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上帝之手

關燈
役中解放出來 隻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 我把這兩行歌詞記在筆記本上,寫在正在撰寫的論文的空白處。

    閱讀時我的思緒又不由自主地飄到歌詞上面。

    我從網上了解到鮑勃·馬利[BobMarley(1945-1981),牙買加唱作歌手,雷鬼樂鼻祖。

    ]腳上的腫瘤。

    我還了解到馬利曾是拉斯特法裡教教徒,該教派信仰“全身完整”,因此他拒絕做截肢手術。

    他在四年後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将自己從精神奴役中解放出來。

    這句歌詞是馬利在去世前一年寫下的,當時本可以動手術去除的黑色素瘤正轉移到他的肺、肝、胃和大腦。

    我想象一個貪婪的外科醫生,長着鋒利的牙齒和細長的手指,力勸馬利進行截肢手術。

    想到醫生的可怕形象和他腐敗的藥物,我便膽怯退縮了。

    這時我才明白之前未明白過來的一點,盡管我已棄絕了父親的世界,卻從未尋找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勇氣。

     我将筆記本翻到關于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的那堂課。

    在一個空白處,我畫線寫下:隻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

    然後我拿起電話撥通号碼。

     “我需要接種疫苗。

    ”我告訴護士。

     每個星期三下午我參加一個研讨會,在那裡注意到兩個女生——卡特裡娜和蘇菲——幾乎總是坐在一起。

    聖誕節幾星期前的一個下午,她們問我想不想去喝一杯咖啡,我才第一次開口跟她們說話。

    我以前從未喝過“一杯咖啡”——我從未嘗過咖啡的味道,因為這是教會嚴令禁止的——但我跟着她們來到街對面的一家咖啡館。

    收銀員很不耐煩,于是我随便選了一杯。

    她遞給我一個過家家大小的杯子,裡面盛着一大湯匙泥漿顔色的液體。

    我眼巴巴地望着卡特裡娜和蘇菲端回我們桌旁的杯子裡的泡沫。

    她們讨論起課堂上的概念;我則糾結要不要喝掉我的咖啡。

     她們輕松自如地使用高深複雜的術語。

    其中一些術語,如“第二次浪潮”,我以前聽過,但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還有一些,比如“霸權式男性氣概”,我讀着就拗口,更不用說理解了。

    我喝了幾口苦味的濃縮液體,過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她們談論的是女權主義。

    我盯着她們,好像她們在玻璃後面。

    我從來沒有聽人将“女權主義”這個詞用作譴責以外的含義。

    在楊百翰大學,“你聽上去像個女權主義者”标志着争論的結束。

    它也表明你輸了。

     從咖啡館出來後我去了圖書館。

    在上網查詢了五分鐘、去了幾趟書架後,我回到老位置上,面前擺了一大堆書,都是我如今已經知道的“第二次浪潮”作家——貝蒂·弗裡丹、傑梅茵·格裡爾、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作品。

    每本書我隻翻了幾頁便合上了。

    我從未在書本上見過“陰道”這個詞,也從未将它說出口。

     我回去上網,然後又來到書架前,将“第二次浪潮”作家換成第一次浪潮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和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我從下午一直讀到晚上,第一次為自己從童年起就感到的不安建立了一個詞彙表。

     從最初知道哥哥理查德是男孩而我是女孩的那一刻,我就曾渴望将自己的未來與他的交換。

    未來我要當母親;他要做父親。

    兩者聽上去差不多,實則不然。

    成為其中的一個就是成為一個決策者、主持者、家庭秩序的維護者;成為另一個則是成為被使喚的人之一。

     我知道我的渴望是不正常的。

    與我其他的自我認知一樣,這種認知源自那些我認識和我愛的人的聲音。

    這麼多年來,那種聲音像耳語般一直伴随着我,刨根問底,擔憂焦慮。

    那個聲音說,是我不對。

    我的夢想堕落扭曲。

    那個聲音有許多音色、許多音調。

    有時它是父親的聲音,更多的是我自己的聲音。

     我把書帶回房間,讀了整整一夜。

    我喜歡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充滿激情的篇章,但當我讀到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寫的一句話,我為之感動:“這是一個沒有終極答案的主題。

    ”穆勒思考的主題是女性的本質。

    他聲稱,許多個世紀以來,女性一直被哄騙、勸誘、推搡和擠壓在一系列扭曲的概念中,以至于現在不可能再去界定女性的天賦和抱負。

     血液沖進大腦,我感到一股腎上腺素的激增,感到一種可能性,一種邊界向外擴展之感。

    就女性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