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後雜談
關燈
小
中
大
:“古穆有魏晉間人筆意。
” 這真是天大的本領!那死似的鎮靜,又将我的氣悶打破了。
我放下書,合了眼睛,躺着想想學這本領的方法,以為這和“君子遠庖廚也”的法子是大兩樣的,因為這時是君子自己也親到了庖廚裡。
瞑想的結果,拟定了兩手太極拳。
一,是對于世事要“浮光掠影”,随時忘卻,不甚了然,仿佛有些關心,卻又并不懇切;二,是對于現實要“蔽聰塞明”,麻木冷靜,不受感觸,先由努力,後成自然。
第一種的名稱不大好聽,第二種卻也是卻病延年的要訣,連古之儒者也并不諱言的。
這都是大道。
還有一種輕捷的小道,是:彼此說謊,自欺欺人。
有些事情,換一句話說就不大合式,所以君子憎惡俗人的“道破”。
其實,“君子遠庖廚也”就是自欺欺人的辦法:君子非吃牛肉不可,然而他慈悲,不忍見牛的臨死的觳觫,于是走開,等到燒成牛排,然後慢慢的來咀嚼。
牛排是決不會“觳觫”的了,也就和慈悲不再有沖突,于是他心安理得,天趣盎然,剔剔牙齒,摸摸肚子,“萬物皆備于我矣”〔31〕了。
彼此說謊也決不是傷雅的事情,東坡先生在黃州,有客來,就要客談鬼,客說沒有,東坡道:“姑妄言之!”〔32〕至今還算是一件韻事。
撒一點小謊,可以解無聊,也可以消悶氣;到後來,忘卻了真,相信了謊。
也就心安理得,天趣盎然了起來。
永樂的硬做皇帝,一部分士大夫是頗以為不大好的。
尤其是對于他的慘殺建文的忠臣。
和景清一同被殺的還有鐵铉〔33〕,景清剝皮,鐵铉油炸,他的兩個女兒則發付了教坊,叫她們做婊子。
這更使士大夫不舒服,但有人說,後來二女獻詩于原問官,被永樂所知,赦出,嫁給士人了。
〔34〕這真是“曲終奏雅”〔35〕,令人如釋重負,覺得天皇畢竟聖明,好人也終于得救。
她雖然做過官妓,然而究竟是一位能詩的才女,她父親又是大忠臣,為夫的士人,當然也不算辱沒。
但是,必須“浮光掠影”到這裡為止,想不得下去。
一想,就要想到永樂的上谕〔36〕,有些是兇殘猥亵,将張獻忠祭梓潼神的“咱老子姓張,你也姓張,咱老子和你聯了宗罷。
尚飨!”的名文〔37〕,和他的比起來,真是高華典雅,配登西洋的上等雜志,那就會覺得永樂皇帝決不像一位愛才憐弱的明君。
況且那時的教坊是怎樣的處所?罪人的妻女在那裡是并非靜候嫖客的,據永樂定法,還要她們“轉營”,這就是每座兵營裡都去幾天,目的是在使她們為多數男性所淩辱,生出“小龜子”和“淫賤材兒”來!所以,現在成了問題的“守節”,在那時,其實是隻準“良民”專利的特典。
在這樣的治下,這樣的地獄裡,做一首詩就能超生的麼? 我這回從杭世駿的《訂訛類編》〔38〕(續補卷上)裡,這才确切的知道了這佳話的欺騙。
他說:“……考鐵長女詩,乃吳人範昌期《題老妓卷》作也。
詩雲:‘教坊落籍洗鉛華,一片春心對落花。
舊曲聽來空有恨,故園歸去卻無家。
雲鬟半馨臨青鏡,雨淚頻彈濕绛紗。
安得江州司馬在,尊前重為賦琵琶。
’昌期,字鳴鳳;詩見張士瀹《國朝文纂》。
同時杜瓊用嘉亦有次韻詩,題曰《無題》,則其非鐵氏作明矣。
次女詩所謂‘春來雨露深如海,嫁得劉郎勝阮郎’,其論尤為不倫。
宗正睦木挈論革除事,謂建文流落西南諸詩,皆好事僞作,則鐵女之詩可知。
……” 《國朝文纂》〔39〕我沒有見過,鐵氏次女的詩,杭世駿也并未尋出根底,但我以為他的話是可信的,——雖然他敗壞了口口相傳的韻事。
況且一則他也是一個認真的考證學者,二則我覺得凡是得到大殺風景的結果的考證,往往比表面說得好聽,玩得有趣的東西近真。
首先将範昌期的詩嫁給鐵氏長女,聊以自欺欺人的是誰呢?我也不知道。
但“浮光掠影”的一看,倒也罷了,一經杭世駿道破,再去看時,就很明白的知道了确是詠老妓之作,那第一句就不像現任官妓的口吻。
不過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的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升平,還粉飾黑暗。
