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家庭的修煉
關燈
小
中
大
到合夥創業的生涯曆程,我從來就不缺長輩級貴人。
這樣的幸運,多多少少來自母親自小教導“進食順序”所緻。
我常聽朋友說,“我們這一代,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孝順子女的第一代”。
他說這話的口氣,像是有些無奈,還有些抱怨。
我卻認為,即使自己不需要,也要設法讓孩子孝順父母,因為這是孩子的需要,否則他們長大既不知感恩,又不懂規矩,一生都遇不到貴人,注定要辛苦。
若是嫌教孝順太沉重,就先從教進食順序開始吧。
“父母難為”的根源 父母難為,是當今很多人的共同苦惱。
好像現代人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為人父母”了。
嚴管嚴教行不通,講道理不管用,愛與包容又不知分寸如何拿捏,左支右绌,無所适從。
甚至有些職場女性,為了陪伴孩子辭去工作,回家當全職母親,結果還是弄不好,簡直無路可走。
大家都說,現在的孩子活得很自我,還沒到青春期就道理一大堆。
他們的世界父母看不懂,簡直就像外星人,活得比父母還“大”! 每逢這種時候,我都會仔細問這些“為人父母”者和自己父母的關系。
結果發現,大部分人其實自己也活得比父母“大”,而且對這種“大”,往往無知無覺。
因為我們活在高速成長的時代,教育程度普遍高于父母,擁有的财富和成就高于父母,也自覺觀念見識比父母“先進”,和父母的關系,往往“孝”而不“順”。
大家雖然有意願也有能力回報父母,卻忍不住想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企圖改變父母,沒有耐心聽父母的教誨。
這種狀況是自然發生的,表面上來看,也相當正常,因此很容易看不見問題所在。
但若設身處地,試着從孩子的角度看就不難發現,副作用其實很嚴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看到自己的父母比祖父母厲害,還常常告訴祖父母該如何做,好像父母比祖父母“大”。
他耳濡目染形成的念頭,自然是“子女一定要活得比父母‘大’”。
這樣長大的孩子,他們“效忠”家族傳統的方式,就是一定要活得比父母“大”。
而孩子處處依賴父母,他要如何活得比父母“大”呢?顯而易見的出路就是尋求“外援”,從同輩團體和父母勢力範圍所不能及之處(通常是網絡世界)獲取資源,武裝自己,以便活出自己的“大”。
孩子在意識深處想要活得比父母“大”,正是現代人“父母難為”的根源。
解決方法隻有一個,就是我們自己要活得比父母“小”。
無論父母是什麼狀态,都要把自己的一切歸功于父母,把父母放在上位,在父母面前把自己變“小”。
這件事做不到,你的孩子一定會活得比你更“大”,難怪你沒辦法教。
因為時代快速變遷,現代人和自己的父母、子女好像活在三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父母難為”似乎是宿命。
但大自然的定律就是“父母大、子女小”,嚴守此定律,是唯一的出路。
不這麼做,就是自找麻煩! 盡孝即“進化” 在中華文化裡,“孝”一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品德。
我年輕時,認為孝順是應該的,也是自然發生的,但儒家文化把它搞得太刻意,強調得有點誇張。
尤其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甚至于“以孝立國”,似乎脫離現實。
直到近年來重習中華文化,聽到名師的一句注解:孝之極緻,是子女用自己的做到,圓滿父母的“無不是”。
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開啟了我對中華孝道文化更深的體悟。
原來,父母當然有“是”、有“不是”,但一個孝順的子女,卻必然能承襲父母的“是”,彌補父母的“不是”。
這樣的子女,當然成就和德行都能超越父母,并且反哺及歸功于父母,證明了父母的“無不是”。
若舉國之民皆能奉行孝道,則為人子女者都潔身自持不逾越,發揚父母的優點,改正父母的缺點,國民素質如此之高,豈能不“國之大治”?“以孝立國”又何難? 進而推之,民族以“孝道”為核心價值,當其深入人心,并成為普遍行為準則時,等于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進化論。
若人人皆以“光宗耀祖”為念,豈能一代不比一代更優秀呢? 在自然界,繁衍養育後代,本來就是最重要的基因。
因此父母養育子女,是天道,無須刻意提倡、教導;但子女孝順父母,則是人之所以超越其他動物的進化觀,必須标舉為核心價值以發揚之。
以孝道作為核心價值,其實是最具可能性并且效益最宏大的一種設計。
因為一個不感恩的人,很難自助天助,很難成就圓滿,而表達感恩最合适的對象當然非父母莫屬。
以孝道作為感恩實踐的核心,是最貼近自然規律的進化觀。
有了這番理解,我對老祖宗“一以貫之”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對自己孝道有虧深感慚愧;我更體會到,讓子女孝順,雖非自己的需要,卻是為人父母者無法逃避的責任。
因為凡人不知孝順,必不知感恩;不知感恩,則人生難以圓滿;欲子女人生圓滿,必先教之以孝。
孝道傳承,身教重于言教。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孝順父母,做子女的榜樣。
這裡有一處不可思議的地方:大家都說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因此傾全力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卻不知“教子莫如教學,教孝莫如侍親”。
越是愛子女,越應以孝順父母為榜樣,這才是為人父母之正道、大道! 最後再說一句,在當今世道下,為人父母者要靠“自力”教學,其實很辛苦。
政府常提倡“幸福經濟”,其實“幸福”不一定非“經濟”不可。
