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還在學活好

關燈
的每一句話,結結實實地聽進去。

    對我這種“不聽話”的五級重症患者,這當然是門難上加難的大課。

    修煉的方法也很簡單:不斷地提醒,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做到,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開始這樣學“聽話”後,我漸漸聽到了許多過去聽不到的事,聽到了訴說人的感受,聽到了人和事背後的因緣,聽到了别人和自己的合一,偶爾也聽到了“活在當下”。

    我漸漸也發現,許多事不用說,也不用做,隻要用心聽,就已經圓滿了。

    原來别人隻是需要說,需要我用心聽,如此而已。

    感受到“聽話”的好處,享受到“聽話”的樂趣,雖然我還在學習中,但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再回到從前了。

     學“說話” 有朋友聽說我在“學說話”,不免詫異。

    因為我自小就是愛講故事的孩子王,大學曾任辯論校隊教練,三十歲後就經常演講,十餘年前還被封為“電視名嘴”,為什麼年近耳順,才開始“學說話”? 答案是,我最近遇到了高人,才知道自己不過是“會說自己想法的人”,那叫“愛說話”,不叫“會說話”。

     我的“愛說話”症候群如下:第一,常常說到興起,如入無人之境,停不下來;第二,常常“指教”别人的,都是自己不願做或做不到的;第三,有時說到“鞭辟入裡”,卻發現聽的人表情很痛苦;第四,有時候對方也覺得我說得對,他卻做不到;第五,偶爾聽的人照我說的去做,結果卻并不怎麼樣;第六,最嚴重的當然是被情緒或妄念帶着去說話,說完了才覺得自己莫名其妙。

    像我這樣的人,不趕緊學說話,必将繼續成為社會亂源,茲事體大。

     至于我遇到的高人是怎麼說話的,也有幾點:第一,别人不問,不輕易說;第二,必須說的時候,隻說幾句話;第三,說的時候,整個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聽者身上;第四,說話留下很大空間,讓聽者自己去想明白;第五,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這讓我想起曾在某本書中看到的一句話:“我們應當随時随地傳播福音,但是,唯有必要,方使用語言。

    ”原來,“學說話”的重點是先學“不用說話”。

    正如福祿培爾所言,“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要用到語言,已經是萬不得已,若再口若懸河,就隻能算“造口業”了。

     依此我把“說話”分為三類:為我說,為事說,為人說。

    當然,首先,下焉者是為自己的情緒、過瘾或企圖而說,中焉者是為事的達成而說,上焉者是為人的圓滿而說;其次,練習“少說”,能用一句話說完的,決不用兩句話;最後,練習“為人說”,說的當下要不斷覺察,自己到底是為我、為事,還是為人而說。

     我必須承認,像我這種不會說話的反面教材人物,學說話真是門大功課,十次說話能有一次覺察,十次覺察能有一次做到,就很不容易了。

    如今大膽公布我正在“學說話”,就是要請諸位親朋好友不吝賜教。

     學“贊美” 現代人,無論是職場修煉還是為人父母,專家都教大家要善用“贊美”的力量。

    許多人依“法”奉行,蔚然成風。

     我個人倒是對贊美這件事一直有所保留。

    尤其是年輕一代現身職場後,我更有一種直覺,他們身上的一些問題可能是他們的父母濫用贊美教養子女的後遺症。

     我這麼想,當然與自己的成長經曆有關。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多數父母、老師、上級都不習慣贊美,自然而然,也就認為做好分内之事是理所當然;做得不夠理想,受責罰也理所當然。

    可想而知,這樣長大的我,當然不太習慣贊美;偶爾被贊美,常常不知所措;要對他人給出贊美,除非功績卓著,否則不輕易為之。

    在贊美這件事上,可謂欠學。

     經曆一番學習後,我如今看到有關贊美的四種情況:第一種人,執着于自己的個性或習氣,看不到别人的優點,吝于贊美,自是不可取;第二種人,為了自己的好處,用贊美激勵或操控别人,雖然暫時有效,副作用卻難避免;第三種人,突破自己的限制,常能欣賞别人的優點,并且真心表達,人我皆大歡喜,境界不俗;第四種人,對生命有透徹了解,以助人為快樂,常能帶着“覺性”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别人的生命帶來滋潤和啟迪,這才是贊美的最高境界。

     我的确見識過這樣的“贊美大師”,他的贊美,不為滿足自我,也不為滿足對方的自我,而是給出靈魂當下最需要的養分。

    這樣的贊美,能觸動你生命中細微甚至尚未完全覺察的部分,給你溫暖和支持的同時,讓你立刻感受到自己仍有不足,仍需精進。

    給出這樣贊美的人,就像能聽到你内心微弱而模糊的聲音,并把它清晰而堅定地說出來,讓你知道自己很好,而且可以更好。

     這樣的贊美,讓人立即回到生命的真相,感受到振奮而繼續向前。

    什麼人可以給出這樣的贊美?首先,他當然是一個無我的人,因為無我而能與人“同在”;其次,他必然是充滿愛的能量的人,才能以“愛語”滿足别人的需要。

     贊美豈是說好聽話那麼簡單?它本身就是通過助人而修煉的關鍵。

    要成為贊美大師,其實就是走一條修煉之路,修的不是方法、不是技巧,而是“無我”。

    有興趣做“贊美大師”嗎?開始修煉吧! 學“感恩” 我一直自認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對别人的幫助,總會想辦法回報,甚至十餘年前,自認狀況較寬裕,還特地進行了一趟感恩之旅,找到了一些失散多年的童年恩人,并一一拜訪,表達感謝,以免遺憾。

     直到最近,我對感恩有了進一步的學習,才明白過去是在用自己的一把尺去衡量何人、何事應“知恩圖報”,這不過是另一種頭腦的計算遊戲,是自我膨脹的副産品,離真正的“感恩之心”還有十萬八千裡。

    總的來說,我的問題是感恩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

     在廣度上,為什麼我認為有些人和事不必感恩呢?原因不外乎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