關于鐵氏二女的撒謊,尚其小焉者耳,大至胡元殺掠,滿清焚屠之際,也還會有人單單捧出什麼烈女絕命,難婦題壁的詩詞來,這個豔傳,那個步韻,比對于華屋丘墟,生民塗炭之慘的大事情還起勁。
到底是刻了一本集,連自己們都附進去,而韻事也就完結了。
我在寫着這些的時候,病是要算已經好了的了,用不着寫遺書。
但我想在這裡趁便拜托我的相識的朋友,将來我死掉之後,即使在中國還有追悼的可能,也千萬不要給我開追悼會或者出什麼記念冊。
因為這不過是活人的講演或挽聯的鬥法場,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穩起見,有些文豪們是簡直不恤于胡說八道的。
結果至多也不過印成一本書,即使有誰看了,于我死人,于讀者活人,都無益處,就是對于作者,其實也并無益處,挽聯做得好,也不過挽聯做得好而已。
現在的意見,我以為倘有購買那些紙墨白布的閑錢,還不如選幾部明人,清人或今人的野史或筆記來印印,倒是于大家很有益處的。
但是要認真,用點工夫,标點不要錯。
十二月十一日。
CC 〔1〕本篇第一節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五年二月《文學》月刊第四卷第二号,其他三節都被國民黨檢查官删去,參看本書《附記》。
〔2〕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二十五史》(即原來的《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共精裝九大冊;上海書報合作社出版的《二十六史》(上述的《二十五史》加上《清史稿》),共精裝二十大冊。
又上海中華書局印行的《四部備要》(經、史、子、集四部古籍三三六種)原訂二千五百冊,也有精裝本,合訂一百冊。
〔3〕《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共三卷。
内容是記述東漢至東晉間一般文士名流的言談、風貌、轶事等。
〔4〕阮嗣宗(210—263)名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三國魏詩人,曾為從事中郎。
《晉書·阮籍傳》
” 這真是天大的本領!那死似的鎮靜,又将我的氣悶打破了。
我放下書,合了眼睛,躺着想想學這本領的方法,以為這和“君子遠庖廚也”的法子是大兩樣的,因為這時是君子自己也親到了庖廚裡。
瞑想的結果,拟定了兩手太極拳。
一,是對于世事要“浮光掠影”,随時忘卻,不甚了然,仿佛有些關心,卻又并不懇切;二,是對于現實要“蔽聰塞明”,麻木冷靜,不受感觸,先由努力,後成自然。
第一種的名稱不大好聽,第二種卻也是卻病延年的要訣,連古之儒者也并不諱言的。
這都是大道。
還有一種輕捷的小道,是:彼此說謊,自欺欺人。
有些事情,換一句話說就不大合式,所以君子憎惡俗人的“道破”。
其實,“君子遠庖廚也”就是自欺欺人的辦法:君子非吃牛肉不可,然而他慈悲,不忍見牛的臨死的觳觫,于是走開,等到燒成牛排,然後慢慢的來咀嚼。
牛排是決不會“觳觫”的了,也就和慈悲不再有沖突,于是他心安理得,天趣盎然,剔剔牙齒,摸摸肚子,“萬物皆備于我矣”〔31〕了。
彼此說謊也決不是傷雅的事情,東坡先生在黃州,有客來,就要客談鬼,客說沒有,東坡道:“姑妄言之!”〔32〕至今還算是一件韻事。
撒一點小謊,可以解無聊,也可以消悶氣;到後來,忘卻了真,相信了謊。
也就心安理得,天趣盎然了起來。
永樂的硬做皇帝,一部分士大夫是頗以為不大好的。
尤其是對于他的慘殺建文的忠臣。
和景清一同被殺的還有鐵铉〔33〕,景清剝皮,鐵铉油炸,他的兩個女兒則發付了教坊,叫她們做婊子。
這更使士大夫不舒服,但有人說,後來二女獻詩于原問官,被永樂所知,赦出,嫁給士人了。
〔34〕這真是“曲終奏雅”〔35〕,令人如釋重負,覺得天皇畢竟聖明,好人也終于得救。
她雖然做過官妓,然而究竟是一位能詩的才女,她父親又是大忠臣,為夫的士人,當然也不算辱沒。
但是,必須“浮光掠影”到這裡為止,想不得下去。
一想,就要想到永樂的上谕〔36〕,有些是兇殘猥亵,将張獻忠祭梓潼神的“咱老子姓張,你也姓張,咱老子和你聯了宗罷。
