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文談
關燈
小
中
大
然,因為有些見識,他們究竟還在覺悟的讀書人之下,如果不給他們随時揀選,也許會誤拿了無益的,甚而至于有害的東西。
所以,“迎合大衆”的新幫閑,是絕對的要不得的。
由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總是覺悟的智識者的任務。
但這些智識者,卻必須有研究,能思索,有決斷,而且有毅力。
他也用權,卻不是騙人,他利導,卻并非迎合。
他不看輕自己,以為是大家的戲子,也不看輕别人,當作自己的喽羅。
他隻是大衆中的一個人,我想,這才可以做大衆的事業。
十二煞尾 話已經說得不少了。
總之,單是話不行,要緊的是做。
要許多人做:大衆和先驅;要各式的人做:教育家,文學家,言語學家……。
這已經迫于必要了,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隻好拉纖;順水固然好得很,然而還是少不得把舵的。
這拉纖或把舵的好方法,雖然也可以口談,但大抵得益于實驗,無論怎麼看風看水,目的隻是一個:向前。
各人大概都有些自己的意見,現在還是給我聽聽你們諸位的高論罷。
CC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九月十日的《申報·自由談》,署名華圉。
後來作者将本文與其他有關于語文改革的文章四篇輯為《門外文談》一書,一九三五年九月由上海天馬書店出版。
〔2〕這些是常見于當時上海報刊的新聞。
一九三四年夏,我國南方大旱,國民黨政府于七月間邀請第九世班禅喇嘛和安欽活佛在南京、湯山等地“作法求雨”。
八月初,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秘書長褚民誼為女遊泳選手楊秀瓊打扇、駕車,被稱為“吊膀子秘書長”。
上海“大世界”遊藝場利用旱災展出一個所謂“旱魃”的矮人,稱“三寸怪人幹”,招攬遊客。
五月,美國政府頒布《白銀法案》後,國際銀價上升,國民黨官僚資本集團趁國内糧價飛漲,大量輸出白銀,從國外購進大米,牟取暴利。
六月,國民黨江西省政府根據蔣介石“手令”,頒布《取締婦女奇裝異服辦法》,規定“褲長最短須過膝四寸,不得露腿赤足”,當時重慶、北平等地也禁止“女子裸膝露肘”。
〔3〕唐宋八大家明代茅坤曾選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轼、蘇轍、王安石、曾鞏八個古文家的文章編為《唐宋八大家文抄》,因有“唐宋八大家”的說法。
〔4〕倉颉相傳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叙》:“黃帝之史倉颉……初造書契”。
《荀子·解蔽》中則說:“好書者衆矣,而倉颉獨傳者壹也”,認為倉颉是文字的搜集和整理者之一。
又《太平禦覽》卷三六六引《春秋孔演圖》:“蒼颉四目,是謂并明。
” 〔5〕《易經》即《周易》,是我國古代記載占蔔的書。
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際,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這裡引的兩句,見該書《系辭》篇。
〔6〕“升中于天”語見《禮記·禮器》:“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
”據漢代鄭玄注:“升,上也;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 〔7〕“倉颉,黃帝史”語見《漢書·古今人表》。
史,即史官。
〔8〕伏羲我國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相傳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
“八卦”,相傳為他所作。
《易經·系辭》說:“古者包犧氏(按即伏羲)之王天下也……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卦,即挂,懸挂物象以示人吉兇,有乾(O)、坤(O)、震(O)、民(O)、離(O)、坎(O)、兌(O)、伲∣)八種式樣。
《易傳》認*素災饕笳魈臁⒌亍⒗住⒎纭⑺⒒稹山、澤八種自然現象。
〔9〕“打結字”古代秘魯印第安人用以幫助記憶的一種線結,以結繩的方式記錄天氣、日期、數目等等的變化。
線的顔色,線結的大小和多少,都表示着不同的意義。
〔10〕“岣嵝碑”又稱禹碑,在湖南衡山岣嵝峰,相傳為夏禹治水時所刻;碑文共七十七字,難于辨識。
清末葉昌熾《語石》卷二載:“(韓愈詩)‘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郎瑛、楊用修諸家各有釋文,靈怪杳冥,難可憑信。
不知韓詩又雲:‘千搜萬索何處有,森森綠樹猿猱悲。
’是但憑道士所言,未嘗目睹。
”此碑在明朝以前,不見于記載,故多疑為僞造。
〔11〕亞勒泰米拉洞在西班牙北部散坦特爾省境,發現于一八七九年。
洞窟中有舊石器時代用三種顔色畫成的壁畫,畫的都是野牛、野鹿、野豬和長毛巨象等動物。
〔12〕關于朱育、武則天造字,據《三國志·吳書·虞翻傳》注引《會稽典錄》:“孫亮時,有山陰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達,依體象類,造作異字千名以上。
