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第一部分 從“我”開始學</strong>
關燈
小
中
大
到自己表面謙虛,隻不過是保持風度,内心深處常自覺高人一等,骨子裡傲氣十足。
這裡深藏的傲慢,自己看不見,與我關系遠的人或許也無感,但可想而知,關系近的人一定深受其苦。
看到了自己的傲慢,當然要設法改正。
經過一段時日後,越來越常聽到别人誇贊我謙卑,我也自認為真的頗有精進。
但日前和一位親近之人發生的小摩擦,讓我看到自己的傲慢根性依然存在。
我決定認真找原因,最後終于看到了自己過去看不到的“人生劇本”。
根源還是和母親的關系。
母親沒受過教育,但對我管教很嚴厲,因此幼年的我必須時刻揣摩母親心意過日子,因此練就了察言觀色的功夫。
成年之後,我常自豪地跟别人說,自己十歲以後,對母親的了解就超過母親對我的了解;上大學後,自認見多識廣,和母親相處時,就像我是大人、母親是孩子一般;等事業有點成就後,我更以哄小孩的方式“孝順”母親,直到她過世。
回憶起這一段心路曆程,我終于看到自己傲慢的源頭:原來對生我、養我、育我、成就我的母親,我居然淩駕于她之上,還覺得理所當然!連這樣的傲慢都看不見,其他的當然就更不用說了。
自從找到傲慢的根源後,我每晚睡前都向母親忏悔:“對不起,母親。
現在我知道了,我的一切都是因你而來。
你是長輩,我是晚輩。
”這麼做以後,我深深地感悟到,母親不責備我是母親的肚量;而我淩駕于母親之上,是不可思議的愚昧無知。
如果不從根源找原因,傲慢的确很容易變成絕症,而且傲慢藏得越深,越難療愈。
像我這樣的案例,連對母親的“孝順”背後都藏着傲慢心,和其他人的交往、關心、付出,哪有一處不藏着傲慢呢?這傲慢之心,潛藏意識深處數十年,連我這個“當事人”都無知無覺,它真的是“隐身高手”啊! 從我的經驗下結論:傲慢真的是絕症,除非你能看見它。
看見它,不容易;但隻要能看見,就有機會治愈…… 自我感覺良好 一位許久不見的企業界老友對我說,他看我的專欄,有時心有戚戚焉,有時卻覺得有些過度反省,好像沒什麼必要。
他這番話,又讓我“反省”起來。
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是否真的自我感覺良好,甚至借自省之名沽名釣譽? 過去的我,算是“自我感覺良好”一族。
也不是不知反省,隻不過反省的結論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湊合打個八十分,剩下那二十分,就當作自我犒勞吧,做人何必那麼辛苦。
我這樣的想法,當然也受環境影響。
多年來,我往來的圈子以媒體界和企業界為主,這兩個圈子,名、利、權的含金量甚高,當然不乏三頭六臂、呼風喚雨之士。
大家相互間比的是誰有本事,誰能呼風喚雨,誰會名震四方。
攀比之餘,當然也有遊戲規則要遵守,譬如守法、守理、守信、守義,甚至守時……但除此之外,所謂大德不逾,小節不拘,既能呼嘯江湖,豈不快意人生,何必自縛手腳?既然如此,我又做出了點小成績,有何理由不自我感覺良好,又有什麼好反省的呢? 我近年來的改變,是因為換了“圈子”。
自從“晉升”為榮譽發行人後,我重啟人生學習之旅,投入大量時間做義工。
在這個涵蓋社會各行各業、各階層的領域中,我跟着前輩一起做,有機會近身觀察,才發現有那麼多人做到了那麼多我做不到的事。
慚愧之心,油然而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做得越多,越發現自己差太遠,就越慚愧。
我由此理解,人為什麼會“自我感覺良好”?原因隻有兩個:其一,标準太低;其二,覺知太淺。
而且通常兩者兼具,否則不可能繼續“感覺良好”下去。
朋友之所以勸我,可能還有一個誤會:他以為我自省如此“過度”,日子一定過得很苦。
這個誤會太大了,我必須加以說明。
誤會的來源可能在于無法區分“内疚”和“慚愧”。
内疚是一種頭腦的作用,明知不對,卻不想面對,因此會帶來逃避和壓力,自然是苦;慚愧是一種“心”的作用,感受到不足,願意面對,帶來的是動力和解脫,一點也不苦,反而感覺更加良好。
“感覺良好”的,若是“自我”,就是逃避,是畫地自限;“感覺良好”的,若是“真我”,就是面對,是海闊天空。
一線之隔,天壤之别。
人若發覺“自我”感覺良好,就得馬上有警覺:你一定是待在舒适圈太久了,再繼續下去,人生一定會荒廢的。
趕緊帶着自己走出來吧!學會放下! 早就跟你說過了 以前這樣的場景經常上演:有人說他終于想明白了什麼,終于看清楚了什麼,終于體悟了該做什麼,終于決定了要改變什麼……我聽着聽着忍不住冒出一句話:“我早就跟你說過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說的是真話。
我真的早就跟他們說過了,而且說了不止一次,還換着各種法子苦口婆心地說。
現在他們終于明白了,我提醒他們一句“早就跟你說過了”,這有什麼不對嗎?我說這句話,是表示我們終于“同一國”了,應該接着上演大和解,或舉辦同樂會才對啊,為什麼他們卻突然變得怪怪的呢? 後來我終于看到自己說這句話背後的心思,不外乎搶功勞、比高下,乘勝追擊,證明自己對,甚至趁機發洩積怨。
這句話在别人耳裡就變成了:我怎麼這麼差,到現在才明白;我怎麼這麼笨,講那麼多次才聽懂;現在我終于知道,人家比我厲害了! 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想的都是自己,完全沒和别人“在一起”,本質上是在搞權力鬥争,沒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
