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可以不一樣
關燈
小
中
大
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為自己建立“叫停”機制,也叫作“踩刹車”。
每當和别人相處出現狀況,尤其是雙方都帶情緒時,千萬不能“踩油門”,一定要“踩刹車”,讓自己有機會把自己“調整好”,再重返現場。
我自己也經常這樣練習。
有時聽别人說話,聽着聽着,發現自己不能認同,甚至有情緒升起,無法保持平靜,再這樣下去,難免就會和對方“杠”上了。
我會和對方說:“對不起,現在我狀态不好,建議我們暫停一下,等我把自己調整好,再來聽你說話。
”有時我和别人說話,說着說着,發現對方臉色不好看,再這樣說下去肯定沒有好結果,我也會這樣做。
“叫停”的時刻,我不僅不說話,也不想任何事。
因為我知道,狀态不好的時候,一定會越想越生氣,不會想出什麼好事來,所以不準自己想。
這種時候,我會用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和自己的身體在一起,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在身體的哪個部位,然後把手輕放在那個部位,直到完全放松為止。
這麼做,是因為通過檢視過去的經曆,我發現自己狀态好的時候,所想、所說、所做,都效益極好;狀态不好的時候,所想、所說、所做,都沒什麼好結果。
所以我知道,人生的效益,與發生什麼事關系不大,與自己的狀态好不好相關度極高。
因此,最重要的是設法保持自己的好狀态,萬一做不到,至少要設置“止損點”,不能再虧下去,即“知止”!這是一門人生的功課。
不隻是個人,企業也應該這麼做。
不妨設置一種機制,每當開會開到大家針鋒相對時,任何人都有權發出一個約定的信号,讓會議暫停,要求大家把自己調整好,甚至可以放一段音樂,大家一起靜心,整理好集體的能量狀态,說一下彼此的心情,再開始讨論問題。
我相信若這樣做,效能一定大增。
“知止”對個人、對組織,都是必備的機制。
“愛自己”的方式 “愛自己”是人生的一門大課,我近日小有心得,願與大家分享。
過去的我,一直覺得“愛别人”才是人生的功課,無奈這門課如此難學,始終學不好。
對某些人,能忍受就不錯了,不知從何愛起;對一些人,好像應該并且值得去愛,卻愛得沒有感覺;對另一些人,很願意好好去愛,結果卻愛得不怎麼樣。
總而言之,愛與不愛間,總難得自在,更别說圓滿,最終成了人生一大懸念,于是少碰為妙。
直到幾年前,我才了解“愛别人”有困擾,是因為不懂得“愛自己”,沒把自己愛到“滿溢而出”,所以付出的愛質量不純,自然不圓滿。
了解到這點後,我開始把“愛自己”當作一門功課,漸漸看到自己是如此不愛自己、從何時開始不愛自己,以及為什麼不愛自己。
如此“看見”後,我很驚訝地發現,周遭竟然充斥着不愛自己的人,很少看見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
最明顯的是那些愛生氣的人。
生氣是非常傷身的情緒,他們竟然容許自己經常陷入其中,無法自拔,真是太不愛自己了。
此外還有抱怨、嫉妒、占有、比較,也包括不那麼明顯的傲慢、僞裝、疏離、依賴、冷漠、好強,當然也有時下流行的媚俗和“酷”。
這些背後的根源,都出于不愛自己。
一般來說,表面上看起來最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其實骨子裡是最不愛自己的;還有些人用自尊、自重、自強、自信來掩飾他們不夠愛自己;最特别的是自我感覺良好,沒事就要“寵自己一下”的人,用溺愛自己來替代真愛自己。
看起來,“不愛自己”這件事還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我有時聽一些人滔滔不絕,說自己多厲害、多滿足、多有愛心,卻看到他們臉上寫着一個“苦”字,時常吓一大跳。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如此,還是挺吓人的。
雖然了解“不愛自己”是人世間很多問題的根源,但在“愛自己”這門功課的學習上,仍是漫漫長路,一不小心,就拿冒牌貨當真,掉進不自覺的陷阱裡,半天出不來。
直到近日,我才終于悟到:“愛自己”不是念頭,而是結果。