”《新唐書·後妃列傳》:武則天于“載初中,……作白、一四、埊、……十有二文。
太後自名白。
”但《資治通鑒·唐紀二十》載:天授元年,“鳳閣侍郎河東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丁亥,行之。
太後自名‘白’”。
〔13〕《周禮》儒家經典之一,記述周王朝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的資料彙編,大約成書于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撰,我國第一部系統介紹漢字形、音、義的著作。
這裡講的漢字六種構成法,即《周禮》和《說文解字》中所記載的“六書”。
《周禮》中所說的有: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說文解字》中所說的稍有不同,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14〕“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語見《易經·系辭》。
〔15〕“象意”《漢書·藝文志》:“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據唐代顔師古注:“象意即會意也。
” 〔16〕篆、隸、楷是漢字演進過程中先後出現的幾種字體的名稱。
篆書分大篆小篆,大篆是從西周到戰國通行的字體,但各國有異。
秦始皇時統一字體,稱為小篆。
隸書開始于秦代,把小篆勻圓的筆畫稍改平直,到漢代才出現平直扁正的正式的隸書。
楷書始于漢末,以後取代隸書,通行至今。
〔17〕這裡指胡适。
胡适著的《國語文學史》于一九二七年出版時,黎錦熙在該書的《代序》中說,這部文學史所以始于戰國秦漢而不包括《詩經》,是因為胡适要從他認為語言文字開始分歧的時代寫起。
《代序》不同意戰國前語文合一的看法。
一九二八年胡适将此書修訂,抽去《代序》,改名《白話文學史》出版,在第一章說:“我們研究古代文字,可以推知當戰國的時候中國的文體已經不能與語體一緻了。
”仍堅持他的戰國前言文一緻的看法。
〔18〕《書經》即《尚書》,儒家經典之一。
我國上古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彙編。
〔19〕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6)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
曾任太史令。
他所撰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從上古起到漢武帝止)。
〔20〕“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語見《史記·陳涉世家》。
據唐代司馬貞《索隐》:“服虔雲:楚人謂多為夥。
按又言‘頤’者,助聲之辭也。
”又據南朝宋裴骃《集解》:“應劭曰:‘沈沈,宮室深邃之貌也。
’” 〔21〕《淮南王歌》淮南王指漢文帝之弟劉長,他因謀反為文帝所廢,流放蜀郡,中途絕食而死。
後來民間就流傳出這首歌謠。
〔22〕《漢書》東漢班固編撰的西漢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前漢紀》,即《漢紀》,東漢荀悅撰,編年體西漢史,内容多取材《漢書》,有所增補。
這裡所引的前一首見《漢書·淮南王傳》,末句無“能”字,《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所載與引文同;後一首未見于《前漢紀》,漢代高誘的《淮南鴻烈解叙》載有此歌,首句作“一尺缯,好童童”,末句作“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23〕“藏之秘閣,副在三館”秘閣、三館都是藏書的地方。
《宋史·職官志》載:“國初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皆寓崇文院。
太宗端拱元年(988)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閣,擇三館真本書籍萬餘卷,及内出古畫墨迹,藏其中。
” 〔24〕克羅蒂亞通譯克羅地亞,現在是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成員國之一。
〔25〕楊雄(前53—18)一作揚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
西漢文學家、語言文字學家。
著有《法言》、《太玄經》及其他文賦。
《漢書·揚雄傳》載,“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據唐代顔師古注,奇字即“古文之異者”。
《方言》,全名《軒使者絕代語釋别國方言》,相傳為揚雄所作,共十三卷,内容雜錄中國各地同義異字之字一萬一千餘。
劉歆(約前53—23),字子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學者。
他在《與揚雄從取方言書》中說:“屬聞子雲獨采集先代絕言,異國殊語,以為十五卷,其所解略多矣,而不知其目……今謹使密人奉手書,願頗與其最目,得使入篆,令聖朝留明明之典。
