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上帝之手
關燈
小
中
大
一扇石門擋住了三一學院的入口,石門上還有一扇小木門。
我穿過門走進去。
一位身穿黑色大衣、頭戴圓頂禮帽的行李搬運工帶我參觀了學院,領我穿過最大的庭院——中庭。
我們穿過石頭過道,走進一條鋪滿成熟小麥色石頭的長廊。
“這裡是北回廊,”搬運工說,“牛頓就是在這裡跺腳測量回聲,首次計算了聲速。
” 我們回到大門。
我的房間在正對着它的三層。
搬運工走後,我站在兩個行李箱中間,從小窗口向外望去,凝視着神秘的石門和它超凡脫俗的城垛。
劍橋還是我記憶中的樣子,古老而美麗。
隻是我變了。
我不再是一名遊客,不再是一個客人。
我成了大學的一員。
門上寫着我的名字。
根據上面的文字,我屬于這裡。
第一堂課我穿了深色衣服,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自己與其他同學不一樣。
我說起話來當然不像他們,不僅僅因為他們是英國人。
他們的言語節奏輕快、抑揚頓挫,讓我覺得像是在唱歌,而不是說話。
在我聽來,他們說話時文質彬彬,顯得受過良好教育;而我說話則傾向于含糊不清,一緊張就結巴。
我在一張大方桌周圍選了一個座位,聽鄰座的兩個學生讨論講座主題——以賽亞·伯林[IsaiahBerlin(1909-1997),英國哲學家、觀念史學家和政治理論家,二十世紀最傑出的自由思想家之一,主要以其對政治和道德理論的貢獻而聞名。
]的兩個自由概念。
坐在我旁邊的學生說他以前在牛津大學學過以賽亞·伯林;另一個說他在劍橋讀本科時就已經聽過這位老師講的關于伯林的課。
我從未聽說過以賽亞·伯林這個名字。
老師開始講課。
他語氣平靜,但将材料過得很快,仿佛認定我們對此都已很熟悉。
其他學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沒記筆記。
我将每個字都草草地記了下來。
“那麼以賽亞·伯林的兩種概念是什麼?”老師問。
幾乎所有同學都舉起了手。
老師叫了那名來自牛津的學生。
“消極自由,”他說,“是不受外部限制或阻礙的自由。
此種意義下的自由指一個人的身體不受他人阻礙地行動。
”一時之間我想起了理查德,他似乎總能準确無誤地把讀過的東西背誦出來。
“很好,”老師說,“第二個呢?” “積極自由,”另一個學生答道,“是擺脫内部約束的自由。
” 我在筆記裡記下這個定義,但我并不理解它。
老師試圖澄清這個概念。
他說積極自由是自制,由自我掌控的自我統治。
他解釋說,擁有積極自由就是控制自己的思想,從非理性的恐懼和信仰中解放出來,從上瘾、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強迫中解脫出來。
我不知道何為自我強迫。
我環顧房間,除了我似乎沒有人對此感到困惑。
我是少數記筆記的學生之一。
我想讓老師做進一步解釋,但是有什麼東西讓我放棄了這個想法——我确信這樣做無異于對着一教室的人大喊:我不屬于這裡。
下課後,我回到自己的房間,凝視着窗外的石門和中世紀時期的城垛。
我想到了積極自由,想到了自我強迫可能的意義,直到我的頭隐隐作痛。
我給家裡打電話,是母親接的。
聽見我用哭聲說“你好,母親”,她很激動。
我告訴她,我不該來劍橋,我什麼都不懂。
她說她一直在進行肌肉測試,發現我有一個脈輪失去了平衡。
她說她能調整。
我提醒她我可是在五千英裡之外。
“沒關系,”她說,“我會調整奧黛麗身上的脈輪,讓它飛向你。
” “讓它怎麼着我?” “飛,”她說,“對生命能量來說,距離不是問題。
我可以從這裡将修正過的能量傳送給你。
” “能量的傳播速度有多快?”我問,“和聲速一樣,還是更像一架噴氣式客機?它是直接飛過來,還是會在明尼阿波裡斯市停留一下?” 母親笑着挂斷了電話。
大部分早晨我在學校圖書館的一個靠窗的位置上學習。
還是這樣的一天早晨,楊百翰大學的好友德魯通過電子郵件給我發了一首歌。
他說那是一首很經典的歌,但歌名和歌手我都從未聽說過。