這句話很容
這裡深藏的傲慢,自己看不見,與我關系遠的人或許也無感,但可想而知,關系近的人一定深受其苦。
看到了自己的傲慢,當然要設法改正。
經過一段時日後,越來越常聽到别人誇贊我謙卑,我也自認為真的頗有精進。
但日前和一位親近之人發生的小摩擦,讓我看到自己的傲慢根性依然存在。
我決定認真找原因,最後終于看到了自己過去看不到的“人生劇本”。
根源還是和母親的關系。
母親沒受過教育,但對我管教很嚴厲,因此幼年的我必須時刻揣摩母親心意過日子,因此練就了察言觀色的功夫。
成年之後,我常自豪地跟别人說,自己十歲以後,對母親的了解就超過母親對我的了解;上大學後,自認見多識廣,和母親相處時,就像我是大人、母親是孩子一般;等事業有點成就後,我更以哄小孩的方式“孝順”母親,直到她過世。
回憶起這一段心路曆程,我終于看到自己傲慢的源頭:原來對生我、養我、育我、成就我的母親,我居然淩駕于她之上,還覺得理所當然!連這樣的傲慢都看不見,其他的當然就更不用說了。
自從找到傲慢的根源後,我每晚睡前都向母親忏悔:“對不起,母親。
現在我知道了,我的一切都是因你而來。
你是長輩,我是晚輩。
”這麼做以後,我深深地感悟到,母親不責備我是母親的肚量;而我淩駕于母親之上,是不可思議的愚昧無知。
如果不從根源找原因,傲慢的确很容易變成絕症,而且傲慢藏得越深,越難療愈。
像我這樣的案例,連對母親的“孝順”背後都藏着傲慢心,和其他人的交往、關心、付出,哪有一處不藏着傲慢呢?這傲慢之心,潛藏意識深處數十年,連我這個“當事人”都無知無覺,它真的是“隐身高手”啊! 從我的經驗下結論:傲慢真的是絕症,除非你能看見它。
看見它,不容易;但隻要能看見,就有機會治愈…… 自我感覺良好 一位許久不見的企業界老友對我說,他看我的專欄,有時心有戚戚焉,有時卻覺得有些過度反省,好像沒什麼必要。
他這番話,又讓我“反省”起來。
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是否真的自我感覺良好,甚至借自省之名沽名釣譽? 過去的我,算是“自我感覺良好”一族。
也不是不知反省,隻不過反省的結論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湊合打個八十分,剩下那二十分,就當作自我犒勞吧,做人何必那麼辛苦。
我這樣的想法,當然也受環境影響。
多年來,我往來的圈子以媒體界和企業界為主,這兩個圈子,名、利、權的含金量甚高,當然不乏三頭六臂、呼風喚雨之士。
大家相互間比的是誰有本事,誰能呼風喚雨,誰會名震四方。
攀比之餘,當然也有遊戲規則要遵守,譬如守法、守理、守信、守義,甚至守時……但除此之外,所謂大德不逾,小節不拘,既能呼嘯江湖,豈不快意人生,何必自縛手腳?既然如此,我又做出了點小成績,有何理由不自我感覺良好,又有什麼好反省的呢? 我近年來的改變,是因為換了“圈子”。
自從“晉升”為榮譽發行人後,我重啟人生學習之旅,投入大量時間做義工。
在這個涵蓋社會各行各業、各階層的領域中,我跟着前輩一起做,有機會近身觀察,才發現有那麼多人做到了那麼多我做不到的事。
慚愧之心,油然而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做得越多,越發現自己差太遠,就越慚愧。
我由此理解,人為什麼會“自我感覺良好”?原因隻有兩個:其一,标準太低;其二,覺知太淺。
而且通常兩者兼具,否則不可能繼續“感覺良好”下去。
朋友之所以勸我,可能還有一個誤會:他以為我自省如此“過度”,日子一定過得很苦。
這個誤會太大了,我必須加以說明。
誤會的來源可能在于無法區分“内疚”和“慚愧”。
内疚是一種頭腦的作用,明知不對,卻不想面對,因此會帶來逃避和壓力,自然是苦;慚愧是一種“心”的作用,感受到不足,願意面對,帶來的是動力和解脫,一點也不苦,反而感覺更加良好。
“感覺良好”的,若是“自我”,就是逃避,是畫地自限;“感覺良好”的,若是“真我”,就是面對,是海闊天空。
一線之隔,天壤之别。
人若發覺“自我”感覺良好,就得馬上有警覺:你一定是待在舒适圈太久了,再繼續下去,人生一定會荒廢的。
趕緊帶着自己走出來吧!學會放下! 早就跟你說過了 以前這樣的場景經常上演:有人說他終于想明白了什麼,終于看清楚了什麼,終于體悟了該做什麼,終于決定了要改變什麼……我聽着聽着忍不住冒出一句話:“我早就跟你說過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說的是真話。
我真的早就跟他們說過了,而且說了不止一次,還換着各種法子苦口婆心地說。
現在他們終于明白了,我提醒他們一句“早就跟你說過了”,這有什麼不對嗎?我說這句話,是表示我們終于“同一國”了,應該接着上演大和解,或舉辦同樂會才對啊,為什麼他們卻突然變得怪怪的呢? 後來我終于看到自己說這句話背後的心思,不外乎搶功勞、比高下,乘勝追擊,證明自己對,甚至趁機發洩積怨。
這句話在别人耳裡就變成了:我怎麼這麼差,到現在才明白;我怎麼這麼笨,講那麼多次才聽懂;現在我終于知道,人家比我厲害了! 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想的都是自己,完全沒和别人“在一起”,本質上是在搞權力鬥争,沒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
這句話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