它是一個人用全然的覺知和願意去經曆人生的酸甜苦辣後必然出現的一種狀态。
我由此發展出一條簡單的準則:自己面對每件事的行
每當和别人相處出現狀況,尤其是雙方都帶情緒時,千萬不能“踩油門”,一定要“踩刹車”,讓自己有機會把自己“調整好”,再重返現場。
我自己也經常這樣練習。
有時聽别人說話,聽着聽着,發現自己不能認同,甚至有情緒升起,無法保持平靜,再這樣下去,難免就會和對方“杠”上了。
我會和對方說:“對不起,現在我狀态不好,建議我們暫停一下,等我把自己調整好,再來聽你說話。
”有時我和别人說話,說着說着,發現對方臉色不好看,再這樣說下去肯定沒有好結果,我也會這樣做。
“叫停”的時刻,我不僅不說話,也不想任何事。
因為我知道,狀态不好的時候,一定會越想越生氣,不會想出什麼好事來,所以不準自己想。
這種時候,我會用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和自己的身體在一起,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在身體的哪個部位,然後把手輕放在那個部位,直到完全放松為止。
這麼做,是因為通過檢視過去的經曆,我發現自己狀态好的時候,所想、所說、所做,都效益極好;狀态不好的時候,所想、所說、所做,都沒什麼好結果。
所以我知道,人生的效益,與發生什麼事關系不大,與自己的狀态好不好相關度極高。
因此,最重要的是設法保持自己的好狀态,萬一做不到,至少要設置“止損點”,不能再虧下去,即“知止”!這是一門人生的功課。
不隻是個人,企業也應該這麼做。
不妨設置一種機制,每當開會開到大家針鋒相對時,任何人都有權發出一個約定的信号,讓會議暫停,要求大家把自己調整好,甚至可以放一段音樂,大家一起靜心,整理好集體的能量狀态,說一下彼此的心情,再開始讨論問題。
我相信若這樣做,效能一定大增。
“知止”對個人、對組織,都是必備的機制。
“愛自己”的方式 “愛自己”是人生的一門大課,我近日小有心得,願與大家分享。
過去的我,一直覺得“愛别人”才是人生的功課,無奈這門課如此難學,始終學不好。
對某些人,能忍受就不錯了,不知從何愛起;對一些人,好像應該并且值得去愛,卻愛得沒有感覺;對另一些人,很願意好好去愛,結果卻愛得不怎麼樣。
總而言之,愛與不愛間,總難得自在,更别說圓滿,最終成了人生一大懸念,于是少碰為妙。
直到幾年前,我才了解“愛别人”有困擾,是因為不懂得“愛自己”,沒把自己愛到“滿溢而出”,所以付出的愛質量不純,自然不圓滿。
了解到這點後,我開始把“愛自己”當作一門功課,漸漸看到自己是如此不愛自己、從何時開始不愛自己,以及為什麼不愛自己。
如此“看見”後,我很驚訝地發現,周遭竟然充斥着不愛自己的人,很少看見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
最明顯的是那些愛生氣的人。
生氣是非常傷身的情緒,他們竟然容許自己經常陷入其中,無法自拔,真是太不愛自己了。
此外還有抱怨、嫉妒、占有、比較,也包括不那麼明顯的傲慢、僞裝、疏離、依賴、冷漠、好強,當然也有時下流行的媚俗和“酷”。
這些背後的根源,都出于不愛自己。
一般來說,表面上看起來最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其實骨子裡是最不愛自己的;還有些人用自尊、自重、自強、自信來掩飾他們不夠愛自己;最特别的是自我感覺良好,沒事就要“寵自己一下”的人,用溺愛自己來替代真愛自己。
看起來,“不愛自己”這件事還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我有時聽一些人滔滔不絕,說自己多厲害、多滿足、多有愛心,卻看到他們臉上寫着一個“苦”字,時常吓一大跳。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如此,還是挺吓人的。
雖然了解“不愛自己”是人世間很多問題的根源,但在“愛自己”這門功課的學習上,仍是漫漫長路,一不小心,就拿冒牌貨當真,掉進不自覺的陷阱裡,半天出不來。
直到近日,我才終于悟到:“愛自己”不是念頭,而是結果。
它是一個人用全然的覺知和願意去經曆人生的酸甜苦辣後必然出現的一種狀态。
我由此發展出一條簡單的準則:自己面對每件事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