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後雜談之餘

關燈
一部有關經史、文藝、掌故等的筆記。

    〔18〕張元濟(1867—1959)字菊生,浙江海鹽人,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

    著有《校史随筆》、《涉園序跋集錄》等。

    《容齋随筆五集》有張元濟寫于一九三四年的跋,其中說:“清代坊刻,《随筆》卷九阙《五胡亂華》一則,《三筆》卷三阙《北狄俘虜之苦》一則,卷五阙《北虜誅宗王》一則。

    蓋當時深諱胡、虜等字,刊者懼罹禁網,故概從删削。

    ” 〔19〕晁說之(1059—1129)字以道,号景迂,清豐(今屬河北)人,宋代文學家。

    著有《嵩山文集》、《晁氏客語》等。

    《嵩山文集》,二十卷,是他的詩文集,《負薪對》載于卷三中。

    〔20〕“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清代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一《六經雅言圖辨跋》中,對明人妄改亂刻古書,說過這樣的話:“明人書帕本,大抵如是,所謂刻書而書亡者也。

     〔21〕《訄書》章太炎早期的一部學術論著,木刻本印行于一八九九年。

    一九○二年改訂出版時,作者删去了帶有改良主義色彩的《客帝》等篇,增加了宣傳反清革命的論文,共收《原學》、《原人》、《序種姓》、《原教》、《哀清史》、《解辮發》等文共六十三篇,卷首有“前錄”二篇:《客帝匡謬》和《分鎮匡謬》。

    并在《客帝匡謬》文末說:“餘自戊己違難,與尊清者遊,而作《客帝》,飾苟且之心,棄本崇教,其違于形勢遠矣……著之以自劾,錄而删是篇。

    ”一九一四年作者重行增删時,删去“前錄”二篇及《解辮發》等文,并将書名改為《檢論》。

     〔22〕“客卿”戰國時代,某一諸侯國任用他國人擔任官職,稱之為客卿。

    如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是楚國人。

     〔23〕《湖北學生界》清末留學日本的湖北學生主辦的一種月刊,一九○三年(清光緒二十九年)一月創刊于東京,第四期起改名為《漢聲》。

    同年閏五月另編“閏月增刊”一冊,題名為《舊學》,扉頁背面印有集南朝梁蕭統《文選》句:“摅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靈,振大漢之天聲”四句,前二句見《文選》卷一東漢班固《西都賦》,後二句見同書卷五十六班固《封燕然山銘》。

    〔24〕乾隆皇帝南巡清代乾隆帝在位六十年(1736—1795),曾先後巡遊江南六次,沿途供應頻繁,銷耗民财民力甚巨;在他第二次巡遊後,視學江蘇回來的大臣尹會一就已奏稱:“上兩次南巡,民間疾苦,怨聲載道。

    ” 〔25〕“長毛”指太平天國起義的軍隊。

    為了對抗清政府剃發留辮的法令,他們都留發而不結辮,因此被稱為“長毛”。

    “短毛”,指剃發的清朝官兵。

    “花綠頭”,指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的法、英帝國主義軍隊。

    清代許瑤光《談浙》卷四“談洋兵”條:“法國兵用花布纏頭,英國兵則用綠布,故人稱綠頭、花頭雲。

    ”〔26〕“世襲雲騎尉”雲騎尉是官名。

    唐、宋、元、明各朝都有這名稱;清朝則以為世襲的職位,為世職的末級。

    凡陣亡者授爵,自雲騎尉至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不等。

     〔27〕“心事如波濤”唐代詩人李賀《申胡子觱篥歌》中的句子。

     〔28〕“四十而不惑”孔丘的話,語見《論語·為政》,據朱熹《集注》,“不惑”是“于事物之所當然皆無所疑”的意思。

    〔29〕滿族舊俗,男子剃發垂辮(剃去頭頂前部頭發,後部結辮垂于腦後)。

    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清兵入關及定都北京後,即下令剃發垂辮,因受到各地人民反對及局勢未定而中止。

    次年五月攻占南京後,又下了嚴厲的剃發令,限于布告之後十日“盡使薙(剃)發,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如“已定地方之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殺無赦!”此事曾引起各地人民的廣泛反抗,有許多人被殺。

     〔30〕開口跳傳統戲曲中武醜的俗稱。

     〔31〕吳友如(?—約1893)名猷,又作嘉猷,字友如,江蘇元和(今吳縣)人,清末畫家。

    《申江勝景圖》分上下二卷,出版于清光緒十年(1884)。

    會審公堂,即會審公廨,清末民初上海租界内的審判機關,由中外會審官會同審理租界内華人和外僑的互控案件。

    〔32〕拿了什麼地方的東西,迷了什麼斯基的理論指國民黨反動派誣蔑進步人士拿盧布,信俄國人的學說。

    “斯基”是俄國常見姓氏的詞尾。

     〔33〕指施蟄存。

    他在《現代》月刊第五卷第五期(一九三四年九月)發表的《我與文言文》中曾說:“我自有生以來三十年,除幼稚無知的時代以外,自信思想及言行都是一貫的。

    ”〔34〕張勳(1854—1923)江西奉新人,北洋軍閥。

    原為清朝提督,民國成立後,他和所部官兵仍留着辮子,表示忠于清王朝。

    一九一七年十月一日他在北京扶持清廢帝溥儀複辟,七月十二日即告失敗。

     〔35〕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齋,常熟(今屬江蘇)人。

    明崇祯時任禮部侍郎。

    清軍占領南京時,他首先迎降,因此為人所鄙視。

    著有《初學集》、《有學集》等。

    《列朝詩集》是他選輯的明詩的總集,共六集,計八十一卷;鐵氏二女詩載閏集卷四中。

    〔36〕彭孫贻(1615—1673)字仲謀,号茗齋,浙江海鹽人。

    明代選貢生,明亡後閉門不出。

    著有《茗齋集》、《茗香堂史論》等。

    《茗齋集》是他的詩詞集,共二十三卷;所附《明詩鈔》共九卷,鐵氏長女詩載卷五中。

     〔37〕俞正燮在《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一文中引永樂上谕後的小注說:“大芳有《希董集》,言妻張氏及女媳皆死于井,未就逮;書藏其家。

    又鐵公妻女亦以死殉,與此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