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家庭的修煉
關燈
小
中
大
世界的擔心。
有了這個了解,就知道擔心并非關心的進階版,而恰恰是反義詞。
因為與擔心正好相反,關心是一種放下自我後才可能産生的能量,它帶有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信任。
從結果來看,擔心和關心更是天壤之别。
簡單說,擔心是一種負面能量,對擔心者和被擔心者都有害無益,它帶來的是壓力和負擔;關心則是一種正面能量,對關心者和被關心者都有益無害,它帶來的是溫暖和支持。
擔心還很容易養成習慣,會上瘾,甚至演變為強迫症,乃至身為父母則擔心子女,身為老婆(老公)則擔心老公(老婆),身為主管則擔心員工,身為國民則擔心國家,身為人則擔心世界、宇宙……沒完沒了。
擔心還會産生“自助效應”,擔心日久,終于“心想事成”,不是所擔心之事真的發生,就是把自己弄得病痛纏身。
除此之外,擔心還會傳染,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導緻整個社會都生病,不衰也難。
我自從看明白擔心為禍如此之深又如此無所不在以後,就時時保持警覺,每有類似念頭或情緒升起,都會立刻分辨到底是關心還是擔心,确認是關心就放行,有擔心嫌疑者,馬上循線追查,看它從何而來,必在源頭處“緝捕元兇”才罷休。
這麼做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和自己、和别人、和世界都更能相處自在,受益無窮。
把擔心時時放下,把關心時時提起,最後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不擔心,這才是值得大家一起追求的境界。
童蒙養正 常有幸聽到别人的故事,聽到我恍然大悟。
說故事的人,多半早已成家立業,有的兒女成群,有的事業有成,看起來都多彩多姿。
但我發現,他們的人生劇本,尤其是主戲和主角的“定裝”,早在童年就寫好了,而且“劇本”逃不出下列幾類。
逃家:童年就覺得自己家庭不夠好,外面的世界更有意思,一直想往外跑,因此即使自己成家後或加入任何組織後,都忍不住繼續想逃。
主持正義:覺得父親對母親不好或母親對父親不好,忍不住想站出來“主持正義”,成年後仍然四處主持自己的“正義”,好事和壞事都因此而來。
不被愛:小時候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長大後也覺得配偶、兒女、親朋好友都不愛自己。
不公平:小時候自認沒有被公平對待,一輩子都覺得别人對自己不公平,非常在意“公平”這兩個字。
抱怨:小時候覺得自己命不好,别人命比較好,因此一輩子都嫌自己命不好。
以上舉例比較偏負面,正面的劇本大家可以類推。
但總而言之,劇本類型并不多,表面上五花八門,追根究底,不過就這幾類。
這些故事,我聽得冷汗直冒,因為在别人的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一生,看到了自己個性和習性的來由,有如按圖索骥,簡直神準。
由此想起中國傳統教育裡的“童蒙養正”四個字,再也揮之不去。
原來我們在童蒙時期(大約三歲開始),心中的念頭竟是如此強大,強大到足以影響一輩子,而當事人卻渾然不覺。
最重要的是,不是我們童年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當時怎麼想。
童蒙時期,正是孩子脫離全然“用心”在活,開始練習“用腦”看世界的階段。
通常孩子快樂時是不“想”的,不快樂才開始“想”,而且“想”和“感受”合一,特别有力量,“想”了幾次後,就變成真的了。
如果把“想”說了出來,受到打壓,通常會把“想”“地下化”,進入深層意識,人生劇本于是成型。
有了這樣的反思,再看到當今教育對“童蒙養正”如此的無意識,對諸多現代人生的悲劇,深覺因果了然。
還好,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童蒙養正”這一課題是可以補的。
對自己,可以先不忙着賣力演出,停下來想想自己的人生劇本究竟是怎麼寫的,回到源頭處,修修劇本再出發。
對下一代,可以用陪伴和提醒,幫他們找到煩惱來源的“念頭”。
“念頭”有一樣好處:如果你清楚地看到它,把它和清明的感受聯結,它就自動“正”了。
從“家族業力”中解脫 有許多人帶着各種問題來找我,從夫妻、子女、人際關系、健康、金錢到事業,不一而足。
經過抽絲剝繭,我發現問題的源頭,總和原生家庭脫不了幹系。
曾聽一位老師說過,一般人若無覺察反省的功夫,大約人生的百分之七十都活在“家族業力”的糾纏中,頂多隻有百分之三十的空間可以活出自己。
這種說法和我的經曆及觀察差不多。
所謂家族業力,主要反映在受父母影響的成長經曆中,包括代代相傳的集體意識、價值觀、行為模式、性格特征等,最後轉移到人身上,成為命運主旋律。
這些業力,有些是資産,也有些是負債,必須有意識地清理和研習,才能完全繼承資産或從債務中解脫。
在我的理解中,清理家族業力,主要有三把鑰匙:接受、尊重和感恩。
接受父母的全部,尊重父母的命運,感謝從父母那裡得到的一切,而且要謹守下對上的分際,不逾矩,才能畢力盡功。
隻有接受和尊重,才能從家族業力中解脫,不受債務纏身;隻有感恩,才能承受家族資産,帶着祝福活出自己。
清理家族業力的重要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許多人的健康、關系和事業發生了問題,總往外找原因、求藥方,卻看不到問題出在自己的内在意識和行為模式上,當然更看不到家族業力的巨大影響。
但我親眼看見許多人通過接受、尊重和感恩,圓滿父母關系後,人生也全方位脫胎換骨。
