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領導的修煉
關燈
小
中
大
要成為領袖,必須修煉一顆真心,千萬别舍本逐末。
對“人”就不累 常遇到很多喊累的朋友,仔細聽他們的故事,發現大同小異。
大體上,他們都是自負、責任心重、追求完美的人,覺得很多事要不是他們整日“盯着”,就一定會荒腔走闆。
他們共同的遺憾是身邊無得力助手可分憂,一緻的口頭禅是“事情永遠忙不完”。
我自己也有累到身心俱疲的經驗。
那種累,是睡眠、運動、休閑、麻醉都無法緩解的累,累到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累到不知人生所為何來……抽離出工作場所,花了一段時間沉澱、整理自己,向内探索,學習人生,再回到工作崗位後才不再累了。
很奇妙的是,自從不累了以後,事業也一帆風順了。
對這一段經曆,我如今體會更深:第一,真正的累,是心累,不是身體累;第二,累的源頭,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第三,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
這一段體會,其實二十年前我就經曆過了,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無法運用自如。
直到最近得遇明師,才參透其理。
為什麼把重心放在“事”上會累呢?因為你如果隻看見“事”,沒看見“人”,其實你是在用腦,而沒有用心。
用腦用得好,你會越來越能幹,陷入“能者多勞”的情境,結果就是,身邊的人越來越沒你能幹,因此更多的事必須由你來承擔,你當然就越來越忙。
忙不一定累,但是你的忙用腦多于用心,因此隻在生命的外圍打轉,事情或許有進展,但你和身邊人的生命都無滋潤、無成長,所以心一定累。
為什麼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呢?因為你一直幫助身邊的人變得更好,人都好了,就把事情都承擔了,結果必然是你無事可忙。
因為待人必須用心,你把心放在别人身上,自然生出慈悲和智慧。
因為腦隻會“反射”,心卻會“共振”,常用心于人,你會在周遭創造出高振動的“心頻”,回頭也會帶動自己。
所以,把重心放在“人”上,或許也可能忙,卻絕不會累。
如果一個組織的領導人能夠把心放在“人”上,必能帶動所有成員都把心放在人上,有了“靈魂”,就可以生生不息了。
體會到這層道理,我更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深感慚愧,看到自己執迷于“事”,卡住了自己,耽誤了别人。
如果你也覺得有點累,我有兩個建議:第一,從現在開始,在每一件事情當中,盡量去看其中的“人”,而不是“事”;第二,越累就越該立即停下來,抽離工作,學習人生。
相信我,你這麼做,天不會塌下來,而你會變得更好。
“活在當下”就不忙 有朋友向我抱怨,他每天日程排得滿滿的,忙得團團轉,都沒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問他都在忙些什麼,陪他一件件地數,結果發現好像也沒什麼。
我又問他,忙出了什麼結果。
他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怎麼樣,但他仍然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覺得自己的人生很難随心所欲。
有關時間管理,最有名的陳述是:每個人都該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上,不該花在“不重要但很緊急”的事上。
這道理顯而易見,偏偏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多數人也認為,想要高效利用時間,關鍵在于自律和意志力,偏偏這兩件事又很難。
其實“忙”這個字,本身已揭示了答案。
古人造字很有智慧,“忙”就是“心亡”,心不在了,所以才忙,把“忙”的因果說得清清楚楚。
美洲印第安人也有相同的智慧。
他們外出旅行時,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來紮營,為的是“等待靈魂跟上來”。
他們認為,人走得太快,靈魂會跟不上,就會變成“有體無魂”的人,那當然是不行的。
用我們老祖宗和印第安人的智慧來看待現代文明,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因為大家都跑太快了,集體的靈魂和“心”跟不上,所以才變得這麼忙。
現代人普遍患上了“失心症”,當然也造成彼此牽累,所以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忙個沒完沒了。
有關“心”,大家當然也知道很重要,不是常說要“傾聽内心深處”的呼喚嗎?無奈多數人即使想聽也聽不到,因為心在十萬八千裡處,早已不跟人在一起,怎能聽得到?所以,想要不忙,想要管理好時間,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把心找回來”! 時間管理是人生頭等大事。
因為人世間有諸多不平等,但相對平等的事,是大家都擁有一樣的時間。
說得更清楚一點,每個人所擁有的當下,你用來做什麼,完全由你做主,人世間的自由平等盡在于此。
“當下”這一刻,你要怎麼活?是讓别人幫你活,還是自己做主來活?是任由感官、妄想、習性或環境帶着你活,還是“用心”來活?這是你人生唯一重要的決定。
說得嚴重點,人的心不在,就不可能活在當下;而不在當下,基本上就沒真的在活。
有了這樣的了解,就知道“忙”的反面不是“閑”,而是“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你的心在,就會帶着你的生命前進,前進到有力量,也會帶動别人的生命一起前進。
除此之外,都不過是原地轉圈圈,所以才說“忙得團團轉”,白忙一場。
你在忙些什麼?忙的時候心在不在?要不要停下來,把心找回來再上路?不妨問問自己吧! 事上練心 我近年來在母校擔任書院導師,常有學生問我領袖之道。
他們通常都覺得,成為領袖必須傑出優秀,凡事有主見,而且能言善辯,自認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因而沒資格成為領袖。
我告訴他們,成功的領袖有各種類型,有的像叢林鬥士,有的像賭徒,有的像職員或手藝人,并不一定非得是某種人。
隻要願意承擔,人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領袖。
