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第一部分 從“我”開始學</strong>

關燈
原來我是一個不願意看見自己的人,照鏡子不順眼,還想改鏡子呢。

    
“看不見”自己 可能有不少人和我一樣,感覺“外面人”和“家裡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太一樣。

    最近我突然想,到底外面的我還是家裡的我,才是真正的我呢? 過去我是這麼認為的:家裡的人不太了解我,他們不知道我有多大能耐,有多受尊重,有多少非等閑之輩常常“請教”于我……而家裡的人居然不聽我說的話,對我的态度也不遜,不僅不向我請教,還常“指教”我,簡直完全忽視了擁有我這樣的“家人”的重點,當然受損失的是他們。

     直到最近我才看到,在外面的我,其實不夠真實,也不夠全面。

    出門在外與人交往,常帶着目的,不是别人有目的,就是自己有目的,隻要任何一方有目的,彼此的交往就難免失真。

    就算雙方都沒目的,單純交往,但畢竟人生交集淺,彼此承擔不深,因此顯露出的自己必不全面。

     看清楚了在外面的我不是真正的我,在家裡的我才是,我恍若大夢初醒,猶如莊周夢蝶,吓出一身冷汗。

    原來自己一直認同的隻是個不全面的“假我”,家人眼中的“真我”,自己卻看不見,也不承認。

    我還想起,曾經一度覺得出差時住的酒店浴室燈光設計得好,照起鏡子來比較順眼,心情也愉悅,回家就覺得看鏡子裡的自己有點“失真”,想請設計師來改一改呢。

    原來我是一個不願意看見自己的人,照鏡子不順眼,還想改鏡子呢。

     我還想到,自己有時與人相交,深感心領神會,頗有知音難得的感受,是不是其實隻是對方認同我而已?有些人我講話他聽不懂,讓我覺得他不了解我,其實也隻是他不認同我而已?把認同誤當了解,把不認同視為誤解,因而不斷錯過看清自己的機會,越活越虛假,誤了自己的人生。

    我小時候覺得父母不了解我,上學後覺得老師不了解我,上班後覺得老闆不了解我,結婚後覺得太太不了解我,做父親後覺得孩子不了解我……活到一大把年紀,才發現世上最不了解我的居然就是自己。

    真是汗顔啊!而這樣一個不了解自己的我,其實又哪能真正了解别人呢? 我自從發現自己這個大毛病後,也發現周圍不少人和我有類似的毛病。

    似乎這是一種時代流行病,而且越來越嚴重,嚴重到多數人都樂于淺交、怯于親近,活出一種“遠交近攻”的生命狀态,到最後幹脆隻在網上和陌生人交往,不和坐在對面的人說話。

    這樣下去,總有一天,真假人生糾纏交錯,沒人找得到真正的自己了。

    有鑒于此,我也才明白,為什麼儒家修行講究由親及疏,因為“這樣才是真的”,不是嗎? 不能“做小事” 一位女性企業首席執行官撰文談到“能大能小”的問題,說有些“男性領導人”管理公司“能大不能小”,最後公司發展遇到瓶頸。

     我舉雙手贊成她的看法,而且自動“對号入座”,承認自己就是那種“男性領導人”。

    隻可惜我覺悟得太晚,已經時不我與,空留遺憾。

     為避免其他“男性領導人”步我後塵,我想在此交代一下我的“不能小”演變史。

     其實,我原先不是這樣的。

    我小時候和孔老夫子一樣,“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篇》)。

    母親就是我的師父,整天帶着我幹活兒,凡是她會做的,我也都得會。

     青年時代,我甚至還很自覺地“找苦吃”,寒暑假打工,偏好幹粗活兒,做過汽車廠、建築工地的雜工,以此磨煉自己,深感自豪。

    連當兵我都放棄做軍官,刻意當二等兵,以體驗“被人踩在腳底的感覺”,并期許自己銘記在心、永世不忘。

     直到合夥創業,熬過了前期的艱辛,公司制度漸入軌道,人才也比較完備了,我才想偷懶過過“好日子”。

    那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原則,隻做“非我不可”的事,其他事都盡量讓别人做。

    可想而知,“非我不可”的當然都是大事,不可能是小事。

    最後的結果是,公司大事越來越少,少到幾近于零,我終于落入“無所事事”的境地。

    最慘的是,“無所事事”之後還不甘寂寞,我總想找些“大事”幹幹,卻發現常常眼高手低,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我“不能小”的演變史。

    回想起來,那段曆史還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講究分工,追求效率,培養人才;第二階段是受嬌寵,小事大家自動不讓我做,以至形成依賴,逐漸不會做小事;第三階段是把所有“小事”視為理所當然,開始不願面對、不耐煩;第四階段則是眼中無小事,大事也做不了。

     不僅事業,連生活上也是如此。

    我的“不能小”終于擴展至“全方位”:做事高談闊論,眼高手低,生活處處依賴,幾近白癡。

    為禍之大,罄竹難書:第一,不知民間疾苦;第二,無法真正“和人在一起”;第三,因依賴而退化;第四,缺乏感受,決策不精準;第五,創新能力受到限制;第六,容易遇小事就煩躁或逃避,很難“活在當下”;第七,最後人生無大事,隻剩小事,就不知該怎麼活了……再說嚴重點兒,像我這種“不能小”的領導人,如果再加上好大喜功、不知進退,其為禍就得由整個企業甚至社會一起買單了。

     奉勸諸親友,如果你還有機會做小事,好好享受吧!如果你已無小事可做,想想為什麼吧!至于我自己,正在重新學“做小事”,期待老之将至時仍“能鄙事”。

     被寵壞的中年男人 談到當今社會現象,很多人都擔心把孩子寵壞了。

    我倒是看到另一種社會現象:被寵壞的中年男人也不少! 這些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