”揚雄在《答劉歆書》中卻說:“敕以殊言十五卷,君何由知之?……天下上計孝廉及内郡衛卒會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即以鉛摘次之于椠,二十七歲于今矣;而語言或交錯相反,方複論思詳悉集之……誠欲崇而就之,不
所以,“迎合大衆”的新幫閑,是絕對的要不得的。
由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總是覺悟的智識者的任務。
但這些智識者,卻必須有研究,能思索,有決斷,而且有毅力。
他也用權,卻不是騙人,他利導,卻并非迎合。
他不看輕自己,以為是大家的戲子,也不看輕别人,當作自己的喽羅。
他隻是大衆中的一個人,我想,這才可以做大衆的事業。
十二煞尾 話已經說得不少了。
總之,單是話不行,要緊的是做。
要許多人做:大衆和先驅;要各式的人做:教育家,文學家,言語學家……。
這已經迫于必要了,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隻好拉纖;順水固然好得很,然而還是少不得把舵的。
這拉纖或把舵的好方法,雖然也可以口談,但大抵得益于實驗,無論怎麼看風看水,目的隻是一個:向前。
各人大概都有些自己的意見,現在還是給我聽聽你們諸位的高論罷。
CC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九月十日的《申報·自由談》,署名華圉。
後來作者将本文與其他有關于語文改革的文章四篇輯為《門外文談》一書,一九三五年九月由上海天馬書店出版。
〔2〕這些是常見于當時上海報刊的新聞。
一九三四年夏,我國南方大旱,國民黨政府于七月間邀請第九世班禅喇嘛和安欽活佛在南京、湯山等地“作法求雨”。
八月初,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秘書長褚民誼為女遊泳選手楊秀瓊打扇、駕車,被稱為“吊膀子秘書長”。
上海“大世界”遊藝場利用旱災展出一個所謂“旱魃”的矮人,稱“三寸怪人幹”,招攬遊客。
五月,美國政府頒布《白銀法案》後,國際銀價上升,國民黨官僚資本集團趁國内糧價飛漲,大量輸出白銀,從國外購進大米,牟取暴利。
六月,國民黨江西省政府根據蔣介石“手令”,頒布《取締婦女奇裝異服辦法》,規定“褲長最短須過膝四寸,不得露腿赤足”,當時重慶、北平等地也禁止“女子裸膝露肘”。
〔3〕唐宋八大家明代茅坤曾選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轼、蘇轍、王安石、曾鞏八個古文家的文章編為《唐宋八大家文抄》,因有“唐宋八大家”的說法。
〔4〕倉颉相傳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叙》:“黃帝之史倉颉……初造書契”。
《
又《太平禦覽》卷三六六引《春秋孔演圖》:“蒼颉四目,是謂并明。
” 〔5〕《易經》即《周易》,是我國古代記載占蔔的書。
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際,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這裡引的兩句,見該書《系辭》篇。
〔6〕“升中于天”語見《禮記·禮器》:“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
”據漢代鄭玄注:“升,上也;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 〔7〕“倉颉,黃帝史”語見《漢書·古今人表》。
史,即史官。
〔8〕伏羲我國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相傳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
“八卦”,相傳為他所作。
《易經·系辭》說:“古者包犧氏(按即伏羲)之王天下也……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卦,即挂,懸挂物象以示人吉兇,有乾(O)、坤(O)、震(O)、民(O)、離(O)、坎(O)、兌(O)、伲∣)八種式樣。
《易傳》認*素災饕笳魈臁⒌亍⒗住⒎纭⑺⒒稹山、澤八種自然現象。
〔9〕“打結字”古代秘魯印第安人用以幫助記憶的一種線結,以結繩的方式記錄天氣、日期、數目等等的變化。
線的顔色,線結的大小和多少,都表示着不同的意義。
〔10〕“岣嵝碑”又稱禹碑,在湖南衡山岣嵝峰,相傳為夏禹治水時所刻;碑文共七十七字,難于辨識。
清末葉昌熾《語石》卷二載:“(韓愈詩)‘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郎瑛、楊用修諸家各有釋文,靈怪杳冥,難可憑信。
不知韓詩又雲:‘千搜萬索何處有,森森綠樹猿猱悲。
’是但憑道士所言,未嘗目睹。
”此碑在明朝以前,不見于記載,故多疑為僞造。
〔11〕亞勒泰米拉洞在西班牙北部散坦特爾省境,發現于一八七九年。
洞窟中有舊石器時代用三種顔色畫成的壁畫,畫的都是野牛、野鹿、野豬和長毛巨象等動物。
〔12〕關于朱育、武則天造字,據《三國志·吳書·虞翻傳》注引《會稽典錄》:“孫亮時,有山陰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達,依體象類,造作異字千名以上。