一個政府能讓社會“孝道”擡頭,人民幸福會加幾分,值得好好想想。
這樣的幸運,多多少少來自母親自小教導“進食順序”所緻。
我常聽朋友說,“我們這一代,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孝順子女的第一代”。
他說這話的口氣,像是有些無奈,還有些抱怨。
我卻認為,即使自己不需要,也要設法讓孩子孝順父母,因為這是孩子的需要,否則他們長大既不知感恩,又不懂規矩,一生都遇不到貴人,注定要辛苦。
若是嫌教孝順太沉重,就先從教進食順序開始吧。
“父母難為”的根源 父母難為,是當今很多人的共同苦惱。
好像現代人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為人父母”了。
嚴管嚴教行不通,講道理不管用,愛與包容又不知分寸如何拿捏,左支右绌,無所适從。
甚至有些職場女性,為了陪伴孩子辭去工作,回家當全職母親,結果還是弄不好,簡直無路可走。
大家都說,現在的孩子活得很自我,還沒到青春期就道理一大堆。
他們的世界父母看不懂,簡直就像外星人,活得比父母還“大”! 每逢這種時候,我都會仔細問這些“為人父母”者和自己父母的關系。
結果發現,大部分人其實自己也活得比父母“大”,而且對這種“大”,往往無知無覺。
因為我們活在高速成長的時代,教育程度普遍高于父母,擁有的财富和成就高于父母,也自覺觀念見識比父母“先進”,和父母的關系,往往“孝”而不“順”。
大家雖然有意願也有能力回報父母,卻忍不住想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企圖改變父母,沒有耐心聽父母的教誨。
這種狀況是自然發生的,表面上來看,也相當正常,因此很容易看不見問題所在。
但若設身處地,試着從孩子的角度看就不難發現,副作用其實很嚴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看到自己的父母比祖父母厲害,還常常告訴祖父母該如何做,好像父母比祖父母“大”。
他耳濡目染形成的念頭,自然是“子女一定要活得比父母‘大’”。
這樣長大的孩子,他們“效忠”家族傳統的方式,就是一定要活得比父母“大”。
而孩子處處依賴父母,他要如何活得比父母“大”呢?顯而易見的出路就是尋求“外援”,從同輩團體和父母勢力範圍所不能及之處(通常是網絡世界)獲取資源,武裝自己,以便活出自己的“大”。
孩子在意識深處想要活得比父母“大”,正是現代人“父母難為”的根源。
解決方法隻有一個,就是我們自己要活得比父母“小”。
無論父母是什麼狀态,都要把自己的一切歸功于父母,把父母放在上位,在父母面前把自己變“小”。
這件事做不到,你的孩子一定會活得比你更“大”,難怪你沒辦法教。
因為時代快速變遷,現代人和自己的父母、子女好像活在三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父母難為”似乎是宿命。
但大自然的定律就是“父母大、子女小”,嚴守此定律,是唯一的出路。
不這麼做,就是自找麻煩! 盡孝即“進化” 在中華文化裡,“孝”一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品德。
我年輕時,認為孝順是應該的,也是自然發生的,但儒家文化把它搞得太刻意,強調得有點誇張。
尤其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甚至于“以孝立國”,似乎脫離現實。
直到近年來重習中華文化,聽到名師的一句注解:孝之極緻,是子女用自己的做到,圓滿父母的“無不是”。
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開啟了我對中華孝道文化更深的體悟。
原來,父母當然有“是”、有“不是”,但一個孝順的子女,卻必然能承襲父母的“是”,彌補父母的“不是”。
這樣的子女,當然成就和德行都能超越父母,并且反哺及歸功于父母,證明了父母的“無不是”。
若舉國之民皆能奉行孝道,則為人子女者都潔身自持不逾越,發揚父母的優點,改正父母的缺點,國民素質如此之高,豈能不“國之大治”?“以孝立國”又何難? 進而推之,民族以“孝道”為核心價值,當其深入人心,并成為普遍行為準則時,等于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進化論。
若人人皆以“光宗耀祖”為念,豈能一代不比一代更優秀呢? 在自然界,繁衍養育後代,本來就是最重要的基因。
因此父母養育子女,是天道,無須刻意提倡、教導;但子女孝順父母,則是人之所以超越其他動物的進化觀,必須标舉為核心價值以發揚之。
以孝道作為核心價值,其實是最具可能性并且效益最宏大的一種設計。
因為一個不感恩的人,很難自助天助,很難成就圓滿,而表達感恩最合适的對象當然非父母莫屬。
以孝道作為感恩實踐的核心,是最貼近自然規律的進化觀。
有了這番理解,我對老祖宗“一以貫之”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對自己孝道有虧深感慚愧;我更體會到,讓子女孝順,雖非自己的需要,卻是為人父母者無法逃避的責任。
因為凡人不知孝順,必不知感恩;不知感恩,則人生難以圓滿;欲子女人生圓滿,必先教之以孝。
孝道傳承,身教重于言教。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孝順父母,做子女的榜樣。
這裡有一處不可思議的地方:大家都說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因此傾全力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卻不知“教子莫如教學,教孝莫如侍親”。
越是愛子女,越應以孝順父母為榜樣,這才是為人父母之正道、大道! 最後再說一句,在當今世道下,為人父母者要靠“自力”教學,其實很辛苦。
政府常提倡“幸福經濟”,其實“幸福”不一定非“經濟”不可。
一個政府能讓社會“孝道”擡頭,人民幸福會加幾分,值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