樣本衆多,真實不虛。
在我
有了這個了解,就知道擔心并非關心的進階版,而恰恰是反義詞。
因為與擔心正好相反,關心是一種放下自我後才可能産生的能量,它帶有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信任。
從結果來看,擔心和關心更是天壤之别。
簡單說,擔心是一種負面能量,對擔心者和被擔心者都有害無益,它帶來的是壓力和負擔;關心則是一種正面能量,對關心者和被關心者都有益無害,它帶來的是溫暖和支持。
擔心還很容易養成習慣,會上瘾,甚至演變為強迫症,乃至身為父母則擔心子女,身為老婆(老公)則擔心老公(老婆),身為主管則擔心員工,身為國民則擔心國家,身為人則擔心世界、宇宙……沒完沒了。
擔心還會産生“自助效應”,擔心日久,終于“心想事成”,不是所擔心之事真的發生,就是把自己弄得病痛纏身。
除此之外,擔心還會傳染,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導緻整個社會都生病,不衰也難。
我自從看明白擔心為禍如此之深又如此無所不在以後,就時時保持警覺,每有類似念頭或情緒升起,都會立刻分辨到底是關心還是擔心,确認是關心就放行,有擔心嫌疑者,馬上循線追查,看它從何而來,必在源頭處“緝捕元兇”才罷休。
這麼做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和自己、和别人、和世界都更能相處自在,受益無窮。
把擔心時時放下,把關心時時提起,最後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不擔心,這才是值得大家一起追求的境界。
童蒙養正 常有幸聽到别人的故事,聽到我恍然大悟。
說故事的人,多半早已成家立業,有的兒女成群,有的事業有成,看起來都多彩多姿。
但我發現,他們的人生劇本,尤其是主戲和主角的“定裝”,早在童年就寫好了,而且“劇本”逃不出下列幾類。
逃家:童年就覺得自己家庭不夠好,外面的世界更有意思,一直想往外跑,因此即使自己成家後或加入任何組織後,都忍不住繼續想逃。
主持正義:覺得父親對母親不好或母親對父親不好,忍不住想站出來“主持正義”,成年後仍然四處主持自己的“正義”,好事和壞事都因此而來。
不被愛:小時候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長大後也覺得配偶、兒女、親朋好友都不愛自己。
不公平:小時候自認沒有被公平對待,一輩子都覺得别人對自己不公平,非常在意“公平”這兩個字。
抱怨:小時候覺得自己命不好,别人命比較好,因此一輩子都嫌自己命不好。
以上舉例比較偏負面,正面的劇本大家可以類推。
但總而言之,劇本類型并不多,表面上五花八門,追根究底,不過就這幾類。
這些故事,我聽得冷汗直冒,因為在别人的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一生,看到了自己個性和習性的來由,有如按圖索骥,簡直神準。
由此想起中國傳統教育裡的“童蒙養正”四個字,再也揮之不去。
原來我們在童蒙時期(大約三歲開始),心中的念頭竟是如此強大,強大到足以影響一輩子,而當事人卻渾然不覺。
最重要的是,不是我們童年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當時怎麼想。
童蒙時期,正是孩子脫離全然“用心”在活,開始練習“用腦”看世界的階段。
通常孩子快樂時是不“想”的,不快樂才開始“想”,而且“想”和“感受”合一,特别有力量,“想”了幾次後,就變成真的了。
如果把“想”說了出來,受到打壓,通常會把“想”“地下化”,進入深層意識,人生劇本于是成型。
有了這樣的反思,再看到當今教育對“童蒙養正”如此的無意識,對諸多現代人生的悲劇,深覺因果了然。
還好,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童蒙養正”這一課題是可以補的。
對自己,可以先不忙着賣力演出,停下來想想自己的人生劇本究竟是怎麼寫的,回到源頭處,修修劇本再出發。
對下一代,可以用陪伴和提醒,幫他們找到煩惱來源的“念頭”。
“念頭”有一樣好處:如果你清楚地看到它,把它和清明的感受聯結,它就自動“正”了。
從“家族業力”中解脫 有許多人帶着各種問題來找我,從夫妻、子女、人際關系、健康、金錢到事業,不一而足。
經過抽絲剝繭,我發現問題的源頭,總和原生家庭脫不了幹系。
曾聽一位老師說過,一般人若無覺察反省的功夫,大約人生的百分之七十都活在“家族業力”的糾纏中,頂多隻有百分之三十的空間可以活出自己。
這種說法和我的經曆及觀察差不多。
所謂家族業力,主要反映在受父母影響的成長經曆中,包括代代相傳的集體意識、價值觀、行為模式、性格特征等,最後轉移到人身上,成為命運主旋律。
這些業力,有些是資産,也有些是負債,必須有意識地清理和研習,才能完全繼承資産或從債務中解脫。
在我的理解中,清理家族業力,主要有三把鑰匙:接受、尊重和感恩。
接受父母的全部,尊重父母的命運,感謝從父母那裡得到的一切,而且要謹守下對上的分際,不逾矩,才能畢力盡功。
隻有接受和尊重,才能從家族業力中解脫,不受債務纏身;隻有感恩,才能承受家族資産,帶着祝福活出自己。
清理家族業力的重要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許多人的健康、關系和事業發生了問題,總往外找原因、求藥方,卻看不到問題出在自己的内在意識和行為模式上,當然更看不到家族業力的巨大影響。
但我親眼看見許多人通過接受、尊重和感恩,圓滿父母關系後,人生也全方位脫胎換骨。
樣本衆多,真實不虛。
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