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可以不一樣
關燈
小
中
大
。
” 聽我講得頭頭是道,我朋友頻頻點頭。
講完了,我突然想到,我這“做大事的人”,一大堆不拘的“小節”背後,是不是也都藏着一點也不“小”的念頭? 檢視一番之後,答案再清楚不過:原來自己每一個不拘的小節,背後都深藏着一堆念頭。
這些念頭五花八門,但歸結起來不外乎這幾點:我自認為是誰?我眼中的别人是誰?我為别人承擔了哪些事?哪些事别人該為我承受? 我還看到,原來表面上随興的不拘小節,背後卻有一把斤斤計較的尺,甚至是一根指揮棒,在發号施令讓每一個人該做什麼事、該認什麼命。
而這把尺、這根指揮棒,連自己都看不到,當然更不必經過别人同意了。
我進一步推敲,自己是如何判别何為大事、何為小事的,我發現隻有“能證明自己很厲害的”“能用來交換更多的”才是大事,其餘都是小事。
原來,自己所謂的“做大事”,不過是自我膨脹的合理化,而且在膨脹自我的過程中利用了别人、貶抑了别人,自己還不認賬。
那些為“小事”和我過不去的人,完全沒冤枉我,因為在每件小事的背後,都有自以為是的“不願意”。
别人其實并非為小事在和我計較,而是在提醒我的自以為是,我卻不接受、不感恩。
真正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願力的;願力的修煉,就是從每件小事背後的“不願意”開始的。
通過小事,看見自己的“不願意”,把這些小小的不願意修煉成願意,是願力修煉的關鍵所在。
我那位醫生朋友,從不亂丢襪子開始修煉,結果效果驚人,真是個好例子。
大家不妨學學他,找一件一定可以做到的小事,立刻開始行動。
别錯過百花齊放 2009年,我下定決心踏上“人生學習”之旅,因為我看到自己和身邊的朋友事業有成,人生卻不盡興,更不圓滿。
經過一段時間的尋尋覓覓,我找到一所“人生學習機構”。
我在課程中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在某些領域通過了試學、挑戰後,“綻放”過幾回,但之後就停止生長,不再開花了。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花園,我的人生花園隻有幾枝獨秀,其餘則野草蔓生,甚至在陰暗處已蛇蟻橫行。
這讓我想起了一段經曆。
我養過一隻金毛尋回犬,取名叫皮皮,我把它送到寵物學校受訓。
教練對我說,皮皮很有天分,适合培養成搜救犬,未來可以做公益。
我覺得有意義,就同意了。
訓練幾個月後,皮皮放假回家,教練千交代萬交代,皮皮必須整天關在籠子裡,不能和人玩,不能和狗玩,不能這、不能那。
每天隻能“放風”兩次,讓它玩一個小皮球(教練用皮球作為訓練獎品),每次不能超過五分鐘,要讓它玩不過瘾,才會一直維持它的渴望和永遠不滿足。
我了解了教練的“教育原則”後,覺得皮皮真可憐。
為了成為一隻傑出的搜救犬,它作為一隻狗的天性被壓抑了百分之九十九,它的一生隻剩下了那個皮球,而且永遠玩不夠。
更過分的是,這“狗生目标”還不是它自己選的,是由主人和教練決定的。
我在上課過程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命運,好像和皮皮的命運神似。
在職場中有成就的人,難免都為了發展某項專長而“形塑”了自己,結果讓自己的人生花園一枝獨秀,錯過了百花齊放的可能。
當然,人不是狗,所以我們可以把那隻皮球幻化成千百種面貌,無限延伸,看起來美不勝收。
人的成就,可以轉化成财富、地位和名聲,可以用這些“衍生價值”交換一切你想要的,排除或遮掩一切你所不想面對的。
結果,大多數有成就者在自己的周圍築起一道又一道的高牆,挖出一條又一條的護城河,住在自己的城堡裡,讓所有人适應自己,而自己不用再适應别人。
人用自己一招半式的“獨門絕技”走江湖,闖出名号後,就按照自己的意願建自己的城堡,城堡越大、越堅固,就越安全、越舒适,“堡主”因此就不用再改變自己了。
不改變,意味着不再成長,離人生花園百花齊放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
這就是大多數人間“成就者”的故事,也就是放大版的皮皮“狗生故事”。