”《
太後自名白。
”但《
太後自名‘白’”。
〔13〕《周禮》儒家經典之一,記述周王朝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的資料彙編,大約成書于戰國時期。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撰,我國第一部系統介紹漢字形、音、義的著作。
這裡講的漢字六種構成法,即《周禮》和《說文解字》中所記載的“六書”。
《周禮》中所說的有: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說文解字》中所說的稍有不同,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14〕“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語見《易經·系辭》。
〔15〕“象意”《漢書·藝文志》:“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據唐代顔師古注:“象意即會意也。
” 〔16〕篆、隸、楷是漢字演進過程中先後出現的幾種字體的名稱。
篆書分大篆小篆,大篆是從西周到戰國通行的字體,但各國有異。
秦始皇時統一字體,稱為小篆。
隸書開始于秦代,把小篆勻圓的筆畫稍改平直,到漢代才出現平直扁正的正式的隸書。
楷書始于漢末,以後取代隸書,通行至今。
〔17〕這裡指胡适。
胡适著的《國語文學史》于一九二七年出版時,黎錦熙在該書的《代序》中說,這部文學史所以始于戰國秦漢而不包括《詩經》,是因為胡适要從他認為語言文字開始分歧的時代寫起。
《代序》不同意戰國前語文合一的看法。
一九二八年胡适将此書修訂,抽去《代序》,改名《白話文學史》出版,在第一章說:“我們研究古代文字,可以推知當戰國的時候中國的文體已經不能與語體一緻了。
”仍堅持他的戰國前言文一緻的看法。
〔18〕《書經》即《
我國上古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彙編。
〔19〕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6)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
曾任太史令。
他所撰的《
〔20〕“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語見《史記·陳涉世家》。
據唐代司馬貞《索隐》:“服虔雲:楚人謂多為夥。
按又言‘頤’者,助聲之辭也。
”又據南朝宋裴骃《集解》:“應劭曰:‘沈沈,宮室深邃之貌也。
’” 〔21〕《淮南王歌》淮南王指漢文帝之弟劉長,他因謀反為文帝所廢,流放蜀郡,中途絕食而死。
後來民間就流傳出這首歌謠。
〔22〕《漢書》東漢班固編撰的西漢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前漢紀》,即《漢紀》,東漢荀悅撰,編年體西漢史,内容多取材《漢書》,有所增補。
這裡所引的前一首見《漢書·淮南王傳》,末句無“能”字,《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所載與引文同;後一首未見于《前漢紀》,漢代高誘的《淮南鴻烈解叙》載有此歌,首句作“一尺缯,好童童”,末句作“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23〕“藏之秘閣,副在三館”秘閣、三館都是藏書的地方。
《宋史·職官志》載:“國初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皆寓崇文院。
太宗端拱元年(988)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閣,擇三館真本書籍萬餘卷,及内出古畫墨迹,藏其中。
” 〔24〕克羅蒂亞通譯克羅地亞,現在是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成員國之一。
〔25〕楊雄(前53—18)一作揚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
西漢文學家、語言文字學家。
著有《
《漢書·揚雄傳》載,“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據唐代顔師古注,奇字即“古文之異者”。
《方言》,全名《軒使者絕代語釋别國方言》,相傳為揚雄所作,共十三卷,内容雜錄中國各地同義異字之字一萬一千餘。
劉歆(約前53—23),字子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學者。
他在《與揚雄從取方言書》中說:“屬聞子雲獨采集先代絕言,異國殊語,以為十五卷,其所解略多矣,而不知其目……今謹使密人奉手書,願頗與其最目,得使入篆,令聖朝留明明之典。
”揚雄在《答劉歆書》中卻說:“敕以殊言十五卷,君何由知之?……天下上計孝廉及内郡衛卒會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即以鉛摘次之于椠,二十七歲于今矣;而語言或交錯相反,方複論思詳悉集之……誠欲崇而就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