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第一部分 從“我”開始學</strong>

關燈
,一般稱為精英階層,通常聚集于有權、有錢、有影響力的地方,以男人居多,企業界是大本營。

     我本人作為被寵壞的中年男人之一,似乎該先交代一下自己的心路曆程。

     我自幼家境一般,靠讀書、學本事踏入社會,倒一直覺得心安理得。

    直到三十五歲創業,四十五歲開始享受創業的果實,才突然驚覺整個社會體制竟然如此一面倒地對我有利。

    我隻不過在分内的角色上做對了幾件事,就不小心分到了“一杯羹”,其中有名、有利、有地位,而且大大超出預期。

    在這些事剛發生時,我還生出“不勞而獲”的慚愧心,了解到自己已身處“既得利益”階層,有些不好意思;久之,習焉而不察,就逐步蛻變為被寵壞的中年男人了。

     在會議上,大家都等着我的指示;在宴會上,總少不了由我發表“高見”;家庭聚會上,包括長輩都配合着我的行程……我想做的事,大家都配合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沒有人能勉強我去做。

    我漸漸變成總是自認為是對的,即使結果顯示我是錯的,也沒有人會提起。

    我發現用錢和勢可以解決好多問題,凡是可以用錢和勢擺平的,都不是問題。

    我既無求于人,也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即使要幫助别人,也得照我的想法來……這樣的事情還可以無限延伸,因為被寵壞的中年男人早已演化出千奇百怪的樣态,其中又以企業界為最。

     現代社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為了社會的發展和成長,鼓勵人們發财,發财之後更鼓勵人們用錢去交換盡可能多的價值。

    這樣的體制,會在企業裡生産出大量被寵壞的中年男人,自不足為奇。

     說起被寵壞的中年男人為禍社會,其實大家都很麻木,因為這種體制是大家共同在維護的,付出點代價大家都認了。

    正如被寵壞的孩子,付出最大代價的其實是被寵壞的當事人。

    問題是被寵壞的中年男人是很難自我覺察的,因為他們是當權者,不容易聽到不同的聲音,自我感覺超級良好;他們還擅長打造自己的城堡,隻讓看得順眼的人進來;更重要的是,當他們感覺不好時,有太多方法找到疏解的替代品。

     自從覺察到自己是“被寵壞的中年男人”後,我一路尋尋覓覓,但直到主動把自己帶到适當的環境改造,已經是若幹年之後的事情了。

    這段時間,我從人生停滞的“紅海”,啟程航向遼闊的“藍海”,個中滋味,不足與外人道也。

    我很清楚地看到,被寵壞而不自知,造成生命停滞不前,實在太可惜。

     你有沒有可能也被寵壞了?如果你很有個性,周圍的人都順着你;如果你經常是對的,錯的總是别人;如果你擁有的一切都令人稱羨,卻感覺内心深處停滞不前;别懷疑,你是被寵壞的高危人群,有必要走出舒适圈,重新學習人生了。

     禍由“想”出 之前和女兒間有一段小小的故事發生,讓我看到自己的轉變,頗有所感。

     起因是女兒有一件事要做決定,她和我商量,我為她分析情況後,由她自行決定,結果她并未照我的“暗示”做,事後卻跑來問我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有沒有因她的決定不高興。

     我告訴她,我的确有想法,但我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因此想完就算了,并沒有不高興,反而她事後願與我分享她的經曆和感受,讓我很開心。

    接下來,父女間有一番人生體悟的長談,談到欲罷不能。

     事後我突然想到,過去的我不是這樣的。

    發生這種事,結局也不會是這樣。

     過去的我,一定會很清楚地告訴她我的想法,而且強烈地表達希望她照我的建議做。

    如果她有不同主張,我會不厭其煩、循循善誘,直到她認同我為止。

    如果她不照我的意思做,我會覺得尊嚴受損,甚至失落、難過,産生錯綜複雜的情緒和想法。

    這些情緒和想法,如果表達出來,會造成父女間的不開心;如果忍下來,自己會因壓抑而不适。

     顯而易見,同樣的事再發生,現在的我一般不會“惹是生非”,對當事人來說,結局也會更清爽、更有意義些。

     過去和現在的我,關鍵的不同并非想法不同,而是對想法的态度不同。

    我過去很重視自己的想法,很重視别人對自己想法的看法,現在則不太看重。

    因為一旦重視,就會有情緒,有情緒就容易有反應,接下去就會産生一連串沒有必要的連鎖反應,結果往往把事情弄得很複雜,産生後遺症,甚至不可收拾。

    如今我不太重視自己的想法,也發現少了好多事,人生因無謂消耗的減少,變得輕松而有意義多了。

     我因此明白,很多經典上所說的“妄想”,并非在說想法是錯的,而是指出“想”是沒有用的。

    我看到自己絕大多數的想法都不一定對;即使有小部分是對的,也不一定有用;即使對我有用,也不一定對别人有用;即使這次有用,下次也不一定有用……而對這些幾乎無用的想法,自己居然如此執着,還把它們和自己的情緒、尊嚴、價值綁在一起,因此造了這麼多不必要的“業”,真正荒謬至極、可笑至極。

     現在的我,明白了“想”之無用、“想”之為禍,但仍然不可能不想,甚至仍難免執着于想。

    但若能有事後之明,看到“禍由想出”,已屬萬幸;偶爾在妄想升起時,當下覺知,随即放下,那就真要偷笑,慶幸不已了。

     去除妄想,是一條漫長的路,非我輩凡夫一夕可及,但設法看到妄想,不再執着,則是人人皆可為、日日皆應為之事。

    好處不可思議,我有經驗為證! 骨子裡的傲慢 曾聽一位人生導師說:“傲慢是絕症,因為自己看不見!”當時覺得他說得很對,卻不覺得自己是個傲慢的人。

     後來漸漸覺察,我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