我用耳機播放了這首歌,立刻就被它牢牢吸引。
我望着北回廊,一遍又一遍地聽: 将自己從精神奴
我穿過門走進去。
一位身穿黑色大衣、頭戴圓頂禮帽的行李搬運工帶我參觀了學院,領我穿過最大的庭院——中庭。
我們穿過石頭過道,走進一條鋪滿成熟小麥色石頭的長廊。
“這裡是北回廊,”搬運工說,“牛頓就是在這裡跺腳測量回聲,首次計算了聲速。
” 我們回到大門。
我的房間在正對着它的三層。
搬運工走後,我站在兩個行李箱中間,從小窗口向外望去,凝視着神秘的石門和它超凡脫俗的城垛。
劍橋還是我記憶中的樣子,古老而美麗。
隻是我變了。
我不再是一名遊客,不再是一個客人。
我成了大學的一員。
門上寫着我的名字。
根據上面的文字,我屬于這裡。
第一堂課我穿了深色衣服,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自己與其他同學不一樣。
我說起話來當然不像他們,不僅僅因為他們是英國人。
他們的言語節奏輕快、抑揚頓挫,讓我覺得像是在唱歌,而不是說話。
在我聽來,他們說話時文質彬彬,顯得受過良好教育;而我說話則傾向于含糊不清,一緊張就結巴。
我在一張大方桌周圍選了一個座位,聽鄰座的兩個學生讨論講座主題——以賽亞·伯林[IsaiahBerlin(1909-1997),英國哲學家、觀念史學家和政治理論家,二十世紀最傑出的自由思想家之一,主要以其對政治和道德理論的貢獻而聞名。
]的兩個自由概念。
坐在我旁邊的學生說他以前在牛津大學學過以賽亞·伯林;另一個說他在劍橋讀本科時就已經聽過這位老師講的關于伯林的課。
我從未聽說過以賽亞·伯林這個名字。
老師開始講課。
他語氣平靜,但将材料過得很快,仿佛認定我們對此都已很熟悉。
其他學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沒記筆記。
我将每個字都草草地記了下來。
“那麼以賽亞·伯林的兩種概念是什麼?”老師問。
幾乎所有同學都舉起了手。
老師叫了那名來自牛津的學生。
“消極自由,”他說,“是不受外部限制或阻礙的自由。
此種意義下的自由指一個人的身體不受他人阻礙地行動。
”一時之間我想起了理查德,他似乎總能準确無誤地把讀過的東西背誦出來。
“很好,”老師說,“第二個呢?” “積極自由,”另一個學生答道,“是擺脫内部約束的自由。
” 我在筆記裡記下這個定義,但我并不理解它。
老師試圖澄清這個概念。
他說積極自由是自制,由自我掌控的自我統治。
他解釋說,擁有積極自由就是控制自己的思想,從非理性的恐懼和信仰中解放出來,從上瘾、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強迫中解脫出來。
我不知道何為自我強迫。
我環顧房間,除了我似乎沒有人對此感到困惑。
我是少數記筆記的學生之一。
我想讓老師做進一步解釋,但是有什麼東西讓我放棄了這個想法——我确信這樣做無異于對着一教室的人大喊:我不屬于這裡。
下課後,我回到自己的房間,凝視着窗外的石門和中世紀時期的城垛。
我想到了積極自由,想到了自我強迫可能的意義,直到我的頭隐隐作痛。
我給家裡打電話,是母親接的。
聽見我用哭聲說“你好,母親”,她很激動。
我告訴她,我不該來劍橋,我什麼都不懂。
她說她一直在進行肌肉測試,發現我有一個脈輪失去了平衡。
她說她能調整。
我提醒她我可是在五千英裡之外。
“沒關系,”她說,“我會調整奧黛麗身上的脈輪,讓它飛向你。
” “讓它怎麼着我?” “飛,”她說,“對生命能量來說,距離不是問題。
我可以從這裡将修正過的能量傳送給你。
” “能量的傳播速度有多快?”我問,“和聲速一樣,還是更像一架噴氣式客機?它是直接飛過來,還是會在明尼阿波裡斯市停留一下?” 母親笑着挂斷了電話。
大部分早晨我在學校圖書館的一個靠窗的位置上學習。
還是這樣的一天早晨,楊百翰大學的好友德魯通過電子郵件給我發了一首歌。
他說那是一首很經典的歌,但歌名和歌手我都從未聽說過。
我用耳機播放了這首歌,立刻就被它牢牢吸引。
我望着北回廊,一遍又一遍地聽: 将自己從精神奴