如果這故事并非你要的人生,那就開始學習吧。
” 聽我講得頭頭是道,我朋友頻頻點頭。
講完了,我突然想到,我這“做大事的人”,一大堆不拘的“小節”背後,是不是也都藏着一點也不“小”的念頭? 檢視一番之後,答案再清楚不過:原來自己每一個不拘的小節,背後都深藏着一堆念頭。
這些念頭五花八門,但歸結起來不外乎這幾點:我自認為是誰?我眼中的别人是誰?我為别人承擔了哪些事?哪些事别人該為我承受? 我還看到,原來表面上随興的不拘小節,背後卻有一把斤斤計較的尺,甚至是一根指揮棒,在發号施令讓每一個人該做什麼事、該認什麼命。
而這把尺、這根指揮棒,連自己都看不到,當然更不必經過别人同意了。
我進一步推敲,自己是如何判别何為大事、何為小事的,我發現隻有“能證明自己很厲害的”“能用來交換更多的”才是大事,其餘都是小事。
原來,自己所謂的“做大事”,不過是自我膨脹的合理化,而且在膨脹自我的過程中利用了别人、貶抑了别人,自己還不認賬。
那些為“小事”和我過不去的人,完全沒冤枉我,因為在每件小事的背後,都有自以為是的“不願意”。
别人其實并非為小事在和我計較,而是在提醒我的自以為是,我卻不接受、不感恩。
真正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願力的;願力的修煉,就是從每件小事背後的“不願意”開始的。
通過小事,看見自己的“不願意”,把這些小小的不願意修煉成願意,是願力修煉的關鍵所在。
我那位醫生朋友,從不亂丢襪子開始修煉,結果效果驚人,真是個好例子。
大家不妨學學他,找一件一定可以做到的小事,立刻開始行動。
别錯過百花齊放 2009年,我下定決心踏上“人生學習”之旅,因為我看到自己和身邊的朋友事業有成,人生卻不盡興,更不圓滿。
經過一段時間的尋尋覓覓,我找到一所“人生學習機構”。
我在課程中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在某些領域通過了試學、挑戰後,“綻放”過幾回,但之後就停止生長,不再開花了。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花園,我的人生花園隻有幾枝獨秀,其餘則野草蔓生,甚至在陰暗處已蛇蟻橫行。
這讓我想起了一段經曆。
我養過一隻金毛尋回犬,取名叫皮皮,我把它送到寵物學校受訓。
教練對我說,皮皮很有天分,适合培養成搜救犬,未來可以做公益。
我覺得有意義,就同意了。
訓練幾個月後,皮皮放假回家,教練千交代萬交代,皮皮必須整天關在籠子裡,不能和人玩,不能和狗玩,不能這、不能那。
每天隻能“放風”兩次,讓它玩一個小皮球(教練用皮球作為訓練獎品),每次不能超過五分鐘,要讓它玩不過瘾,才會一直維持它的渴望和永遠不滿足。
我了解了教練的“教育原則”後,覺得皮皮真可憐。
為了成為一隻傑出的搜救犬,它作為一隻狗的天性被壓抑了百分之九十九,它的一生隻剩下了那個皮球,而且永遠玩不夠。
更過分的是,這“狗生目标”還不是它自己選的,是由主人和教練決定的。
我在上課過程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命運,好像和皮皮的命運神似。
在職場中有成就的人,難免都為了發展某項專長而“形塑”了自己,結果讓自己的人生花園一枝獨秀,錯過了百花齊放的可能。
當然,人不是狗,所以我們可以把那隻皮球幻化成千百種面貌,無限延伸,看起來美不勝收。
人的成就,可以轉化成财富、地位和名聲,可以用這些“衍生價值”交換一切你想要的,排除或遮掩一切你所不想面對的。
結果,大多數有成就者在自己的周圍築起一道又一道的高牆,挖出一條又一條的護城河,住在自己的城堡裡,讓所有人适應自己,而自己不用再适應别人。
人用自己一招半式的“獨門絕技”走江湖,闖出名号後,就按照自己的意願建自己的城堡,城堡越大、越堅固,就越安全、越舒适,“堡主”因此就不用再改變自己了。
不改變,意味着不再成長,離人生花園百花齊放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
這就是大多數人間“成就者”的故事,也就是放大版的皮皮“狗生故事”。
如果這故事并非你要的人生,那就開始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