖歎在他批評的《西廂記》的《聖歎外書》卷七《拷豔》章篇首中說:“昔與亞斤山同客共住,霖雨十日,對床無聊,因約賭說快事,以破積悶。

    ”下面就記錄了“快事”三十三則,每則都用“不亦快哉”一語結束。

     〔15〕《琳琅秘室叢書》清代胡珽校刊。

    共五集,計三十六種,所收主要是掌故、說部、釋道方面的書。

    《茅亭客話》,宋代黃休複著,共十卷,内容系記錄從五代到宋真宗時(約當公元十世紀)的蜀中雜事。

     〔16〕《四部叢刊續編》商務印書館編選影印的叢書《四部叢刊》的續編,共八十一種,五百冊。

     〔17〕洪邁(1123—1202)字景廬,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宋代文學家。

    《容齋随筆》、《續筆》、《三筆》、《四筆》各十六卷,又《五筆》十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