尚飨!”的名文〔37〕,和他的比起來,真是高華典雅,配登西洋的上等雜志,那就會覺得永樂皇帝決不像一位愛才憐弱的明君。
況且那時的教坊是怎樣的處所?罪人的妻女在那裡是并非靜候嫖客的,據永樂定法,還要她們“轉營”,這就是每座兵營裡都去幾天,目的是在使她們為多數男性所淩辱,生出“小龜子”和“淫賤材兒”來!所以,現在成了問題的“守節”,在那時,其實是隻準“良民”專利的特典。
在這樣的治下,這樣的地獄裡,做一首詩就能超生的麼? 我這回從杭世駿的《訂訛類編》〔38〕(續補卷上)裡,這才确切的知道了這佳話的欺騙。
他說:“……考鐵長女詩,乃吳人範昌期《題老妓卷》作也。
詩雲:‘教坊落籍洗鉛華,一片春心對落花。
舊曲聽來空有恨,故園歸去卻無家。
雲鬟半馨臨青鏡,雨淚頻彈濕绛紗。
安得江州司馬在,尊前重為賦琵琶。
’昌期,字鳴鳳;詩見張士瀹《國朝文纂》。
同時杜瓊用嘉亦有次韻詩,題曰《無題》,則其非鐵氏作明矣。
次女詩所謂‘春來雨露深如海,嫁得劉郎勝阮郎’,其論尤為不倫。
宗正睦木挈論革除事,謂建文流落西南諸詩,皆好事僞作,則鐵女之詩可知。
……” 《國朝文纂》〔39〕我沒有見過,鐵氏次女的詩,杭世駿也并未尋出根底,但我以為他的話是可信的,——雖然他敗壞了口口相傳的韻事。
況且一則他也是一個認真的考證學者,二則我覺得凡是得到大殺風景的結果的考證,往往比表面說得好聽,玩得有趣的東西近真。
首先将範昌期的詩嫁給鐵氏長女,聊以自欺欺人的是誰呢?我也不知道。
但“浮光掠影”的一看,倒也罷了,一經杭世駿道破,再去看時,就很明白的知道了确是詠老妓之作,那第一句就不像現任官妓的口吻。
不過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的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升平,還粉飾黑暗。
關于鐵氏二女的撒謊,尚其小焉者耳,大至胡元殺掠,滿清焚屠之際,也還會有人單單捧出什麼烈女絕命,難婦題壁的詩詞來,這個豔傳,那個步韻,比對于華屋丘墟,生民塗炭之慘的大事情還起勁。
到底是刻了一本集,連自己們都附進去,而韻事也就完結了。
我在寫着這些的時候,病是要算已經好了的了,用不着寫遺書。
但我想在這裡趁便拜托我的相識的朋友,将來我死掉之後,即使在中國還有追悼的可能,也千萬不要給我開追悼會或者出什麼記念冊。
因為這不過是活人的講演或挽聯的鬥法場,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穩起見,有些文豪們是簡直不恤于胡說八道的。
結果至多也不過印成一本書,即使有誰看了,于我死人,于讀者活人,都無益處,就是對于作者,其實也并無益處,挽聯做得好,也不過挽聯做得好而已。
現在的意見,我以為倘有購買那些紙墨白布的閑錢,還不如選幾部明人,清人或今人的野史或筆記來印印,倒是于大家很有益處的。
但是要認真,用點工夫,标點不要錯。
十二月十一日。
CC 〔1〕本篇第一節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五年二月《文學》月刊第四卷第二号,其他三節都被國民黨檢查官删去,參看本書《附記》。
〔2〕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二十五史》(即原來的《二十四史》加上《新
又上海中華書局印行的《四部備要》(經、史、子、集四部古籍三三六種)原訂二千五百冊,也有精裝本,合訂一百冊。
〔3〕《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共三卷。
内容是記述東漢至東晉間一般文士名流的言談、風貌、轶事等。
〔4〕阮嗣宗(210—263)名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三國魏詩人,曾為從事中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