然後我問:“《孫子兵法》論領
對“人”就不累 常遇到很多喊累的朋友,仔細聽他們的故事,發現大同小異。
大體上,他們都是自負、責任心重、追求完美的人,覺得很多事要不是他們整日“盯着”,就一定會荒腔走闆。
他們共同的遺憾是身邊無得力助手可分憂,一緻的口頭禅是“事情永遠忙不完”。
我自己也有累到身心俱疲的經驗。
那種累,是睡眠、運動、休閑、麻醉都無法緩解的累,累到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累到不知人生所為何來……抽離出工作場所,花了一段時間沉澱、整理自己,向内探索,學習人生,再回到工作崗位後才不再累了。
很奇妙的是,自從不累了以後,事業也一帆風順了。
對這一段經曆,我如今體會更深:第一,真正的累,是心累,不是身體累;第二,累的源頭,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第三,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
這一段體會,其實二十年前我就經曆過了,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無法運用自如。
直到最近得遇明師,才參透其理。
為什麼把重心放在“事”上會累呢?因為你如果隻看見“事”,沒看見“人”,其實你是在用腦,而沒有用心。
用腦用得好,你會越來越能幹,陷入“能者多勞”的情境,結果就是,身邊的人越來越沒你能幹,因此更多的事必須由你來承擔,你當然就越來越忙。
忙不一定累,但是你的忙用腦多于用心,因此隻在生命的外圍打轉,事情或許有進展,但你和身邊人的生命都無滋潤、無成長,所以心一定累。
為什麼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呢?因為你一直幫助身邊的人變得更好,人都好了,就把事情都承擔了,結果必然是你無事可忙。
因為待人必須用心,你把心放在别人身上,自然生出慈悲和智慧。
因為腦隻會“反射”,心卻會“共振”,常用心于人,你會在周遭創造出高振動的“心頻”,回頭也會帶動自己。
所以,把重心放在“人”上,或許也可能忙,卻絕不會累。
如果一個組織的領導人能夠把心放在“人”上,必能帶動所有成員都把心放在人上,有了“靈魂”,就可以生生不息了。
體會到這層道理,我更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深感慚愧,看到自己執迷于“事”,卡住了自己,耽誤了别人。
如果你也覺得有點累,我有兩個建議:第一,從現在開始,在每一件事情當中,盡量去看其中的“人”,而不是“事”;第二,越累就越該立即停下來,抽離工作,學習人生。
相信我,你這麼做,天不會塌下來,而你會變得更好。
“活在當下”就不忙 有朋友向我抱怨,他每天日程排得滿滿的,忙得團團轉,都沒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問他都在忙些什麼,陪他一件件地數,結果發現好像也沒什麼。
我又問他,忙出了什麼結果。
他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怎麼樣,但他仍然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覺得自己的人生很難随心所欲。
有關時間管理,最有名的陳述是:每個人都該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上,不該花在“不重要但很緊急”的事上。
這道理顯而易見,偏偏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多數人也認為,想要高效利用時間,關鍵在于自律和意志力,偏偏這兩件事又很難。
其實“忙”這個字,本身已揭示了答案。
古人造字很有智慧,“忙”就是“心亡”,心不在了,所以才忙,把“忙”的因果說得清清楚楚。
美洲印第安人也有相同的智慧。
他們外出旅行時,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來紮營,為的是“等待靈魂跟上來”。
他們認為,人走得太快,靈魂會跟不上,就會變成“有體無魂”的人,那當然是不行的。
用我們老祖宗和印第安人的智慧來看待現代文明,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因為大家都跑太快了,集體的靈魂和“心”跟不上,所以才變得這麼忙。
現代人普遍患上了“失心症”,當然也造成彼此牽累,所以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忙個沒完沒了。
有關“心”,大家當然也知道很重要,不是常說要“傾聽内心深處”的呼喚嗎?無奈多數人即使想聽也聽不到,因為心在十萬八千裡處,早已不跟人在一起,怎能聽得到?所以,想要不忙,想要管理好時間,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把心找回來”! 時間管理是人生頭等大事。
因為人世間有諸多不平等,但相對平等的事,是大家都擁有一樣的時間。
說得更清楚一點,每個人所擁有的當下,你用來做什麼,完全由你做主,人世間的自由平等盡在于此。
“當下”這一刻,你要怎麼活?是讓别人幫你活,還是自己做主來活?是任由感官、妄想、習性或環境帶着你活,還是“用心”來活?這是你人生唯一重要的決定。
說得嚴重點,人的心不在,就不可能活在當下;而不在當下,基本上就沒真的在活。
有了這樣的了解,就知道“忙”的反面不是“閑”,而是“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你的心在,就會帶着你的生命前進,前進到有力量,也會帶動别人的生命一起前進。
除此之外,都不過是原地轉圈圈,所以才說“忙得團團轉”,白忙一場。
你在忙些什麼?忙的時候心在不在?要不要停下來,把心找回來再上路?不妨問問自己吧! 事上練心 我近年來在母校擔任書院導師,常有學生問我領袖之道。
他們通常都覺得,成為領袖必須傑出優秀,凡事有主見,而且能言善辯,自認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因而沒資格成為領袖。
我告訴他們,成功的領袖有各種類型,有的像叢林鬥士,有的像賭徒,有的像職員或手藝人,并不一定非得是某種人。
隻要願意承擔,人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領袖。
然後我問:“《孫子兵法》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